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槐荫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358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商业
分类号: F727.52
页数: 19
页码: 167-185
摘要: 本章记述了济南市槐荫区的商业经济发展情况,其中包含机构、企业所有制、交易场所等。
关键词: 济南市 槐荫区 商业经济

内容

济南“开埠”后,德、英、美、日等国纷纷到济南收购棉花、牛只、蛋品等工业原料,推销“洋货”;京、广等地工业品、手工业品亦大量涌入埠区。辖区花行、牛栈、酱园、百货等业逐步兴起。
  花行 1908年,商人王协三在经二路纬六路开设“阜成信”花行,为济南第二个开业的花行。1920年后,日商及青岛、天津、上海等地的纱厂派员驻济购棉,济南成为华北最大的棉花交易市场。1928~1936年,济南有花行28家,主要集中于辖区经二路纬六路至纬十二路一带。1938年,辖区有阜成信(东记、西记)、江信、同艺成、永康、森昌、济西记、潇风和、庆祥、大成、大东玉记等花行18家。其中,阜成信花行每年销售量达1000万担(每担50公斤),为济南市最大的花行。日本侵占济南后,大部分花行被日本东棉洋行、同棉洋行挤垮,1946年后逐步转为粮油业。
  牛栈 1912年(民国元年),辖区纬六路至纬十二路一带牛栈业兴起。1924年,纬十一路成立市牛业公会。1928年有专营商10家、兼营商50家。1930年,纬十一路形成较大牛栈业市场,每年销往日本、欧美等国牛只达3万头以上。1937年,辖区商户达90余家,从业人员300余名。日本侵占济南后,市场被日商控制,大部分业户转营牛肉、羊肉、猪肉等业。
  酱园 1876年,辖区第一家酱园——刘家堂村“元泰”酱园开业。1927年,辖区有酱园3户。1937年有德馨斋、东元兴、大华、元泰、泰和源、同泰、福丰等酱园17户,从业人员100余人,多为前店后坊,主营酱油、食醋、酱腌菜、白酒等,兼营调味品。解放前夕增至30余家,从业人员200余人。德馨斋酱园为济南市五大酱园之一。
  其它 1909年,萃卖场建成开业,场内百货荟萃,茶楼、烟馆、饭庄、书摊一应俱全。1917年后,逐渐形成以第一楼为中心的书寓业及杂货业。1928年“五三”惨案后,纬十一路、纬十二路一带商业繁荣。同年开辟西市场,成为济南市西商埠商业中心。是年,经二路、西市场、萃卖场、第一楼等地有百货、文化用品业户95家(广货<百货>49家,服装鞋帽12家,绸缎布庄10家,钟表眼镜4家,笔墨纸业20家)。1930年,辖区首家照像馆——鸿文照像馆开业。1935年9月,“泰丰园”饭店开业。1937年,辖区百货等业户达130余家(其中绸布10家,百货30家,文具纸张22家,玻璃镜11家,钟表眼镜25家),从业人员330余人。1939年,经一路纬七路至纬八路形成陶器交易市场,有复源成、同顺和、三盛永、信昌等商号20余家。日军侵占济南后,辖区商业逐渐萧条。
  1948年10月至1955年,私营商业、集体商业迅速发展;市属国营商业在辖区设立批发站、仓库等多处。1956年,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结束,驻区市级专业公司、批发站等单位党的组织关系归区管理;部分市级专业公司先后在辖区设立区店,管理国(合)营、合作店业务,党的组织关系交区领导。是年4月,辖区有区店7个(下辖8个中心店),市属公司、站、所12个。1962年,市属公司、站、所交市归口管理。1964、1965年,先后撤销区店,成立合作管理处,国(合)营网点交市归口管理。70年代初,街道兴办代营、代销、代购店。1981年,撤销管理处、区店,成立公司,党政、业务由区统一管理。80年代,商业兴旺发达,实现多成分、多渠道、跨行业经营。1985年,辖区共有商业、饮食服务、修理网点1912个。其中国营网点119个,从业人员2230名;集体网点526个,从业人员6654名;个体网点1267个,从业人员4281名。全区网点总经营面积7.52万平方米,全年总营业额2.14亿元。平均千名常住人口拥有网点10.31个,营业(服务)员63.26名。1987年,济南市百货公司西市场核算店、辛西路核算店及济南市烟酒糖茶站槐荫食物公司共21个网点(国营17个,集体4个)及两镇商业交区管理。1989年,辖区共有网点4682个(国营149个,集体1831个,个体2702个)。其中省、市及外地驻区182个(国营128个,集体54个);区属4500个(国营21个,集体1777个,个体2702个),总营业额4.85亿元。
