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畜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93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畜牧业
分类号:
F326.375;2
页数:
5
页码:
227-231
摘要:
本章记述了济南市历城区畜牧业,畜禽种类、畜禽生产、品种引进与改良、奶牛产业建设、疫病防控、执法管理情况的简介。
关键词:
历城区
畜牧业
农业经济
内容
第一节 畜禽种类
1986年,境内牲畜种类有牛、驴、马、骡、猪、羊、兔等,家禽有鸡、鸭、鹅等。2007年,境内畜禽种类70余个,骡几乎绝迹。
牛 1986—1990年,以本地牛和鲁西黄牛养殖为主。1991年,从山东省畜禽良种中心引进西门塔尔种牛、利木赞牛。1992年,从黑龙江引进黑白花奶牛。1997年,从北京引进荷斯坦奶牛。境内养牛业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遥墙、王舍人、唐王、郭店、董家镇。其中奶牛主要分布在遥墙、王舍人、唐王镇;西门塔尔、利木赞杂交牛多分布在董家、郭店、港沟镇。
马 主要是本地马与阿尔登马、苏重境马、苏高血马、澳尔罗夫马和伊犁马等良种杂交后的品种。2003年,从美国引进矮马。2005年,从内蒙引进蒙古马。至2007年,境内马匹主要是观赏马。主要分布在遥墙、董家、唐王镇。
驴 主要是本地驴与德州驴杂交繁殖品种。主要分布在北部沿黄的遥墙、唐王镇。
猪 1986—1989年,主要是本地家猪。1990—2000年,引进推广大约克猪、长白猪、皮特兰猪、杜洛克猪等。养猪业在各乡镇均有发展。
羊 1986年后,先后数次从菏泽、济宁等地引进小尾寒羊、波尔山羊良种与本地绵羊进行杂交繁育,推广率85%以上。2005年,从澳大利亚引进优质杜泊羊,用于胚胎移植科技攻关。小尾寒羊和经改良的波尔山羊主要分布在港沟、唐王镇;本地山羊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各乡镇。
鸡 品种分为蛋用型、肉用型两种。1995年,从北京引进京白904罗曼父母代蛋用种鸡。1996年,引进海兰白蛋鸡、爱拔益加(AA)肉食鸡。1997年,引进乌骨鸡。养鸡业在全区各乡镇均有发展。
鸭 主要品种为肉蛋兼用型麻鸭和肉用型北京鸭,境内各地皆有饲养,主要分布在遥墙、唐王镇。
鹅 品种有白鹅和狮头鹅,白鹅较多,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及沿黄乡镇。
兔 主要品种有本地兔和引进的加里福尼亚兔、德国花巨兔、安哥拉兔、日本大耳白兔、青紫蓝兔等。20世纪90年代,引进力克斯兔(即獭
兔)。主要分布在华山、王舍人、遥墙、唐王、西营镇。
第二节 畜禽生产
1986年,全县大牲畜存栏2.10万头,其中牛1.13万头、驴0.41万头、马0.32万匹、骡0.22万头;生猪存栏15.12万头;羊存栏3.81万只;家禽存栏134.16万只,其中,鸡127.85万只、鸭3.21万只、鹅3.10万只;家兔存栏7.58万只。同年,境内第一家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济南彭庄养鸡场建成投产,总投资1170万元。该场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2.86万平方米,设计生产规模:饲养父母代种鸡1万套、商品蛋鸡20万只。鸡场采用吊笼育雏、平网育成、三阶梯产蛋、集中供暖、自动饮水、机械送料、自动照明等现代化饲养方式,配有先进的防疫检测设备;建有年产2万吨饲料加工厂、年处理鸡粪1000吨的复合肥厂和小型养猪场各1个。1993年被济南铸造材料实业总公司兼并。
1986—1988年,王舍人镇水坡村开展青贮氨化饲料喂养奶牛试验,每头奶牛平均每天增产牛奶5公斤左右。1988年,在全区普及奶牛青贮氨化饲料喂养。1989—1991年,孙村镇开展青贮氨化饲料喂养肉牛试验,利木赞肉牛育肥日增重明显高于本地黄牛,成本低于本地黄牛。1991年,全区推广普及秸秆青贮氨化饲料。同年,历城区被农业部畜牧局、全国畜牧兽医总站评为“秸秆青贮氨化工作先进集体”。
1990年,区政府制订《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区)建设实施方案》,投资75万元,建立良种繁育、饲料加工及产后服务体系;区畜牧局先后引进246头以大约克、斯格为主的优良种猪,淘汰全部劣质种猪;在党家庄、遥墙镇建立优良母猪核心群2个、扩繁群5个;建立小型浓缩饲料加工厂,郭店、靳家、遥墙、党家庄等乡镇建立9个预混料加工厂;洪家楼镇、大王乡兽医站建立2家生猪屠宰加工厂。同年10月,历城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区)。1992年10月,全区优良瘦肉型猪覆盖率达83%,配合饲料利用率达到56%,瘦肉型猪基地县(区)项目通过省市有关部门验收。
