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编 城建环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791
颗粒名称:
第四编 城建环保
分类号:
F299.275
页数:
28
页码:
103-1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市历城区1985年至2007年城建环保总体规划的情况。
关键词:
历城区
城建
环保
内容
1985年,全县开始编制乡镇驻地和镇域总体规划。1986年,开始编制村庄建设规划。1987年后,全区制定“三轴、六区、五中心”总体规划方案,并被纳入济南市总体规划范围。2006年,负责和参与编制济南市控制性规划中涉及历城的1 9个片区规划。
1986年,仲宫镇进行小城镇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及商品房开发建设试点,之后,全区推广仲宫镇经验,加快全区小城镇建设步伐。1990年,在遥墙、唐王等镇开展民房“四统一”(统一规划、设计、施工、质监)建设试点,该模式被省建委在全省推广。1996年,开始城市住房制度改革。1999年,城区近郊村庄探索实施旧村(居)改造,推进城市化进程。2000年后,实施一系列城市综合整治工程,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2006年,启动全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调整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2007年,全区有25个村(居)实施旧村(居)改造,建成富翔天地、泉印兰亭、东方花园等一批现代化住宅小区,道路、供水、供电、通信、公共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1986—1989年,开展废水、废气、废渣及噪声污染治理,推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关、停、并、转小型污染企业。1990年起,实施系列环境治理工程,落实环保“三同时”,加强监察执法。至2007年,城区空气质量基本维持二级标准,声环境维持二级,部分地区达到一级标准。
第一章城乡规划
第一节城区规划
1986年,全县未形成系统的城区建设规划。1987年5月撤县建区后,区政府制定“三轴、六区、五中心”历城区总体规划方案。“三轴”,即北园路—工业北路发展轴、花园路—花园庄发展轴、大桥路—二环东路发展轴。“六区”,即华山居住和绿化空间功能区、黄台化学轻工业区、农科院科教居住综合功能区、洪家楼经济文化综合功能区、祝旬及辛甸居住区、七里河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园区。“五中心”,即洪家楼区级中心、花园路市级高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全福庄片区级中心、甸柳庄片区级中心、华山片区级中心。2004年,根据济南市“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聘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德国地杰公司,按照济南市总体规划,完成经一路延长线历城段两侧洪家楼城区6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和城市设计。2006年,济南市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包括中心城建设范围内52个片区、总建设用地约541平方公里,涉及历城区的片区规划19个。历城区负责编制王舍人、郭店、唐冶、彩石、遥墙、唐王6个片区规划,建设用地约94平方公里;配合市规划局编制华山、农科院、科技城、雪山、莲花山、黄台6个片区规划;配合历下区编制山大路、长岭山2个片区规划;配合高新区编制孙村、两河、庄科、章锦、贤文5个片区规划;配合市规划局编制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东片区)方案。至2007年,上述规划全部编制完成。
第二节 镇村规划
一、 乡镇建设规划