  第一节 机构
  行政机构
  商业局 1954年11月设立区工商科,管理工商行政与商业。1958年3月,撤销工商科,设立区商业一科、商业二科,管理商业饮食服务业。1959年5月,商业一科、商业二科合并为商业科。1969年10月设立区商业组。1976年10月,撤销商业组,成立区商业局。
  生产服务局生产服务科(经济计划委员会服务科) 1979年3月设立区生产服务局,下设生产服务科,管理居办“三代”店。1984年4月,撤销区生产服务局,设立区经济计划委员会,下设服务科,管理居办商业、服务业。
  物资局 1960年12月设立区工业管理局供销股。1964年4月改称工业管理局供销经理部。1966年12月改称工业管理局物资站。1979年3月,撤销工业管理局物资站,设立区物资局。1980年3月并入区生产服务局,改称生产服务局供销公司。1984年4月,撤销生产服务局供销公司,复建区物资局。
  劳动服务公司 1980年1月设立。管理辖区待业青年劳动服务(含商业)网点。
  业务机构
  行业公司 1956年,济南市商业各行业公司分别在辖区设立百货、福利、煤业建筑器材、贸易、酱菜、饮食、文化用品等7个区店、8个中心店。后区店几经调整。其中,1959年设药材、蔬菜、百货、烟酒、土产、煤建、工业器材、饮食服务、鞋帽等9个区店;1963年设煤建、土产、百货、烟酒、蔬菜、饮食、服务、食品等8个区店。1964年,撤销百货区店,成立百货合作管理处。1965年,撤销土产、烟酒、饮食、服务、食品、蔬菜、煤建等7个区店,成立土产、糖业烟酒、饮食、服务、副食、煤建等6个合作管理处。1976年,合作管理处改为管理处。同年3月,复设饮食区店。1977年8月成立煤炭区店,1979年12月交市归口管理。1981年1月,撤销管理处、区店,成立百货、糖业烟酒、饮食、服务、副食、土产等6个专业公司。1987年增设食物公司。同年,土产公司并入百货公司。1989年,设百货、糖业烟酒、饮食、服务、副食、食物等6个公司。
  西市商场 1960年始建西市场大楼百货店。1963年,所属网点分别划归有关区店。1964年,百货店所属网点直属济南市百货公司,1987年复归区。1989年新建西市商场,原西市场大楼百货店迁入。
  第二节 企业所有制
  私营 解放初,辖区有较大私商号83家,主要集中于经二路纬六路至纬十一路一带。1949~1952年,区政府扶持发展个体商户,辖区摊贩由2930户增至4003户。1955年起,对茶叶、烟酒、百货、木柴、煤炭等行业的私商户采取经销、批购形式进行初步改造,至6月底,159户零售商走上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商业道路。1956年对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个体商贩组成合作店、合作小组。1957年,全区有个体商摊2482户。1958年关闭集贸市场。1960年,小商贩减至40余人。1961年起扶持发展个体商户。1962年,全区个体商户增至1527户(发证户)。其中商业995户,服务业106户,饮食业426户。此后,实行国营企业代替私营企业的政策,限制个体商户发展。至1964年5月,个体商户减至933户。“文革”期间,用国营商业全面占领市场,取缔个体商户。1979年后开放市场,个体商户迅速发展。1989年达2702户,其中商业2023户,饮食业529户,服务业133户。
  集体 1949年上半年,区委、区政府发动群众入股集资,先后建起纬十路、纬七路、经七路纬九路、公义街、北大槐树、南大槐树北街、道德四街、五里牌坊等8处群众消费合作社,由济南市合作推进社管辖。此后,又建起山东省立医院、济南市生建公司、济南市面粉厂、济南市水泥厂、济南市被服厂、济南市恒泰火柴厂、济南市工业局二厂、华东军区后勤部一〇六厂等8处职工消费合作社,由市职工消费合作总社管理。1950年1月,辖区消费合作社改为供销合作社,由济南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管辖。1956年对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年底,425户个体商贩组成39个自负盈亏的合作商店,2627户个体商贩组198个自负盈亏的合作小组。1957年,全区有合作店136个,从业人员734人。