第一章 区属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507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区属工业
分类号: F427.52
页数: 14
页码: 162-175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济南市市中区区属工业包括管理机构、区街工业、直属工业、乡镇工业、校办工业情况。
关键词: 济南市 市中区 工业

内容

辖区区属工业,起源于1953年个体手工业者的劳务性生产活动。1954~1956年,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对不具备合营条件的私营手工业户(雇工三人以下),按行业组成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或供销社(组),进行协作生产,以后逐步发展为市属或区属集体企业。
  1990年,辖区区属工业有区街工业企业、区直属工业企业、乡镇工业企业、劳动服务工业企业、校办工业企业共338个,完成工业总产值2.72亿元,实现工业利润1643万元。
  第一节 管理机构
  解放初期,辖区工业企业由济南市委工业部和市政府工业局统一管理。1951年,区政府设工业股。1953年12月,五区设立手工业管理科,管理辖区国营、集体、个体工厂企业。
  1955年,市中区委设工业部,区手工业管理科改为手工业联社办事处。
  1959年12月市中区撤销,区委工业部、区手工业联社办事处随之撤销。1960年7月,市中区建制恢复,区委工业部随之恢复。1962年,区委工业部撤销,改设区委合作部和区手工业管理局。1963年,区委成立工业党委,下设政治部,并设立区工业局,统管全区工业企业。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业管理机构瘫痪。1967年,红旗区革命委员会成立生产指挥部,下设区属工业组。1970年,改称红旗区革命委员会工交组,1973年改称市中区革命委员会工业局。
  1978年,设立市中区生产服务局。1979年39个区属企业交市管理后,区工业局撤销,生产服务局成为全区工业主管部门,除了直接管理区直属工业企业,还主管街居工业、商业、服务等企业,自此,建立了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三级经济管理体制。1981年,区设立劳动服务公司。主管辖区待业青年劳动服务企业。
  1984年5月,市中区设立经济计划委员会,生产服务局撤销。各街道办事处也相应撤销生产办公室,分别成立工商或工业公司。
  1988年,各街道办事处撤销工商或工业公司,设立经济计划委员会,七贤镇设立计划经济管理委员会,区教委设立校办工业公司。
  1990年,区经济计划委员会对辖区五个直属工业企业、区街工业企业、乡镇工业企业及校办工业企业实施统一管理。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开展对外经济贸易,同年,区政府设立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以组织和协调辖区出口工业产品的生产与结构调整。
  第二节 区街工业
  1958年,人民政府安排闲散劳力,由各街道办事处组织居民筹集资金,利用闲置民房,兴办各种生产性、劳务性的生产厂(组)119个,开始从事手纺绳经、网被套、熬积肥料、拆洗缝补、编制藤竹器、糊纸盒、砸石子、装卸搬运等简单手工劳动,逐渐积累资金。各工厂(组)实行自负盈亏,民主管理,按劳分配,成为街道工业发展的雏形。1959年下半年,街道改为人民公社分社,街道工厂成为社办工厂。有服装鞋帽、装订印刷、电器修理、三轮车制造、小五金、木杆秤、桅灯、手电筒、小型化工、铝制品、印刷机械、橡胶、硬质合金、汽车修理等14个门类,105个生产单位。是年12月,市中区撤销,社办工厂分别并入历下、槐荫、天桥区。
  1960年,社办工厂重新划归市中区后,实行并社升级,强调高速度,高产值,造成比例失调,手工业产品品种锐减。馆驿街、剪子巷一带的传统小商品如:顶针、发卡、裤勾、领勾、勺子、针锥、纽扣、手电筒、牙刷、桅灯、弹花刺条等停止生产,若干城市便民修理服务项目取消。如车辆修理、装卸搬运业合并改造三轮车;拆洗、缝纫生产服务组并厂生产硝酸钾除草剂、保色油;弹花被套加工改为织布厂;小五金合并升级为机械修配厂,生产钻探、自行车等。街道工业已失去原有拾遗补缺便民服务特色。1960年,社办工业有色金属、金属加工、修理(消费用机器及日用金属制品)、化学、建筑材料、玻璃加工、木材加工、纺织、缝纫、皮革、文教用品等11个大门类,拥有车床27部,刨床8部,磨床2部。主要企业有:拔丝厂、照明五金厂、黑白铁厂、小五金厂、一、二、三绳经社、制笼厂、制帽厂、普利电气焊厂、老印刷厂、皮革厂、服装厂、服装四厂、服装八厂、服装九厂、橡胶厂、仪表厂、钟表厂、修鞋社、上鞋社、制镜厂、制刷厂、第二织袜厂、牙刷厂、两个民政福利厂、化工厂、石料厂、羽毛社、衡器厂、烟火社、一棉加工厂、二棉加工厂、第二针织厂等36个工厂。
