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行政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499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行政区划
分类号: K928.2
页数: 2
页码: 41-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市中区的行政区划变化历史。1948年设立11个行政区,后多次调整,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1955年将该区名改为市中区。该区在1959年12月被撤销,但在1960年6月18日恢复。目前,该区辖15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195个居民委员会、17个村民委员会,区政府办公机关设在经八路122号济南大厦。
关键词: 市中区 行政区划 历史

内容

第一节 区划演变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济南特别市设11个行政区,辖区为第四、五、六、九区(四区驻地上新街2号,五区驻地经四纬一路东,六区驻地经四纬三路,九区驻地经七纬二路东乐山街彭城里)。1951年1月行政区划进行了较大调整,划分为6个市区,辖区为五区(驻地麟祥街六合里),辖1~17个街政府,1952年10月将街政府改称大居民委员会,统管街道行政事务。1953年12月26日,区成立街道办事处,五区辖一、二、三、四、五、七、八、九街道办事处(三里庄第六大居委会并入大观园第五办事处)。1955年9月8日,调整区划并变更区名,将五区改称市中区(因地处市区中部而得名,驻地林祥南街233号),原郊六区部分划归市中区,成立第十街道办事处,共辖9个街道办事处。1956年7月16日,撤销泺源区,将原泺源区所属的普利门、西青龙街街道办事处划归市中区,同时将市中区所属五里沟街道办事处(原五区第一街道办事处)划归槐荫区,并将第二、三、四、五、七、八、九、十等8个办事处依次改名为经二路、馆驿街、魏家庄、大观园、岔路街、经七路、杆石桥、四里村街道办事处,共辖10个街道办事处。1959年12月7日,撤销市中区,将原市中区所属普利门、西青龙街两个街道办事处划归历下区;将大观园、四里村、岔路街、杆石桥、经七路、经二路、魏家庄、馆驿街8个街道办事处划归槐荫区。1960年6月18日,恢复市中区,将槐荫区所属经二路、馆驿街、魏家庄、大观园、岔路街、经七路、杆石桥、四里村8个街道办事处划归市中区。1961年10月,又将历下区所属普利门、西青龙街两个街道办事处划归市中区。1963年2月,普利门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共青团路街道办事处,辖10个街道办事处。1966年9月文化大革命中,市中区改名为红旗区,经二路、馆驿街、魏家庄、大观园、岔路街、经七路、杆石桥、四里村、西青龙街等街道办事处相继改名为太阳升、朝阳、红卫、东方红、卫东、红旗、先锋、英雄山、东风街道革命委员会。1973年复称市中区。1978年各街道办事处恢复原名称。9月将近郊梁家庄、陈家庄、王家庄、四里村等4个生产大队划归市中区,同时增设市中区二七新村街道办事处(区机关驻地经三路235号),辖11个街道办事处。1985年9月市中区增设六里山、七里山、玉函路街道办事处,辖14个街道办事处,171个居民委员会。1987年4月30日,撤销郊区,将原郊区所属七贤镇划归市中区。1988年11月11日,增设市中区舜玉路街道办事处。1990年8月,将七贤镇所属西八里洼村划归六里山街道办事处,张安新村划归玉函路街道办事处,东八里洼村划归舜玉路街道办事处。
  第二节 现行区划
  1990年市中区辖:经二路、馆驿街、大观园、魏家庄、共青团路、经七路、岔路街、杆石桥、西青龙街、四里村、二七新村、六里山、七里山、玉函路、舜玉路等街道办事处和七贤镇。共辖15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195个居民委员会、17个村民委员会。区政府办公机关设在经八路122号济南大厦。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