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442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防治
分类号: R199.2
页数: 3
页码: 361-3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平阴县卫生防治的情况。其中包括机构、卫生保健、传染病防治、地方病防治、爱国卫生运动等。
关键词: 平阴县 卫生 防治

内容

第一节 机构
  县卫生防疫站 1956年6月1日建立,职工13人。1957年26人。1984年设卫生防疫科、地方病防治科、食品卫生科(对外称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宣教科及办公室。1986年县结核病防治院并入防疫站,称结防科。1987年职工42人。
  县妇幼保健站 1956年建立。1956~1958年共培训助产员674人。1970年县妇幼保健站设药房、化验室,开设妇幼保健门诊。1972年增设万能产床、爱克斯光机。1985年设社会组。1987年增冷强光检查乳腺癌业务,职工12人。
  县皮肤病防治所 1958年在夏沟公社岭子山设麻风村。翌年,建立麻风病防治站。1973年改称皮肤病防治所。1974年开设皮肤病门诊。1981年迁入城南金斗峪。1987年职工9人。
  第二节 卫生保健
  新法接生 1956年始训练农村接生员,推广新法接生,1958年新法接生率达75%以上。1982年普及新法接生,基本杜绝新生儿破伤风和产妇产褥热。1984年新法接生率99.4%。1987年实行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一体化管理,开展自婚前检查到分娩一条龙的程序化管理,建立母子保健手册,新法接生率100%,其中住院分娩为56%。孕产妇死亡率2.2?,达甲类地区标准。
  妇女病防治 1960年开始查治子宫脱垂病。1976年全县患者520人,治疗190人。1978年起为子宫脱垂病人免费治疗。1976~1979年治疗率达93%。1980~1987年手术治疗子宫脱垂10人,宫托及药物综合治疗533人,治疗率达85.6%。
  1973年起每年普查一次妇女病并进行防治,至1979年对有症状的子宫颈癌病涂片检查累计4949张,对三级以上的130人进行治疗,效果明显。1980~1987年宫颈癌发病18例,均得到及时治疗。1980、1981年连续两年被泰安地区评为妇幼保健先进县。
  儿童病防治 1977年开始对儿童进行健康查体和药物驱虫治疗,当年查体21037人次。1979年查体37670人次,查出患佝偻病者65人,肝炎28人,哮喘、沙眼及营养不良者485人,为儿童服驱虫药49502人次,服药率、下虫率均占95%。1980~1987年每年均为儿童查体,年查体1~2万人次,并对患病者进行治疗。
  食品卫生 1959年始对食品进行卫生监督管理。1965年始对市场售冰棒进行化验检查,禁止不合格冰棒出售。1970年后每年的重大节日期间均进行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每年检查3次。1970~1987年累计查出变质食品712公斤,变质啤酒8359瓶,变质罐头7787瓶,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80户停业整顿,218户限期整改。全县80%以上的食品业户增添了防蝇、防尘、防鼠、防腐和餐具消毒设备,健全了各项卫生制度,食品卫生合格率为79.8%。1981年始为饮食业从业人员查体,发健康合格证404份,1983年发证1941份,1984年发证3762份;1985~1987年发放卫生许可证5646件。
  工业卫生 1974年始为接触粉尘工人体检,至1977年拍爱克斯光片546张。1978~1987年每年对接触粉尘的工人拍片检查,共拍片2148张,发现尘肺病6例并及时进行治疗。
  1978年始对接触锰、铅、苯等有毒物质的59名工人进行检查。1980年为接触无机氟和铬的213名工人进行全面体检。1985年为接触毒物、粉尘、高温、震动、噪声、放射线的从业人员查体13091人次。至1987年共发现患有职业病者28人,对氟中毒21人、窒息性哮喘1人的工作作了调整并进行治疗。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1950年始在全县普种牛痘,注射白喉类菌素、乙脑疫苗。1952年夏省、地、县医疗人员免费为孔集一带痢疾病患者10391人进行治疗,治愈9450人。1956年区卫生所和卫生工作者协会均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和防治措施,到1959年全县形成了以防疫站、公社卫生院和大队卫生室医务工作者组成的三级疫情报告网。1950~1959年全县初种牛痘545940人次,注射白喉类菌素15995人,乙型脑炎疫苗1587人,霍乱菌疫苗2565人次,百日咳疫苗2508人次。1960年白喉绝迹,麻疹、传染性肝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等传染病发病率下降。1970年各公社卫生院普遍建立起防疫股(科),疫情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1977年传染性肝炎流行,各级防疫和医疗单位及时进行防治,控制疫情蔓延。1982年对全县儿童开始推行计划免疫,至1985年结核病、婴儿瘫、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6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1986年全县儿童建立计划免疫卡,建卡率98.58%,正确用卡率91.9%,提前3年达到国家计划免疫标准。
