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交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425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交通
分类号: F512.752
页数: 7
页码: 230-2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平阴县交通的情况。其中包括机构、公路干线、县乡道路、桥涵·渡口、公路养护、公路运输、交通监理等。
关键词: 济南市 平阴县 交通

内容

第一节 机构
  交通局 1923年县设实业局,1929年实业局改为建设局,1933年改称第四科。1939年县抗日民主政府设第四科。1950年县政府设建设科,1956年始设交通科,同年9月交通科下设交通运输管理站。1958年交通科与工业局并为工业交通局。1959年3月工业交通局下设运输公司,同年9月成立交通局。1962年下设公路管理站和渡口管理所。1968年改为工交组。1970年成立交通组。1972年6月恢复交通局。1975年下设车辆监理站,1982年设运输管理所。1987年交通局职工19人;下设运输管理所、运输公司、公路管理站、渡口管理所和城关、栾湾、刁山坡、玫瑰、东阿、孝直、孔村7个乡镇运输管理站等;全县交通系统共有职工442人。
  平阴汽车站 1953年建,站址在老城北门里马车店,隶属山东省交通厅济南汽车运输公司。1956年移至新城五岭路北端,职工4人。1958年移至榆山路中段,职工5人。1966年移至翠屏街路北。1976年移交山东省公路运输联合公司泰安分公司。1985年3月隶属山东省交通厅济南汽车运输公司。1987年全站职工35人。
  济南汽车运输公司一队 位于平阴城南,1971年1月设立,隶属山东省交通厅济南汽车运输公司,职工180人,汽车50部。1976年移交山东省公路运输联合公司泰安分公司,改名为泰安汽车运输分公司平阴汽车运输九队。1983年职工207人,货车42部,客车13部。1985年3月划归济南汽车运输公司,改称济南汽车运输公司一队。1987年职工236人,货车38部,客车39部1676个座位。
  第二节 公路干线
  济兰公路 济南至兰考的主要过境公路。始建于清末民初。1987年县境段北起潘庄岭,经栾湾、县城、堡子、王镐店、亭山头、东阿镇、旧县至陈山口西,全长44.2公里,其中沥青路面21公里,泥结碎石路面23.2公里。路基宽8.5~12米。沿线绿化43.5公里,设养路工班5处。
  济兰公路县境段建国前有2次较大的改线。原线沿黄河从长清县孝里铺入境,经三皇殿、望口山、博士进老县城西门。1943年改经潘庄岭、栾湾、平洛、博士进老县城北门。1946年王镐店至东阿镇段进行改线,新线北起王镐店,经窟窿山、小屯、北市铺、白塔至东阿镇。建国后,1953年县政府对潘庄岭至县城段进行整修,全段长12.2公里,路基宽7米。1957年县城至东阿镇段进行整修,路基加宽到7米。1958年县城东路段由上五岭改到下五岭,纵坡由16%降到4%;县城内路段由老城改经新城。1967年从旧县向西新建2.3公里,至陈山口西大清河出境。1968年从王镐店至陈山口铺筑长23.2公里、宽7米的灰土结碎石路面。1971年潘庄岭至县城段铺筑沥青路面。1977~1980年陶庄至东阿镇进行改线工程,新线北起陶庄,经焦庄、郭套、太和至东阿镇,全长16.2公里,路基宽10米,最小曲线半径50米,最大纵坡4.45%,桥涵配套齐全。
  泰临公路 泰安至临清的主要过境公路。始建于1929年。1987年县境段东起分水岭,经二级站、堡子、小孙庄至黄河大桥,全长20.4公里。有两段重合路线,一段重合于平徐线二级站至分水岭,一段重合于济兰线二级站至堡子,泰临公路县境段实长5.8公里。路基宽9.5~12米,大部分为沥青路面,沿线基本绿化。
  泰临公路县境段在历史上有两条路:一条建于1929年(民国18年),从肥城张店经凤凰庄、官庄、安城至县城;一条于1941年从张店向西改线,经石横入境至二级站。
  1951年秋县政府发动沿线群众进行普修,路基加宽到6~7米。1958年分水岭至二级站路段加宽到12米,最小曲线半径100米,最大纵坡4%。1959年11月铺成宽6米的泥结碎石路面,配齐桥涵。1966年二级站至龙桥段建成路基宽8.5米的泥结碎石路,达到5级公路标准。1971年铺成宽6米的沥青路。1987年12月26日堡子至龙桥5.8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建成。
