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山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499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山脉
分类号: P941.76
页数: 2
页码: 46-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市中区的辖区东、南、西三面环山。境内山岭,属泰山山地北支余脉,在南部形成屏障,其山脉为东西走向。主要的山岭有:橛子山、马鞍山、英雄山(原四里山)、五里山、六里山、七里山和郎茂山的情况。
关键词: 市中区 山脉 济南市

内容

辖区东、南、西三面环山。境内山岭,属泰山山地北支余脉,在南部形成屏障,其山脉为东西走向。主要的山岭有:橛子山、马鞍山、英雄山(原四里山)、五里山、六里山、七里山和郎茂山,其中以橛子山最高,主峰海拔460米,英雄山最低,海拔110米。西南主要山岭有:青龙山、簸箕山、马武寨、马武寨北峰、万灵山、石房峪、米山坡和白马山,最高的为万灵山,海拔316.4米,最低为白马山,海拔为89米。
  英雄山 原名赤霞山、四里山。位于辖区南部,马鞍山之西。海拔110米,为灰岩构成。据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历城县志·山川》载:“四里山东连马鞍,上有玉皇庙,亦名赤霞山。”四里山,因距古历城县城四里而得名。赤霞山,以夕阳西下,阳光映红此山而得名。山上苍松翠柏四季常青。顶峰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1966年易名英雄山。
  马鞍山 位于辖区南部,英雄山东侧。海拔167.44米,为灰岩构成。苍松翠柏四季常青,风景秀丽,是游览地区。据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历城县志·山川》载:马鞍山,城西南四里,形如马鞍,故名。上有王母庙,三月三日为蟠桃会,士女云集,又名会仙山。
  五里山 位于辖区南部,英雄山南侧。海拔173.5米,西北部设有革命烈士、革命干部骨灰堂、英雄山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山上苍松翠柏四季常青。相传,因距历城县城五里而得名五里山。
  六里山 位于辖区南部,五里山南侧。海拔160米,山质灰岩,苍松翠柏四季常青。据17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历城县志·山水考》载:“尹旻墓在山之阳,又北为六里山,明陈九畴墓在山之西……”,因距历城县城六里而得名六里山。(尹旻:见第二十二篇第五章第一节养济院)。
  七里山 位于辖区南部,六里山南侧。海拔174米,山质灰岩。绿化造林,栽植柏树,四季常青,因距历城县城七里而得名七里山。
  郎茂山 位于辖区南部,英雄山路中段西侧。有三个主峰,海拔235米,为灰岩构成。杂草丛生,间有松柏。俗称南山,又名狼窝山。据传,民国初年,此处遍山野草,偏僻荒凉,沟峪山洞中有狼栖居,故名“狼茂山”。1934年《济南大观》载:“狼猫山在城南七里,大佛山之北。”济南解放后,依谐音改为“郎茂山”。
  青龙山 位于辖区西南部,七贤镇境内,王官庄南侧。海拔228米。山上草木繁茂,传说该山曲里拐弯,山上青草,每春发青之际,形似青龙,故名“青龙山”。
  白马山 位于辖区西南部七贤镇境内,京沪铁路东侧,井家沟北,海拔89米,荒山秃岭。
  簸箕山 位于辖区西南部七贤镇
  境内,北接米山坡,海拔114米,荒山秃岭。
  米山坡位于辖区西南部七贤镇境内,北连腊山,海拔119米。
  马武寨 位于辖区西南部七贤镇境内,南连石房峪,东为老虎洞,海拔258米。据传公元25年(东汉建武元年)前,马武起义,在山上修筑寨墙,故名马武寨。
  马武寨北峰 位于辖区西南部七贤镇境内,南与马武寨相连,海拔248米,荒山秃岭。
  万灵山 位于辖区西南部七贤镇境内,南连马武寨,北接郎茂山,海拔316.4米,山上有幼松林。
  石房峪 位于辖区西南部七贤镇境内,北连马武寨,海拔305米。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