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下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3783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K295.24
页数: 6
页码: 5-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历下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工业经济、商业、城市建设、文化教育、卫生工作、体育工作等。
关键词: 济南市 历下区

内容

历下区位于济南市市区东部。跨东经117°1′37〞,北纬36°39′45〞。面积23.28平方公里,略呈方形,地势南高北低。西部是泉水遍布、“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古城所在地。全区有街巷280条,居民79387户、275885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850人。设13个街道办事处.146个居民委员会。区机关驻十亩园街1号。
  历下历史悠久。春秋战国属齐国,秦代属济北郡称历下城,汉代属济南郡历城县,隋唐属齐州历城县,宋代属济南府历城县,元代属济南路历城县,明清属济南府历城县,民国初年属岱北道、济南道历城县。1929年历城县析出,辖区属济南市,为市一区、市二区、市三区。1949年为市三区和城区。1951年为市一区和市二区,1955年1月合并称市一区,9月改称历下区。1967年改称红卫区,1973年复称历下区。
  历下古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素有“泉城”之称。辖区名胜古迹遍布,“三大名胜”驰名中外。趵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大明湖“春夏鸟语花香,荷红柳绿,俨然江南水乡风貌,冬则冰雪茫茫,别有一派北国风光”,被誉为“泉城明珠”;千佛山隋唐寺庙坐落山间,千尊石佛镶嵌山崖,被列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新建环城公园象一条翠带沿护城河环绕古城,把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和大明湖连成一体,形成以湖山泉水为特征的园林绿化中心。“历下八景”多在三大名胜之地。
  辖区自古是名人荟萃之地,有“名士多”之赞语。历代客居或当地文化名人有:汉初传授尚书的伏生,唐宋文学“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苏辙,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杰出词人辛弃疾,元代书画家赵孟、散曲家张养浩,明代“前七子”之一的边贡、“后七子”领袖李攀龙,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文学家刘鹗,近代教育家鞠思敏、王祝晨、于明信等。古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也多次到此游览观光。当代文学家郭沫若在三大名胜均有题咏。
  历下自古爱国志士都留有可歌可泣的慷慨悲壮事迹。特别是近代革命志士,在辖区领导全省革命活动,颇有影响。辛亥革命山东领导人徐镜心、刘溥霖、薄守德在辖区领导了全省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山东的创始人王尽美、邓恩铭最早在辖区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党组织,是全国较早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地区之一。从此辖区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压迫剥削,开展了罢工、游行等革命斗争,为1948年济南市解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辖区建立党的组织和区人民政府,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恢复发展生产,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商业合作店,安置无业市民就业,市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48年市民人均年收入只有64.53元,不够维持基本生活开支,到1957年人均年收入提高到206.50元,比1948年增加2.2倍,1978年人均年收入提高到337.80元,比1948年增加4.2倍,1984年人均年收入提高到626.16元,比1948年增加8.7倍。市民生活逐步向小康水平迈进。
  工业 清末辖区手工业兴起,民国初年发展较快,后因战乱受阻,有的关闭停业,有的合并,到1948年只剩几家较大的官办企业和十几家私营企业。另有个体手工业户1000多家。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支持私营企业恢复发展生产。1956年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合营,个体手工业1745户,按行业成立73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发展到101个,同年转为区属工业。另外街道办事处建街居工厂84个。区属工业调整后有33个企业,职工4280人,工业总产值2501万元。区属工业自建立以来,5次共上交济南市96个企业。街道办事处企业3次调整升级117个企业。区街工业每调整上交一次,几年后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又发展起来,区街工业为市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安置了3万多名市区无业居民,解决了部分社会就业问题。到1985年,区街工业有机械加工、金属铸造、电子电器、化工塑料等13个行业、88个企业,职工8713人。另外,有居办工业厂组92个。全区工业总产值7507.42万元,利润1182.44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区街企业实行经济改革,有34个区属企业与省内外大中型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经济联合体89个,聘请200多名科技人员作企业技术顾问,共同研制科研项目61项,上新产品139项,其中填补了国内空白1项、省内空白3项,获全国部级产品奖1项、省厅级产品奖2项,被国家列为定点产品1项,销往国外产品6项。另有济南柴油机厂、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济南钟表厂、山东电视机厂等95个驻区工业企业。