  平徐公路 平阴至徐州的干线公路。始建于清末民初。1987年县境段北起县城,经二级站、分水岭、孔村、孝直、谷楼至东平县境,全长27公里,扣除重合路段,实长18公里。路基宽11~12米,沥青路面,沿线基本绿化。
  平徐公路县境段的前身是递铺路线,1929年(民国18年)进行缮修。1956年11月对后岭至东平双塔段进行修复、改建。1958年后岭至双塔段又进行改造,达到路拱4%,路基宽12米,最小曲线半径100米。1959年5月建大小桥涵51座,铺筑碎石路8.63公里,整修路基9公里,新修孝直至大羊土路基7.5公里。1971年孝直至谷楼段路基加宽到10米,分水岭至谷楼段铺筑长18公里、宽6米的泥结碎石路;同年5~9月县城至分水岭段铺筑沥青路面。1973年分水岭至谷楼段铺筑沥青路面。
  第三节 县乡道路
  孝直至双塔路 简称孝双路,跨县公路。境内长4.8公里,路基宽10~12米。1958年建成。1987年沿线全部绿化。
  孝直至演马庄路 简称孝演路,跨县公路。西起孝直,经宋柳沟、前店子、张庄入肥城县境。境内长10.2公里,路基宽5~9米。1971年建成。1978年孝直至前店子铺筑6.8公里沥青路面。
  孝演路口至后店子路 等级乡路。1971年筑成路基。1978年铺成沥青路。长1.6公里,路基宽9米,3级油路。1987年沿线绿化1公里。
  薄庄至西湿口山路 等级乡路。长2.5公里,路基宽5~7米,4级碎石路面。1970年建成。1987年沿线绿化1.6公里。
  孝直至马跑泉路 等级乡路。长5.9公里。1970年筑成路基。1973年铺筑4级沥青路。1987年沿线基本绿化。
  孔村至石横路 简称孔石路,跨县公路。长3.8公里,路基宽6.5~9米,土路面。1987年沿线基本绿化。
  孔村至于庄路 简称孔于路,等级乡路。西起东阿镇于庄,经龙山头、李沟、安子山、胡坡、前套与平徐路相交于孔村。长19.7公里,其中12.6公里沥青路,7.1公里粒料路。路基宽6~8.5米,4级路,沿线基本绿化。
  让庄铺至东凤凰庄路 简称让东路。1930年(民国19年)始建。1969年改建。从让庄铺起,经东土寨、安城、小官庄、冷饭店、大官庄至东凤凰庄东。长10.3公里,路基宽4.8~7.2米。1987年沿线绿化6.1公里。
  东凤凰庄至广里路 简称东广路,跨县公路。南起东凤凰庄,经西毛铺、兴隆镇、虎豹川至长清县广里。境内长7.8公里,其中1.1公里沥青路,6.7公里粒料路。路基宽6.9~7.9米,4级路,沿线绿化5.8公里。
  县城至田山路 等级乡路。南起县城,经阮二庄至翟庄和黄河码头相连。长5.2公里,路基宽6~10米,4级路。1956年10月完成路基。1986年铺0.6公里沥青路面。
  陶庄至夏沟路 简称陶夏路,等级乡路。长3.5公里,路基宽8~10米,4级粒料路。1980年济兰公路陶庄至东阿镇的改线完成后,陶夏路和新改线重合。1987年沿线基本绿化。
  孔集至崔山头路 等级乡路。长1.9公里,1968年修成路基,宽6.5米,4级土路。1987年沿线全部绿化。
  大孙庄至孔集路 等级乡路。1968年建成。长5.8公里,碎石路面,4级路。1987年沿线绿化4公里。
  外山至孔集路 1968年社队自修,长3.4公里。
  孔集至东站路 1968年建成。全长1.3公里,4级碎石路。1987年沿线全部绿化。
  丁口至大站西路 等级乡路。全长2.9公里,路基宽6~7米。1983年铺成4级粒料路。1987年沿线绿化1公里。
  东阿至洪范池路 简称东洪路,等级乡路。北起东阿,经窑头、刘庙、纸房至洪范池。全长7.1公里,路基宽6~8米。沥青路面。1987年沿线基本绿化。
  洪范池至大寨山林场路 等级乡路。1968年建,全长2.9公里,其中沥青路0.9公里。路基宽6.5米,4级路。1987年沿线基本绿化。
  旧县至后屯路 简称旧后路,跨县公路,北起旧县,经大吉城、屯村铺至王古店南入东平县境。1957年建成。境内长11.3公里,路基宽5.1~8米,4级土路。1987年沿线绿化10公里。
  第四节 桥涵·渡口
  古桥 通济桥:位于玫瑰乡王镐店西,玉带河下游,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建,乾隆元年(1736年)重修。桥长33米,宽7米,为5孔3.1米石拱桥。保存完好。
