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统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307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统计
分类号: F299.22
页数: 4
页码: 356-359
摘要: 本章记述了济南市历城区1986年至2007年间,统计业务改革、统计调查、统计资料整理、统计培训教育情况的简介。
关键词: 历城区 经济管理 统计业务

内容

第一节 统计业务改革
  1986年,统计业务主要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调查、汇总和分析,统计报表主要有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统计表,统计数据主要涉及农业和县以上工业、商贸、建筑业企业。1991年,改革农业统计报表制度,在农村基层统计中推行“一套表”制度,内容涉及农、林、牧、副、渔生产及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农村社会、科技、文教卫生等各个方面,并层层上报。1992年,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报表增加工业经济效益指标及建筑、批发零售、服务等行业财务指标。1993年,推行国家新统计报表制度,由基层表和各专业综合表组成,基层表由基层报表单位填写,综合表由计算机超级汇总形成。1994年,统计调查方法由以全面调查为主,改为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并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等为补充,搜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一套表”的统计内容保留,搜集资料的方式由按单位性质布置改为按专业内容分别进行统计调查。1996年,区内五级以上建筑业企业按资质等级纳入建筑业统计范围。同年起,区统计局负责全区各部门、乡镇全方位目标(经济部分)完成情况综合考核工作,每年写出考核报告上报市、区有关部门。
  1998年起,工业、商贸、餐饮服务业企业按规模进行全面统计和抽样调查,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纳入日常统计报表范围,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商业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零售商业企业和年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的餐饮企业实行定期报表制度;对达不到规模以上的工业、商业和餐饮服务业企业定期抽样调查,并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部规模以下企业数据。200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一套表”统计制度,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行抽样调查,农民收入、粮食产量、畜牧业、蔬菜生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等实施“多目标”抽样调查。2004年1月1日起,年度、季度GDP核算由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改为按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进行,年末不再公布当年的预计数;月度GDP数字,原则上不再对外公布。2004年,实行在地统计制度,驻区市属及市属以上工商企业纳入历城区统计范围。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范围,调整为只统计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2007年起,在相关专业实行网上直报统计表,上报的定期报表和年报统计表主要有农村统计表、工业统计表、建筑业统计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表、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统计表、对外贸易统计表、劳动工资统计表及综合平衡统计表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企业、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均基本实现网上直报统计表。
  图16-22005年7月20日,历城区工业企业在地统计会议召开
  第二节 统计调查
  一、普查
  (一)人口普查
  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普查时点为1990年7月1日零时。1989年10月,区政府成立区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抽调普查人员5000余名,1991年10月普查结束。普查结果:1990年7月1日,全区20个乡镇总户数256194户,其中家庭户254590户,集体户1604户;总人口966144人,其中男性496465人、占总人口的51.39%,女性469679人、占总人口的48.61%,男女性别比(女性按100计算)为105.70。1989年7月1日至1990年6月30日,全区出生13593人,出生率14.13‰,死亡5851人,死亡率6.08‰,人口自然增长率8.05‰。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普查时点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1999年10月,区政府成立区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普查人员4300余人。全区共划分714个普查区、3122个调查小区。普查工作历经普查试点、人员培训、资料开发、区域图绘制、户口整顿、调查摸底、普查登记、快速汇总、抽查验收、编码光电录入、评估审核、编印汇总资料等过程,2001年5月普查结束。普查结果:2000年11月1日,全区15个乡镇共有263274户,总人口878131人;其中,家庭户251409户,人口803267人,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2人;男性451751人、占总人口的51.44%,女性426380人、占总人口的48.56%,男女性别比为105.95;汉族人口872376人、占99.34%,少数民族人口5755人、占0.66%;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15.88%下降为6.69%。1999年11月1日至2000年10月31日,全区出生8887人,出生率10.17‰;死亡3684人,死亡率4.22‰;人口自然增长率5.95‰。
  (二)工业普查
  全国第二次工业普查,1985年组建县工业普查领导小组,1986年组织实施,1987年普查结束。普查结果:1985年年末,全县有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100家,其中,县属工业企业12家、乡镇工业企业88家;从业人员13324人,资产总额11735.5万元,销售收入10305.7万元;非独立核算工业生产单位17个,村办工业企业361个。
  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普查对象是境内所有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和附营工业单位,普查时点为1995年12月31日,普查内容包括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条件、财务状况、经营行为、技术进步等7个方面的400个指标,以及与之相应的7个目录、1个技术标准。历城区普查工作从1995年9月开始,1996年8月完成普查数据汇总。普查结果:1995年末,全区共有工业企业5064个,其中,区直工业61家、乡镇直工业150家,全部从业人员49411人,资产总额235270万元,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76837万元;1995年,实现销售收入742352万元,上缴税金16355万元,工业增加值71035万元;其中,区直工业增加值21931万元,乡镇直工业49104万元。
  (三)第三产业普查