1985年,全县开始编制乡镇驻地和镇域总体规划。至1992年,全区有17个乡镇编制完成乡镇总体规划(济南市总体规划范围内的洪家楼、华山、王舍人镇除外)。1992—1995年,聘请山东省建筑工程学院、山东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等规划设计单位,对唐王、董家、大桥、仲宫、十六里河、党家庄、郭店、遥墙、孙村、港沟10个镇的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并通过专家论证评审和各相关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至2007年,所有乡镇均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及修订工作。
二、村庄建设规划
1986年,全县开始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至1992年,全区有740个村庄制定村庄建设规划。2006年10月起,对村庄建设规划进行调整完善。至2007年,有72个村完成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其中仲宫镇杨而村、韩家村、刘家峪村、小佛村、邢家村,西营镇西营村、藕池村、葫芦峪村、黑峪村、汪家场村,柳埠镇柳埠村、南山村、投石峪村、里石村、红旗村15个村被列为济南市首批新农村规划试点村;正在编制和调整规划的村有28个。
第二章城区建设
第一节市政设施
一、 市政设施建设
道路1987年,历城区所辖城市道路包括工业北路、工业南路东段、花园路、闵子骞路、山大北路、山大南路、洪家楼路、洪楼西路、洪楼南路、黄台北路、黄台南路、大桥路、北园路东段、历城货场路、北外环路东段、益寿路、济临公路历城段17条,总长34.2公里,沥青路面70.47万平方米。1988—1991年,改建洪家楼南路、闵子骞路,建设长2782米、宽50米的花园路东段,拓宽改造黄台南路。1992年8月,投资700万元,建设树德路,南起工业南路,北接花园路,全长1646米,路宽30米,同年12月竣工。1993年4月,建设二环东路花园路至七里堡段和解放路至山大南路路段,总长1300米,宽50米,同年9月竣工。1994年6月,建设北园路东段道路改造工程,全长1357米,宽50米,同年8月竣工。1996年,投资476万元,建设济南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道路和花香路工程。1998年4月,投资230万元,建设山大南路东段道路,西起山东大学南门,东至二环东路,全长1020米,10月1日竣工通车。同年5月,投资470万元,实施小清河北路历城段拓宽改造工程,西起济南齿轮厂,东至洪家园桥,全长5000米,平均路宽10米,9月竣工。1999年,拓宽改造工业北路,由9米拓宽为60米。2002年5月,实施花园路商业街改造工程,长1100米,宽35米;维修改造二环南路、洪家楼南路人行道、华龙路西段、山大北路、桑园路、辛祝路、七里堡西路、辛北路、洪兴路9条道路。2005年,改造洪家楼南路、黄台南路、七里堡东路、山大南路、洪家楼西路5条道路。2006年,改造祝甸路、西周南路、花洪路、学府路、海蔚路5条道路。同年,华龙路、华信路、华阳路、华能路、七里河路、飞跃大道、兴港路、凤岐路、凤鸣路、世纪大道等10条道路移交历城区管理,总长24.6公里,总面积65.16万平方米。2007年,拓宽改造七里河路,长1666米,宽30米。年末,城区有主要道路47条,总长64.48公里,总面积191.75万平方米。其中,主干道5条,长27公里;次干道10条,长13.95公里;支路16条,长16.33公里;宽度10米以上街巷道路16条,长7.2公里。
主干道路简介:
花园路东起化纤厂医院,西至山大路,长3187米。1988年5月25日至1989年8月18日,对洪楼广场至化纤厂医院路段(原名洪楼东路)宽6米的乡土路进行拓宽改造。改造后与原花园路连接,统一命名为花园路,宽30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两侧各设宽4米绿化带、2米人行道,车行道为沥青路面。2002年5月,实施花园路商业街改造工程。西起山大路,东至洪家楼南路,全长1100米,改建以35米红线为基准,沿路两侧三层以下建筑物全部拆除,机动车道采用高标准沥青油面铺设,管线全部埋入地下,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增加两条雨水沟,新设污水管道,两侧人行道由2.5米~3米统一加宽到7米,用“济南青”花岗岩火烧板铺设,面积1.6万平方米,路沿石用“济南青”花岗岩铺装。2002年10月1日,车行道通车。2004年3月,济南市实施经一路延长线工程,对花园路(洪楼广场至化纤医院段)进行拓宽改造,长2240米,按红线50米建设,11月车行道通车。
