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槐荫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372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体育
分类号: G812.7
页数: 11
页码: 421-4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槐荫区分为机构设施、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体育队伍、体育竞赛等介绍。
关键词: 槐荫区 体育 学校

内容

解放前,辖区设有省国术馆北大槐树、南大槐树、五里牌坊、纬十一路(北部、南部各1个)等5个分社,每个分社有学员40余人,左双臣、林新斋、米长增等任教练,每年派选手去省国术馆比赛。1930、1931年,于继忠、林新斋参加省擂台赛并获奖。1942年,华北都市交欢运动会在日本侨民公园(现青年公园)举行。
  解放后,辖区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70年代以来,学校体育以小篮球、田径、航模等项目著称,多次在省、市比赛中夺标。80年代,老年体育活跃,区门球队多次参加市以上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第一节 机构设施
  行政机构 1958年8月设立区体育运动委员会。1970年12月与区文化馆合并,设立文化体育革委会。1976年11月与区文化馆分开,复设体育运动委员会。1989年有干部15名,其中教练员5名(中级1名,初级4名)。
  业务机构 1959年相继成立区青少年业余体校、区小学少年业余体校,后撤销。1973年秋,在市青少年业余体校青年公园训练点的基础上,区体委、教育局联合成立区业余体校,开设田径、篮球、乒乓球、游泳4个班,配专职(业余)教练员16名,每日训练1.5~2小时。十几年来,共培训学员120名,先后向市业余体校、市体育工作队、省体育工作大队、部队、体育学院输送运动员81名。其中,小学女子田径运动员王俊美、周长玲分别创200米28″1、800米2′34″的区纪录。
  设施
  青年公园体育场 位于经六路370号。解放初归市体委使用。50年代为济南市两大群众体育活动地点之一。1954年,在公园西半部建成田径场(300米炉渣跑道)、简易灯光球场各1处,设有单杠、双杠、攀登器等。1971年4月交区体委管辖,先后改建、翻建了250米炉渣跑道,新建灯光球场1处、沙坑两个。1955~1986年,先后在此接待、承办省级以上体育活动18次。
  槐荫区游泳池(馆) 位于经十路325号。始建于1964年,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游泳池规格为50×20米。1967年另建50×20米浅水儿童游泳池1处。1975年济南市中、小学生游泳比赛在此举行。1977年将浅水池改建为游泳馆。
  乒乓球室 1965、1972年设于经十路325号,面积分别为320平方米、168平方米。1989年迁至青年公园体育场,有房屋4间,面积50平方米。
  综合活动场 1986年5月,青年公园灯光球场改建成以轮滑为主,兼做篮球、排球、体操、武术活动的综合场所。1987年5月改为露天舞场。
  第二节 学校体育
  教学建国初期,小学一二年级开设唱游课,三年级以上开设体育课,主要内容有列队、田径、体操、球类、跳绳、攀登(爬杆、爬绳、爬天梯)、游戏等。1952年下半年取消唱游课,小学统设体育课。1954年后,部分学校开始推行劳卫制及劳卫制预备级,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1958年,以劳卫制、等级运动员、普通射手为内容的体育活动形成高潮,全区5.47万人通过国家劳卫制少年级和一、二级标准。
  文革期间,体育课一度处于放任状态。
  70年代初,小学体育采取中心教研组的活动形式,研究改进体育教学,编写教学计划,协助组织体育竞赛活动。1976年起,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列为体育课主要内容,广泛开展“达标”测验竞赛活动。此后,每年举办一次全区“达标”运动会。1978年后,实行新教学大纲和教材,体育课走向正规,但因场地、设备、师资、经费等限制,许多教学内容不能付诸实施;同年,按照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通知精神,将广播体操、眼睛保健操列入日程。1981年,国家体委在全国范围内安排重点学校试行新“体育锻炼标准”,辖区经七路第一小学定为试点单位。1982年,小学体育中心教研组总结出体育课结合传统项目、教学内容循环等教学法;是年,省教育厅、省体委到区检查学校体育工作,对此给予较高评价。1983年,省体委、省教育厅联合进行“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评选活动,全区16所小学被评为1981~1982年度推行“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
  传统体育项目 1978年以来,辖区中、小学广泛开展田径、小篮球、排球、乒乓球、游泳、射击、航模等活动,常年坚持业余训练和假期集训。其中,小学的小篮球、田径,中学的田径、排球等项目成绩突出。
  1984年,省、市体委对辖区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学校进行检查验收,有3处中学(三十五中学的排球,二十中学、机车工厂中学的田径)、3处小学(经七路第一小学、纬十路小学的小篮球,小辛庄小学的田径)被授予山东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2处小学(纬十二路小学的小篮球,北大槐树第一小学的体操)被授予济南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8处小学(纬十路小学、经七路第一小学、小纬九路小学、南大槐树小学的田径,北辛庄小学的乒乓球,纬六路小学的射击,北大槐树第二小学、南大槐树小学的小篮球)被授予槐荫区传统体育项目学校。
