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88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
分类号: F127.52
页数: 4
页码: 173-176
摘要: 本章记述了济南市济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建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开发区管理情况的简介。
关键词: 济南市 临港经济开发区

内容

第一节 开发区建立
  1992年6月,区委、区政府成立历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在济南遥墙国际机场驻地遥墙镇设立济南临港外商投资小区。1993年3月,省政府对外经济工作协调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济南临港外商投资小区纳入济南外向型工业加工区规划范围内,对外统按济南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发布招商,名称为济南临港外向型工业加工区。同年11月,区委下发《关于印发加快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将开发区命名为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撤销区经济技术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成立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济南临港开发区位于历城区东北部,距区政府驻地(洪家楼)16公里,因临靠济南遥墙国际机场而得名。地处济青高速公路和机场路两侧,南临胶济铁路、济青公路,北靠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区域涉及遥墙、董家、华山、王舍人4个镇,总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东至机场路、西至济南纸浆厂、南至济青高速公路、北至小清河,面积3平方公里。2002年2月8日,省政府下发《关于部分经济开发区更名的通知》,开发区正式定名为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2005年4月,在全国各类开发区清理整顿工作中,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土资源部的审核验收,成为山东省第一批通过验收的省级开发区之一。2007年4月、10月,为促进开发区集群发展,经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批准,在临港开发区设立韩国工业园、欧洲工业园。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1993年起,实施临港经济开发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春,开发区管委会组织遥墙、董家、唐王、华山、王舍人、洪家楼6个镇的万余名民工和百余台机械,实施首期道路建设工程会战,完成了温泉路、中心街4000多米主要道路的土方工程,挖掘土方28万立方米。至1995年,共埋设供水、排水管线10多公里,架设电力线、通信电缆10多公里,起步区及温泉片区基本达到供电、供水、排水、通信和道路“四通一平”。1997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00万元,部分地区达到供电、供水、排水、供暖、通信和道路“五通一平”条件。其中,道路建设投资380万元,修路26公里;新安装变压器4台,总功率1000千伏安,实现双回路供电;电信投资600万元,架设无线寻呼、无绳电话发射塔2座,埋设通信光缆32公里,开通程控电话4000门;水利设施投资800万元。2000年,拓宽绿化机场路,新铺水泥路面8公里,并架设高标准路灯;拓宽整修荷花路、遥墙路,新铺高标准柏油路8公里;架设供电线路16公里,制作大型广告牌2个。全年基础设施总投资1000多万元。同年6月底,开通K97路公交车。2003年,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新修、延伸、拓宽临港西街、防汛路、白云湖路、机场路4条公路,总长12.5公里,建设完成了以临港路、临港西路、稼轩路、温泉路、机场路、遥墙路、遥墙南路、幸福路为主的“四纵四横”道路交通网络。同时,对所修道路进行绿化,新安装路灯200盏。
  2005年,实施机场路遥墙段(小清河以北)提升改造工程。工程总投资3100万元,占地面积14.6公顷,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设置高标准双臂式路灯146盏,道路两侧分别设4米绿化分隔带、3.5米人行道、12米道路绿化景观带。新建道路面积8.3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2.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1.2万平方米。同年5月底,开始A区路网建设,工程总投资6000余万元,总占地面积253公顷。新建道路4条、总长5.8公里,提升道路3条、总长8公里,形成“三纵五横”为骨架的开发区A区道路网;新建提升道路总面积12万平方米,绿化总面积11.5万平方米,铺设彩色花砖人行道7800平方米,安装路灯370盏。2006年,对机场路部分路段进行改造,并修建B区刘公河路、马家西路、温泉路、临港北路、临港南路“二纵三横”5条道路,总长10.4公里。工程总投资10565万元,其中,机场路改造投资2600万元、B区路网建设投资7965万元。2007年,开发区内有K97路、K309路、318路、K99路4条公交线路,基本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交通网络。
  第三节 项目引进
  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后,积极参加各种招商会、展示会、经贸洽谈会,加强与各类协会、研究会的联系。1995年,引进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日本独资济南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1997—1999年,共引进万信实业公司、神龙公司万利达新型建材公司、东航服务公司绿色食品配餐基地、东方光明机器产业园等项目25个。
  2000年,区委、区政府加大开发区招商力度,制定《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进区企业从服务、收费、征地、基建、财政扶持等方面做出具体优惠政策。全年引进项目16个(含增资项目),协议投资人民币3.2亿元、3000万美元。其中,山东华盛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168万元,兰桥生物工业园投资1200万美元,东方光明机器产业园投资1亿元人民币,台商独资山东富骅电子有限公司项目投资390万美元,省、市地税培训中心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山东鲁强实业公司投资1亿元人民币。2001—2004年,共引进各类项目80多个,包括济南维维乳业有限公司、济南莱钢钢结构有限公司、济南优力邦高分子有限公司、济南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弗斯特工程有限公司、济南克莱依波有限公司、山东柯华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济南三箭外国语学校、山东中加学院等一批大项目。