其中土产废品店7个,从业人员125人;百货店6个,从业人员44人;蔬菜店3个,从业人员113人;食品店2个,从业人员24人;糖茶店31个,从业人员66人;饮食服务店11个,从业人员189人;煤建店76个,从业人员173人。1958年后建起部分社办商店,部分合作商店并入国营商店,个别合作店过渡为国营企业。1960年,合作店减至59个。1961年恢复合作商店。1962年10月,合作网点增至148个;另有社办商店28个、31个门市部,从业人员176人。是年底,在合作商店中建立政治指导员制,加强对小商贩的改造。1965年,全区有合作门市部135个,从业人员1746人。1966~1970年,贯彻中央《加强小商小贩社会主义改造苦干问题的意见》,对合作商业采取“限制、利用、改造”的政策,合作商业发展受到限制。70年代初,街道兴办集体代营、代销、代购店。1975年,全区有“三代店”149个。1978年后,第三产业兴起,教育、交通、工业等系统相继兴办商业服务网点。1980年1月成立区劳动服务公司,组织辖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兴办劳动服务网点,吸收待业青年从事商业、修理服务、小产品加工、厂内劳务等。1987年,济南市百货公司所属西市场核算店2个网点、辛西路核算店2个网点及两镇商业交区管理。1989年,全区共有集体网点1777个。其中,区直商业网点127个,职工1039人;街道商业网点438个,系统商业网点340个,乡镇商业网点872个,共有从业人员1.8万余人。
  国营 1955年,辖区供销合作社办理社员退股分红。1956年对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全部改为国营企业,归属中国贸易公司山东省济南市公司槐荫区店管辖。是年,辖区私商企业及202户小商贩成为公私合营企业;驻区市属国营公司、站、仓库党的组织关系归区管辖。1957年,全区有国营、公私合营网点125处,从业人员1107人。其中土产废品网点12处,从业人员111人;百货网点18处,从业人员213人;蔬菜网点22处,从业人员241人;食品网点29处,从业人员113人;糖茶网点25处,从业人员255人;饮食服务网点11处,从业人员119人;煤炭网点8处,从业人员55人。1958年后,部分合作商店逐步过渡为国营企业,国营网点迅速增加。1961年恢复合作店(组),部分合作商店从国营商店中析出。1962年10月,全区国营、公私合营网点减至110处,1963年为83处。1964、1965年,国营、公私合营网点先后交市归口管理。1976年3月,驻区市属两个国营饮食核算店、13个网点交区管辖。1987年,济南市百货公司所属西市场核算店7个网点、辛西路核算店4个网点及济南市烟酒站槐荫食物公司6个网点交区管理。1989年,全区共有国营商业网点21个,职工954人。其中西市商场网点4个,职工619名;食物公司网点6个,职工103名;饮食公司网点11个,职工232名。
  第三节 交易场所
  网点 50年代,辖区商业网点大部分集中于经二路一带。1956年调整商业网点,将843户调为721户。1957年,全区有网点307处,其中国营、公私合营175处,合作132处。1958年达322处,其中国营12处,公私合营162处,合作148处。另有合作小组385个。1960年,合作店(组)合并、过渡为国营商业,部分商贩因商品计划供应而自然淘汰。年末,全区商业网点减至180处,其中国营、公私合营121处,合作59处。同年实行以分社、居委会为主的商业网络。1961年下半年,贯彻中央《改进商业工作的若干规定》,扶持发展合作店、个体户,扩大商业网点。至1962年10月底,全区商业网点增至258处,其中国营、公私合营110处,合作148处。1964、1965年,国营、公私合营网点先后交市归口管理,135处合作网点归区管理。70年代初,街道兴办“代营、代销、代购”店。1975年,全区有商业网点236处,其中区直87处,三代店149处。1978年后,街道、单位、个体先后兴办商业服务网点。1980年,全区商业网点增至387处,其中区直98处,“三代店”129处,个体160处。1989年,全区商业网点达4500处,其中区直商业辖国营、集体网点148处,街道商业辖集体网点438处,“系统”商业辖集体网点340处,乡镇商业辖集体网点872处,工商局辖个体2702户。城区网点主要分布于经二路、经四路、经七路、纬十一路、纬十二路等地。
  市场 解放前至1989年,全区先后建立市场14处。1989年有市场12处。
