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 特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4216
颗粒名称: 第十四篇 特产
分类号: F762.7
页数: 5
页码: 201-2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平阴县特产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玫瑰和阿胶两方面。
关键词: 平阴县 特产 商品

内容

第一章 玫瑰
  第一节 生产沿革
  平阴玫瑰生产历史悠久。传说唐代僧人慈净曾在翠屏山栽植玫瑰。明、清两代玫瑰已遍植于翠屏山周围和玉带河流域的南石峡、北石峡、赵台、夏沟、王桥涧等村的地堰沟边。清末,全县栽植玫瑰1500亩,产花15万公斤。民初,平阴曾有“隙地生来千万枝,恰如红豆寄相思,玫瑰花放香如海,正是家家酒熟时”的诗句流传。1918年(民国7年)玫瑰遭受严重雹灾、旱灾,产量大减。1937年恢复到千余亩,产花10万公斤。“七·七”事变后,战祸连年,交通不便,销售不畅,栽植面积逐年减少,1948年仅存三四百亩,产花1.5万公斤。1958年达到1000亩,产花5万公斤。1959年建立玫瑰花研究所。1960年开始面积逐年减少,至1974年仅有420亩。1978年后,在玫瑰公社推广大田内栽植玫瑰的经验,翠屏山周围和玉带河流域的李沟、玫瑰、孔村、城关、孔集、东阿等公社栽植玫瑰1280亩。1980年全县玫瑰面积6855亩。1985年玫瑰乡在良田内栽植玫瑰2700亩,全县玫瑰总面积9300亩。至1987年以玫瑰乡夏沟为中心,东至蒋沟、分水岭,南至李沟、安子山,西至南台、郭套,北至堡子岭的平阴中部山区6个乡镇的八十余个自然村形成9681亩的玫瑰花集中产区,产花35.3万公斤。
  第二节 栽培管理
  育苗 1959年前采用传统分株育苗法,早春、盛夏或晚秋繁育,成活率较高。1960年早春,玫瑰花研究所试用埋根育苗法育苗成功,当年出苗500株;同年4月采用嫩枝扦插育苗法成功,30天出苗500株。1963年3月开始试用嫁接育苗法,至1966年试验获得成功,1976年大面积推广。1978~1985年夏沟、焦庄等村出现育苗大户,年均育苗万株,至1987年全县嫁接玫瑰苗120万株。
  栽植 1958年前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或10月中旬,进行玫瑰苗移栽。1959年开始在水土条件较好的良田内栽植,一般行距2米,株距1~1.5米,深0.4~0.5米。1959~1962年在平原地带栽植玫瑰300亩。1978年开始在良田内大面积栽植,至1987年全县形成“万亩玫瑰园”。
  管理 1958年前采用根部培土法进行管理。1959年开始浇水、施肥、中耕、深翻、剪枝等一整套管理方法逐步形成,3月下旬、4月中旬、6月中旬浇水、追肥2~3次。落叶后、发芽前或采花后进行剪枝。浇水、施肥后进行中耕,栽植2~3年后开始深翻。
  病虫害防治 玫瑰易发生锈病,1962年和1976年曾两次发生。1980~1982年对锈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调查,采用药物防治和摘除病芽集中烧毁等措施,控制了锈病的发生发展。黑斑病、白粉病亦时有发生。
  1962年发生严重金龟子虫害,大片玫瑰花叶、花蕾、嫩枝被吃掉。1966年发生象鼻虫害,成片玫瑰花叶被吃光。1984~1985年发生两次金龟子虫害,绝产几十亩。用人工捕杀、黑光灯诱杀、氧化乐果喷洒取得较好效果。
  第三节 开发利用
  研究机构 玫瑰花研究所:1959年11月在夏沟公社北石峡大队设立玫瑰花研究所,1960年迁西胡庄大队,职工8人,隶属县科委,1962年撤销。1966年4月成立玫瑰花实验站,职工5人,站址在西胡庄大队,1967年迁夏沟大队东、罗宅水库南,隶属玫瑰公社管理,1971年改由县计划组管理,1974年划归县科技办公室管理,1976年职工9人。1984年玫瑰花实验站改称玫瑰花研究所,1985年8月划归县经济委员会管理,1987年所址迁陶庄村南,职工12人。
  玫瑰园艺场:1959年玫瑰花研究所征用西唐土地19.7亩、北石峡土地4亩、西胡庄土地11亩、夏沟土地1.6亩,建起玫瑰园艺场,进行玫瑰品种株行距对比观察实验。1960年开始在园艺场引种保加利亚红玫瑰、白玫瑰,苏联香水1号、2号、3号、4号玫瑰,进行适应性栽植。1967年玫瑰园艺场迁至夏沟大队东、罗宅水库南,共有土地31.2亩,设有标本圃、实验圃、芳香植物引种圃等。1987年在陶庄村南建起70亩的玫瑰园艺场,陶庄至夏沟一带的公路两旁建成“千亩玫瑰园”。
