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槐荫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3677
颗粒名称: 第六章 群众团体
分类号: D638
页数: 12
页码: 323-334
摘要: 本章记述了济南市槐荫区群众团体的发展情况,其中包含工会委员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
关键词: 济南市 槐荫区 政治 群众团体

内容

1950、1951、1952、1959年,先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济南市第七区工作委员会、济南市总工会第六区办事处、济南市第六区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国少年儿童队济南市第六区工作委员会、济南市槐荫区工商业联合会。“文革”期间组织瘫痪。1976年后逐步复建组织。1985、1988年,先后建立槐荫区归侨、侨眷联合会、槐荫区科学技术协会。1989年底,全区有群众团体7个。
  第一节 工会委员会
  组织沿革 1951年9月设立济南市总工会第六区办事处,为市总工会派出机构,全区有基层工会委员会5个,共有会员330人。1953年11月改为济南市工会联合会第六区办事处,全区有基层工会委员会15个,共有会员3075人。1955年9月改称济南市工会联合会槐荫区办事处。1960年改称济南市总工会槐荫区办事处,全区有基层工会委员会98个,共有会员2.19万人。1967~1969年,组织陷入瘫痪。1970年2月召开东风区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东风区工人代表大会委员会。1971年9月,区工代会委员会、共青团东风区委员会、区妇女联合会合并成立东风区革命委员会群众工作组。1973年4月召开东风区第二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东风区第二届工会委员会。是年7月改称槐荫区工会委员会,全区有基层工会委员会33个,共有会员7385人。1979年6月,撤销区工会委员会,建立济南市总工会槐荫区办事处。1989年12月召开济南市槐荫区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撤销济南市总工会槐荫区办事处,成立槐荫区总工会委员会。全区有基层工会委员会103个,共有会员15205人,专职干部34人,兼职干部2924人。
  主要活动 1951年,在私营企业中进行民主改革,检查贯彻执行《工会法》情况;建立劳资协商委员会,订立劳资合同;修订爱国公约,开展抗美援朝捐献运动。1952~1953年,发动职工检举揭发资本家不法行为,全区共举报资本家偷漏税款5000多万元(旧人民币),清除打进工人队伍中的资产阶级“坐探”分子35名;继续开展抗美援朝捐献活动,全区共捐款1.3亿余元(旧人民币);在中苏友好月活动中,以苏联人民为榜样,向职工进行前途教育,全区共建立中苏友好协会19个,有会员2675名;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动员广大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努力完成国家计划,1952年2月首次评出路怀长(植物油厂)、吴俊杰(商业)、王福堂(商业)、张淑珍(教育)等4名市级劳动模范。1954~1955年,组织会员学习宪法和粮食统购统销、棉布计划供应政策;以织布业15个联营社为重点,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救济会员583人、57.27万元(旧人民币)。1957年,协助政府在公私合营企业中进行工资改革;发动职工开展技术革新活动,355人提出发明、技术改进建议401条,实施228条,创价值1.72万元。1958年在6个200人以上的企业中首批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发动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59年掀起扫盲运动,11个单位建立职工教育委员会,74个工厂办起职工学校,全年共扫除文盲6997人。1963~1966年掀起工业学大庆高潮,开展增产节约、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1972年组织388个班组、6345名工人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涌现出先进集体46个,先进生产者668名。1977年开展争创“大庆式企业”活动,涌现出先进单位25个,先进生产者223名。1983年开展“振兴中华”读书活动,38个基层工会成立读书小组473个,参加读书的职工达5000余人。1984~1985年开展整顿工会基层组织、建设职工之家、争当职工之友和兴办“五小”事业活动,全区42个基层工会通过验收,评出优秀“职工之家”8个、优秀“职工之友”39名,兴办小食堂23个、小浴室26个、小更衣室29个、小托儿所11个、小厕所11个。1986~1988年先后进行女工五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工作大检查,举办161名企业干部和工会主席参加的学习班,组织4284名职工开展学习《企业法》、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1989年召开全区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区总工会委员会及常务委员会;开展以“优质、高产、低耗、安全”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双学”(学雷锋、学铁人)、“五爱”(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军队、爱企业)活动,涌现出优秀班组181个,先进个人1437人,积极分子1052人。