  2005年4月,为突出临港经济开发区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区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鼓励向临港经济开发区引荐项目的有关政策》,规定全区各单位引进工业项目后,应优先引导投资者到临港开发区择址落户。当年新人区项目18个,追加投资项目18个。入区企业累计达到65个,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个。其中,采埃孚商用车转向机(山东)有限公司由德国ZF集团投资建立,是全区引进的首家世界500强企业,2006年11月建成投产。2006年,引进台湾台橡(济南)实业有限公司、济南兴旺新型建材厂、济南成泰模塑公司、济南新日经贸有限公司。2007年,引进德国独资福士汽车零部件(济南)有限公司、空港置业公司、济南大华环保有限公司等项目。全年新签约项目15个,其中,内资项目12个、外资项目3个;投资2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1993—2007年,累计实际利用内资15.07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7亿元人民币。
  第四节 开发区管理
  一、管理机构
  1993年,区委下发《关于印发加快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决定设立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区级)。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区政府派出的常设管理机构,在区委、区政府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对临港经济开发区行使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政策的领导职权。同年,建立管委会“一室四处一公司”的工作机构,即办公室、经济发展处、土地规划管理处、财务处、劳动人事处和开发建设实业总公司。1996年,区委、区政府对开发区管委会机构进行调整,管委会由副区级降格为正处级,办事机构仅保留办公室、财务处。1997年,区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确定临港经济开发区“三定”方案的通知》,明确开发区管委会内设机构不超过2个。同年7月,开发区管委会重新升格为副区级。1998年,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配备领导职数的批复》,同意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配备主任1人(副区级),副主任2人(正处级)。2006年10月,市编委下发《关于规范理顺各县(市)区所属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构编制的通知》,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建制级别定为正区级,内设机构为正处级。2007年,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开发区的建制级别为正区级,为区政府独立设置的派出机构,区委在开发区设立党的工作委员会。根据区委、区政府意见,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管委会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下设办公室、规划建设局、经济发展局、财政局、建设发展服务中心,开发区新的管理体制正式开始运行。
  二、规划编制
  1993年,开发区管委会委托济南市规划设计院按照外向型、现代化小城市的要求,完成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将开发区规划为温泉度假区、外商独资区、商业城区、科技工业园区4个功能区。1994—1995年,开发区管委会与济南市测绘院、济南市规划设计院对商业城区、温泉路两侧500米范围进行全面测绘,绘制开发区主要道路条状图,完成了临港开发区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未审批)。2005年开始,开发区管委会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济南市空港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年3月18日,《济南市空港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组论证。2007年1月30日,向社会公示。同年8月,通过上级部门评审,成为控制、引导临港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的依据。规划中的空港新城以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和济南国际机场为中心,总控制面积145.5平方公里,先期重点建设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中的A、B、C三个区域,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A区地处绕城高速公路以西,临港西路以南,小清河以东;B区地处稼轩路以西,济青高速公路以北,机场路以东,大辛路以南;C区地处绕城高速公路以西,荷花路以北,遥墙镇中学—大杜家村东—李牌村以东,李牌村南路以南。
  三、经济发展
  1993年临港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后,始终将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投资环境作为首要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开发区经济发展。1999年,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5个,实现增加值6231万元、销售收入17658万元、利税3782万元。2003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6亿元,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利税1.45亿元,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工业园区”。2005年起,根据《关于鼓励向临港经济开发区引荐项目的有关政策》,进区项目纳税所形成的区内地方财政收入,实行先上交区财政、再由区财政统筹分配的财政体制。其中,引进项目的街镇财政留成60%,区、遥墙镇财政各留成20%;区直部门引进项目形成的税收,区财政留成80%,遥墙镇财政留成20%;进区项目有实际投资后形成的税收,项目引进单位和开发区管委会按8∶2的比例分配。2007年,开发区管委会财政、规划等职权得到全面落实。开发区共有驻区企业9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家。全年完成生产总值9.9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完成8.3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1.62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3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7.66亿元,实现利税6.04亿元;出口创汇410万美元。是年,开发区管委会被市政府评为“发展园区经济标兵单位”。

知识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济南市历城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地域范围为2007年济南市历城区行政区域。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建环保、交通邮电、开放开发、农业综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工业、商贸服务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