  科研成果 1957年轻工业部上海香料研究所来平阴用鲜花提炼玫瑰油成功,经上海芳香公司评定,确认达到国际水平,其香色均优于保加利亚、法国的产品。1958年用0.8万公斤鲜玫瑰花提炼玫瑰油2.3313公斤,产油率2.914%?,产量和质量都居全国第一。1960年5月13日国家轻工业部在平阴召开全国玫瑰花生产现场会,13个省、市的轻工业、商业、外贸及高等院校的65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肯定了平阴县玫瑰花生产加工的经验。1982年7月在山东省文登县召开的全国玫瑰花生产座谈会上,专家学者确认平阴玫瑰香甜如意、芳香四溢,具有香气纯正、清香、甜香、浓香等特点,为中国传统玫瑰的代表。1983年国家轻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玫瑰花生产研讨会上,确定平阴玫瑰为全国推广的优良品种,平阴县为玫瑰花良种繁育基地。1986年11月在济南市科委召开的平阴嫁接玫瑰快速育苗新技术鉴定会上,确认平阴嫁接玫瑰快速育苗新技术在全国居领先地位,至1987年平阴嫁接玫瑰已向黑龙江、吉林、甘肃、青海、宁夏、湖南、陕西、新疆、江西等省、市、自治区移植二十多万株。
  购销 收购: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收购15万公斤,值白银5000两。1937年(民国26年)收购10万公斤。1938~1947年年均收购约5000公斤。1948年收购鲜花1.5万公斤。1950年县供销社收购鲜花4000公斤。1956年产花7.5万公斤,收购7万公斤。1957年玫瑰花列入统购物资,由供销社统一收购。1958年收购5万公斤。1959~1978年年均收购在3.5万公斤左右。1987年收购35.3万公斤。
  销售:清末至1949年玫瑰花主要销往天津、济宁、济南、东昌府(聊城)等地区。1950~1971年销往北京东郊酒厂、河南新乡酒厂、济宁玉堂酱园等厂家。1950年由天津进出口公司外销印度尼西亚0.5万公斤。1972~1975年由天津进出口公司外销玫瑰花20万公斤。1976~1987年改由青岛土产品进出口公司经销玫瑰花26.25万公斤,干花蕾1680公斤。
  加工利用 搓制玫瑰酱:始于明代,清末由城内“永福楼”、“崇华楼”饭庄以玫瑰酱做主要辅料首创梨丸子,誉为“平阴名吃”。1950年县供销社生产玫瑰酱1.5万公斤,销往本省及河北、山西等地。1951~1957年年均产玫瑰酱1~2万公斤。1958~1987年年均0.5~1万公斤。
  酿制玫瑰酒:始于明代,清末“增盛合”酒店酿制的玫瑰酒以味美香甜而闻名。1957~1972年酿酒业年均用鲜玫瑰花5000公斤。1984年县玫瑰酒厂生产的翠屏山牌白玫瑰酒获省优质奖。
  提炼玫瑰油:1957年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炼玫瑰油成功,成为全国生产玫瑰油最早的县份之一。1958年提炼玫瑰油2.3313公斤,属全国最高产量。1959~1984年每年提炼玫瑰油1公斤左右。1985年出油率提高到3.19?,提炼玫瑰油15公斤。1987年玫瑰花研究所、玫瑰乡香料厂及个体户共提炼玫瑰油52公斤。
  第二章 阿胶
  第一节 生产沿革
  平阴阿胶历史悠久,平阴县东阿镇为正宗阿胶产地,所产阿胶具有滋阴养肾、壮阳生精、补血安胎等特效。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开始出现阿胶作坊。清咸丰年间,于氏创办“天德堂”阿胶作坊。光绪年间,邓氏创办“树德堂”,涂氏创办“怀德堂”。民国初期,先后设立“乾豫泰”、“怀仁堂”、“济盛斋”和“华丰东”。1914年(民国3年)“怀德堂”所产阿胶获农商部一等奖,1915年“树德堂”所产阿胶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牌,1916、1922年“怀德堂”所产阿胶分获山东物品展览会最优等奖、山东省历史博物展览会甲等奖牌。1933年“天德堂”资本3300元(银元),年产阿胶200公斤,产值2400元,销往山西、陕西等地;“树德堂”资本2100元,年产阿胶200公斤,产值2400元,产品大部分销往江南;“怀德堂”资本1300元,年产阿胶200公斤,产值2400元,主要销往江南,部分产品销往国外;“乾豫泰”、“怀仁堂”、“济盛斋”、“华丰东”等4家资本8500元,年产阿胶750公斤,产值9400元,产品主要销往无锡、常州、东北、河北等省、市。1935年“树德堂”有制胶房10间,技工5人,年产阿胶750公斤左右。1949年东阿镇阿胶总产0.5万公斤,主要产品有“福字阿胶”、“禄字阿胶”、“寿字阿胶”、“禧字阿胶”、“九天贡胶”、“藏红花胶”、“龟板胶”、“柏枝胶”、“尚清胶”、“黄明胶”、“参茸阿胶”等十几个品种。
