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生态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897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生态农业
分类号:
F323
页数:
2
页码:
185-186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91—2007年山东省长春市历城区生态农业发展情况。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农业经济
历城区
内容
第一节 生态农业试点
1991—1993年,历城区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同承担“山东省柳埠镇窝铺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研究课题”,投资36万余元,建立13平方公里生态农业研究试验区,对种植、养殖、能源、水利、电力5个方面34个项目进行研究试验,举办各类培训班51期,培训人员800多人次。试验结果,农业增产1.8倍,养殖业增收2.3倍,沼气节能(省柴节煤)6.3万元,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该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董家镇张而村、院后村开展以蔬菜大棚为单元的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进行种植、养殖试验,形成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每个大棚单元增收节支1844.60元。之后在唐王、董家、高而等乡镇进行推广。
2002年,锦绣川乡艾家村进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试点,投资10万元,建设新型强回流沼气池100个,改厨、改厕、改圈各100个,实现户户通自来水、水泥路、有线电视、太阳能,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2005年,济南市“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现场会”在艾家村召开;同年,艾家村被评为全国文明生态旅游示范村和全国争创文明村镇先进单位。
第二节 生态农业建设
2000年9月,仲宫镇建设济南市首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002年,开展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区(县)建设工作,涉及14个乡镇。建成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3000公顷,无公害苹果、梨标准化生产基地3200公顷,无公害板栗、核桃标准化生产基地1000公顷,无公害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670公顷,无公害小杂粮标准化生产基地330公顷,全区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12500公顷,被省政府评为农业标准化生产先进县(区)。2003年,全区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19200公顷,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区)。2004年,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成旱作农业基地775公顷。按照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的标准,开始建设蔬菜、果品、草莓等10个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2006年,在唐王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开发示范田330余公顷,仲宫镇无公害蔬菜、果品生产基地推广安装杀虫灯,防治面积5200公顷,占全区标准化基地的22.3%。2007年,全区累计建成农业标准化基地33000余公顷。
第三节 农产品质量管理
2000年9月,仲宫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注册“卧虎山”商标,认证茄子、甘蓝、鲜食大豆、鲜食玉米四个无公害农产品。2002年,柳埠镇认证板栗、核桃,锦绣川乡认证苹果、梨、山鸡蛋,唐王镇认证黄瓜、西红柿,郭店镇认证雪枣、多彩甘薯,孙村镇认证小米,遥墙镇认证食用菌(鸡腿菇、杏鲍菇、真姬菇),全区共认证13个无公害农产品,注册“柳埠绿”“锦绣川”“唐王”“东诚”“鹊山”“天丰”等商标。同年,区农产品质量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成立。2004年,在泉城广场举办了第一届“历城旅游暨绿色农产品展示招商会”,推广宣传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是年,区农产品质量综合检验检测中心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和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农业厅监督考核。2005年,制定《济南市历城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汇编》,收集草莓、甘蓝、茄子、白莲藕、黄瓜、番茄、西葫芦、鸡腿菇、杏鲍菇、真姬菇蔬菜类农产品10个,鲜食玉米、花生、甘薯、大豆鲜食类农产品4个,苹果、梨、板栗、核桃、桃干鲜果品类5个,杂粮类(小米)1个,水产类2个(中华绒螯蟹、中华鳖),中草药1个(大青叶),共23个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标准。同年,在各乡镇、专业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站、检测室和检测点,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区农产品质量综合检验检测中心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15个区域性检测站之一。同年,承担“农业质量检测及信息溯源体系研究与开发”项目,年底通过专家鉴定。2006年,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建立“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进行执法检查及安全抽查,年检测蔬菜样品90余个。至2007年,全区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0个、绿色食品22个、有机食品10个,总量居全市首位;每年分上、下半年各举办一届“历城旅游暨绿色农产品展示招商会”。
第四节 生态农业能源
1986年,全县发展户用沼气池3992个,总容积3.19万立方米,分布在唐王、董家、港沟、仲宫、柳埠、西营、锦绣川、高而等乡镇;改造农村锅灶12.22万户,完成国家和省部署的节柴灶试点推广任务。1989年,仲宫镇能源办制造出太阳能灶,在仲宫、港沟镇推广。1992年,董家镇林场及张而村、港沟镇奶牛场先后建成50立方米沼气池23个。董家镇林场安装40千瓦沼气发电机组1台。至1993年,累计省柴节煤改灶18.5万户,节约柴草230万吨,被农业部评为推广省柴节煤先进县(区)。1997年10月,王舍人镇陈西村建设秸秆气化示范工程,一次点火成功。1998—2001年,王舍人、董家、遥墙3个镇建成秸秆气化站6个,年消耗秸秆9000吨,产气1500万立方米,可供2400户村民用气。2002年,开始在南部山区进行风能利用,通过风力提水、风力发电用于山区农田灌溉。2003年,实施“国债资金农村沼气项目”,涉及38个村。2006年,力诺集团免费为仲宫镇艾家村安装110台太阳能热水器,全村实现“阳光屋顶”;同时为仲宫镇艾家村、刘家村安装太阳能路灯65盏。至2007年,建设“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2730户,推广太阳能利用面积7.6万平方米,建成风力提水站近200个。
知识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地域范围为2007年济南市历城区行政区域。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建环保、交通邮电、开放开发、农业综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工业、商贸服务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