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信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434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信贷
分类号: F832.4
页数: 9
页码: 307-31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平阴县在不同时期的储蓄、贷款情况。平阴县从1951年开始举办保本保值储蓄,到1960年代逐步增加储蓄档次,并开始推动储蓄事业的发展,到1980年代恢复定期有奖储蓄。此外,平阴县还在1987年开办有奖储蓄、实物有奖储蓄、金融债券、贴水债券、累进利息债券等业务。
关键词: 平阴县 金融 地方金融 信贷

内容

储蓄 1951年开始举办保本保值储蓄,年末存款余额6万元。1952年6月取消保本保值储蓄,开办活期、定期、定额和有奖储蓄,年末存款余额15万元。1960年12月定期有奖储蓄改为零存整取小额储蓄。1961年1月1日活期有奖储蓄改为定息,停办有奖储蓄。1965年年末存款余额217万元。1979~1987年5次提高储蓄存款利率,增加储蓄档次。1980年恢复定期有奖储蓄。1985年建立县首届人民储蓄促进委员会,推动储蓄事业的发展,年末储蓄达到3649万元,比1980年的759万元增长3.8倍。1987年开办有奖储蓄、实物有奖储蓄、金融债券、贴水债券、累进利息债券。7月份开办以化肥为依托的实物储蓄,试办代发工资业务,年末留存余额2.4万元,留存率为40%。在工资额度较大的单位和人口密集区发展储蓄代办业务,年末代办所125个,代办余额192万元,比1986年增加代办余额90万元,全城初步形成以银行为主体,以代办、联办为补充的服务网络。1987年年末存款余额3494万元。
  贷款 工商贷款:1949~1952年发放工商贷款余额9万元。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对商业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对供销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给予大力支持,1957年末工商贷款余额达到302万元。1958~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1958年“大跃进”影响,造成信贷失控。1960年末工商企业贷款余额竟达1491万元。1962年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加强现金管理,年底净回笼149万元,初步改变放大于收的局面。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严格执行计划贷款和信贷资金分口管理的规定,提高了商业资金贷款比例,压缩了工业贷款。1965年工商业的贷款余额为497万元,其中商业贷款473万元,占工商贷款余额的95.2%。“文化大革命”中,实行平均主义的低息贷款,工商业各项贷款均为月息4厘2毫,工业贷款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由1966年的9.7%上升到1974年的24%,国营工业预算内企业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金由1966年的34元上升到1975年的36元。商业供销贷款占商品库存比例由1966年的31.4%上升到1975年的72%。1976~1980年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信贷资金使用日趋规范化,信贷杠杆作用得到较好发挥。1976年工商业贷款年末余额为2808万元,1980年增加到3306万元。1980年工业企业每百元产值占银行贷款18.6元。商业企业每百元商品销售额占用银行贷款26元。1981~1985年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贯彻执行“发展优势,保护竞争,推动联合”的方针,各项贷款区别对待,择优扶持。1981年工商企业贷款年末余额为3438万元,重点支持轻纺工业的发展、商品流转的扩大和对粮、棉、油、生猪收购所需资金;对机械、重工企业则采取管严贷款,调整服务方向,在调整中发展,同时发放中短期设备贷款;对煤炭、化肥设备给以适当支持。1984年根据紧缩银根的精神,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统管流动资金,并综合运用小额设备、大修理、专用基金、信托、设备租赁等各种信用方式的中短期贷款,支持三类企业“翻身”,流动资金周转比计划加快26%。信贷重点转向技术改造,全年发放技术改造贷款151万元。1985年加强对信贷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资金调拨体系,加强了计划管理,严格控制货币投放。对原批准的项目重新审查排队,分清“办、缓、压”项目类型,既控制住“规模”、“差额”,又支持微观搞活,在资金营运中掌握信息,预测变化趋势,灵活调度,合理调节。全年发放各项贷款4095万元。组织资金营运3620万元,缴拨相抵,净上缴资金1560万元,减少了资金间歇,提高了使用效益。1987年坚持“保优限劣”、“紧中求活”,合理确定贷款投向,调整贷款结构,正确核定流动资金贷款,调整周转贷款,灵活掌握临时贷款,实现保骨干企业、保大户企业、保农副产品收购、保适销对路优质名牌、保出口创汇、保市场和节日供应。重点支持了铝锭、棉纱、棉布、化肥、铁锅、玛钢管件、空压机等12种优质适销产品的生产和商业适销对路商品的购进,支持物资企业参与生产资料市场。对盲目采购超过储备定额而不积极处理、挖潜工作不积极主动、效果不好、生产滞销积压产品、挪用流动资金、靠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性支出、成本不实、搞虚盈实亏和出现经营性亏损没有弥补来源、有能力而不补充自有流动资金的企业管紧管严。重点支持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项目。全年累计发放设备性贷款355万元,支持机械、化工、轻工、运输、商业、粮食等8个企业9个项目的技术改造。全年累计回收贷款195万元,挖出潜力资金465万元,从而活化了资金。