  太平桥:位于栾湾乡东平洛东北。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建成。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修。为长17米石拱桥。保存完好。
  永济桥:位于东阿镇老城,跨浪溪河上,故称浪溪桥。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建成,为3孔石拱桥。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重建,为木结构1孔,高4丈,更名永济桥。隆庆三年(1569年)重修。万历四十年(1612年)改为一孔石拱桥。清道光三年(1823年)重修,长98米,宽7米,两侧石栏杆上各有8个石雕狮子。现保存完好。
  干线桥涵 清河门出湖闸桥:位于济兰公路陈山口村西小清河支流上。1959年建成。由开敞式浅水闸和7孔10米闸板桥两部分组成,闸墙下侧设公路桥,载重13吨。
  东阿水库桥:位于济兰公路东阿镇南浪溪河上,东阿水库西侧。1967年建成。为3孔10米石拱桥,长48.2米,高5米,宽7.5米,载重13吨。
  陈山口出湖闸大桥:位于济兰公路陈山口村西大清河上。1968年建成。为桩基开敞式,闸身长14.7米,宽144.8米,为15孔。胸侧有公路桥,桥长48.5米。
  玉带河桥:位于济兰公路崔山头村南玉带河上。1968年9月建成。为3孔10米铪溪柱桩空心板桥,桥长31.8米,高5米,宽7.5米,载重13吨。
  平阴黄河大桥:位于泰临公路龙桥村西的黄河上。1970年12月建成。桥长963.5米,宽10米,高14.81米,由主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主桥为拴焊钢桁架结构,6孔611米;引桥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10孔352.5米。
  济兰公路县境段桥涵:小桥7座,一座位于中栾东,为1孔5米石拱桥,长9米,宽8.5米,高7.4米,载重10吨,1967年7月建成;一座位于让庄铺村南,为14孔14米石板潜水桥,台墩石砌,高1.2米,载重10吨,1969年7月建成;一座位于西土寨村北,为6孔6米石板桥,长10.2米,高2.35米,宽12米,载重10吨,1967年建成;一座位于二级站,为1孔12米石拱桥,长22.8米,高8米,宽7.8米,载重13吨,1967年10月建成;一座位于杨山村西,为2孔4.5米石拱桥,长11.3米,高2.55米,宽11.3米,载重10吨,1976年建成;一座位于东阿镇北,为1孔5米石拱桥,长6.5米,高2.85米,宽6.7米,载重8吨,1970年6月建成;一座位于旧县村北,为2孔4米石拱桥,长10.2米,高2.8米,宽7.2米,载重8吨,1976年建成。涵洞110座,多是石拱涵,最早建于1959年,最晚1979年,60年代所建数量最多。
  泰临公路县境段桥涵:小桥1座,位于孙官庄南,长7.7米,宽6米,载重10吨,1969年建成。涵洞40座,最早1959年10月建成,大部分于1966年和1971年建成,样式是石板涵或石拱涵,大部分是1孔,少数是2孔或3孔,载重大部分是10吨,最高20吨,最低8吨。
  平徐公路县境段桥涵:小桥2座,一座位于泊头村,长11.8米,宽11.4米,为2孔4米石拱桥,载重10吨,1971年10月建成;一座位于天兴村东,长8米,宽10米,为2孔3米石拱桥,载重10吨,1978年建成。涵洞58座,1959年建成21座,1971年建成20座,1973年建成17座;其中石拱涵7座,石板涵51座;载重都是10吨。
  乡路桥涵 孝直至双塔,小桥1座9米,涵洞17座283.1米。孝直至演马庄,大桥1座(宋柳沟大桥)58.5米,小桥1座9米,涵洞21座156.1米。孝演路口至后店子,涵洞4座33.6米。薄庄至西湿口山,小桥1座15米;涵洞9座87.5米。孝直至马跑泉,小桥1座13.2米,涵洞12座109.8米。孔村至石横,涵洞14座136.7米。孔村至于庄,中桥1座32米,涵洞41座419米。让庄铺至东凤凰庄,小桥2座17.8米,涵洞18座166.2米。东凤凰庄至广里,小桥1座22.3米,涵洞23座261.5米。县城至田山,涵洞15座164米。陶庄至夏沟,涵洞9座82.8米。陶庄至东阿(改线),桥涵41座699米。孔集至崔山头,涵洞4座46米。大孙庄至孔集,涵洞16座145米。外山至孔集,涵洞15座91米。孔集至东站,小桥1座9.5米,涵洞4座25.8米。丁口至大站西,涵洞6座41.9米。东阿至洪范池,小桥1座15米,涵洞28座280米。洪范池至大寨山林场,小桥1座6米,涵洞5座55.9米。旧县至后屯,涵洞33座335.5米。以上桥涵皆为石拱或石板涵,载重大部分达到10吨以上,陶庄至东阿(改线)一段载重20吨以上。
