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防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421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防洪
分类号: TV877
页数: 2
页码: 199-2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黄河洪峰的情况以及为了防止洪水淹没庐舍和农田,人们逐渐开始修建民堰,到了1904年,官府开始募资修建护城堤。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黄河防洪任务得到了加强,废除生产堤,执行“淤滩刷槽”政策,滞蓄洪水,削减洪峰,实现“四个确保”。为了做好黄河防洪,平阴县在伏秋大汛、凌汛期间成立防汛指挥部和护城堤防汛领导小组,分别组织护城堤和东平湖的防汛工作。在防洪任务中,做好生态保护是极其重要的,建设好各种黄河安全控制性工程就可以保障黄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 平阴县 防洪 河道

内容

黄河洪峰多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之间,9、10月份也有发生。为防止黄水“淹没庐舍、农田”,1904年起群众才逐渐修建民堰。1907年官府募资修建护城堤,北起田山,南至山头村。
  建国后,平阴黄河主要防御花园口站22000立方米/秒洪峰,东平湖蓄洪后,经艾山站下泄10000立方米/秒的洪峰,保证水位44米,争取44.5米安全行洪。防洪任务是:废除生产堤,执行“淤滩刷槽”政策,滞蓄洪水,削减洪峰,实现“四个确保”(确保济南、确保黄河大桥、确保油田工业基地、确保黄河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做好黄河防洪,伏秋大汛、凌汛期间,由县委、县政府领导人,组建县防汛指挥部和平阴护城堤防汛领导小组,分别组织平阴护城堤及东平湖防汛工作,沿黄乡镇建立防汛指挥部,村建立防汛领导小组,组成抢险队和搬迁抢救队。当艾山水文站发生50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时,县防汛指挥部成员到防汛指挥部值班,有关领导按分工包段,现场指挥防御。发生6000立方米/秒洪水时,县防汛指挥部主要领导及有关负责人,全力靠上抓防汛(凌汛根据卡冰情况而定)。洪水漫滩后,县成立救灾领导小组和救灾办公室抓生产救灾工作。
  1958年开始,沿黄滩区村庄为防御洪水垫高房台。1969年平阴垫房台工程完成土方60万立方米。1972年全县沿黄滩区除少数有山头的村庄外,已全部形成生产堤,共11段,总长度29.4公里,一般顶宽3~4米,临河高1~1.5米,背河高1.5~3米。1974年投资5.1万元加高帮宽护城堤,完成土石14.1万立方米。1976年民政部门拨款40万元帮助滩区搬迁户建房,至1981年共建起5932间。1977年投资8.18万元,加固田山电灌站一级
  站至田山拐弯处红土截渗及建筑物工程,完成土方2.03万立方米,石方576立方米;全县抽调劳力支援滩区垫房台,完成土方56.57万立方米。1979年投资6.13万元,加高帮宽险段2194米,完成石方9.22万立方米。1982年对生产堤薄弱环节进行维修,宽处6~8米,窄处3~5米,临河高2米,背河高3米,防御6500立方米/秒洪水不漫滩。同年省黄河河务局补助25.98万元,县补助35万元,帮助滩区搬迁户建房,至1984年14个村建房
  10909间,平均每人0.85间。1983年投资8.5万元,全面帮宽补残护城堤,完成土方5.76万立方米。整修后全长3913米,顶宽8米,高程44米。临背河坡度1:2~1:2.5,临河高4~5米,背河高4~7米。1987年滩区12个村垫房台36.55万平方米,人均35.33平方米。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平阴县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附录组成。概述,综述县情,有叙有议,是全志之纲;大事记,纵贯古今,以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重点记叙对全县有影响的大事或带有起点性的新事,为全志之经;专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只记实事,不作评述,为全志之纬。专志设建置、自然地理、人口、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军事、公检法司、人事·劳动、民政、农业、林业、水利·渔业、黄河、特产、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工商·物价·计量、计划·统计、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民俗·宗教·谚语、人物共30篇122章316节,节以下根据需要设目;附录,主要收录某些单项性的重要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