  农业贷款:1950~1952年共发放贷款32万元,主要解决翻身农民购买农具、种籽、耕畜、副业生产及生活方面的资金困难。1954年银行举办贫农合作基金贷款,全年发放农业贷款45万元,其中扶持农业社贷款11.22万元,扶持互助组贷款8000元,贷给个体农民12600元。1955年发放农业合作基金贷款46万元。1956年实现农业合作化,发放贷款171万元,为1955年的3.7倍。1958年发放贷款165万元,主要用于社队办工副业流动资金。1962年为了减轻贫困队农民的负担,对1956年以前发放的贫农合作基金贷款36万元和1961年底以前拖欠积累的各项农业贷款123万元,两项共计159万元全部豁免。当年又发放贷款51万元。1963年发放贷款73万元,其中用于生产费用贷款40万元,生产设备贷款25万元,灾区口粮贷款3万元。发放无偿投资贷款17800元,1964年农贷实行固定指标管理,多收可以多贷,周转使用。1965年贷款重点是贫困队,适当照顾一般队,发放贷款71万元,其中扶持贫困队贷款64万元。从1971年开始实行了低息贷款,生产设备贷款利率改为1.8‰,生产费用贷款3.6‰。贷款对象重点放在穷队。1976年末欠贷款的大队171个,占全县大队总数的47.4%;欠贷款的生产队1104个,占生产队总数的55.77%。共欠款201万元。1977年调整贷款对象,一是支持穷队,缩小穷富队差别;二是支持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三是支持社队企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全年发放贷款256万元,收回农业贷款213万元,占放出数的83.2%。1978年农村信贷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管理办法,三种资金(农村工业、商业、农业贷款)合理调度,信贷资金重点扶持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1981年发放贷款272万元,重点扶持店子、孔村、孝直公社3.9万亩商品棉基地所需资金。1983年择优扶持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全年发放贷款269万元,其中用于支持多种经营的贷款149万元,占53.39%。1984年试行发放开发性贷款28万元,扶持41个单位338户,开发荒山荒滩2186亩,用于植树造林和发展干鲜果品;开发水面3883亩,放养鱼苗47万尾,养藕400亩。全年发放贷款681万元。1985年信贷资金以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全县发放农业贷款418万元。1987年发放农业贷款668万元。
  信用社贷款:1954~1959年年平均贷款17万元,解决部分农民的种子、肥料资金困难。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集体贷款年平均27万元,社员贷款年平均41.2万元。1963~1965年共发放集体贷款45万元,收回54万元,年末平均余额12.7万元;发放社员贷款80万元,收回58万元,年平均余额52万元。1969年春信用社全部下放到大队,分散了信用社的资金。1966~1970年仅发放集体贷款82万元,收回97万元,年末平均余额11万元;发放社员贷款97万元,收回70万元,年末平均余额80万元。1971~1975年共发放集体贷款217万元,收回206万元,年末平均余额13.6万元;发放社员贷款46万元,收回62万元,年末平均余额67万元。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批判了“左”的错误,经济回升,收入逐年增加。由于工副业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农村机械、电力事业发展较快,基本建设规模扩大,资金需要量逐年增加。1976~1980年共发放集体贷款1173万元,收回1054万元,年末平均余额77万元;发放社员贷款73万元,收回60万元,年末平均余额75万元。1981~1985年“六五”期间共发放贷款7792万元,比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多发放6546万元。1984年全面推行计划贷款,按期限管理,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严格执行加罚息制度,促进逾期贷款的收回。全年发放贷款2092万元,支持360个作业组、41298户购买大中型拖拉机62台,小型拖拉机415台,排灌机械18台,汽车20辆,其它农业机械66台,耕畜3966头,以及其它小型农具、化肥、农药、小型水利建设和房屋修建等。1985年共发放贷款2198万元,其中用于粮食生产556万元,用于工副业和多种经营1382万元,用于山区林、果、花开发贷款62万元,其它贷款198万元。收回贷款1978万元,比1984年多收回439万元,到期贷款收回率达到98.8%。1987年发放贷款3934万元。
  基建贷款:1979年建设银行经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1个,投资405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12万元,更新改造资金93万元。1980年始建设银行对建设单位已经批准的自筹资金基本建设项目进行管理,落实建设计划、资金,采取先存后批,先批后用,由建设银行拨款监督,并参与预决算审查。1980~1985年建设银行办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40个,投资6391万元,其中预算内基建投资476万元,自筹资金投资1019万元,更新改造资金2114万元。经办煤炭拨款1472万元,其中煤代油拨款700万元,委托贷款60万元。经办贷款项目35个,发放贷款1095万元,其中更新改造项目10个724万元,建筑安装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项目3个65万元,地方财政委托贷款项目9个117万元,小型技术措施贷款项目13个129万元。审查预决算379份2098万元,核减128万元,核增11万元。1987年建设银行经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3个,投资3270万元,其中经办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55万元,自筹基本建设投资250万元,零翻建投资2301万元,更新改造资金634万元。建设银行贷款664万元。1986~1987年审查预决算362份1071万元,核减149万元,核增97万元。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平阴县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附录组成。概述,综述县情,有叙有议,是全志之纲;大事记,纵贯古今,以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重点记叙对全县有影响的大事或带有起点性的新事,为全志之经;专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只记实事,不作评述,为全志之纬。专志设建置、自然地理、人口、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军事、公检法司、人事·劳动、民政、农业、林业、水利·渔业、黄河、特产、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工商·物价·计量、计划·统计、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民俗·宗教·谚语、人物共30篇122章316节,节以下根据需要设目;附录,主要收录某些单项性的重要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