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粮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槐荫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3613
颗粒名称: 第七章 粮油
分类号: F721.8
页数: 3
页码: 209-211
摘要: 本章记述了济南市槐荫区的粮油经济发展情况,其中包含机构、粮油供应。
关键词: 槐荫区 经济 粮油

内容

解放前,城区粮行、磨坊(满州磨坊除外)及粮油市场均由私商把持。1919年,建于经一路纬九路的满州洲磨坊(现济南面粉厂)为辖区最大的粮食企业。
  1953年9月设立第六区粮食科。同年11月,全区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居民口粮计划供应。1956年1月成立济南市粮食局槐荫分局,业务由市粮食局管辖,党的组织关系归区领导。1965年起,党政、业务关系由市粮食局统辖。1989年,辖区设粮油食品店44个,全年实销粮油5862万公斤。
  第一节 机构
  行政机构 1953年9月设立第六区粮食科。1956年1月成立济南市粮食局槐荫分局。1968年5月改称济南市粮食局东风区分局革命委员会。1973年7月改称济南市粮食局槐荫区分局革命委员会。1978年10月复称济南市粮食局槐荫分局。
  业务机构 1949年始设国营粮店。1954年11月设立供应站、零售店、合作社。1989年,全区共设粮油中心店4个、粮食管理所2个、粮油食品贸易公司1个、粮油食品店44个。
  第二节 粮油供应
  解放初,全区有私营粮食业户114家(粮商7户,面粉商11户,电力磨坊26户,畜力磨坊70户),设有国营济南面粉厂及北大槐树、南辛庄、五里牌坊、营市街等4处粮食市场。1949年12月,济南粮食分公司设立国营纬十二路粮店,通过国营粮店、消费联社及私营粮商供应居民用粮。1953年11月,国家对粮油实行统购统销,私营粮油商号改为粮油代销店,电力磨坊为国家加工粮食,居民口粮实行计划供应。1954年11月,辖区有国营粮店9个(合作社5个,零售店2个,供应站1个,铁路店1个),全月供应粮食55.42万公斤,占全区总销量的55%;私营代销店17户,全月供应粮食52.75万公斤,占全区总销量的45%。是年第四季度,辖区共有19957户、74241人,共供应面粉95.51万公斤,占总供应量的30.27%;供应粗粮220.01万公斤,占总供应量的69.73%;平均每人每月供应粮食14.25公斤。1955年9月1日,国家颁布《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办法》,居民口粮分为三类九等,划片定点,凭证供应;工商业用粮按计划定量供应,市(镇)饲料凭证供应。同年12月,市区私营粮食代销店全部转为国营粮店。1956年,全区设7个粮食供应站(每个街道办事处1个供应站)、9个门市部。同年11月8日调整居民定量标准,11月27日核定。全区共27211户、103309人,每月计划供粮156.82万公斤,其中细粮占32.4%,粗粮占67.6%。1957年调整儿童粮油定量标准。年末,先后建成谷庄、辛庄、纬六路等3个粮库。1958年放宽粮油供应计划,关闭粮食市场。1959年粮油供应趋于紧张。同年降低非农业人口粮油定量标准(特重体力、重体力劳动者及10周岁以上居民平均每人每月压缩1.3公斤,轻体力劳动者平均每人每月压缩1.1公斤,脑力劳动者平均每人每月压缩2.5公斤,大、中学生平均每人每月压缩2.2公斤)。1962年粮食供应趋于缓和,南辛庄、北大槐树粮食市场开放。1964年,城区非农业人口粮油供应恢复至1957年标准。1971年再次调整非农业人口粮食定量标准。
  1975年,在济南机车工厂开展“推行大连经验”试点,实行基本口粮补差制,做到基本口粮到户,工种粮食补贴到班组,工种补贴指标到单位。1977年正式在全区推广实行。1979年,各粮店开始生产(经营)粮油食品。1980年恢复粮油议价购销业务。1987年末,全区共有居民104059户、336894人,机关团休450个,工商单位348个。每月计划供应粮食189.13万公斤。全年实销粮油7064万公斤,生产(经营)食品668.31万公斤。1989年,全区设粮油中心店4个,,下属粮油食品店30个;粮食管理所2个,下属粮油食品店13个;粮油食品贸易公司1个,下属粮油食品店1个。全年实销粮油5862万公斤(粮5524.5万公斤,油337.5万公斤),生产、经营食品840万公斤。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槐荫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1989至1904年槐荫区地理、经济、城市建设、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贸、经济综合管理、综合政务、卫生、社会生活、组织机构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槐荫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