工业北路东起韩仓桥,西至全福立交桥,长11074米。该路为沥青混凝土路,宽11米~22米。1995年,投资1.3亿元,拓宽改造全福立交桥至还乡店路段,长1225米,宽30.8米。1999年,拓宽改遣还乡店至坝王路段。以深圳“深南大道”为样板,长6755米,宽60米,双向10车道,中间设8米宽绿化带,两侧各设宽22米快车道、3米人行道和23米绿化带,2001年9月通车。共计拆迁各类建筑物31万平方米,迁移更新管线10余种,征占土地25.8公顷,铺装人行道花砖5.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0.4万平方米。2006年,拓宽改造坝王路至济钢铁路桥段,长928米,规划红线60米,中间隔离带宽8米,两侧各设宽1 5米快车道、3米绿化带、8米慢行一体车道,2007年6月10日通车。
工业南路东起工业北路,西至义和庄桥,长3000米。该路为沥青路面,主路宽21米~23米,土副道宽9米~11米。1994年4月—9月,济南市拓宽改遣工业南路,宽35米,其中,快车道宽21米,两侧各设宽0.5米隔离带、4.5米慢车道、2米人行道。2005年,再次对工业南路进行拓宽改造,规划红线70米,快车道宽30米,两侧各设宽4.5米隔离带、7米慢车道、5.5米人行道和3米绿化带。2006年3月,交历城区管理。
二环东路南起工业南路,北至济青高速零点立交,长8666米。1992年8月,建设花园路至山大南路段工程,长1.5公里,同年12月15日通车。1993年4月,投资1188万元,建设花园路至七里堡段和解放路至山大南路段,总长1300米,宽50米,其中车行道35米,两侧各设宽3米隔离带、4.5米人行道,路面下设14条管线设施。9月通车。
北园大街东起全福立交桥,西至北园大街界碑。1994年6月,济南市投资535万元,对北园路历城段进行改造,长1357米,宽50米,8月通车。2006年,济南市实施北园大街快速公交(BRT)工程,拆除全福立交桥,采用“双快”设计,上层是快速车道,下层是快速公交线路,2007年8月底通车。
桥梁1986年,主要分布于工业北路、旅游路、窑头大沟沿线。有前进桥、殷陈立交桥、殷家小庄桥、大辛桥、韩仓桥、引水桥、南全福庄桥、北全福庄桥、东方红桥、分水岭石拱桥10座,涵洞38座。2007年,有殷家小庄桥、南全福桥、北全福桥、花仙路桥、殷陈铁路立交桥等桥梁37座。
排水设施主要包括雨水、污水排水管沟和构筑物。1987年,城区排水管沟长7358米,雨污合流。1989年,殷陈铁路立交桥泵站由济南市市政局移交历城区管理。1997年3月,黄台铁路立交泵站建成投入使用。2007年10月,对小清河支流全福河历城段进行整治,南起工业南路,北至小清河,长约3300米。整治一期工程北起胶济铁路,南至二环东路,长约900米,拆除各类建筑物1.1万平方米。年末,城区排水管沟长124.8公里,有检查井3447眼、雨水斗2801座。
二、市政设施管理
1987年,历城区市政工程管理养护所成立。所辖道路17条,总长34.2公里,沥青路面70.47万平方米,花砖人行道5.91万平方米,雨、污水管道长33.7公里,检查井541眼,雨水斗667个。桥梁10座,涵洞38座。1997年9月,成立区市政管理局。所辖城市道路包括工业北路、工业南路东段、花园路、北园大街东段、闵子骞路、益寿路、二环东路等20条,道路总长31.9公里,沥青路面55.14万平方米,花砖人行道9.57万平方米,雨污水管道长41公里,有检查井911眼、雨水斗1080个。桥梁有殷陈立交桥、韩仓桥、南全福桥、北全福桥、殷家小庄桥等5座,涵洞7座。2000年,济南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颁布实施。2003年8月,市政设施管理行政处罚权下放至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主要管理城市道路养护、城市排水设施、道路挖掘工程,查处破坏市政设施的违法行为。同年10月,开通“12319”市政服务热线。至2007年,受理“12319”市政服务热线2600余件。
第二节 公用事业
一、 路灯
1987年,花园路历城段、山大北路、洪家楼路、洪家楼西路、洪家楼南路安装有琵琶灯250多盏,灯距50米。1994年起,实施城区亮化工程,花园路沿街680个单位、经营业户门头设置霓虹灯,装灯率达85%以上,形成花园路霓虹灯一条街。2000年开始,以城区主次干道两侧、沿街广告牌匾、主要建筑为重点,协调融基大厦、鑫都大厦、智慧大厦等高层建筑和富翔天地、泉印兰亭、齐鲁世纪园等居住小区的建筑产权单位安装建筑轮廓灯、泛光灯和射灯。同年,拆除沿街业户违章、破旧、不合格广告牌匾640余块,进行内置光源灯箱式或霓虹灯式广告牌匾改造;对临街落地门窗店面一律增设橱窗灯和内透灯,提高灯亮效果。2004年,投资200余万元,对洪楼广场灯光组团进行改造。2006年,投资10万元,更换广场灯光地下电缆,增设80多盏草坪灯和庭院灯;投资8万元,安装二环东路与花园路节点庭院灯43盏。2007年,投资400余万元,对花园路、二环东路、山大北路等城区主要道路两侧的21栋高大建筑的装饰灯进行改造。同年底,城区有路灯5099盏,供电线路长137.36公里,有100余幢多层和高层建筑完成灯光装饰改造,1000余家沿街业户完成广告牌匾改造。
