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干部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412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干部构成
分类号: D630.3
页数: 1
页码: 126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近代政府人事管理制度的演变历程,从机构设置、干部构成和干部来源等方面展示了当时的管理状况。近代政府人事管理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不断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关键词: 平阴县 人事 干部构成

内容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平阴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不仅为建国后的干部队伍作了组织准备,而且为南方一些省市输送了120多名领导骨干。1949年2月全县共有干部379人,其中县级干部8人,区级干部69人,一般干部302人。
  建国后,随着革命建设事业的发展,干部数量迅速增加。1961年全县干部2040人。1962年精减机构,下放干部。1963年定编为1774人。以后逐年增加,1979年达到2493人。1987年全县干部4544人,其中县级干部23人,科局级干部303人,一般干部4218人。
  1949年的干部队伍是由战争年代培养和新吸收的农民积极分子组成,一般年龄普遍较轻,46岁以下占93%,其中25岁以下的占44.2%,26~35岁的占37.2%。但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379名干部中,高中文化程度的仅1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290人,占76.47%;文盲88人,占23.3%。50~60年代组织干部进工农速成中学或业余学校学习,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很快得到改变。1964年全县干部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占40.9%,初中以下占59.1%。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干部的文化学习受到严重干扰,文化素质提高较慢,年龄老化逐渐突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干部队伍逐步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干部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知识出处

平阴县志

《平阴县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附录组成。概述,综述县情,有叙有议,是全志之纲;大事记,纵贯古今,以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相结合,重点记叙对全县有影响的大事或带有起点性的新事,为全志之经;专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只记实事,不作评述,为全志之纬。专志设建置、自然地理、人口、政党群团、政权·政协、军事、公检法司、人事·劳动、民政、农业、林业、水利·渔业、黄河、特产、工业、交通·邮电、城乡建设、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工商·物价·计量、计划·统计、财税·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民俗·宗教·谚语、人物共30篇122章316节,节以下根据需要设目;附录,主要收录某些单项性的重要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