  渡口 1855年(清咸丰五年)开始设置民间渡口。1933年(民国22年)渡口5处。1956年13处(其中大清河渡口3处),渡船243只。1962年渡口16处,渡船58只。1964年渡口21处,渡船156只。1987年渡口10处,渡船18只。
  第五节 公路养护
  队伍 1956年前无专职公路养护队伍。1956年沿线各区开始指派区委委员或副区长兼管公路交通,各乡建立交通委员会,并在重要干线设养路员,交通量较大的路线上派驻道班工。济兰、泰临线沿路农业社组织固定养路组10个,养路员36人。1959年养路公房5处,养路职工23人,群众养路员264人。1962年养路工16人,群众养路员97人,道班房1处。1973年工房9处,养路工20人,群众养路员217人。1974年养路工10人,群众养路员220人。1976年养路工21人,养路员242人。1977年养路工7人,养路员259人。1978年养路工5人,养路员268人。1982年养路工29人,养路员174人。1983年养路工24人,养路员262人。1984年养路工21人,养路员316人。另有修路专业队一支。1987年全县设栾湾、城关、十里铺、孔村、孝直、店子、陶庄、刁山坡、东阿、旧县10处养路工班,有养路工30人,养路员157人。
  养护 公路养护有工群共养和群众自养两种形式。前者负责县内济兰、泰临、平徐3条干线公路,后者负责县乡公路。1987年工群共养路184.2公里,群众自养路102.6公里。
  1958年以前境内的公路全部是土筑。养护内容是垒护墙,开挖边沟,稳定路基,窄路宽养,采集沙、石、土料,疏通边沟,扫雪植树,雨后劝阻车辆及牛羊通行,设有副路的公路,禁止硬轮车通行。1959~1970年境内干线是泥碎石路。养护以撒沙为主,保证小雨后能够通车。养护内容主要是:采备沙、石料,加护路面磨耗层和保护层,采取挖边槽,拌好结合粒料,按层次撒铺压实和车辆自然辗压的方法,或者是趁雨后湿度适宜,分层调料撒铺。在有条件的路段,垒护墙、垒路沿石,改善路肩路面,坚持窄路宽养,加强行道树栽培和管理。1971年后泰临、平徐两条干线逐步铺筑沥青路面,县社路铺筑粒料路面,路基加宽。1984年养护中推行小段计划,按养护里程进行定额承包。1987年全县所养护的184.2公里干支线路,达到路面平整,路拱适度,路肩整洁,边坡稳定,水沟畅通,桥涵配套齐全,标号完善鲜明,行道树齐全,晴雨天皆能通行。
  养路费征收 始于1958年。1958~1965年平均年征收8000元左右。1966年征收1万元。1973年设养路费征收办公室,征收员2人。1976年设二级站、龙桥2个固定征收点,人员7人。1978年征收5万元。1983年征收100万元。1985年征收员8人,年征收211万元。1987年征收员10人,年征收235万元。
  路旁绿化 建国前路旁绿化无专人管理。建国后干支线路本着“修筑一条,绿化一条”的原则进行绿化。1958年开展群众性的植树活动,平徐公路县城至孝直段基本绿化。60年代初征用16.5亩地做育苗基地。1964年干支线绿化37.3公里,占总里程的20%。1968年干支线公路绿化54公里,占公路里程的75%。1960~1969年绿化费123万元,1970~1979年17.5万元。1977年在店子公社征用83亩育苗基地,当年育苗4万株。1982年基本达到自育自用。1987年干线绿化75公里,占总里程的91.9%;县乡路绿化77公里,占总里程的75%;乡村自养的主要村路基本绿化。
  第六节 公路运输
  工具 建国前后,陆路运输工具主要是手推木轮车,载重150公斤左右;较为大型的木制双轮大车,载重500公斤左右。1952年全县有木轮大车410辆,木轮手推车4100辆。1958年有木轮小推车、木制双轮大车6435辆。1960年木轮逐步为胶轮代替,载重分别提高到300公斤、1500公斤。60年代胶轮地排车成为民间主要运输工具。1969年有胶轮地排车9630辆,手推车4132辆;县运输公司有南京跃进汽车1辆,机动三轮车7部,仿造南京跃进汽车3辆。1970年全县有载重汽车21辆,汽车挂车6辆。1974年开始发展载重汽车,年末有载重汽车100辆,汽车挂车20辆。1978年有载重汽车219辆。80年代初,泰安运输分公司驻平阴汽车运输九队始使用大型载重汽车。各公社拖拉机站购进大中型拖拉机,农村广泛使用小型拖拉机。1987年全县有载重汽车585辆,大中小型拖拉机2176台。