二、 供气
1986年3月,管道煤气第一期工程在东郊王
舍人庄动工,1988年通气点火。至1995年,管道煤气发展缓慢,用户有2955户。1996—2001年,铺设煤气管线210公里,铺设中压管线17.84公里,建设调压站60座、阀门井211眼,新建液化石油气充装站11个。2001年,在黄台建立液化石油气汽车加气站。12月,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工程“西气东输”济南—淄博齐鲁石化天然气工程(历城段)开工,涉及王舍人、华山、郭店、董家、孙村5个镇,铺设天然气管道39公里,在华山镇和董家镇建2座天然气门站。2002年9月,济南市东部第一座天然气接入门站——董家天然气门站正式投入运行,设计年供气能力2.6亿立方米。2007年,城区居民用气以管道燃气和液化石油气瓶组供气站为主。城区有液化石油气瓶组供气站25个,瓶组供气用户6139户,管道燃气用户6412户。
三、供热
辖区集中供热工程由济南开发区热力公司负责建设。1991年6月—1992年11月,建设一期蒸气管网工程,铺设主管网6公里,支管网3公里。1992—1995年,建设二期热水采暖管网工程,铺设方式为架空与地下直埋相结合。1994年,开始采暖,供热面积10万平方米。1995年,有13个热水交换站,低温水管网长16公里,用热单位50家,供热面积38万平方米。2001年后,供热热源以热电厂为主,区域供热锅炉房为辅。2007年,供热单位有东新供热、济南热力、黄泰热力3家公司,供热面积710万平方米,供热用户8.8万余户。
四、供水
1986—1988年,利用卧虎山、锦绣川水库地表水,建成日供水5万立方米的南郊水厂,为52545户居民供水。1989年,改造花园路历城影剧院—洪楼市场段、洪家楼南路历城影剧院—闵子骞路段2条供水管道。1990年4月,建设七里河加压站。1994年,修建锦绣川水库专线供水管道,长2580米。1998年,建设分水岭水厂,次年9月供水,占地面积3.32公顷,进水管道直径900毫米,出水管道直径700毫米。生产工艺采用计算机全自动闭环控制模式,对滤池进行相对恒速调控,日供水能力5万立方米。1999年5月8日,开工建设鹊山调蓄水库,2000年4月24日,正式向黄河水厂送水。2001年8月,雪山水厂开工建设,设计日供水量2万立方米。2002年2月,卧虎山水库停止向南郊水厂供水。同年8月,雪山水厂建成供水。2004年,改造花园路供水管道,直径由200毫米改为500毫米,长3000米。2005年,改造七里河加压站,解决洪家楼南路、山大南路、山大北路、闵子骞路片区水压低的问题。2005年7月,实施“一户一表”城市自来水户表计量工程。2006年,升级改造学府路自来水管道,直径200毫米,长800米。2007年,城区供水用户达10万户。
五、节水管理
1991年,历城区节约用水管理办公室成立,主要协助市节水办下达用水计划,进行节水检查。1991—2001年,区节水办每年不定时对辖区基建工地、大专院校、餐饮业户用水情况进行检查,查处无计划用水单位82家,宾馆、饭店、浴池180余家,查封自备井80个。2002年6月27日起,市公用事业管理部门委托历城区节水管理部门,对辖区内100余家单位用水进行计划管理和用水考核,代发用水计划和代收超计划加价水费。2005年7月,实施户表工程,在每个住宅用户的住宅外安装由供水企业统一编号和管理的计量水表,按户计量,收费到户。
第三节 绿化美化
一、 城区绿化
道路绿化1986年,城区内道路两侧基本空白,仅在花园路上有少量行道树。1988年,闵子骞路建成,两侧绿地宽1.5米,面积1810平方米,栽种法桐258株,种植百日红、连翘、冬青球、桧柏等苗木。1989年,实施花园路绿化,长6000米,种植大叶黄杨、丰花月季、桧柏、绿蒿、法桐等苗木,绿化面积7735平方米。1994年,实施东外环路绿化,长3200米,2条分车带各宽3米,总长4915.6米,配植上乔下灌,乔木中红叶梨178株,冬青球473株,剑麻6689株;行道树为毛白杨,共1067株。1997年起,实施“见缝插绿、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造绿工程,相继对小清河两岸、山大南路、山大北路、闵子骞路、洪家楼南路、工业北路、机场路、洪家楼西路、洪家楼北路、桑园路、花园路东段、西周南路、东晨大街、祝舜路等道路进行绿化。2007年,城区公共绿地397.51万平方米,其中,道路绿地177.9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38.98%。