  纬十一路市场 位于北大槐树南街与经二路之间,1919年建立。1934年为济南市三大菜市场(万紫巷、刷律巷、纬十一路)之一。1958年关闭,1962年恢复,1966年再次关闭,1979年重新开放。南北方向,长500米,宽12米,占地近1万平方米,建有玻璃钢瓦全覆盖营业大棚。有通道17条,行市20个,摊位1000余个,日客流量3万余人次,全年上市蔬菜1亿斤以上。为全国大型蔬菜批发零售市场之一。1988年10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
  昆仑街市场 位于昆仑街水沟西侧,1949年建立。长250米,宽15米,面积3750平方米。1958年关闭,1962年恢复,为市区四大蔬菜批发市场(昆仑街、北坦、南门、海晏门)之一。1966年关闭。
  机车新村市场 位于津浦铁路西至段店桥,1979年建立。西南、东北方向,长200米,宽10米,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有摊位近百个,以农副产品零售为主。
  槐荫市场 位于槐荫街西部,1979年8月建立,原名营市街市场。东西方向,长500米,宽25米,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1986年10月更名槐荫市场。建有全覆盖营业棚5721平方米,营业室134间、2075平方米。为辖区大型农副产品零售市场。
  西市场小商品市场 位于西市场内,1980年开业。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有大棚、燕翅棚620平方米,上市摊位近400个。浙江、江苏、福建及省内各地客商在此经商。为小商品批发、零售市场。
  明星市场 位于小经六路与南小纬九路北段,1983年建立。东西、南北方向,长190米,宽7米,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建有活动棚、单柱营业棚377平方米,日上市摊位200余个。为农副产品交易场所。
  五里牌坊市场 位于南小纬九路南段(经十路与东小辛庄街东口之间),1980年由摊贩自发集聚而成。南北方向,长120米,宽7米,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建有活动棚、大棚740平方米。为农副产品交易场所。
  经七路小纬六路市场 位于槐荫区与市中区交界处,1983年建立。南北方向,约长110米,宽10米,占地面积近1300平方米。建有活动棚、全覆盖营业棚930平方米。为农副产品交易场所。
  四七市场 位于经四路、经五路之间的纬七路地段上,1985年建立。南北方向,约长150米,宽10米,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建有活动棚、单柱营业棚1311平方米。为农副产品交易场所。
  海右市场 位于经三路、经四路之间的纬七路地段上,1985年建立。南北方向,约长150米,宽10米,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建有全覆盖营业棚1980平方米,简易营业室50间、700平方米。为经营百货和服务业为主的专业市场。
  南辛庄市场 位于经十路西首路南,1986年建立。东西、南北方向,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有活动棚、大棚等设施,日上市摊位200~300个。为农副产品零售市场。
  河王市场 位于段店镇河头王庄北侧,1988年由河头王庄投资修建。东西方向,长110米,宽15米,占地1500平方米,建有营业棚、营业室1300平方米。为农副产品交易场所。
  西郊市场 位于段店西、济兖公路北侧,1988年建立。南北方向,长150米,宽15米,建有全覆盖营业棚及出租营业楼,总面积2740平方米。为农副产品交易场所。
  商场 1989年,全区有商场3处。
  西市商场 位于西市场内。1988年动工兴建,1989年12月建成开业。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营业面积4500平方米。设4个经营部、17个商业部、80多个柜组,经营各类商品2万余种。为济南市五大商场之一。
  西市场百货商场 位于西市场内。1988年5月动工兴建,1989年12月竣工开业。占地面积600平方米,营业面积1800平方米,设柜台223节。专供个体百货户租赁经营。
