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家储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430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国家储藏
分类号: TS205.9
页数: 2
页码: 276-2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代平阴县设立常平仓和社仓,收储粮油。民国时期建立义仓,后因战乱停用。1948年平阴解放后,政府利用教堂、庙宇和地主房屋改建成141座粮仓,收储1050万公斤。当时设计容量近3900万公斤。后来又在周边建成一批简易粮仓,收储昨了2360多万公斤。1987年拥有276座地方粮仓和中央备战仓库,仓库总面积150564平方米,建筑面积26808平方米,容量4114万公斤。同时建立了粮仓普查鉴定评比制度,保证了储粮安全。
关键词: 平阴县 粮油储藏 国家储藏

内容

仓库 清代设常平仓和社仓。常平仓在旧县城北门西(现体育场北),仓廒18间,容谷14000石;社仓在旧县城北门以西(现体育场西侧),仓廒18间,容谷3848石。1882年(光绪十一年)被大水漂没,仓谷罄尽。
  1925年(民国14年)文庙东侧建义仓20间,征谷5万公斤。1937年义仓积谷供军需,后停用。1948年平阴解放后,县、区政府利用教堂、庙宇和地主的部分房屋改建成粮仓141座,容量1050万公斤。分布在东阿镇西城、营子、转湾、赵台、窑头、后套、王小屯等村庄。1954年开始筹建新仓,翌年,在平阴城关东山脚下建苏式仓库一幢,容量150万公斤。后陆续在王镐店、栾湾、孝直、孔村、旧县、纸坊、安子山、店子、刁山坡、安城和县面粉厂、油厂建起简易粮仓,设计容量3769万公斤。1963年撤销王小屯、后套分仓。1965年撤销赵台粮仓。1972年中央拨款,建备战仓库19座。1973年东阿西城粮仓迁移少岱山东。1987年全县拥有地方粮仓和中央备战仓库276座,占地150564平方米,建筑面积26808平方米,设计容量4114万公斤,实际储粮3461万公斤。仓库院内修筑货场(水泥晒场)6852平方米。
  仓储制度 清末民初有封仓锁门、动支启封、守护制度。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主政府征收公粮储藏民间,责成乡村政府管理。储藏数量一般每村不超过2.5万公斤,每户不超过600公斤。机关、团体、学校、军队不得自收自用。村干部擅自动用处罚两倍,存粮户私自动用处罚一倍。建国后,各粮库、粮站逐渐建立健全仓储制度、粮情检查制度、科学保粮制度。
  “四无”粮仓 1955年始创“四无”(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粮仓,全县粮食系统干部奋战6个月,当年实现“四无”粮仓39座,存粮348.5万公斤,占储粮总数的85.2%。孝直粮所转湾粮站站长赵士近因事迹突出,1956年出席了山东省先进工作者会议,荣获省政府嘉奖,同年10月赴京参加全国粮食系统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县粮食局对“四无”粮仓建立普查鉴定评比制度,1956年“四无粮仓”占85.2%,1958、1959年占100%,1961~1965年占95%以上,1967~1977年占85~90%,1978~1987年除1980、1982年以外,均占100%。
  粮仓机械 1958年开始技术革新。至1987年有10个库点配备固定胶带输送线一条40米,移动胶带输送机12台,初清筛1台,振动筛3台,地衡3台,其它粮仓机械21台。机械作业量达900万公斤,占总作业量的36.3%。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平阴县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附录组成。概述,综述县情,有叙有议,是全志之纲;大事记,纵贯古今,以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重点记叙对全县有影响的大事或带有起点性的新事,为全志之经;专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只记实事,不作评述,为全志之纬。专志设建置、自然地理、人口、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军事、公检法司、人事·劳动、民政、农业、林业、水利·渔业、黄河、特产、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工商·物价·计量、计划·统计、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民俗·宗教·谚语、人物共30篇122章316节,节以下根据需要设目;附录,主要收录某些单项性的重要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