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行政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槐荫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355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行政区划
分类号: K928.2
页数: 3
页码: 61-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槐荫区1929年为“坊、闾、邻”制,区下设10坊,每坊20闾,每闾5邻,每邻5户。1931年改为“保、甲”制,每保10甲,每甲10。1938~1944年实行“坊、保、甲”制。1945年改为“保、甲”。1946年12月,全区由41保、531甲合并为13保、312甲,每保24甲,每甲24户。1948年9月济南解放,废除保、甲制,建街、闾政权,辖区下设8个街政委员会、127个闾。1951年1月,第七区与第九区的中大槐树街、道德街和第十区的万盛街、槐荫街合并为第六区。
关键词: 槐荫区 行政区划 解放

内容

1929年为“坊、闾、邻”制,区下设10坊,每坊20闾,每闾5邻,每邻5户。1931年改为“保、甲”制,每保10甲,每甲10户。1938~1944年实行“坊、保、甲”制。区下设10坊,坊下为保、甲。1945年改为“保、甲”制。1946年12月,全区由41保、531甲合并为13保、312甲,每保24甲,每甲24户。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废除保、甲制,建街、闾政权,辖区下设8个街政委员会、127个闾。1951年1月,第七区与第九区的中大槐树街、道德街和第十区的万盛街、槐荫街合并为第六区。1952年12月建立7个居民委员会。1954年12月,按居民委员会区域建立7个街道办事处。1955年9月,郊六区五里乡划归第五街道办事处。同年12月,各街道办事处按地名改称经三路、西市场、中大槐树、道德街、振兴街、营市街、北大槐树等街道办事处,共57个居民委员会(含4个家属委员会)。1956年7月,市中区纬五路和小纬六路南街以西的部分地区划归经三路街道办事处,辖区万盛街以北地区划归天桥区。1959年12月,市中区大观园、四里村、岔路街、杆石桥、经七路、经二路、魏家庄、馆驿街等8个街道办事处划归槐荫区,全区下设15个街道办事处。1960年6月改划为槐荫人民公社大观园、四里村、机床一厂、杆石桥、经七路、经二路、馆驿街、经三路、机车工厂、机床二厂、振兴街等11个分社。同月,历城县西郊人民公社28个生产大队和南郊人民公社3个生产大队及白马山铁路职工宿舍划归槐荫区,四里村、机床一厂、大观园、经二路、经七路、馆驿街、杆石桥等7个分社复归市中区;辖区划为经三路、机车工厂、机床二厂、振兴街、西郊等5个分社。1961年5月,西郊分社复归历城县;辖区下设经三路、西市场、机车工厂、机床二厂、振兴街等5个分社。1962年6月划为经三路、西市场、中大槐树、道德街、振兴街、营市街、北大槐树、五里沟、青年公园等9个分社。1963年2月,分社改称街道办事处。1978年9月,历城县英雄山公社南辛、北辛两个生产大队分别划归槐荫区营市街街道办事处和道德街街道办事处。1979年9月,从营市街街道办事处划出南辛庄及机床二厂宿舍等地区成立南辛庄街道办事处。1987年5月,郊区段店镇、吴家堡镇划归槐荫区。1989年9月,撤销经三路街道办事处,划归五里沟街道办事处;撤销北大槐树街道办事处,其纬十二路以东区域划归西市场街道办事处,纬十二路以西区域划归中大槐树街道办事处;从段店镇划出14个行政村,建立匡山、段店北路、张庄路等3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划为西市场、中大槐树、道德街、振兴街、营市街、五里沟、青年公园、南辛庄、匡山、段店北路、张庄路等11个街道办事处和段店、吴家堡两个镇,共129个居民委员会(含16个家属委员会)、96个村民委员会、110个自然村。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槐荫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1989至1904年槐荫区地理、经济、城市建设、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贸、经济综合管理、综合政务、卫生、社会生活、组织机构等类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槐荫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