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行政区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中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4990
颗粒名称: 第一篇 行政区域
分类号: X321
页数: 5
页码: 39-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市中区的位置面积、历史沿革、行政区划的情况。
关键词: 市中区 行政区域 位置

内容

第一章 位置面积
  市中区位于济南市市区中部。东部以泺源桥自北向南经西护城河,沿南新街、山东医科大学、南郊宾馆西墙外,千佛山西麓至橛子山与历下区搭界。西部以纬五路自北向南经小纬六路、水泥厂路,沿刘长山、西十里河、尹家堂至腊山西口与槐荫区毗连。北部以经一路自西向东,沿馆驿街、穆家楼街与天桥区接壤。南以蝎子山自东向西经万灵山、石房峪南麓与历城区为邻。东西最大横距1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2.5公里,占地总面积为58.26平方公里。地理座标为北纬36º35ˊ36"至36º40ˊ04",东经116º54ˊ29"至117º02ˊ01"。南以群山为屏,北为丘前平原,状似扬帆之舟。
  第二章 历史沿革
  济南古城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居住,繁衍生息。辖区作为古历城属地,渊远流长。
  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历下邑属地。公元前694年(春秋,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泺,指泺水,发源于趵突泉,是济南见于记载最早的地名。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辖区为济北郡历城属地。西汉初年,始有“济南”之名。汉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高后立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辖区为济南郡历城属地。
  自东汉至三国鼎立时期,辖区为济南国历城属地。至东晋,复为济南郡历城属地。
  隋唐时期,济南郡先后改为齐州、齐郡,属地为齐郡历城所辖。唐护国大将军秦琼(570~638年)在辖区东北
  估衣市街北侧(今五龙潭公园)建秦琼府。
  唐末,地方割据。五代十国时期,辖区先后为梁、唐、晋、汉、周国齐州历城县属地。
  997年(宋至道三年),辖区为京东路齐州历城属地;1074年(宋熙宁七年),为京东西路齐州历城属地;1078年(宋元丰元年),改属京东东路;1116年(宋政和六年),为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属地。
  从1128年(金天会六年)至1213年(金崇庆二年),辖区为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属地。
  元代,属地为济南路历城所辖。外地回民陆续迁入辖区定居,东北部逐渐形成街巷。始有大街(今永长街),继有后街(今西青龙街),东街(今长春观街),西街(今永长街西段),城顶一带估衣市街、剪子巷、花店街、粮食市街,商贸集市,日趋繁荣。长春观及后阁楼、万竹园、清真南大寺等一批著名建筑落成。
  1369年(明洪武二年),济南修建府署。1371年(洪武四年),以砖石修济南城顶,西开泺源门。1376年(洪武九年),济南设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成为山东全省政治中心和首府。辖区迎仙桥外始设馆驿总站,后形成馆驿街。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清军占据济南后,沿用明代建制,属地仍为济南府历城所辖。
  1901年(清光绪廿七年),德国在山东修筑胶济铁路,于1904年7月(光绪三十年六月)竣工通车,济南第一个火车站设五里沟北首。同年5月,山东巡抚周馥会同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清廷,在济南自开商埠,划定商埠范围,东以西圩壕(今顺河街),西至大槐树(北、中、南大槐树庄),东西长五里,南北宽二里(计十方里),划界内有:馆驿街、魏家庄、东太平庄、三里庄、五里沟庄、北上山庄、南上山庄、三合庄、西太平庄、民生庄等村庄。开辟商埠初期,东西只有三条经路,南北七条纬路(以纺织经纬线命名),沿街建平房棚户、四合院等。济南设商埠局,辖区商埠地带属商埠局管辖。
  民国初年,辖区商埠以南地区属岱北道历城县管辖。1914年,属济南道历城县管辖。
  1908年及1926年商埠界址两次扩展。向西展界至纬十路,向南展界至经七路。
  1917年3月,市政公所成立。1920年,商埠局与市政公所合并更名为市政厅,辖区属市政厅管辖。