  1961~1962年,调整社办工业,恢复小商品生产。顶针、领勾、裤勾、玻璃仪器、绳经业、木钻业以及房炳南老字号第一楼黑肥皂、张锡明烟火社、面塑、刺绣等一批传统商业生产相继恢复,仅馆驿街分社就有85种,多数以手工业合作社形式组织生产,到1962年底,辖区街道工业企业发展到65个,从业人员5200人,年工业总产值已达896.7万元,利润81.3万元。
  1963年,区属51个手工业合作社上交济南市手工业管理局(固定资产原值51.5万元,产品60种,职工2462人)。同时,所有街居、民政部门兴办的工业生产厂(组),收归区工业局管理,从事服务性生产经营。街居不再组织生产活动,街道工业成为空白。
  1964年,各街道办事处按劳动学校、劳动服务大队、劳动服务站三种形式组织劳动服务事业,街道工业重新起步。是年,济南市政府确定市中区为电子工业重点发展区域,建成元件六厂(生产输出、输入元件),晶体管二厂(生产二、三极管),元件三厂(生产电容器),元件四厂(生产喇叭)和123信箱等一批电子工业企业,并有对开印刷机、汽车水箱、输出输入变压器、暖风散热器、机动三轮车、机械弹簧等24种新产品试制投产,改革工艺设备和工具254项。
  1965年,街道工业生产服务项目有五金制造、电器修理、印刷、装订、被套加工、砸石子等50余种,从业人员5215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街道工业生产无人管理,从业人员减少,生产下降。
  1967年,区属7个骨干企业再次上交济南市主管局。
  1970年,街办工业恢复。生产、生活服务单位近百个,主要产品有:服装、印刷、装订、制盒、塑料瓶塞、铝制品、木杆秤、糗铁、标牌、水泵、橡胶垫片等,修理服务业主要有衡器修理、汽车修理、喷漆、水暖电器、土建维修、电气焊等。1975年,区街工业总产值达到5566万元,实现利润587万元。
  1976年,辖区街道生产厂、组91个,从业人员4456人,居办生产厂、组31个,生产国家计划产品9种,为大厂、商业加工产品15种。并开发了塑料、纸制品、建材、化工、电磁线、玛钢件、汽车水箱、型钢等新产品,区街工业总产值达8008.4万元。
  1977年,整顿街道工业,将不属工业生产的建筑、运输、废品加工等划归生产服务行业,保留街道办工业企业61个,居办生产组41个。
  1978年以后,区街工业迅速发展。年底已有服装、鞋帽、电子、印刷、机械、化工、塑料、纸制品、建材等9大行业,县以上集体工业企业39个。
  1979年,39个成型的区街企业上交市工业局。另有111个厂(组)改为区(县)级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5934名从业人员为国家正式职工,至此,街道工业已从体制上发展为区街两级管理。
  1980年初,辖区67个居办生产厂、组晋升为县以上集体企业。区街工业开始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过渡,发挥“小、快、灵”优势,相继开发了散热器片、童装、建材、低压锅炉、食品、家俱等各类日用轻工产品。改善经营管理,自产自销的产品逐年增加。1981年全区78种工业产品,计划产品只占38种,来料加工产品7种,自产自销产品20种,依靠市场调节的产品已达到70%。1982年,部分单位开始实行两级核算,开展定期经济活动分析。1983年,推行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是年,推行全面质量管理,97%的企业建立质检机构,配质检人员401人。1984年开始,95%的工业企业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重点企业实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27个企业和省、市内外建立横向经济技术联合,原黄河机械厂与济南第一机床厂建立联营公司,区政府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联合建立三汇科技市场,与省经委联合筹建山东省节能技术开发服务联合体,成立市中区供销、建材、贸易、经济技术开发四个公司,利用科、工、贸一体多种联合经营促进区街工业发展。
  1985年,区委、区政府调整工业布局,在南郊郎茂山西侧辟地33.33公顷,建立工业小区。28个区属企业相继迁入,当年,区街工业企业发展到78个,居办工厂30个,主要分布在馆驿街、王庄、辖区南部。生产项目有铆焊、电碳、塑纸、制刷、帘子、藤竹、羽毛、塑料、墩布、发卡、塑料包装、烤漆、皮件、纸箱、纸盒、标牌、仪器、汽车座垫、裁纸、服装、修车、建筑、水暖等。