  1993年全国第三产业普查,普查范围是境内所有从事第三产业的单位,普查内容是1991年度和1992年度数据。普查结果:1991年,全区有第三产业单位3986个,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户15722户,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1880人,第三产业增加值55422.1万元。1992年,全区有第三产业单位4161个,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户16623户,第三产业从业人员88944人,第三产业增加值78366.9万元。
  (四)基本单位普查
  全国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普查范围是境内所有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普查标准时间是1996年12月31日。1996年11月1日,普查登记开始,1997年7月完成数据处理。普查结果显示:1996年年底,全区有法人单位2950个,产业活动单位1230个。
  2001年12月31日至2002年12月31日,开展全国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普查结果:2001年年底,全区共有法人单位3794个,从业人员246696人;产业活动单位1717个,从业人员5217人;个体工商户14644户,从业人员52770人。
  (五)农业普查
  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普查对象是境内所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村住户、行政村和乡镇。普查时点指标的标准时间是1996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的标准时间是1996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普查结果:1996年年底,全区共有农村住户203727户,农村人口757734人,耕地956946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247502亩,大牲畜存栏72482头(匹)。全区有机电井6036眼,泵站366个。有非农乡镇企业单位2203家,从业人员70462人。
  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普查标准时点为2006年12月31日。全区划分普查区604个,普查小区2267个,选调普查员3000人,普查指导员604人。普查结果:全区农业家庭户15.54万户,农业人口54.63万人,小麦播种面积301151亩,棉花播种面积3089亩,蔬菜种植面积141316亩,花生种植面积4556亩。猪存栏量225640头,羊存栏量134292只,牛存栏量(含奶牛)51070头,鸡存栏量5373888只。
  (六)经济普查
  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普查标准时间是2004年12月31日,普查对象是境内所有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普查结果:全区共普查单位6567个,其中法人单位4953个,产业活动单位1614个。全区共普查个体经营户35270户。2004年,开始实行在地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当年全区GDP实现325896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35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19491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89701万元。
  二、抽样调查
  (一)农村住户抽样调查
  1984年起,每年从全县抽选4~6个村,每村抽10户,进行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主要目的是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调查内容包括户所在村和家庭基本情况,人口与就业情况,农业生产结构和技术应用情况,总收入与总支出,现金收入支出,生活消费现金支出,农产品出售,食品消费,商品购买,粮食收支情况。
  (二)农产品产量调查
  1986—1997年,每年从全区抽选10个村,每村抽7个地块,分两季对小麦、玉米、地瓜产量进行实割实测,用来推算小麦、玉米、地瓜的亩产量。1998年始,调查村个数增加到15个。
  (三)畜牧业调查
  1998—2007年,每年对全区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户规模户(猪存栏5头或出栏20头及以上、牛存栏5头或出栏10头及以上、羊存栏5只或出栏30只及以上)进行全面统计;对规模以下户,每镇抽取3个村民小组实行抽样调查,获取全区牲畜存栏及出栏情况。
  (四)人口抽样调查
  1985年起,每逢“10”的年份开展一次人口普查,每逢“5”的年份开展一次1%人口抽样调查,作为对人口普查的补充。
  (五)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
  1999年起,每年对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和个体经营工业单位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的详细名称、地址、企业法人代码、登记注册类型、人员及生产经营状况等基本情况,个体经营工业单位人员及生产经营状况等基本情况。
  (六)限额以下贸易、住宿餐饮业抽样调查
  2005年,开展限额以下(批发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零售业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住宿餐饮业年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贸易业抽样调查。在全区抽选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各8家,总计64家单位进行调查监测,推算全区限额以下贸易、住宿餐饮业零售额。
  第三节 统计资料整理
  1986—1998年,区统计局编印各年度《济南市历城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每年1册。1987年,编印出版《济南市历城区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汇编》。1991年,创办《历城统计月报》,每月1期。1994年,编印出版《济南市历城区第三产业普查主要数据资料》。1999年起,《济南市历城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改版为《历城统计年鉴》,每年1册。2000年起,增编《历城统计手册》,每年1册。2002年,创办《历城统计信息》,编印出版《济南市历城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5年起,每年定期发布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第四节 统计培训教育
  1987年,区统计局成立统计职称初级评审委员会。至1995年,共推荐、评审统计技术人员156人,其中,统计师14人、助理统计师87人、统计员55人;举办培训班30余次,培训2000余人(次)。1998年起,在全区统计人员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每年进行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及统计人员继续教育。截至2007年,共组织统计上岗培训班10期,统计继续教育培训班12期,培训7800余人次。年末,全区共有统计技术人员872人,其中,统计师57人、助理统计师132人。

知识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济南市历城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地域范围为2007年济南市历城区行政区域。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建环保、交通邮电、开放开发、农业综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工业、商贸服务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