  1929年,济南设市。辖区为济南市城外三区和商埠一、二、三区。
  1938年,日伪当局将经七路以南辟为日本人聚居地,并调整区划,辖区为城外西区和商埠东区、商埠中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统治期间,经七路以南至经十路段为半建成区。
  济南解放后,1949年开辟经十路以南地区,先后将王家庄、张安庄、信义庄、南四里村、北四里村、小梁家庄等村庄田野辟建为城区。1951年辟建
  文化西路。1952年辟建邮电新村,1954年辟建共青团路。
  1960年,城区再次展界,南郊梁家庄、陈家庄、小陈家庄等相继辟为市区。
  1978年辟建七里山居民小区、六里山居民小区。1980年拓宽纬二路。1982年辟建林祥南街居民小区。1985年辟建郎茂山居民小区。1986年辟建舜玉路居民小区。1987年拓宽经四路东段,辟建乐山街居民小区。
  1989年,辟建凤林街、东八里洼居民小区。
  1990年,辟建杆石桥南街居民小区。至1991年拓宽经七路、西青龙街(拓宽后改称泺源大街),城区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旧城改造和城市开发日新月异,辖区历经近百年沧桑,城区布局已初具现代化城市规模。
  第三章 行政区划
  第一节 区划演变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济南特别市设11个行政区,辖区为第四、五、六、九区(四区驻地上新街2号,五区驻地经四纬一路东,六区驻地经四纬三路,九区驻地经七纬二路东乐山街彭城里)。1951年1月行政区划进行了较大调整,划分为6个市区,辖区为五区(驻地麟祥街六合里),辖1~17个街政府,1952年10月将街政府改称大居民委员会,统管街道行政事务。1953年12月26日,区成立街道办事处,五区辖一、二、三、四、五、七、八、九街道办事处(三里庄第六大居委会并入大观园第五办事处)。1955年9月8日,调整区划并变更区名,将五区改称市中区(因地处市区中部而得名,驻地林祥南街233号),原郊六区部分划归市中区,成立第十街道办事处,共辖9个街道办事处。1956年7月16日,撤销泺源区,将原泺源区所属的普利门、西青龙街街道办事处划归市中区,同时将市中区所属五里沟街道办事处(原五区第一街道办事处)划归槐荫区,并将第二、三、四、五、七、八、九、十等8个办事处依次改名为经二路、馆驿街、魏家庄、大观园、岔路街、经七路、杆石桥、四里村街道办事处,共辖10个街道办事处。1959年12月7日,撤销市中区,将原市中区所属普利门、西青龙街两个街道办事处划归历下区;将大观园、四里村、岔路街、杆石桥、经七路、经二路、魏家庄、馆驿街8个街道办事处划归槐荫区。1960年6月18日,恢复市中区,将槐荫区所属经二路、馆驿街、魏家庄、大观园、岔路街、经七路、杆石桥、四里村8个街道办事处划归市中区。1961年10月,又将历下区所属普利门、西青龙街两个街道办事处划归市中区。1963年2
  月,普利门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共青团路街道办事处,辖10个街道办事处。1966年9月文化大革命中,市中区改名为红旗区,经二路、馆驿街、魏家庄、大观园、岔路街、经七路、杆石桥、四里村、西青龙街等街道办事处相继改名为太阳升、朝阳、红卫、东方红、卫东、红旗、先锋、英雄山、东风街道革命委员会。1973年复称市中区。1978年各街道办事处恢复原名称。9月将近郊梁家庄、陈家庄、王家庄、四里村等4个生产大队划归市中区,同时增设市中区二七新村街道办事处(区机关驻地经三路235号),辖11个街道办事处。1985年9月市中区增设六里山、七里山、玉函路街道办事处,辖14个街道办事处,171个居民委员会。1987年4月30日,撤销郊区,将原郊区所属七贤镇划归市中区。1988年11月11日,增设市中区舜玉路街道办事处。1990年8月,将七贤镇所属西八里洼村划归六里山街道办事处,张安新村划归玉函路街道办事处,东八里洼村划归舜玉路街道办事处。
  第二节 现行区划
  1990年市中区辖:经二路、馆驿街、大观园、魏家庄、共青团路、经七路、岔路街、杆石桥、西青龙街、四里村、二七新村、六里山、七里山、玉函路、舜玉路等街道办事处和七贤镇。共辖15个街道办事处、1个镇、195个居民委员会、17个村民委员会。区政府办公机关设在经八路122号济南大厦。

知识出处

市中区志

《市中区志》

出版者:齐鲁书社

本书志采用小编结构,平行分目。设篇、章、节、目,采用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概述”冠于志首,总括全志。“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志为主体。共设26篇105章249节。内容包括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街道办事处、镇、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市中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