  德达商场 位于西市场内。1988年动工兴建,1989年11月建成开业。占地面积700平方米,营业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以经营家用电器为龙头,兼营百货、服装的区属集体企业。
  集市 1966、1974年,北大槐树大集、段店大集(农历一、六)先后关闭。1989年,辖区有大集8处:农历一、六为北店子大集,二、七为吴家堡、王府庄大集,三、八为刘七沟、睦里庄大集,四、九为大金庄大集,五、十为周官屯、后周王庄大集。
  第四节 商业饮食服务业
  百货业 1954年,辖区有私营百货业98户,著名商号有天增祥布店、三盛永百货店、三益合百货店、裕大百货店、三仙成眼镜店等。1956年对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成立百货区店、贸易区店,统辖全区国营、公私合营、合作店百货业务。1957年有网点24处,从业人员257人,其中国(合)营网点18处,从业人员213人;合作店6处,从业人员44人。另有个体商贩120户。此后,网点、人员几经变化。1960年建成西市商场,辖大楼、纬八路、五金交电3个网点,经营百货等业务。1963年初,西市商场所属百货网点划归百货区店。1964年8月,撤销百货区店,成立百货合作管理处,国(合)营网点交市归口管理。是年有合作网点7处,从业人员120人,全年营业额116万元,实现利润2.44万元。1976年,百货合作管理处改为百货管理处。1981年,撤销百货管理处,成立百货公司。年末,全区有网点12处,从业人员240人,全年营业额659万元,实现利润29万元。此后,系统、单位、个体相继建立百货网点。1987年,济南市百货公司所属西市商场、辛西路两个核算店共15个百货网点(国营11个,集体4个)交区管理。同年,区土产公司并入区百货公司。1989年,区百货公司、西市商场共有百货网点15处(国营4处,集体11处),职工794人,全年营业额3443万元,实现利润52.1万元。其中区百货公司有网点11处,职工175人,全年营业额1215万元,实现利润23.8万元。
  土产业 解放初,经一路纬七路至纬八路为陶瓷集中地,纬十一路为藤竹绳经等集中地。1956年对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设立行业中心店,管理下属网点。1957年有网点19处,从业人员236人。其中国(合)营网点12处,从业人员111人;合作网点7处,从业人员125人。另有个体430户。1958年成立土产、废品区店,统辖全区国(合)营、合作土产、废品业务,下设网点13处,从业人员124人。此后,网点、人员几经变化。1963年有网点25处,从业人员559人。其中国(合)营网点5处,从业118人;合作网点20处,从业人员441人。另有个体户202户。1965年4月,撤销土产、废品区店,成立土产、废品合作管理处,国(合)营网点交市归口管理。是年,下设14个门市部,有职工435人,经营土产杂品销售、废品收购、委托代卖、黑白铁加工等,有资金26.19万元(流动资金19.83万元,固定资金6.36万元)。1966年10月,4处加工厂交区工业局,委托商店、陶瓷门市部交百货合作管理处。1970年7月,利废合作加工厂(由3处商店合并成立)交物资回收公司。1975年,土产废品合作管理处有职工52人,全年营业额33.9万元,实现利润2.1万元。1976年,土产废品合作管理处改为土产、废品管理处。1981年,撤销土产、废品管理处,成立土产废品公司,部分店兼营百货、五金交电等。是年有网点5处,职工78人,全年营业额118万元,实现利润8万元。此后,系统、单位、个体相继兴办土产网点。1986年,土产公司下设网点6处,有职工70人,全年营业额124万元,实现利润8万元。1987年并入区百货公司。
