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活习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445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生活习惯
分类号: K892
页数: 2
页码: 377-3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平阴县生活习惯的情况。其中包括饮食、服饰、首饰、发式、居住、代步工具等。
关键词: 平阴县 民俗 生活习惯

内容

饮食 建国前,农民以粗粮饼子、窝窝头、煎饼为主食;广大穷苦农民一年糠菜半年粮。一日三餐,农闲时早晚两餐,喝地瓜、萝卜糊粥。常年吃麦面的只有官绅富商。菜以咸、辣为主。农家很少吃蔬菜,节日吃水饺改善生活。富豪之家待客席筵丰盛,一般是8碟、8碗、“两大件”。少数人有饮烈性白酒和粗茶的习惯。
  建国后,人民生活逐年提高,广大农民粗细粮混吃。80年代开始平原农村逐步改为以细粮为主,肉食、蔬菜逐年增加,饮酒者以中、低档瓶装酒为主,年节期间鱼、肉、蛋、菜、烟、酒、糖、茶等比较齐全。
  服饰 清末、民初,衣有右襟式和对襟式两种。乡绅富商男穿右襟绸缎长衫(亦称大褂);女穿右襟上衣,下系长裙。农民多穿粗布衣。建国后,除老年或部分壮年仍穿旧式服装外,男装有中山服、国防服、青年服等;女装有列宁服、中便服、中西服等。自1984年以来,穿西服、将军服、面包服、茄克、呢大衣、连衣裙、西服裙者渐多。
  清末、民初,富商乡绅多戴呢制礼帽或缎帽垫;一般男子戴布帽垫、毡帽头。建国后,男子戴解放帽、鸭舌帽,冬季系围巾。女子喜戴无檐帽,或用方巾、纱巾蒙头。
  清末、民初,富有者穿缎料鞋,一般群众布鞋布袜,女子多穿绣花鞋,有的钉“木底”。建国后,胶底、塑料底布鞋及球鞋和线袜渐多,1980年开始皮鞋、呢龙丝袜增多,城镇青年妇女多穿高跟鞋、高筒袜,夏季男女普穿凉鞋。
  首饰 建国前,富有之家妇女多佩带金、银、玉制手镯、戒指、耳坠、钗、簪,男女戴戒指。一般农村妇女首饰多为铜、银制品。建国后,妇女佩戴首饰者渐少。1980年开始,城镇妇女佩带耳坠、项链、戒指者逐步增多。
  发式 清末男蓄发留辫,未婚女子梳独辫,出嫁后梳盘头。辛亥革命后,男子多数剃光头,姑娘留独辫,中老年妇女多梳纂戴网。建国后,男子推光头和留分头、平头者增多,妇女发式有单辫、双辫、短发。1980年开始,城镇女青年烫发者渐多,男子多推光头、平头、背头、分头。
  居住 山区多石墙,平原多石基、土墙。富有者建石基砖墙。少数巨富之家建有瓦房或楼房。传统庭院为“四合院”、“三合院”,以北屋为主房,其余为配房。长辈住主房,晚辈住配房。广大农民住房低矮狭窄,多数佃户搭简易小房。贫寒之家多住土墙、土顶小屋。建国初,居住条件变化不大。50年代中后期,农村土屋减少,土石结构的平房渐多。80年代砖石结构的平房日增,城镇多建瓦房、楼房。1984年开始有混凝土结构的平房,个别村庄开始兴建楼房。
  代步工具 建国前,富有之家外出骑马、坐轿。一般家庭妇女坐独轮车、骑毛驴。建国后,逐步被自行车、拖拉机、轻骑和汽车所代替。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平阴县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附录组成。概述,综述县情,有叙有议,是全志之纲;大事记,纵贯古今,以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重点记叙对全县有影响的大事或带有起点性的新事,为全志之经;专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只记实事,不作评述,为全志之纬。专志设建置、自然地理、人口、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军事、公检法司、人事·劳动、民政、农业、林业、水利·渔业、黄河、特产、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工商·物价·计量、计划·统计、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民俗·宗教·谚语、人物共30篇122章316节,节以下根据需要设目;附录,主要收录某些单项性的重要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