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作物种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416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作物种植
分类号: F326.1
页数: 2
页码: 157-158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中国平阴县不同时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瓜类的种植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同时也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 平阴县 农业 农作物

内容

粮食作物 冬小麦:是平阴县主要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面积、产量均居首位,生长期250天左右。秋分前后播种,畦麦条播,合理密植,一般亩播量6.5~9公斤,亩穗数在30万左右,高者达40~50万。
  玉米:平阴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俗称“玉蜀黍”,始种于明朝中期,分春玉米和夏玉米两种。70年代麦田套种玉米面积迅速扩大,既提高农作物产量,又保证适时种麦。每亩留苗3300~4000株。
  地瓜:本名甘薯,亦称蕃薯,始种于清乾隆年间。建国前有小面积种植,建国后面积逐年扩大,成为平阴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有春地瓜和夏地瓜之分。亩产1500~2000公斤。
  大豆:粮油兼用作物,栽培历史悠久。
  谷子:平阴古老作物之一。粮色好,耐储藏,耐旱耐瘠。分春谷和夏谷两种,山丘地多种春谷,沿黄沃土地多种夏谷。
  经济作物 棉花:栽培历史悠久。建国前多种于丘陵薄地,每亩1500株左右,刨穴点种,管理粗放,产量低。1967年县成立棉花办公室。1970年推广“水种包包”播种法,保苗效果显著。1980年采用大小行种植,施足底肥,“水种包包”,每亩留苗3000~4000株。
  花生:多种于沙土淤地,每亩5000~6000墩。1984年经济作物结构调整,麦田套种花生面积增加。
  麻类:大麻、苘麻均为平阴传统经济作物。1968年引进红麻,多种于低洼易涝地,70年代每年保持4000亩左右,80年代种植面积减少。
  蔬菜瓜类:建国前零星种植,面积仅有2000亩,主要种植萝卜、胡萝卜、大白菜、葱、蒜、韭菜、芫荽等。建国后面积增大,品种增多。1952年全县蔬菜面积3200亩,平均单产1100公斤,总产355.5万公斤。1962年面积2.52万亩,平均单产1003.5公斤,总产2524万公斤。70年代初引种甜椒、甘蓝、菜花等。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人工培育食用菌,主要有平菇、银耳、木耳、猴头等。1980年蔬菜面积1.92万亩,平均单产1254公斤,总产2716万公斤。1987年全县蔬菜面积3万亩,有大白菜、葱、蒜、萝卜、胡萝卜、茄子、蕃茄、辣椒、韭菜、黄瓜、扁豆、芸豆、豆角、芹菜、芫荽、苔菜、菠菜、元葱、莴苣、甘蓝、山药、芋头、土豆、冬瓜、南瓜、丝瓜、西葫芦、茴香苗、蔓菁、瓠、黄花菜、菜花、小白菜等40个品种。
  西瓜、脆瓜、甜瓜等瓜类作物建国前种植面积较少。1975年面积800亩,1980年2900亩,1987年9800亩。孝直镇亓集村、栾湾乡张营村种植的西瓜皮薄个大、汁多味甜。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平阴县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附录组成。概述,综述县情,有叙有议,是全志之纲;大事记,纵贯古今,以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重点记叙对全县有影响的大事或带有起点性的新事,为全志之经;专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只记实事,不作评述,为全志之纬。专志设建置、自然地理、人口、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军事、公检法司、人事·劳动、民政、农业、林业、水利·渔业、黄河、特产、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工商·物价·计量、计划·统计、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民俗·宗教·谚语、人物共30篇122章316节,节以下根据需要设目;附录,主要收录某些单项性的重要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