  1952年县供销社投资2000元,在东阿镇老城建立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阿胶加工厂,私营阿胶作坊相继歇业。阿胶加工厂聘阿胶作坊老制胶工担任技术工,有熬胶锅6口,水缸10个,晾胶床子几十张。主要生产传统阿胶和水丸、散剂等中成药,年产0.5万公斤。1956年10月阿胶加工厂移交县药材公司,固定资产8000元。1957年在东阿镇南1公里处的狮耳山下、浪溪河畔新建厂房,改称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阿胶厂,时有熬胶锅10口。1958年年产阿胶0.75万公斤。1959年阿胶厂改属工业局,职工40人。1962年因原料不足,暂停生产。1964年逐渐恢复。1970年产阿胶18550公斤,产值24.49万元。1973年阿胶厂成为独立核算单位,改属商业局。1974年山东省药材公司确定阿胶厂为省阿胶重点生产厂,投资添置发电机组、锅炉和切胶机,完善给排水设施。1976年阿胶厂移交泰安药材站,改称山东省平阴阿胶厂,年产阿胶2.5万公斤,产值44.18万元,品种7个。1977年出口阿胶8000公斤。1978年采用水蒸汽加热制胶的新工艺实验成功。年产阿胶3.5万公斤,产值62.19万元,利润1.82万元。1979年10月东阿镇牌阿胶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1年阿胶厂设立质检科,建立化验室、菌检室,被山东省卫生厅、医药管理局评为一类企业,批准生产“东阿镇牌阿胶”、“参茸阿胶”、“福字阿胶”、“海龙胶”、“新阿胶”、“鹿角胶”、“益母草阿胶膏”和“阿胶膏”8个品种,年产阿胶2.21万公斤,出口2350公斤,产值69.65万元,利润1.94万元。1982年全国阿胶评比,平阴阿胶厂生产的“福字牌阿胶”、“东阿镇牌阿胶”名列第二,年出口阿胶1650公斤。1983年包装车间安装空调设备,开始无菌操作工艺,8月“福字牌阿胶”由国家医药管理局评为优质产品,年出口阿胶1800公斤。1984年产量达7.5万公斤,产值150.63万元,利润16.54万元。1985年3月被泰安地区评为“文明单位”。5月改属济南医药公司,称山东平阴阿胶厂。12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为阿胶厂题词:“狮耳山前,浪溪河畔,千载珍品,扬名中外”。是年出口阿胶1850公斤。1986年全国中成药同品种质量评比,山东平阴阿胶厂生产的阿胶获总分第一名。1987年阿胶厂冷冻车间建成,年末有主要设备85台(套),职工152人,年产量10.1万公斤,总产值260.45万元,实现利润85.89万元,缴纳税金26.68万元,主要产品有“福字牌阿胶”、“福字牌参茸阿胶”、“东阿镇牌阿胶”、“东阿镇牌海龙胶”、“东阿镇牌鹿角胶”、“东阿镇牌龟板胶”、“东阿镇牌黄明胶”、“东阿镇牌新阿胶”8个品种和以阿胶为主要生产原料的“阿胶饴”、“阿胶膏”等,其中“福字牌阿胶”出口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及东南亚各国。是年,山东平阴阿胶厂被评为济南市文明单位。
  第二节 名优产品简介
  福字牌阿胶 山东平阴阿胶厂拳头产品,为正宗驴皮胶。1982年全国阿胶评比获第二名,1983年8月被国家医药管理局评为优质产品,1986年全国中成药同品种质量评比获第一名。主要出口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福字牌阿胶”热。主要成份有驴皮、冰糖、绍酒、陈皮、木香、白术、边桂、砂仁、香附、甘草等。主要用于虚痨咳嗽、肢体酸痛、肺痿吐血、妇女崩漏、胎动不安等症,其功能为养阴、止血、补虚。
  东阿镇牌阿胶 山东平阴阿胶厂拳头产品,为正宗驴皮胶。1979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2年全国阿胶评比获第二名,1986年全国中成药同品种质量评比获第一名。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并十分走俏。主要成份有驴皮、冰糖、豆油、绍酒。主要用于贫血、心悸、燥咳、咯血、崩漏、先兆流产、产后血虚、肌痿无力,其功能为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平阴县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附录组成。概述,综述县情,有叙有议,是全志之纲;大事记,纵贯古今,以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重点记叙对全县有影响的大事或带有起点性的新事,为全志之经;专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只记实事,不作评述,为全志之纬。专志设建置、自然地理、人口、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军事、公检法司、人事·劳动、民政、农业、林业、水利·渔业、黄河、特产、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工商·物价·计量、计划·统计、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民俗·宗教·谚语、人物共30篇122章316节,节以下根据需要设目;附录,主要收录某些单项性的重要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