1996年起,畜牧业开始摆脱传统的家庭饲养方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饲养方向发展,形成猪、鸡、牛、羊、兔等畜禽全面发展的新格局。桑梓店镇、十六里河镇大涧沟村、王舍人镇冷水沟奶牛小区分别是济南市最大的养牛专业镇、蛋鸡饲养专业村、奶牛专业养殖小区。1997年,王舍人、郭店、董家、孙村等镇分期分批设计建设奶牛、生猪规模饲养小区,由镇、村负责通水、通电、通路,吸引群众到小区投资养殖。区畜牧局与郭店镇政府帮助郭东村建设占地2.6公顷的养猪小区,存栏生猪1万头,年出栏生猪达到2.5万头。
1998年,制定畜牧用地政策,将畜牧用地划归农业用地范畴,以村为单位,划出部分土地作为畜牧小区。洪家楼镇祝旬村建起1处容纳24个养殖户、饲养量达5000头的养猪小区。1999年,董家镇院后村建成30万只蛋鸡生产基地,遥墙镇北郭而村建成大棚养鸡小区。2000年,全区规划建设以近郊乡镇为重点的奶牛养殖基地,以山丘地区为重点的肉牛、肉羊养殖基地,以平原乡镇为重点的蛋鸡、肉鸡和三元杂交猪养殖等6大基地,建有标准饲养殖小区8处、养殖场49处,发展养殖专业村64个、专业户4400户,规模饲养率达75%。
2006年4月27日,区政府印发《关于加快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引导鼓励各镇以村为单位规划建设畜禽规模饲养小区,推广畜禽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技术。2007年,全区存栏大牲畜6.67万头,其中奶牛3.71万头;存栏生猪28.91万头、羊19.31万只、家禽748.00万只、兔41.01万只;肉、蛋、奶总产量24.42万吨;畜牧业总产值11.99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31.27%。
第三节 品种引进与改良
1986年后,全区逐步实施畜禽新品种引进与改良,改变以养猪为主的单一养殖模式,促进畜牧养殖多元化发展。1990年,先后从山东省农科院、北京、江苏、济宁引进推广大约克猪500头、长白猪200头、皮特兰猪51头、杜洛克猪46头。大约克猪胴体瘦肉率达到53%~58%,成年公猪300公斤~500公斤;长白猪发育快(6月龄体重达90公斤)、瘦肉多,胴体瘦肉率达56%~63%。大约克母猪繁殖能力强,产仔多,平均每胎产11头。利用杜洛克猪作父本进行杂交改良的二元商品猪胴体瘦肉率达到50%~55%,杜洛克猪在三元杂交中作为终端父本更好。1991年,从山东省畜禽良种中心引进西门塔尔种牛、利木赞牛等肉牛,之后每年采用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冻精液进行黄牛改良。1992年,从黑龙江引进黑白花奶牛,每头奶牛年产奶3000公斤~4000公斤。先后数次从菏泽、济宁等地引进小尾寒羊、波尔山羊良种与本地绵羊进行杂交繁育,推广率85%以上。小尾寒羊属半圈半牧类绵羊,体格高大、尾脂短、成熟早、耐粗饲、易管理,屠宰率达50.8%,母羊产羔多,产羔率达260%~270%。1996年,引进海兰白蛋鸡2万套,爱拔益加(AA)肉食鸡2万套。1997年,从北京引进荷斯坦奶牛,该奶牛产奶量居各奶牛品种之冠,每头奶牛年产奶5000公斤~6000公斤;同年,引进乌骨鸡。2000年,在港沟镇建立区良种繁育中心,引进部分纯种波尔山羊,用于改良本地山羊品种,共投资20余万元。波尔山羊体躯肥大(呈圆桶状)、成熟早、生长快(12月龄公羊体重达80公斤~100公斤,母羊达60公斤~75公斤)。2005年,区畜牧局与省农科院合作,从澳大利亚引进优质肉毛两用杜泊羊22只,在唐王镇开展胚胎移植科技攻关,成功生产42只羔羊。2007年,联合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开展奶牛胚胎移植科技攻关,引进200支性控冻精,在唐王、王舍人镇等开展奶牛胚胎移植试验。年底,全区肉乳牛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主要品种为黑白花、利木赞、西门塔尔等;生猪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主要品种为荷斯坦、大约克、斯格等;肉鸡良种覆盖率为100%,主要品种为AA、艾维因等;蛋鸡良种覆盖率为100%,主要品种为京白系列、海兰系列、罗曼、伊莎、迪卡等品种;肉羊良种覆盖率达到60%,主要品种为波尔山羊、小尾寒羊等。
第四节 奶牛产业建设
1982年,王舍人镇水坡村开始养殖奶牛,经过10年发展,于1992年,建成全市第一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小区。1993年,该村投资235万元,建成济南市首家引进国内先进技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于一体的生产企业——济南斯达乳品厂。该厂占地30公顷,建筑面积2890平方米,设计能力为年加工鲜奶2000吨,生产均质巴氏消毒奶、巧克力鲜奶、咖啡奶、保健奶、酸奶等9种产品,带动了王舍人、遥墙、唐王、董家、港沟等镇奶牛养殖业的发展。1998—2000年,实施欧盟奶业援助项目,主要援助建设奶业综合服务站,开展技术人员培训。新建王舍人镇冷水沟奶牛服务站,培训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项目区奶牛增加0.7万头,发展奶牛专业户280户。2001年,规划20个奶牛养殖小区,以王舍人镇为中心,辐射华山、遥墙、董家、唐王、郭店5个镇,发展奶牛养殖和牧草种植;王舍人镇冷水沟村建成存栏奶牛3000头的养殖小区,占地5.5公顷。2002—2004年,历城区连续3年实施国家级秸秆养殖奶牛示范项目。