  1987年有区街企业113个,相继开发一批优势产品,有消防器材、低压锅炉、电器开关、锅炉自控设备等。名牌产品“枫叶牌”钢制扁型散热器、双飞袖牌连衣裙、金鹰牌纸塑两用打包机在省内外获奖。到1990年,区街工业开发新产品44项,产值达4896.5万元,实现利税961万元。其间,济南市中童装厂、济南市中散热器厂、济南第一包装机械厂、济南市中锅炉厂、济南鲁中绝缘材料厂、济南市第二消防器材厂等6个企业分别评为市级和省级先进企业。
  1990年,辖区共有区街工业企业226个。其中:街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利润560.35万元;居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683万元,利润167.98万元。区街工业有机械、塑料制品、印刷、缝纫、服装、家俱制造、金属制品、专用设备制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14大行业。主要工业产品有:童装、钢木家具、塑料制品、薄型雨衣、各种帐本、散热器片、低压锅炉、蓬布、水泥、无纺布、糕点、消防器材、打包机、机床尾座、锅炉控制柜、转换开关、扁钢、扁管钢管、振动机械、书刊印刷、棉纱、压层板等114种。经济南市区街工业公司考核的重点企业有10家,重点产品12种。出口产品有:玩具、雨衣、大蓬、童装、工作服装、打包机、方便袋、摇摆轴座等,年出口交货值522万元。
  第三节 直属工业
  1979年,辖区成型的39个区街企业上交市管后,另有市中缝纫机零件厂、人防建材厂、自行车零件厂、市中综合加工厂、合金铸造厂等5个工厂由区生产服务局直接管理,成为区直属工业企业。
  1984年,市中缝纫机零件厂由于产品滞销,并入济南市第一机床厂第二部件厂;自行车零件厂转产电工绝缘材料,改名济南鲁中绝缘材料厂。1985年,市中综合加工厂与济南市机动脚踏车总厂合并(现为济南轻骑摩托车厂)。1986年,市中副食糕点加工厂从区商业局划归区经委,成为区直属企业。
  1990年,由区经委直接管理的直属工业企业有5个:市中副食糕点加工厂、济南鲁中绝缘材料厂、山东冶金研究院合金铸造厂、市中人防建筑材料厂、济南第一机床厂第二部件厂。全年完成年工业产值1232.20万元,亏损74.48万元。
  市中副食糕点加工厂 1986年前为区商业局副食品公司下属单位。始建于1956年,原为7个豆腐生产店,1958~1962年合并为豆制品厂,传统产品有豆腐、豆芽、面筋,年产值为25万元,利润0.5万元。1963~1965年,商业实行三条渠道(国营、集体、集市),各自分店经营。1969年再次合并,改为市中副食糕点加工厂。1976年,新辟糕点生产线。1985年,有职工157人,年生产经营额达195.2万元,利润6.6万元。1986年,移交区经委管理。199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3.50万元,亏损9.59万元。
  山东冶金研究院合金铸造厂 始建于1970年,原为区运输公司下属单位,有职工297人,各种设备15台(套),年产耐磨铸铁240吨。1982年与四里村街道办事处钢砂厂合并后,划归区生产服务局管理,主导产品有耐磨铸铁,并能进行钢砂加工。1982年,产值120万元,利润15万元。产品畅销济南地区及北京、上海、天津等地。1990年完成工业产值145.30万元,亏损18.99万元。
  市中人防建筑材料厂 始建于1974年,原隶属于人防办石料厂,主产石灰、料石,年产量达10余万吨。1975年,引进立窑锻烧石灰新工艺,提高生产能力30倍。1982年,生产小水泥,年产硅酸盐水泥3000吨,1985年增至年产水泥5000吨,1986年扩建厂房、仓库,增加设备,形成年产水泥20000吨的生产能力。1988年完成产值219万元,利润3.20万元。199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40.13万元,亏损15.30万元。
  济南市鲁中绝缘材料厂 原为1965年成立的街道油漆组。1969年改为自行车零件厂,生产自行车支衣架。1975年由国家投资9.80万元购置冲床、剪板机、圆磨床、铣床共10台,加入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配套行列生产。1980年开始,为企业兴旺时期。1983年,自行车滞销,配套厂生产大幅度下降,由年产23万套支衣架降为3万套,生产陷于困境。1984年下半年转产电工绝缘材料。1985年完成工业无纺布49.70吨,产值161万元,利润10万元。1986年,生产无纺布79.7吨,年产值210万元,利润15万元。1990年,生产无纺布37吨,年产值184.70万元,亏损32.14万元。