  弱智儿童体育 1984年8月建立中大槐树辅读学校,每周设两节体育课、一节体育活动(第二课堂),每日开展“两操”(广播体操,眼睛保健操),每月安排一次小型多样的比赛活动。体育课沿用普通小学教材,有列队、田径、自由体操、游戏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因人而异,多教多练的办法。
  1984~1988年,中大槐树辅读学校参加济南市弱智儿童田径运动会,连获团体总分第一名。1987年3月,中大槐树辅读学校代表山东省参加在深圳举行的全国首届特殊教育奥林匹克运动会,获男子800米和男、女垒球3枚金牌,男子400米和男、女铅球3枚银牌。
  第三节 群众体育
  职工体育 50年代初期,群众自发性体育活动十分活跃,篮球、武术、举重、排球、体操尤为突出。每逢周末及星期日,1950、体焰、青焰、经纬度、黄红等篮球队应邀在青年公园等地比赛,盛况空前;自学武术、太极拳者众多,陈济生、于吉忠、林新斋、杨文忠等武林高手,经常举行武术表演活动。1958年成立区体委,职工体育列入议事日程,是年开展了广播体操、等级运动员、普通射手达标等活动。1959年,各单位相继建立体育协会,成立篮球队、田径队;70余个单位推行了劳卫制,4000余人达到劳卫制一、二级和少年级标准;召开了全区首届运动会。至1963年,全区共成立基层“体协”80余个,涌现出济南机车工厂、济南第二机床厂、机械化施工站、济南水泥厂等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
  1966年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全区群众性游泳活动蓬勃开展。1967~1976年,每年组织辖区群众进行横渡黄河、锦绣川水库、卧虎山水库活动。其中1976年辖区60余个单位、6000余人横渡锦绣川水库,盛况空前。
  80年代,以中老年健身迪斯科舞、气功、田径、太极拳、轮滑为主的群众体育活动日益普及,形式多样的街道运动会、家庭运动会、伤残人运动会等竞相召开。1981年,济南床单厂工人唐在起建起济南市第一支业余柔道训练表演队,1984年在省柔道散打比赛中,获男子八个级别冠军,女子一个级别第三名;1985年加入省柔道队,同年在全国第一届“青运会”柔道比赛中,马军获第一名;1986年在全国青少年柔道比赛中,曹国祥获第一名。是年春,在市举办的街道运动会上,西市场街道办事处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同年9月召开全区第二届运动会,6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田径等比赛;同年,市工会、市体委举办全市操拳比赛,济南变压器厂、青年公园街道办事处、振兴街街道办事处、机车工厂等39个单位被评为市先进单位。1989年8月2日召开全区第三届运动会,21个系统、2800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篮球、乒乓球、门球等5个项目的比赛,区教委机关、区级机关、吴家堡镇机关分获团体总分前三名。
  老年体育 1984年9月成立区老年人体育协会,此后,基层单位相继建立“老体协”组织。根据老年人的特点,经常举办小型多样的体操、拳术、气功、跑步、棋类、球类、垂钓、旅游等活动。1984年10月召开全区第一届老年人运动会,20个单位、314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同年10月举办第一期门球学习班,建起本市第一支门球队,有队员11人。1985年9月举办全区第一次老年门球赛,29支球队、30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1988年,区“老体协”在全市发起学跳中老年健身迪斯科舞活动,先后举办两期学习班,培训县、区学员310名,全市中、老年健身迪斯科舞活动迅速展开。1989年,全区共有基层“老体协”组织32个、会员10余万人;建立门球队121个、队员1132人(其中常年坚持活动的12个队、500余人)。五年来,区门球代表队先后参加市以上大型比赛20余次,获省级比赛第一名2次,获市级比赛第一名13次,受到省、市老年体协的表扬。其中,1986年参加在北京石景山、石家庄举行的全国门球邀请赛,分获混合队第4名和第8名,同年参加全国门球赛,获混合队第4名;1989年5月代表济南市参加华东协作区比赛,获混合队第2名。
  第四节 体育队伍
  50年代,大部分基层单位建有业余篮球队、田径队、足球队等,经常举行比赛活动,职工业余体育队伍发展较快。
  70年代以来,学校业余体育队伍突起。1973年,区体委、教育局联合成立区业余体校,开设田径、小篮球、乒乓球、游泳4个训练班,至1989年,共培训运动员120人(田径40人,游泳40人,乒乓球20人,小篮球20人)。
  80年代,以门球为主的老年体育队伍不断壮大。1989年,全区共有学校业余体育队伍705人(田径630人,小篮球75人);老年业余门球运动员500余人;裁判员170名,其中田径67名,篮球42名,排球6名,足球9名,乒乓球11名,羽毛球4名,体操8名,海模1名,游泳3名,桥牌1名,射箭1名,射击1名,跳水1名,摔跤2名,柔道2名,航模7名,门球4名;国际级1名(区体委国际乒乓球裁判员翟惠珍),国家级3名(二十中学田径裁判员刘大中,机车工厂篮球裁判员倪玲,机车工厂射箭裁判员石桂珍),一级33名,二级90名,三级43名。
  第五节 体育竞赛
  50年代,辖区业余运动员参加有关比赛,初创成绩。其中,刘满堂、胡玉萍、王秀成、刘学运、得平等在市运动会和市职工运动会上分别打破市举重纪录,机车工厂张兴运在1959年全国马拉松比赛中达到运动健将标准,轮胎翻新厂黄凌华在1960年全国摔跤比赛中获国际式第二名。1964年召开济南市第四届职工运动会,区男女职工业余篮球队分获冠、亚军。70年代起,学校业余运动员多次参加市以上小篮球、田径、体操、航模等比赛,取得优异成绩。80年代,辖区在全市率先开展门球运动,区门球队参加市以上比赛,多次夺标。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槐荫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1989至1904年槐荫区地理、经济、城市建设、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贸、经济综合管理、综合政务、卫生、社会生活、组织机构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槐荫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