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货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槐荫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359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货运
分类号:
F512.6
页数:
3
页码:
185-1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槐荫区交通运输的货运经济发展情况。
关键词:
槐荫区
经济
交通运输
货运
内容
工具 1953年,部分散车人员组成槐村街民工队和经七路民工队,共有地排车140余辆。1958年,区搬运联合组有地排车924辆、三轮车608辆,共合514.2个吨位。1960年5月,区运输公司调入日本丰田3.5吨载重汽车2辆,为区属汽车运输之始。1964年,革新改造地排车(用自制的三轮自行车牵引地排车;用独轮与地排车配套,组成三轮地排车)500辆。1965年起,先后制成175型和195型柴油机机动板车。1966年始用拖拉机运输。此后,人力车与机动车并存,机动车不断增加,人力车逐步减少。1970年,以机动板车为主,兼有拖拉机、汽车、人力车。1976年,地排车被淘汰。1980年,拖拉机停运。是年,全区有营运汽车120辆。后各种载货汽车迅速增加。1989年,全区货运汽车达220辆(合1629个吨位)。
货源 解放后至1958年,以粮、油、煤等生活必需品为主。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货源十分充足,市交通局分配占80%,运输单位自行受托占20%。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交通工具逐步更新,运力提高,货源趋于平缓。上级分配货源占30%左右,营运单位承揽受托货源占70%。70年代后期,货源充裕,货运市场比较稳定。1980年起,社会运力逐步增长,分配货源枯竭,各运输单位增加营业调度人员,采取电话受托、登门受托、合同运输等形式扩大货源。1989年,全区共派出营业调度人员60余名。是年,建材等传统货源仅占总运量的30%左右。
营运指标 1958年,区搬运联合组参加大炼钢铁运输,全年货运量39.95万吨,货物周转量175.5万吨公里。1959年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年货运量79.08万吨,货物周转量340.35万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97.95%和93.93%,创人力车历年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最高额。1961~1962年,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货运量下降,1962年仅完成39.74万吨。1963年后逐步回升。“文革”期间,货运量显著下降。1967~1969年,共实现利润4.1万元,为1966年利润(15.4万元)的26.6%。1970年后,运输工具更新换代,运力逐步提高。1969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98.3万吨公里,实现利润2.1万元;1977年货物周转量增至1493.7万吨公里,利润达153.6万元。1978年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岗位责任、质量检查、考勤、经济核算、技术操作、车辆维修、安全生产等管理制度,实行单车定额管理,创历史利润最高纪录。80年代,各车队按五包(产量、利润、节油、安全、计划生育)、四定(成本、资金、劳动生产率、效率)独立经营,驾驶员实行四包(产量、利润、节油、安全)、两保(好车、质量)制。1985~1987年,全区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利润居全市同行业领先地位。1988年,货运质量、效率、消耗、利税创全省先进水平。同年,汽车一队提前15个月完成3年承包利润指标,被省交通厅评为先进单位。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1989至1904年槐荫区地理、经济、城市建设、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贸、经济综合管理、综合政务、卫生、社会生活、组织机构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槐荫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