  济南第一机床厂第二部件厂 原为1966年经七路街道办事处兴办的一个文化用品生产组。1972年与小五金生产组合并,以生产垫圈、打包机为主。1975年开始试制JB型缝纫机挑线机钩,1976年形成生产能力。1977年成为缝纫机零件专业生产厂,年产值40万元,上缴利税14.70万元。1979~1982年,完成产值519万元,实现利润117.20万元。1983年,产品滞销,企业亏损,陷于困境。1984年,加入济南第一机床厂联营公司,改名为济南第一机床厂第二部件厂。1985年,完成产值195万元,主要生产机床尾座,并进行标牌加工,还为机床一厂生产的“马扎克”车床配套。1990年,生产机床尾座4098套,完成工业总产值328.60万元,利润1.54万元。
  第四节 乡镇工业
  辖区乡镇工业(主要为七贤镇)萌芽于农业合作化时期,50~60年代,发展为以“为农业服务”、“自我服务”为主的的社队企业。多以农村“四坊”(磨坊、粉坊、豆腐坊、油坊)为主要形式,逐步扩大为小修理厂、小钢砂厂、面粉加工厂等,立足本地资源,自产自销,务工劳力较少,企业规模小。
  1978年以后,农村社队企业迅速发展。1984年已发展为包括乡办工业、村办工业、合作工业和个体工业在内的乡镇工业企业。1987年,七贤镇划归市中区时,工业企业已有172处,职工7886人,工业总产值440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643万元。1988年以后,加强了乡镇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培植和发展了一批骨干企业和支柱行业。1990年,乡镇工业企业达到272个,镇办工业12个,职工8184人;工业总产值1.03亿元,比1985年增长4倍,首次突破亿元大关;销售收入8960万元,建成外向型企业,出口交货值391万元;上缴税金480万元,比1985年增长3.71倍;实现利润总额64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2864元,年平均增长率24.8%。
  产业结构 1985年七贤镇建镇初期,有工业企业103处,1986年,发展到158处,工业总产值3137万元。其中:建材工业64个,产值1402万元,占总产值的44.60%;机械工业31个,产值412万元,占总产值的13%;金属制品业6个,产值403万元,占总产值的12%;食品制造业10个,产值151万元,占总产值的5%。1987年以后,乡镇工业迅速发展,到1990年,272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6402万元。涉及建材、食品、机械、电子、化工、金属制品、塑料、纸制品等20个行业,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机械电子行业产值2245.40万元,占总产值的21.80%;建材工业产值3254.80万元,占总产值的31.60%;金属压延制品业产值1534.70万元,占总产值的14.90%;食品加工业产值1380.20万元,占总产值的13.40%;化学工业产值679.80万元,占总产值的6.60%;印刷业产值515万元,占总产值的5.1%。以机械电子、金属压延制品、化学工业、食品、印刷业发展较快。
  1985年建镇初期,乡镇工业技术状况落后,建材业多数是手工打眼、放炮、人工采掘、小刻石机生产、人工翻模,机械行业使用大工业淘汰下来的机床、电焊机。1987年以后,一大批骨干企业和新上项目引进具有80年代水平的机械设备。建材业水泥生产采用183以上磨机和立窑,预制行业采用平台、挤压机、搅拌机、冷拔建筑钢丝;机械行业装备大批新型机床、数控设备和万能试验仪器、X射线探伤机、大型摩擦压力机;食品工业引进了匈牙利肉鸡宰杀生产线;印刷业引进激光照排胶印机,造纸引进了台湾产卫生巾生产线,树脂生产线等,修建一批高标准厂房,使乡镇企业技术装备和设备管理有了较大改善。
  1987~1990年,乡镇工业引进专业技术人才49名,培训各类人才200名。1990年有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人员99名,技术人员187名。1987年压力容器厂率先实行技术改造。1990年,全镇技改项目8项,总投资354万元,项目完成后,新增产值1126万元,开发新产品7项,全部通过了省、市级鉴定。
  工业行业机械电子工业:机械电子工业是乡镇工业中的支柱行业,从业职工1184人。重点企业有:(1)济南压力容器厂。市级骨干企业,省一、二类压力容器定点单位,主导产品是济容牌BES500—23—10管壳式系列换热器,获山东省优质产品称号,并获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厂长董庆根获国家、省、市农民企业家称号),1990年工业产值1050万元,利税过百万元。(2)济南市中给水设备厂。主导产品是微阻缓闭止回阀,为国务院重点推广节能产品,获市级星火科研二等奖,微阻缓闭中压止回阀,获区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产品畅销全国。(3)济南市中特种变压器厂。主导产品是节能变压器,1990年生产变压器393台,产值236万元。