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组织沿革 1950年6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济南市第七区工作委员会。全区有团支部10个,共有团员100名。1951年1月改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济南市第六区工作委员会。1952年9月召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济南市第六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济南市第六区第一届委员会。1955年12月召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济南市槐荫区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济南市槐荫区第二届委员会。1957年5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济南市槐荫区委员会。1966年底至1970年底组织陷入瘫痪。1971年7月召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济南市东风区第四次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济南市东风区第四届委员会。是年9月,区工代会委员会、共青团东风区委员会、区妇女联合会合并成立东风区革命委员会群众工作组。全区共有团支部80个,团员1296名。1973年7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济南市东风区委员会复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济南市槐荫区委员会。1989年,全区共有团委34个、总支22个、支部278个,团员6588名。
  主要活动 1951年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共建立板报组15个、138人,文娱组15个、89人,读报组54个、693人,1400名团员青年举办各种讲座,753名团员青年捐款近623万元(旧人民币)。1956~1957年响应党中央向科学文化进军的号召,组织扫盲大队8个、790人,3864名青年参加识字班学习,276名青年教师、医务工作者制订个人进修规划,建立科研小组9个;广泛开展了“怎样做一个共青团员”的活动。1960~1961年开展生产救灾,85个单位的126名团干部下伙房,109名优秀团员当炊事员;组织3126人成立代食品突击队91个,人造代食品研究小组27个,配合党组织动员4801人回乡劳动。1963年开展争创“四好”(政治思想工作好、活动开展好、组织生活好、联系群众作风好)团支部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涌现出“四好”团支部6个,青年优秀集体74个,优秀团员120名;是年5月,团区委总结树立了区粮食分局杨艺英、陈桂兰、杨承桂、张丽珍、李可新等5名学雷锋典型。1978年起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是年全区团员青年义务劳动达42万余小时(相当于150名工人一年的工作量),技术革新73项,修旧利废171万件。1981年建立学雷锋小组1528个,利民站557个,做好事93345件。至1985年底,先后有26个团集体、29名团员被评为省、市“新长征先进集体”和“新长征突击手”,14个团支部被评为济南市先进团支部。
  1986年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战士在我心中”活动,4033名团员青年共向老山前线战士捐款3808元,发慰问信1069封,赠送慰问品145种,走访参战军人家属200户次;99个企业的3501名团员青年参加了“节百创亿、群虎上山”竞赛活动,为国家增产节约357万余元;6个单位的团组织分获市“双一”竞赛(振兴泉城创一流,争创“七五”第一功)优胜奖和“青年文明岗位”奖。1987年,5444人参加“创千万、争六手”(双增双节创价值1000万元;争当增产能手、节约能手、技术能手、供销能手、教改能手、服务能手)达标竞赛活动,共成立青年突击队68个,承担重要工程27项,完成急、难、新、重突击任务68次;涌现出优秀青年厂长(经理)10名、青年标兵10名、各种能手400名,其中88人创全国、省、市一流成绩;是年3月,为纪念1931年在济南纬八路刑场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邓恩铭、刘谦初等22位烈士,在全区青年中发起“学史建碑”募捐活动,得到广大团员青年和不少单位、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1988~1989年开展“友爱在槐荫”活动,1500名团员青年在300亩(20公顷)黄河滩上植树1.5万余株,绿化公路5条、长10公里;在两次“义务服务一条街”活动中,开展义务服务项目80余个。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组织沿革 1950年10月成立济南市第七区妇女工作筹备委员会。1952年9月召开第六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成立第六区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全区有妇代会7个。1955年9月改为槐荫区民主妇女联合会。全区有妇联分会7个、妇代会80个。1958年4月改为槐荫区妇女联合会。1967~1970年组织陷于瘫痪。1971年9月,区工代会委员会、共青团东风区委员会、区妇女联合会合并成立东风区革命委员会群众工作组。1973年7月召开槐荫区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槐荫区第五届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1989年,全区共有妇女联合会11个(区妇联会1个,街道办事处妇联会8个,镇妇联会2个),妇女代表大会199个(居妇代会99个,村妇代会100个)。