  货运 建国初货运以人力、畜力为主,年货运量0.25万吨左右。1957年集体运输业兴起,年货运量0.37万吨,周转量16.39万吨公里。1958年县成立运输指挥部,公社建运输团,年货运量4.52万吨,周转量60.75万吨公里。60年代初年货运量平均5万吨左右。1965年年货运量5.5万吨,周转量86.03万吨公里。1970年货运量7.63万吨,周转量126.27万吨公里。1978年货运量77.08万吨,周转量1962.18万吨公里。1978年后民间运输不断发展。1987年完成公路运输货运量381.6万吨,货运周转量5508.86万吨公里。
  客运 1953年开始办理客运业务。客运路线仅平阴至济南1条,日发班车1次,年客流量2.5万人次。1956年客运路线4条:平阴至济南、泰安、东阿、孝直,年客流量3万人次。1959年增发平阴至王台、聊城两个客车班次。1960年增发平阴至菏泽1个客车班次,东阿设代办站。1963年客流量6.8万人次。1966年客流量10万人次。1967年增发平阴至洪范、梁山两个客车班次。1970年增发平阴至马跑泉、阳谷、刘集、范县、寿张5个客车班次,增加聊城至肥城、济南至铜城两个过路班次。1980~1987年增发平阴至安阳、临清、濮阳、济宁、鄄城、新汶等19个客车班次。1980年年客流量9.87万人次。1985年80.36万人次。1987年平阴汽车站日发31个班次,过路客车115个班次,年客流量94.92万人次,客运量5861.37万人公里。
  1987年全县各乡镇均通客车,沿线设孔村、孝直、旧县、马跑泉、店子、洪范6个代办处和东阿售票处。
  第七节 交通监理
  安全管理 1958年前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由运输管理站负责。1959年改由交通局路政科分管。1962年划归公路管理站。1972年归交通、公安、农机3局组成的交通安全办公室。1975年11月建立平阴车辆监理站,同年始开展交通安全管理、车辆检查和驾驶员考核培训。车辆检查分初查、年检和路检。1976年管理549辆汽车和447台拖拉机。1980年车辆监理站改称交通监理站。1987年管理1300辆汽车和2176台拖拉机。对驾驶员的管理主要是进行技术考核和培训,监理站1975~1987年每年都举办“安全月”、“百日安全赛”活动。1976年管理647名汽车驾驶员和670名拖拉机驾驶员。1987年管理1397名汽车驾驶员和2200名拖拉机驾驶员。
  事故处理 1957年始由交通管理部门会同公安局处理一般交通事故,重大事故配合泰安地区车辆管理所处理。1970年处理交通事故8起,死亡5人,伤3人。1975年25起,死亡7人,伤8人,经济损失59960元。1987年处理交通事故65起,死亡22人,伤64人,经济损失52500元。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平阴县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附录组成。概述,综述县情,有叙有议,是全志之纲;大事记,纵贯古今,以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重点记叙对全县有影响的大事或带有起点性的新事,为全志之经;专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只记实事,不作评述,为全志之纬。专志设建置、自然地理、人口、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军事、公检法司、人事·劳动、民政、农业、林业、水利·渔业、黄河、特产、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工商·物价·计量、计划·统计、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民俗·宗教·谚语、人物共30篇122章316节,节以下根据需要设目;附录,主要收录某些单项性的重要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