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420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养殖
分类号: S977
页数: 2
页码: 192-193
摘要: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平阴县的水土流失情况,包括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类型和面积。平阴县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62.36%,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汇河平原和沿黄一带。每年土壤侵蚀总量达129.96万吨,平均侵蚀深1.23毫米。同时,文章也提到了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程度,包括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对于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采用了不同的治理方法,如整地改土、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治理等。
关键词: 平阴县 渔业 养殖

内容

水面 县内水域面积47087亩,均属淡水。其中湖区水面(东平湖)2.5万亩,水库7030亩,坑塘2700亩,河道4130亩,涝洼6669亩,田山电灌站沉沙池1558亩,泉水9处。
  鱼类 1987年全县鱼类有57种,分属9目15科,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占37种。主要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鳙鱼、黑鱼、鲶鱼、赤眼鳟、螃皮、麦穗、泥鳅等10种,其余四十多种鱼偶有所见,均不成群体。
  鱼种培育 1965年春在安城公社西土寨大队建立了第一个队办鱼种场,育种水面2亩,年生产鱼种2万尾,1968年停产。1968年东阿公社南坦大队建鱼种场1处,育种水面3亩,年产鱼种3万尾,1972年停产。1971年在城关公社西关大队建鱼种场1处,水面6亩,年产鱼种7万尾,到1985年共培育鱼种195万尾。1972年洪范公社侯庄大队建鱼种场1处,育种水面2亩,年产鱼种2万尾。1974年山东省水产局拨款0.8万元,在旧县公社寨子洼建县内最大的鱼种培育场,面积100亩,1975年建成投产。是年8月黄河涨水,鱼种场被淹,鱼池冲毁,损失鱼种100万尾。1979年城关公社南门大队在城西洼建鱼种场1处,水面9亩,年产鱼种5万尾。1980年孔集公社外山排灌站先后兴建起7个不同规模的鱼种场,水面95亩,年产鱼种15万尾。1985年田山电灌处一级站在沉沙池东建鱼种场1处,水面70亩。1987年全县有鱼种场8处,有生产能力的尚有南门、西关、一级站、山头、北土楼、侯庄6处,水面110亩,年产鱼种200万尾。
  成鱼养殖 1958年在东阿水库投放东平湖野生鲤鱼、鲫鱼、鳜鱼等鱼种,始有水产养殖。1962年从江苏宜兴地区购进四大家鱼种23万尾,投放于大荆山水库。此后每年都购进大批长江自然采苗培育的家鱼种,分别投放于罗宅、赵台、黑石崖、杜庄、张天井、桥口等水库放养,水库养鱼逐渐发展起来。1965年由山东省水产局牵头,在栾湾公社贵平洼投放鱼种60万尾,因水源不足,洼干涸,未有收获。60年代仅限于水库养鱼,由社队经营管理,县水产站每年按计划供应渔需物质,年产鱼200~350吨。1966年产量最高达458吨。1970年后,渔业生产由水库发展到坑塘,成鱼养殖仍为集体经营。鱼种多从外地购进,放养品种以白鲢为主,花鲢为辅,草鱼极少。鱼种投放后由于管理较差,不投喂,不施肥,不防病,产量低而不稳。1972年田山电灌站沉沙池养鱼1558亩。1979年城关公社北土楼大队建立养殖专业队,在沉沙池西侧开辟洼地养鱼,水面500亩,并利用浅水区养殖莲藕、苇子。1979年县水产站在城西洼沉沙池开展网箱养尼罗罗非鱼获得成功,亩产达2500公斤。1981年渔业生产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鱼产量开始回升。到1985年全县宜渔水面实行了个体或联户承包,年产350吨。1987年全县养鱼水面7915亩,年产鱼550吨。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平阴县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附录组成。概述,综述县情,有叙有议,是全志之纲;大事记,纵贯古今,以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重点记叙对全县有影响的大事或带有起点性的新事,为全志之经;专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只记实事,不作评述,为全志之纬。专志设建置、自然地理、人口、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军事、公检法司、人事·劳动、民政、农业、林业、水利·渔业、黄河、特产、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工商·物价·计量、计划·统计、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民俗·宗教·谚语、人物共30篇122章316节,节以下根据需要设目;附录,主要收录某些单项性的重要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