  商业 历下古城是古代商贾荟萃之地。1928年辖区商业有30多种行业,2025户商店。商界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1.8%。日本侵略军占领时期,日商洋行把持商品产、供、销3个环节,对生活用品实行垄断控制,商店处于停业半停业状态。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封锁禁运,物价飞涨,市场凋敝,商业衰退。解放后,建立国营商业,领导管理商业市场。1956年辖区有私营33个行业、1430户商店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成立258个公私合营商店、33个合作商店、89个合作小组。1958年“大跃进”中,市场关闭,商业网点撤并,商业流通渠道只有国营商业。同年,街道办事处建立街居商业、服务业。1965年合作商业有43个商店、186个门市部,按行业成立百货、土产、蔬菜、烟酒、饮食服务、煤炭6个合作管理处。1981年合作管理处改为区属商业公司,商店改为区属集体商店。同年,辖区建立待业青年集体商店、中外合资联营商店、合作商店。到1985年历下区有国营、集体、联营、合作、个体商业网点2430处(其中国营221处、集体619处、联营14处、合作6处、个体1570处),从业人员19946人,年营业额22514.60万元。
  城市建设 解放前辖区街巷道路密集狭窄,只有沥青路22条,长9660米。地下管沟34条,长18120米,多为雨污混流的石板沟。各类住房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多为旧式平房。市民住房建筑面积不足50万平方米。沟渠11条,桥涵34座。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建设进展较快,国家投资、单位集资、群众义务劳动修街铺路。街巷道路基本实现了沥青化。到1985年,历下区街巷道路280条,其中沥青路261条,占道路总数的93.2%。50年代辖区地下石板沟进行改建新建,在全市率先实行雨污分流。到1985年,有260条管沟,总长104350米,比解放初增加5.8倍,地下排水实现管沟化。50年代有桥梁涵洞34座,跨径小、桥面窄,多系土木石结构。到1985年已改建新建成跨径大、桥面宽的砖石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涵65座。50年代末,省级机关在旧城东征地建楼,60年代区房管局开始建简易居民楼。70年代末单位筹资建职工宿舍楼、旧城改造国家投资建居民小区,住房面积有较大的增加。到1985年有各类房屋748.36万平方米,比解放初增加5.8倍,楼房占房屋总数的66.8%。居民住宅总建筑面积402万平方米,比解放前增加6.9倍,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7.89平方米。
  文化教育 辖区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有“文化区”的俗称。清末,废科举,兴新学,辖区新学在全国率先兴起,书院、义学、私塾相继改为学堂,外地青年多来此就学。1928年辖区有各类学校32处,1948年有各类学校39处。解放后,省属大、中专院校相继建立,中学、小学发展较快。到1985年历下区有各类学校132处,其中大学10处、中专17处、中学21处、小学56处、特殊学校2处,在校学生70626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5.2%。另外,有成人高等学校17处,在校学生47648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9处,在校学生1962人。有幼儿园176处,入园儿童10419人。
  解放前,辖区有“曲山艺海”之称。曲艺班、杂耍演出场所多集中在大明湖一带。演出的曲种有10多类。民间艺术“四蟹灯”、“龙虎鹰熊彩云灯”、“高跷”、“龙灯”较为有名,并深受群众喜爱。民间文化蕴藏丰富。解放后,省、市文艺团体多设在辖区。
  卫生工作 清末,辖区中药业较为发达,是商业的“五大行”之一。近代西医传入,西药店、小医院、诊所相继建立。解放前夕,辖区有中药店67家,西药房25家,小医院、诊所19处,省、市属医院2处。除为本地人民祛病疗疾外,外地群众多来此治病、购药。解放后,省、市卫生医疗单位在辖区相继建立。私营医院、诊所成立联合医院,建立妇幼保健站、卫生防疫站,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除“四害”讲卫生,大搞环境卫生运动,成绩显著。1958年被评为全国“除四害,讲卫生”先进单位。1982年后环境卫生年年被评为全市第一名。1985年历下区卫生免疫提前达标,被卫生部授予先进单位。辖区人民健康水平有显著提高,人均寿命高于全省平均寿命3.84岁。1985年辖区有省、市卫生医疗单位18处,企事业单位门诊所、小医院215处,有病床2899张,卫生技术人员10328人,占历下区总人口数的1/27。省、市医院设备齐全,技术全面,外地群众多来此求医治病。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1975年历下区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85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体育工作 辖区人民自古有习武传统。解放前,旧城内设有武术馆,民间有习武组织。解放后,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针指引下,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广泛开展。1958年辖区济南一中、皇亭小学被评为全国体育红旗学校。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下区组织召开了学生、职工、街道、老年、妇女等运动会,开展经常性的体育比赛,促进了全区性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了一些破全国、省、市纪录的运动员,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77名。历下区在参加全市体育比赛中多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1985年被山东省评为体育活动先进区。另外,辖区学校和区属企事业单位有体育活动场所310处。
  解放后,历下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各行各业都取得较大成就,也走过曲折道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大搞政治运动,造成了一些冤假错案,也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几年的建设速度已超过以往几十年。全区人民正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积极奋斗。

知识出处

历下区志

《历下区志》

出版者: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本书上限1840年、下限1985年底,大事记下限延至1987年底,记述了济南市历下区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主要内容包括:境域、自然环境、人口;山、泉、湖、河、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街道、镇;组织机构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历下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