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89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分类号: F321
页数: 3
页码: 179-181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86—2007年山东省长春市历城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情况。
关键词: 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 历城区

内容

第一节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
  1986年,全县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双田制”和适度规模经营,农、林、牧、副、渔各业承包率95%以上。1987年,区、乡镇普遍成立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农、林、水、司法等部门参与),建立承包合同档案管理制度。1991年,共完善、签订各种农业承包合同14.4万份,发包土地面积54000公顷;实行“双田制”村249个,土地面积15330余公顷;适度规模经营村7个,土地面积200余公顷;实行区域种植村16个,土地面积470余公顷。1994年,规范土地承包合同16万份,调解处理合同纠纷36起,签订新承包合同2.33万份。1995年,发展村办农场22个,占用土地730余公顷。1999年,开展二轮土地延包工作(承包期限30年),完成土地延包村647个,占应延包村数的94%;续签土地承包合同14.13万份,占应签合同的89.3%;完成土地延包面积46000公顷,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12.55万份。2000年后,由于存在承包地块分散、种田效益不高、农村劳动力富余等问题,逐步出现农民自愿互换、转包、转让、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现象。2004年,区政府下发《济南市历城区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暂行办法》,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加快发展蔬菜、林果、花卉苗木规模种植及奶牛规模养殖业。2007年9月,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补发换证工作,纠正和查处农村土地承包、征占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民承包地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补签合同1.8万份,为全区11个镇配置土地承包系统管理软件,实现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是年,流转土地面积4330余公顷,涉及农户2.36万户,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3.5%和农户总数的15.1%。
  第二节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改革
  1983—199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模式没有及时进行调整,出现不同程度的混乱,造成部分集体财产流失。1993年,区政府下发《关于印发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开展村级财务清理整顿工作,废除收支记账法,实行借贷记账法。1995年,区政府下发《济南市历城区农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同年4月,在郭店镇推行“村账镇管”试点,统一账簿设置、统一记账方法、统一记账科目、统一记账凭证,镇经管站建立农村财务办公室和档案室。5月,全区实行“村账镇管”制度。1996年,区农业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财务“双代管”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委托代理制,各乡镇经管站负责农村财务代理工作。1999年7月,区农业局下发《关于加强村级民主理财的工作意见》,各村成立3人~5人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运行进行监督。至2007年,11个镇535个行政村实行了“村账镇管”制度,占行政村总数的88%;49个行政村实行会计委派制,占总数的8%。
  第三节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1986—1990年,农民负担主要表现为“三提五统”。“三提”:指村级提留,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定从农民生产收入中提取的用于村级维持或扩大再生产、兴办公益事业和日常管理开支费用的总称,即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五统”:指乡镇统筹费,乡镇合作经济组织依法向所属单位和农户收取的费用,即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修建乡村道路等费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个别村对“三提五统”规定限额执行不严,出现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三乱”现象。1991年11月,区政府成立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农民负担工作的监督管理。1993年3月25日,下发《关于开展减轻农民负担“四清理三整顿”工作的通知》,成立清理整顿领导小组,清理各种文件、项目365件,其中,涉及农民负担的文件41件,废除16件。同年6月—7月,区人大常委会对减轻农民负担情况进行全面视察,共组织区、乡镇两级人大代表346人,视察101个村,走访调查463户。7月,区政府下发《济南市历城区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若干规定》。1995年,实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农民负担一卡一清。1997年,废止区级不合理收费文件1件,清理乡级不合理收费文件4件,停止达标升级活动5起,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260万元。2001年,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下达2001年村提留、乡统筹费及“两工”最高限额的通知》,对村提留、乡统筹费及“两工”标准做出具体规定。2002年后,实行税费改革,税改后农民人均负担50.4元,减负率43%。2004年,开始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直补,同时减征农业税3个百分点。2005年,取消农业税、特产税,开启农民种粮没有任何负担且能享受国家补贴的新时代。
  第四节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988年4月,区委、区政府组织17个乡镇主要负责人到淄博市参观学习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7月,郭店镇建立农村社会服务站,设水电、农机、购销3个技术服务组,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1990年5月,区政府下发《关于建立健全系列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至1995年,共建立区级服务组织50个,乡镇级服务组织180个,村级集体服务组织1720个,个体服务专业户、联合体6500多个。1996年,区农业局设立农村合作基金管理办公室,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合作基金会的通知》。董家镇、华山镇、遥墙镇、伸宫镇、靳家乡、大桥镇、港沟镇、锦绣川乡、王舍人镇、党家庄镇、孙村镇及大正小区等成立农村合作基金会。2002年,区农业局建立历城都市农业信息网站,乡镇建立信息服务站,形成比较完整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2004年,历城电视台开办《祝您致富》农业教育有线电视栏目,每周播放6期,推广普及新产品、新技术。2005年,区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是年,撤销农村合作基金会。2006年2月,召开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动员大会,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全区当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0家。至2007年,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20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家;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4.5万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28%;农业信息网站专(兼)职管理和服务人员260余名,收集涉农法律法规40余部,专家论文50余篇,年均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1000余条,农业生产指导意见500余条。

知识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济南市历城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地域范围为2007年济南市历城区行政区域。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建环保、交通邮电、开放开发、农业综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工业、商贸服务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