庭院、小区绿化1987—1995年,驻区单位的爱绿增绿意识逐步增强,在庭院内种植绿化苗木的单位增多,部分单位拆墙透绿,提升主干道绿化率。1997—2001年,连续五年实施造绿工程,新增绿地256.9万平方米。至2007年,全区庭院、小区绿地总面积619.7万平方米,济钢集团、黄台电厂等9个庭院被评为省级花园式庭院,永大小区、上海花园、东方花园3个小区被评为省级花园式小区。
街头节点和游园绿地1990年,对洪楼广场以南1500平方米三角形空地实施绿化,建成历城城区第一个三角绿地。1998年,完成花园路路口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1999年,区政府做出城区绿化建设向小区、乡镇发展的决定,全年新增节点和游园绿地面积36.6万平方米。2000年,对二环东路、省道102线、国道309线、工业南路、工业北路、大桥路6条道路的8个节点广场进行绿化。2001年,实施“绿化进庭院、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街道”造绿工程,全年新增绿化面积27.6万平方米。2002年后,按照道路建设改造与街头节点和游园绿地同时进行的原则,对桑园路节点、还乡店节点、北外环道路节点及七里堡小区街心小游园等8处节点绿地和游园进行绿化,面积4.03万平方米,栽植苗木6.9万株。
二、广场、公园
洪楼广场位于洪家楼天主教堂南侧,地处历城区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地带,由九鹤泉街心公园扩建改造而成。九鹤泉街心公园始建于1987年,占地8876平方米,有绿色植物47种,绿地面积5500平方米,设石桌、石凳等休闲设施14组,建有面积950平方米的喷泉,其中9只栩栩如生的灰鹤雕塑嬉戏水中,故名九鹤泉街心公园。1999年3月扩建改造,并更名为洪楼广场。东西长233米,南北宽96米,占地2.24万平方米。建有花岗石雕塑——天使沐浴喷泉,花岗石娱乐活动平台3600平方米,彩色花砖曲径小路4500平方米,花岗石嵌草1268平方米,安装草坪灯78盏、庭院灯50盏、音箱22个。种植草坪13000多平方米,苗木3万余株。2001年,入选“全省十佳文化广场”。
将军广场位于济青高速公路零点以南,1998年3月开工建设,10月竣工开放。总占地面积10.8公顷,分东西两大部分,其中东广场占地5公顷,西广场占地5.8公顷。栽植各类乔灌花木5.6万株,草坪5.5万平方米,设置广场灯58组,草坪灯40盏。东广场东北侧,以白皮松、毛白杨等高大乔木和常青树为主,形成长450米,宽25米~30米的绿色长廊背景;广场中间,用丰花月季、瓜子黄杨等灌木植物组成不规则图案造型;广场前侧是长近300米,宽约50米的草坪,绿色草坪中间,建有一处观景鸳鸯亭,石桌、圆凳置于其中。西广场内,用雪松、毛白杨等大型乔木形成长430米、宽25米~30米的绿色屏障,广场中间用花岗石铺装成1750平方米的游乐平台。
幸福柳广场位于王舍人镇大辛村,2000年9月开工建设,2001年7月竣工开放。占地5万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分幸福柳雕塑群、世纪鼎殷商文化、柳荷园三大园区。1959年4月13日和9月21日,毛泽东主席曾两次到大辛村视察,在田间一棵大柳树下,与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干部群众把这棵大柳树称为“幸福柳”,并专门刻制石碑作纪念,广场由此而得名。
华山公园1996—1998年,区园林局投资205万元,在华山进行山体绿化、打井和铺设引水上山管道等工作。1999年,实施华山公园一期工程建设,按照8米、6米、3.6米、1.8米四种宽度,修上山路750米,陡峭处安装铁链栏杆70多米,种植黑松、蜀桧、国槐、连翘等苗木10967株,铺草坪500平方米;对位于南侧山体半山腰最险要处的吕祖庙(建于明代,已倾塌)进行重修,长6.11米、宽5.81米,建筑面积约31平方米;在山南侧中部,新建成一座方攒仿古四角尖亭——祥云亭,内置石桌、石凳。2001年,进行华山公园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华泉修复和牌坊建设,建成长20米、宽15米、高4.65米的泉池;泉水由泉池中流出形成华山瀑布,总落差110米,是济南市唯一一处落差过百米的大型人造瀑布。
