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旅游发展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303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旅游发展规划
分类号: F592.755
页数: 2
页码: 315-3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历城区1992—2005年,按照历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先后4次编制全区旅游发展规划。
关键词: 历城区 旅游 发展规划

内容

1992—2005年,按照历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先后4次编制全区旅游发展规划。
  1992年3月编制完成。规划主要内容是以区政府驻地洪家楼为中心,构建“南部山区两点带三川,建成锦绣大公园;东、北部地区两点两条线,逐步开发新景观”的旅游开发体系。南部山区“两点带三川”,即以四门塔、卧虎山两个旅游景点带动开发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的景点,实现仲宫至跑马岭、仲宫至锦绣川、仲宫至黄巢、仲宫至子房洞4条旅游线路,形成集水上游乐、文物古迹、自然山川和革命战争纪念地于一体的“锦绣大公园”。东、北部地区“两点两条线”,即东部地区以东龙洞为主,形成一条由洪家楼经东龙洞、云台寺、淌豆寺、乡义寺、房彦谦墓、鲍叔牙墓的游览线路;北部地区以遥墙温泉为主,形成一条洪家楼经黄河大桥、华山、华阳宫、万亩荷花园、遥墙温泉、辛弃疾故里至唐王渔场的游览线路。
   二、济南市历城区旅游业“九五”发展规划
  1995年3月编制完成。规划主要内容是建设“五景两线”旅游格局。“五景”即华山风景区、柳埠古迹旅游区、仲宫绣川山水旅游景区、温泉度假旅游景区和东龙洞探幽旅游景区。“两线”即仲宫—柳埠—锦绣川水库山水旅游专线,华山公园—万亩荷塘—桃园温泉—鸭旺口温泉—辛弃疾故居—东龙洞寻古、探幽、疗养旅游专线。
   三、济南市历城区旅游业“十五”发展规划
   2000年1月编制完成。规划主要内容是建设省城后花园“十景三线”的旅游大框架。
  “十景”即跑马岭景区、四门塔景区、药乡森林公园、蟠龙山森林公园、仲宫赏花区、锦绣川红叶谷、七星台万亩植物园、华山景区、遥墙万亩荷塘、唐王平原森林公园。“三线”即南部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专线,东部龙洞探险、工业园区游览专线,北部黄河风情、田园风光旅游专线。2003年,在规划实施中期,根据全区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形势,将原规划中的“十景”调整为“双十景”,即在原“十大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增加“十大人文景观”,全区形成“双十、三线”旅游发展大格局。“十大人文景观”即神通寺遗址、洪楼广场、幸福柳广场、闵子骞墓、房彦谦墓、辛弃疾纪念馆、济南战役山东兵团指挥部纪念馆、齐鲁第一石刻大佛、子房洞和鲍叔牙墓。
   四、济南市历城区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2005年3月编制完成。规划范围以“双十、三线”旅游大格局所涉及的乡镇为核心区,主要包括仲宫镇、西营镇、柳埠镇、彩石镇、港沟镇、华山镇、遥墙镇、唐王镇和洪家楼城区等;以其他乡镇为辐射区,主要包括王舍人镇、董家镇、孙村镇、郭店镇和大正示范区等。规划按照“念好山水经、发展大旅游、构筑大产业”的总体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提出“十一五”规划期间全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将历城旅游建设成为以省城后花园为品牌,以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为基础,以休闲度假和民俗体验为主体,以农家乐游为亮点,以现代工业旅游为补充,融生态化、个性化和专题化为一体,具有全国影响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旅游目的地。规划期内将旅游业培育成历城区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力争到2010年,旅游业接待国内外游客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亿元人民币。同时,对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旅游产品开发体系、旅游线路做出全面规划,并对区域分工与协作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具体措施。

知识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济南市历城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地域范围为2007年济南市历城区行政区域。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建环保、交通邮电、开放开发、农业综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工业、商贸服务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