  主要活动 1950~1951年开展拥军支前、宣传贯彻《婚姻法》和扫盲活动,组织5154名妇女给朝鲜前线部队写慰问信2000余封,寄慰问袋170余个,做棉军衣8500件、军鞋底25542双、军鞋500双,捐款1.6亿余元(旧人民币),涌现出拥军模范小组44个、拥军模范83人;《婚姻法》颁布后,组织364名街道干部、12258名妇女参加学习,查处变相买卖婚姻24起、收养童养媳29人、早婚13起;组织677名文盲参加识字班学习。1952年5037名妇女从锅台边解放出来,参加缝纫、洗衣、纳鞋底、砸石子、当壮工等劳动。翌年3月起,掀起深入宣传贯彻《婚姻法》高潮。1956年建立街道托儿所两处、工厂(学校)托儿间(哺乳室)73处,在居、院、家庭中开展争创“五好”的活动。1960年,93个单位的10330名妇女开展以学、赶、超曲淑姿、马丽珍、王桂英为代表的“心红手巧”活动,成立“曲淑姿”突击队、“三八”门市部等107个,提革新建议5377件,实施1410件,工效提高1~3倍。1977年开展以“五比”(政治思想、完成任务、团结互助、培养后代、发扬新风)为内容的“三八”红旗集体和“三八”红旗手竞赛活动,涌现出“三八”红旗集体101个、“三八”红旗手381名。1986年开展“提高妇女素质年”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46期,3819名妇女干部参加学习。至1987年,共有18471名妇女参加“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做贡献”达标活动,7356名妇女实现达标。1989年,围绕“提高妇女素质”,组织217名妇女干部参加业务学习班,举办演讲会195次,开展形势教育知识竞赛47次,召开了67名副科级以上女领导干部“从政恳谈会”和30余名企业女厂长(经理)经验交流会。
  第四节 少年先锋队
  组织沿革1952年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队济南市第六区工作委员会。全区有少儿队员2715名,辅导员84名。1953年9月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济南市第六区工作委员会。1955年9月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济南市槐荫区工作委员会。全区有少先队员5719名(占适龄儿童的83%),辅导员165名。“文革”期间,“红小兵”代替“少先队”。1978年6月恢复少先队组织。全区有少先队员8782名,辅导员487名。1985年10月11日召开槐荫区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少年先锋队济南市槐荫区工作委员会和红领巾理事会。全区有少先队员15313名,辅导员555名。1989年,全区有少先队员18232名,辅导员607名。
  主要活动 1952年组织开展“捐献飞机大炮支援朝鲜人民抗美斗争”和“向最可爱的人学习”等活动。1953年制定“小五年计划”,开展种植(树、向日葵、蓖麻)和争当扫盲小先生、捐献“红领巾拖拉机”等活动。1954年开展“要爱护公物,要珍惜时间,要艰苦朴素;不要损人利己,不要浪费,不要贪小便宜拿别人的东西”活动。1960年开展“学习刘文学、做毛主席的好孩子”等活动,两名少先队辅导员被团市委授予跃进红旗手。1963年广泛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13名优秀辅导员受到团市委表彰。1978年6月恢复少先队组织,先后开展“向自卫反击战英雄学习”、“科技活动月”、“学雷锋树新风”、“乘坐小火箭飞奔2000年”等活动,4685名少先队员获“乘坐小火箭飞奔2000年”活动合格证。1981年开展“人人争做红花少年”活动,涌现出区级红花少年408名,红花中队34个,优秀辅导员92名;济南市纬十路小学少先队被评为全国红花大队。
  1985年开展“立志去创造,争做小主人”活动,获全国“创造杯”52个,其中纬九路小学开展的“独苗苗律师会”活动,获全国创造杯最佳活动奖;是年,区少先队工作委员会被团省委、团市委评为“少先队创造性活动红旗单位”。1987年参加全国“勤巧小队”活动,57人获奖,其中一等奖27个,团区委被评为全国百名县级“勤巧小队”活动竞赛园丁组织奖。1988年3月起,全区小学开展争创“山东省金星大队”活动,13所小学少先队大队被评为省金星大队,2名教师被评为省优秀辅导员,济南市经七路第一小学少先队大队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同年5月起,在全区小学推行“金星队员达标升级制”,下半年在全省部分县、市试行“达标”制,是年全区少先队员达标率为70%。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
  组织沿革 1953年12月成立第六区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5年9月改称槐荫区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9年5月召开槐荫区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槐荫区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1963年1月召开槐荫区工商业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槐荫区工商业联合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工作。1982年1月成立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槐荫区办事处,为市工商业联合会派出机构。1985年12月召开槐荫区工商业联合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槐荫区工商业联合会第三届执行委员会。1989年4月召开槐荫区工商业联合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槐荫区工商业联合会第四届执行委员会。