  1985~1987年完成各种预防接种603989人次,查出传染病12种、7100例,平均年发病率497.12/10万,死亡18例,年均死亡率1.26/10万。
  1987年平阴县被山东省评为计划免疫先进县。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麻风病防治 1955年开始进行麻风病人调查,至1958年发现94人。1958年平阴县麻风病防治站在夏沟公社岭子山成立,并建有集中麻风病人进行治疗的麻风村。1960年建县、公社、大队三级医疗防治网,对未入村麻风病人分片包干,送药上门。自1955~1987年共进行6次调整,1次全民普查和3次病人考查。至1987年共收治病人195人,治愈156人,死亡31人,转外地治疗8人。
  地甲病 即地方甲状腺肿。1978年12月至1979年11月进行全民普查,实查266789人,患者38431人,患病率14.4%。1980年上半年始推广碘盐防治法,并对患者进行口服碘油丸等药物或手术治疗。到1981年手术治疗48人。1983年患病率降到5.83%。1987年下降到2.04%,已基本控制。同年获省地方病领导小组颁发的合格证书。
  丝虫病 1957年重点调查2333人,患病者206人。1958年9月进行全民普查,实查145695人,查出微丝蚴阳性者9504人,全部采用海群生等药物治疗,并有重点的对发病区施行全民预防服药。1975年发病率由1958年的6.5%下降到0.33%。1977年底省、地卫生防疫站对东阿公社12个村考核,感染率0.35%。1978年10月对安城公社4个村考核,感染率0.21%。1980~1981年对全县15岁以上的人进行晚期丝虫病普查,实查200019人,有橡皮肿患者208人。鞘膜积液病人348人,乳糜尿病人357人。1983年5月考核城关、孝直、旧县3处公社8个村,共查4191人,查出微丝蚴阳性者7人,阳性率0.17%。1986年在旧县乡吉城一、四村普查,实查1760人,微丝蚴阳性者3人,阳性率0.17%,通过省级监测,符合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
  疟疾 1960年全县发生15627例,1961年疫情继续发展,年发病21991例。1961年开始采取多种灭蚊措施,以后每年进行普查普治,到1977年仅有105人发病,达到了基本控制的标准。1978年发病人数降到84人,1979年发病人数降到35人,1984年全县仅发现4例,1985年发现1例,基本达到无疟疾目标。
  县卫生防疫站1980~1984年先后5次被卫生部和省、地卫生防疫站评为防治地方病先进单位。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1952年县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领导全县人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956年开展以除四害、讲卫生、消灭传染病为中心的城乡环境卫生运动,出现了洪范臧庄等一批卫生先进单位,省在臧庄等村召开了卫生现场会。1960年全县开展14次较大的卫生突击活动,填平大小水坑34692个,新建厕所两万多个。
  1970~1976年爱国卫生运动转入以除害灭病为中心,以两管(管水、管粪)五改(改水井、改厕所、改锅灶、改栏圈、改环境)为重点的群众卫生活动。1977年全县整修街道1172条,拆除旧厕所17000个,新建公共厕所2207个,栏圈344个,改良炉灶7万个,250个大队的粪便初步做到日产、日清、日封并进行无害化处理。244个大队成为卫生村。
  1980年以来,每年的“五一”、“国庆节”前进行大规模的卫生扫除。夏秋季统一灭鼠、灭蝇、灭蚊。城镇机关门前实行三包(包卫生、包植树、包秩序)。1986年县城重点灭蚊、灭蝇,蚊蝇密度分别下降90%和70%,被济南市授予“消灭蚊蝇先进县”称号。1987年全县统一开展灭鼠活动,家鼠密度降到0.26%以下;田鼠密度降到0.09%以下,成为全国300个“无鼠害县”之一,并被省爱卫会命名为“爱国卫生先进县城”。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平阴县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附录组成。概述,综述县情,有叙有议,是全志之纲;大事记,纵贯古今,以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重点记叙对全县有影响的大事或带有起点性的新事,为全志之经;专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只记实事,不作评述,为全志之纬。专志设建置、自然地理、人口、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军事、公检法司、人事·劳动、民政、农业、林业、水利·渔业、黄河、特产、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工商·物价·计量、计划·统计、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民俗·宗教·谚语、人物共30篇122章316节,节以下根据需要设目;附录,主要收录某些单项性的重要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