  烟酒糖茶业 1954年,辖区私营烟酒糖茶业有62户,其中食物19户,山果7户,烟酒22户,茶叶14户。1956年对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设立行业中心店,管理下属网点。1957年,全区有网点56处,从业人员321人。其中国(合)营网点25处,职工255人;合作网点31处,职工66人。另有个体613户。1958年成立烟酒糖茶区店,辖烟酒糕点、茶叶、果品3个行业,有国(合)营、合作网点26处,职工238人。此后,网点几经撤并。1963年有网点21处,职工171人。其中国(合)营网点10处,职工87人;合作网点11处,职工84人。另有个体149户。1965年4月,撤销烟酒糖茶区店,成立糖业烟酒合作管理处,国(合)营网点交市归口管理。是年有合作网点9处,职工89名,全年营业额64万元,实现利润1.3万元。另有合作小组12个、86户。1976年,糖业烟酒合作管理处改为糖业烟酒管理处。1981年,撤销糖业烟酒管理处,成立糖业烟酒公司,辖集体网点10处,职工134人,全年营业额342万元,实现利润16万元。80年代,系统、单位、个体相继兴建烟酒糖茶网点。1987年,济南市烟酒糖茶站槐荫食物公司6处国营网点交区管理。1989年,区糖业烟酒公司、食物公司共有网点14处(国营6处,集体8处),职工244人,全年营业额3335万元,实现利润76.7万元。其中糖业烟酒公司有网点8处,职工144人,全年营业额2317万元,实现利润64.6万元。其营业额、利润分别为1981年的6.77倍和4.04倍。
  饮食业 解放初,辖区有庆泉、会宾楼、三乐居、泰丰园、福盛永、民众等较大私营饭店7户。1953年有饮食业户999户,其中面食坐商110户,饭馆122户,面食、饭食摊商767户。1956年对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同年3月设立饮食区店,辖合营店12处,合作店11处。1958年,撤销饮食区店,成立饮食、服务区店。1963年有饮食网点24处,从业人员730人。其中国(合)营网点7处,从业人员154人;合作网点17处,从业人员306人。另有小商贩270户。1964年,饮食业、服务业分开管理,复设饮食区店,辖网点23处,其中国营网点7处,从业人员173人;合作网点16处,从业人员321人。1965年1月,撤销饮食区店,成立饮食合作管理处,国(合)营网点交市归口管理。是年有合作店16处,职工312人,全年营业额97万元,实现利润3.7万元。1974年,街道兴办饮食代营店。1976年3月,驻区12处国营网点交区管理。同年,撤销饮食合作管理处,复设饮食区店,下辖网点25处,职工566人。其中集体网点13处,职工314人,全年营业额450.3万元,实现利润31.6万元。另代管工厂、街(居)代营饭店42处。1981年,撤销饮食区店,成立区饮食公司,下辖网点31处,全年营业额390万元,实现利润14万元。其中国营网点全年营业额204万元,实现利润9万元。80年代,系统、单位、个体饮食网点迅速发展,一批风味小吃相继恢复。1985年有系统、单位网点93处,个体网点24处。1989年,全区饮食网点达560处。其中区饮食公司有网点31处(含国营11处),职工384人,全年营业额807万元,实现利润31.4万元。另有个体网点529处。
  服务业 解放初,辖区有服务业大户18家,其中理发7户、货栈3户、旅栈4户、浴池1户、席箔1户、照像2户。1952年,全区有大小货栈60余家。1956年对资本主义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服务业归福利区店管辖,下设行业中心店,管理基层网点。1958年,饮食业、服务业实行统一管理,成立饮食服务区店。1963年有合营、合作服务网点20处。同年10月,饮食业、服务业实行分开管理,成立服务区店。1965年1月,撤销服务区店,成立服务合作管理处,国(合)营网点交市归口管理。是年有网点44处(理发21处、旅店13处、洗染店4处、理发合作组6处),职工251人,全年营业额24.3万元,实现利润4.5万元。1976年10月,服务合作管理处改为服务管理处,服务范围逐步扩大。1981年,撤销服务管理处,成立服务公司,有网点27处,职工334人,全年营业额112万元,实现利润14万元。80年代,系统、单位、个体相继兴办服务网点。1985年,服务公司辖网点30处,职工296人,全年营业额275万元,实现利润17.3万元。此后,公司所属理发网点逐渐减少,洗染业淘汰。1989年,服务公司辖网点25处,职工250人,全年营业额738.1万元,实现利润25.5万元。另有个体服务网点133户。