  主要活动 1954年成立区工商联国家建设公债推销委员会,在工商界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工作,实行“分期预储、集体交款”的方法,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认购任务。1955年成立工商税民主评议小组,与工商企业者一起学习税收政策、法令,督促工商业户按时缴税,帮助座商户健全帐簿,协助税务局培训工商企业会计人员。1956年组织全区私营工商业户参加社会主义改造,965户工商业者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1959~1961年组织私营工商业者开展生产救灾;筹集生活互助金,对工商界困难户给予定期或临时补助;发动全体成员参加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内容的增产节约运动,共取得12项技术革新成果,其中60线至150线网膜玻璃板填补国内印刷技术的一项空白。1981年恢复组织活动,加强会员思想建设;至1985年,共向临时困难者补助120余人次、2580余元。1985年发展新会员80名;是年,派出9个咨询服务小组到企事业单位协助办厂开店,随同省咨询服务小组去青海省西宁市为部分厂企单位提供咨询服务,为7个单位推荐生产管理技术人才20余名。1986年创办建联业校,至1989年,共培训学员2141名,其中军地两用人才175名,赢得社会好评。
  第六节 归侨、侨眷联合会
  组织沿革 1981年6月建立区归侨、侨眷中心组。1985年6月召开全区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槐荫区归侨、侨眷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据统计,全区有归侨、侨眷170人。1988年10月召开全区第二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槐荫区归侨、侨眷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1989年,全区共有归侨、侨眷1398人。
  主要活动 1981年建立归侨、侨眷中心组,重点开展座谈、参观游览等联谊活动。1985年建立区侨联,建立了常委学习、会议制度;全区归侨、侨眷划为15个小组,每月集中学习一次;每年有组织的开展几次公益活动和联谊活动;1987年后与区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联合建起侨联业校、美术装饰厂、华侨印刷厂、华侨经销部、华侨服务部等。
  第七节 科学技术协会
  组织沿革 1959年5月设立区科学技术协会,与区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一套班子,合署办公。是年,全区成立基层科协组织数百个,有会员数千名。1961年下半年撤销区科学技术协会。1981年3月复建,至1988年3月,与区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一套班子,合署办公。1988年4月8日召开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21名科技工作者组成的槐荫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1989年,全区共有科协组织22个,其中街道办事处科协10个,镇科协2个,厂科协2个,专业协会、学会、研究会共7个。
  主要活动 区科协复建后,积极倡导成立各级专业协会、学会和经济实体,举办业务培训班,开展科普宣传和科学试验活动。
  1988年,区科协在青年公园出科普宣传栏4期,两镇科协出科普宣传栏37期、外出宣传13次,全年共发放图书资料9597份;是年,区科协与槐荫印刷装订一厂联合成立槐荫区计量技术服务部;区养鱼协会与区农委合作,对全区养鱼业进行调查,为制定鱼业开发计划提供了依据;吴家堡镇蔬菜研究会协同镇蔬菜办公室,进行黄瓜芽与南瓜根嫁接试验,成活率达60%,增产30%;吴家堡镇养鱼研究会同镇多种经营办公室在美里村进行罗非鱼养殖试验,平均亩产840余斤。1989年,区科协与市计量技术学会、区工会、区标准计量所等单位联合举办“机械制图”等学习班6期,培训575人;与区教委联合举办了青少年生物科技夏令营活动;区工程师协会为吴家堡建筑装饰厂引进新产品“弹力干洗剂”;吴家堡镇科协与镇农业办公室联合成立植物保护站,举办两期灭蝗培训班,减轻了蝗灾造成的损失。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槐荫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1989至1904年槐荫区地理、经济、城市建设、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贸、经济综合管理、综合政务、卫生、社会生活、组织机构等类目。

阅读

相关机构

工会委员会
相关机构
妇女联合会
相关机构
少年先锋队
相关机构
工商业联合会
相关机构
科学技术协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槐荫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