  金属制造业:金属制造是辖区乡镇工业的重点行业,是在小型铆焊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导产品有:五金工具、灯头、钢制门窗、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丝。1990年有企业30个,从业职工762人。重点企业有:(1)济南市新光工具厂。1988年生产双头呆扳手、螺丝批,出口创汇。1990年出口交货值393万元,为济南市出口信得过企业。全年产值446万元,销售企业收入440万元,利税59万元。(2)济南黄河金属制品厂。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生产线,主导产品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丝,埋弧焊丝,1990年产值363万元。(3)济南市中灯头厂。省灯头定点生产厂,主导产品E27/27型普通灯头达部颁标准。1990年生产灯头2000万只,企业产值109万元。(4)济南市中第二电磁线厂。主导产品:纸包线、漆包线。1988年建厂,1990年生产电磁线140吨,产值250万元。
  建材工业:为辖区乡镇工业的起步产业。50年代起步开发,到80年代前期,建材企业发展到35家。主导产品有水泥、石灰、预制构件、菱镁材料制品,保温材料制品等。1990年,有建材企业64个,从业职工3705人。产值比重在总产值中占全镇各业首位,是重点发展的行业。
  化学工业:为辖区乡镇工业的新兴行业。1990年有企业10个,从业职工251人。主要企业有:济南市中化学厂、济南市中树脂材料厂、静电粉沫厂、济南白马山特油厂等。主导产品有:树脂、静电粉沫、菌毒清等。开发的新产品8803阻燃树脂和菌毒清,填补了省内空白。
  食品工业:是在乡镇小磨坊、小豆腐坊、糕点厂、屠宰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乡镇工业另一支柱行业。1990年有企业13个,从业职工543人。主导产品有:肉食鸡及真空制品、糕点、饮料、豆制品、面粉加工等。骨干企业有:(1)济南华鲁肉鸡公司。是济南市科技星火示范企业,集肉食鸡繁殖、生产、加工、贮藏、销售于一体,1987年引进匈牙利先进肉鸡宰杀生产线,年生产能力300万只。1990年,生产肉食鸡为1268吨,产值1023万元,利润741万元。(2)东方红糕点厂,主要生产各类糕点,1990年生产糕点130吨,产值121万元。
  印刷业:1990年有印刷厂7处,职工318人,年产值515万元。重点企业有市中印刷五厂,主要设备有印刷机、粉印机、切纸机,并引进激光照排和胶印技术。
  其他行业:有纺织、缝纫、皮革、工艺美术、橡胶等,面广量小,产值利润较低,1990年,116个企业年产值仅690万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6.7%,职工889人。
  第五节 校办工业
  辖区的校办工业,始于1958年兴起的勤工俭学活动。1986年以前,由区教育局后勤办公室管理,全区27所小学有校办工厂11个,年收入22万元。
  1986年5月,区教育局设立校办工业公司,负责管理协调区属各小学校办工厂、商店的生产经营活动。当年有校办工厂17个,校办商店3个,年综合收入63万元,其中综合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有7个单位。
  1988年,10所中学的校办工厂划归区校办工业公司管理。
  1990年,辖区中、小学共有校办工厂63个,校办商店7个,开展勤工俭学项目29个,主要有:印刷、机械加工、塑料制品、灯具、钟表组装、档案装具、标牌、民用小五金、模具加工、喷泉艺术、食品加工、服装加工、涂料生产、防盗门加工、油漆粉刷等。校办工厂年综合收入在3~10万元的有17个,综合收入10~15万元的有13个,综合收入15~20万元的有5个,超20万元的有2个。公司组建的两个直属工厂(济南市中教育印刷厂和济南英雄山彩印厂),年创收20万元。1990年,辖区校办工业产值达752万元,综合收入337.54万元,占国拨教育经费的39%,其中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支援教育的经费145万元。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