  副食品业 解放初,辖区有德馨斋、宝泉居、汇泉斋、中和兴、东元兴、三盛公、泰和元、凌云志、大华等较大酱园9家,其中德馨斋为本市五大酱园之一。1954年3月10日,区摊贩联合会下属6个青菜摊贩分会,共10个组、124人。1956年成立酱菜区店。1957年,全区有网点25处,其中国(合)营网点22处,职工241人;合作网点3处,职工113人。另有个体516户。主营蔬菜12种,酱腌菜、调味品18种,兼营烟酒等20种。1958年后,合作店、合作组减少。1961年下半年恢复合作店,网点逐步增加。1962年,全区有网点39处,从业人员215人。其中国营10处,从业人员40人;合作店23处,从业人员127人;合作小组6处,从业人员48人。另有个体37户,从业人员58人。1964年第一季度,全区网点达45处,职工535人。其中国营24处,职工356人,全年营业额113万元;合作21处,职工179人,全年营业额28.6万元。1965年4月,撤销蔬菜、食品区店,成立区副食品合作管理处,国(合)营网点交市归口管理。是年有网点23处,职工309名,全年营业额111.82万元,实现利润5.39万元。70年代初,街道兴办副食代销店。1976年,区副食品合作管理处改为区副食品管理处,辖网点15处,有职工152人,主营蔬菜16种,酱腌菜、调味品17种,兼营生熟肉、糕点、水产品、烟酒等,全年营业额9.61万元。1981年,区副食品管理处改为区副食品公司。80年代,系统、单位、个体经营蔬菜、副食业户增多,部分百货商店兼营副食、调料等。区副食品公司主营酱腌菜、调味品、粮薯制品、水产品、蔬菜、肉食、糕点、烟酒糖茶等330余种。1989年,副食品公司辖网点19处,职工163人,全年销售额604万元,实现利润19.9万元。其销售额、利润分别为1976年的3.04倍和2.07倍。
  第五节 商品购销
  购 解放初期,商户多方进货,自由买卖。1956年起,根据商业零售单位主、兼营范围,按照中心店、合营店、合作店、合作组的顺序,到各专业批发公司(站)进货,不得自行外出采购定货。1961年恢复国营、供销社、农村集市三条商品流通渠道,国家计划商品由国营批发公司控制,计划外商品可自行外出采购。1965年起改为全部从国营批发部进货。1979年后广开进货渠道。区直商业单位1980年自寻货源300余种,总值474万元;1983年自寻货源达570种,总值925.1万元;1985年经营商品近500种,其中由外地购进品种占总数的34.6%,总值1495.1万元。
  销 解放初,私营商店、摊贩采取现款、赊欠、以物易物等形式进行经销。1954年,全区45户私商(约占私商总户数的50%)实现盈余12.3万元。同年实行商品明码标价制。1959年起,部分副食品实行凭票计划供应。1961年恢复合作店、合作组,计划外商品可自行采购,商品销售恢复生机。1962年,全区商品零售总额2519万元,占年计划的104%;利润167.97万元,占年计划的108.89%。1964年,合作店(组)组织货车走街串巷,流动销售。1978年后,单位、个体实行跨地区、多品种批发、零售,部分小商品价格逐步放开。1984年,全区有零售兼批发商店14个,批发公司、批发部9处。相继恢复了售中、售后服务及以卖代修、以卖代租、电话预约送货等74个服务项目,销售量迅速上升。1985年,区直集体商业纯商品销售额为38868万元,其中批发816.23万元,零售3070.6万元(其中销往厂企单位339.7万元)。1989年,区直商业纯商品销售额为8547.82万元。其中食物公司1017.5万元,土产批发部37.39万元,振华公司36.17万元,副食品公司603.78万元,百货公司1215.62万元,糖业烟酒公司2316.92万元,西市商场2227.59万元,代营部437.85万元,服务公司655万元。
  第六节 物资供应
  购
  计划分配 1978年前,每年由市第二轻工业局计划分配钢材、木材、机电设备、建材、燃料等。1978年后,计划供应物资品种逐步减少。每年从市经济计划委员会分配钢材,市木材公司分配木材,市石油站分配汽油、机油、柴油,市燃料公司分配煤炭等,共十几个品种。1989年,共分配钢材111吨,生铁28吨,木材35立方米,汽油167吨,煤油12.58吨,柴油12吨,润滑油160吨。
  外出采购 60年代至1984年,区物资部门每年从省内购进金属材料400~500吨。1984年起物资市场放开,先后采购物资达40余种、400多个规格(型号)。其中1986年从省内外采购钢材4500吨;1989年购进钢材6659吨,机床203台。
  销 1978年前,根据市物资部门下达的计划指标,直接分配给区属厂企单位。由外地购进的少量物资亦实行计划分配的办法。其中1976年销售钢材273.4吨,有色金属材料57吨,年销售额为76.8万元。1978年后,在对区街企业服务的同时,逐步向社会开放。计划内物资采取统一进货分配和下拨计划自行提货的办法,计划外物资优先供应区属企业。1986年,共销售普通钢材、优质钢材、有色金属、机械设备、二类机电、轻化材料、轴承等7大类、39种,总额为764.6万元。1989年销售钢材6434吨、机床241台等,年销售额3500万元。