2003年,维维集团济南维维乳业有限公司落户遥墙镇,总投资1.6亿元,占地5.13公顷,拥有国际领先的全自动、全封闭、全无菌灌装利乐枕生产线6条,法国百利包生产线8条,家庭奶生产线12条,日处理鲜奶300吨。同年,济南斯达乳品厂建成机械化挤奶厅,扩充牛舍10000平方米,奶牛总存栏5000头。
2005年,实施省级良种奶牛补贴项目(15元/只冻精),有158户奶农受益,共计补贴资金20万元。2006年,实施国家级奶牛良种补贴项目(20元/只冻精,期限3年),对全区良种奶牛进行改良。2007年,补贴资金132万元,完成奶牛配种2.1万头,受胎奶牛1.9万头,出生改良母牛0.9万头,有985户奶农受益。8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到历城区考察奶牛业发展工作。至年底,全区建成23个奶牛养殖小区、18个现代化挤奶厅,存栏奶牛3.71万头。奶牛养殖小区全部建立推广系谱档案,40%以上的奶牛档案录入微机,历城区被评为全国牛奶生产强县(市)。
第五节 疫病防控
1986年7月,县、乡镇两级畜牧兽医工作站开始负责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检验工作。1988年起,乡镇政府统筹防疫经费,推行畜禽防疫技术承包,提高畜禽防疫密度。1991年后,全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主要由区、乡镇畜牧兽医站兽医人员具体实施,实行春、秋两季计划免疫和平时补针、强制免疫相结合方式,每年组织开展疫情普查、消毒灭源、疫病监测、动物防疫监督等防控工作。1998年,动物防疫工作由过去单纯以免疫治疗为主,走上防、检、监一体化的法制管理轨道。2001年起,全区动物防疫经费列入乡镇政府财政预算,基本实现免费防疫。2006年,建成区动物疫病监测中心,开展动物疫病监测,项目建设投资总计140万元。2007年,在洪楼广场承办市畜牧局开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宣传活动。至年底,全区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防控应急预案、疫情报告、档案管理等制度;建立区政府与各镇政府签订动物防疫责任状,落实防控责任制等长效管理机制,组建604人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全区畜禽防疫密度常年保持在100%,没有暴发过恶性传染病。
第六节 执法管理
1986后,全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山东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健全、完善动物防疫、种畜禽、兽药、饲料四大执法体系,实现规范化、程序化管理。1995年,全区有兽医卫生监督员8人,兽医卫生检疫员80人,负责全区畜禽及其产品市场的检疫、监督、检查工作。2001年,对洪家楼镇辖区内的畜禽产品市场进行直管,实施产地检疫工作,从源头上杜绝病害肉类的流通。采取对经营业户进行审查,发放经营许可证,不定期对其经营产品进行抽检等方式,保证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对境内10余家种畜禽生产业户的制种程序进行定期审查及不定期抽查,保证畜禽品种的纯度。2006年,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开展畜禽产品市场管理整顿,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至2007年,全区有各类兽药厂、饲料厂20余家,饲料兽药经营业户100余家,畜禽生产企业10余家;处理违法案件238起,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产品68吨,销毁假冒伪劣兽药、饲料产品85吨,取缔非法经营业户37家。
知识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地域范围为2007年济南市历城区行政区域。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建环保、交通邮电、开放开发、农业综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工业、商贸服务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