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会救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414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社会救济
分类号: D632.1
页数: 2
页码: 142-1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阴县中国不同时期的救济工作。其中,1855年至1939年的救济工作主要针对灾民和退休干部,国家为他们提供了口粮和救济款;1939年至1949年的救济工作主要针对水灾和旱灾,国家拨款并成立了收容办公室来安置灾民;1949年至1987年,国家优先救济烈、军属、退伍军人等困难户,并发放救济款和实物。此外,还介绍了不同时期的救济对象、标准和方式,以及建国后救济款的发放情况。
关键词: 平阴县 民政 社会救济

内容

赈济 1855年(清咸丰五年七月)黄水漫溢,灾民流离失所,山东巡抚对盆王、宋子顺、吉城等178个村庄灾民赈济两个月口粮。1855~1861年(咸丰五~十一年)赈济5次,1882~1886年(光绪八~十二年)赈济3次,1887~1893年(光绪十三~十九年)赈济6次。
  1929年(民国18年)平阴遭水旱灾害,国民党中央赈务委员会先后拨款1.5万元赈济。1931年9月17日降大雨一昼夜,平地水深数尺,省赈务委员会先后拨高粱600包(每包约100公斤)赈济灾民。
  救济 建国后社会救济对象主要是鳏、寡、孤、独、老、弱、残和生活困难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救济烈、军属、退伍、残废军人。1949年全县困难户3088户、9513人,占农村总户数的5.77%。除对困难户减免土地税、免征公粮和组织开展副业生产外,1949~1958年发放救济款折合新人民币474.3万元。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25个县市流入平阴人员达13180人。县成立了收容办公室,组织遣送并发放临时安置费10537元,应急粮21277公斤。同年全县共有困难户7218户、36318人,享受照顾和救济的6466户、32278人,照顾工日1840736个,拨发救济粮25万公斤,救济款5.35万元。1965~1975年发放救济款644295元。1980年县拨款4.3万元,帮助315户修建房屋。1986年困难户中215户减免提留集资款1.21万元,170户减免义务工,55户减免农业税。帮助107户解决口粮不足的困难,243户得到生活和医疗上的照顾。帮助9户修建、新建房屋24间,为151户解决棉衣1012件,为82户解决棉被181床,共用款5.07万元。1987年有贫困户2701户、11097人,其中严重困难户329户、1225人,年发救济粮21450公斤,发放救济款及实物折款5.01万元。
  1964年对生活有困难的324名退职职工发给一次性救济款12627元,每人平均39元。1965年对生活有困难的64名退职职工办理救济手续。1982年又为108名退职职工办理救济手续。疾病治疗费由县民政局报销2/3。1987年有175名退职职工享受原工资40%的救济,发救济款5.9万元。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平阴县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附录组成。概述,综述县情,有叙有议,是全志之纲;大事记,纵贯古今,以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重点记叙对全县有影响的大事或带有起点性的新事,为全志之经;专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只记实事,不作评述,为全志之纬。专志设建置、自然地理、人口、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军事、公检法司、人事·劳动、民政、农业、林业、水利·渔业、黄河、特产、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工商·物价·计量、计划·统计、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民俗·宗教·谚语、人物共30篇122章316节,节以下根据需要设目;附录,主要收录某些单项性的重要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