  第七节 驻区商业单位
  辖区1956年4月驻有市级公司(站、所)12个。1963年驻有省级财贸单位8个,市级财贸单位43个。1986年驻有市级商业单位141个。1989年驻有市级商业单位182个,主要有:
  济南百货采购供应站 位于纬六路5号。1952年始建中国百货公司山东省公司济南百货批发站,1955年更名为山东省济南百货采购供应站,系全省最大的国营百货批发企业之一。1988年,下设五金钟缝部、搪瓷制品部、化妆用品部、小百货部、开发经营部、批发商场、黄台批发部及钟表眼镜专业商店、缝纫机零件专业商店、黄台百货大楼。总营业面积2700平方米。有固定资产原值586.5万元(净值399.2万元),流动资金211.4万元,职工927人。经营百货、文化用品、针纺织品、电子产品等1.05万种。年商品购进总值1.68亿元,销售额1.83亿元,上交利税736.6万元。
  济南五金采购供应站 位于经三路165号。1953年1月始建中国五金机械公司济南支公司,1958年4月改现称。1988年,下设5个批发部、3个批发兼零售营业部、4个零售兼批发商店,总营业面积3600平方米,自有仓库(两处)使用面积1.08万平方米。有固定资产原值367.3万元(净值278.7万元),流动资金3622.2万元,职工509人。年购进总值6662万元,销售总值8146万元,实现利税503.6万元。
  济南市商业储运公司 位于经二路363号。1953年6月始建中国商业仓储公司山东分公司,后几经易名,1979年3月改现称。1988年,下设八里桥仓库、北园路仓库、白马山仓库、汽车队、起重运输队、通力实业公司。总占地面积33万平方米(其中库房占地近10万平方米,货场占地3.5万平方米)。有固定资产原值1780万元(净值884万元),流动资金151万元,职工837人。为山东省最大的中型物资流通企业,全国商业系统储运骨干企业之一。
  济南药店 位于经二路375号。1907年,北京同仁堂乐敬宇在济南创办宏济堂药店。1920年8月出资9500元(银元),在经二路五里沟处购地一亩,修建二层楼两座(共10间,约440平方米)、平房13间,成立宏济堂药店第一分店。主要经营中草药及膏、丹、丸、散等。1955年7月实行公私合营,后改为济南药店。现仍保留古老大柜台、两旁中药斗橱货架排列的格局,并增设老年人专柜、儿童专柜、避孕用具专柜及新药、医疗器械、名贵滋补品等。
  德馨斋酱园 位于纬十二路345号。解放前号称济南五大酱园之一。1932年9月建于经三路纬四路,为前店后坊式,用工6人,有资本3000元(银元)。1940年迁现址,仍为前店后坊。1942年,有厂地7亩,大缸1600口,年产高粱曲酒、瓜干酒、酱油、食醋、黄酒、甜面酱、红(青)豆腐乳、香油、麻汁、酱菜、糖醋菜、虾油菜、半干菜、青腌菜等数十万公斤,其中酱麽茄、酱萝卜畅销省内外。1948年一度停业。1966年改为红升酱园,1979年恢复原名。
  济南供销社贸易公司 位于经十路628号。1985年建成开业。占地面积6526.8平方米。1988年,下设农副产品经营部、生产资料经营部、百货经营部、服装鞋帽经营部、针纺织品经营部、家用电器经营部、西园经营部、招待所、西园餐厅等9个经营部及家用电器维修部,经营服装鞋帽、家用电器、五金交电、钟表眼镜、工艺美术、文体用品、钢木家具、食杂粮油、干鲜果品、烟酒糖茶、副食调料、生产资料等46大类、1万余个品种。有固定资产原值380万元(净值350万元),职工452人。年购进额2716万元,销售额3055万元,实现利税129.3万元。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槐荫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1989至1904年槐荫区地理、经济、城市建设、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贸、经济综合管理、综合政务、卫生、社会生活、组织机构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槐荫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槐荫区花行
相关专题
槐荫区牛栈
相关专题
槐荫区酱园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