百花公园东临二环东路,西至闵子骞路,始建于1986年,1989年竣工开放,总面积17.87万平方米,是济南市区东部唯一一个集休闲、健身、植物观赏于一体的综合性市级公园。公园以花木观赏、休闲健身为特色,植被丰富,树木品种多,形成玉兰、牡丹、碧桃、木瓜等多个具有观赏性的精品园。
烈士山公园位于王舍人镇赵家庄东南。1950年开始筹建,1954年破土动工,1955年正式落成。2003年,投资1500万元对陵园进行改造,拓宽烈士山东路、北路,新建3300平方米的悼念广场、2400平方米的停车场和壮观的汉白玉大门牌坊,以及无名烈士碑、“前仆后继”主题雕塑、“无坚不催”“鱼水情深”巨型花岗石浮雕、1500平方米的健身运动区及园林绿地等景观。改造后的历城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是济南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东部新区的“红色公园”。
鲍山公园位于济钢厂区以南,1992年济南钢铁厂建设,先后栽植各类树木35万株,铺设引水上山管道,建成总长4000米的内外环山路,修建7条总长3700米的登山台阶,按照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不同建筑风格,构建了五组亭廊,建成2400平方米的人工湖。2003年,投资300多万元建成鲍山瀑布,落差38米,流量每小时400立方米~700立方米,人工湖扩建为5000平方米,湖周边修建了八角亭及3座石桥。公园郁郁葱葱,花草遍地,景色优美,成为市民休憩、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第四节 环境卫生
一、 环卫作业
道路保洁1987年,区环卫局承担的道路保洁面积为90万平方米。采取承包到人、分段保洁方式,实行面积、人员、工具、奖罚四落实。建立“区局一月两查、环卫所长十天一查、管理干部一日两查”三级检查制度,实施保洁员一日两普扫、全天守岗拣扫道路保洁制度。1988年,实行单位门前卫生有偿服务,单位门前保洁和道路保洁质量同步提高。1995年,城区范围内的21条道路,10条厂企、乡镇路,均纳入保洁管理范围,保浩面积达380万平方米。1998年起,主要道路实行机械化清扫。道路两侧的花坛绿地被纳入正常保洁范围,建立“五净”(墙根净、树坑净、电线杆净、花坛绿地净、路牙和下水道口净)、“五无”(无乱堆乱放、无摊点污染和施工污染、无垃圾死角、无渣土杂物堆积、无积水和污水排放)标准。2005年,开展“环卫进社区”工作,将社区内道路纳入保洁范围。2006年,增加唐冶新区和旅游路道路保洁工作。2007年,开展“环卫进农村”工作,全区道路保洁面积640万平方米。
垃圾清运1986年,县环卫局有垃圾清运车辆3辆,日清运垃圾24吨,以土建垃圾池收集、翻斗车散装清运为主。1987年,有生产车辆5部,垃圾清运工12人,日清运垃圾90吨。1995年,有生产车辆12部,垃圾清运工16人,日清运垃圾120吨。1997年5月,区环卫所成立,将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纳入统一管理,由各企事业单位自行运到专用垃圾场;对无能力自运的单位,由环卫部门有偿代运。1998年起,推行居民和沿街门头垃圾收集袋装化,购置压缩车,实行垃圾压缩密闭收集运输。2000年起,区环卫局不再设立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运往济南市济阳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对有能力运输的单位,区环卫局为其办理垃圾准倒证和车辆准运证;对无自运能力的单位,环卫部门实行有偿代运。2007年,区环卫局有环卫车42辆,垃圾统管单位241个,代运单位233个,日清运垃圾400吨。
二、 环卫设施
公厕1986年,城区有公厕4座,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均有管理制度、保洁标准、服务时间。1992年,在历城影剧院东邻建成195平方米2层高标准公厕,投资30万元。1997年,建设百花公园公厕。按一类公厕设计,内设无障碍残疾人间、婴儿车、梳洗台等服务设施。2005年8月,在二环东路与花园路交叉口三角绿地处和环联小商品市场北门建设一类水冲公厕2座,并对城区6座公厕进行改造,全部达到一类水冲厕所标准。同年10月,在大润发超市附近和洪楼广场设置免冲环保移动公厕2座。至2007年,城区共有固定公厕11座,移动公厕9座,建筑面积1185平方米。
垃圾中转站1987年,有土建垃圾池20个,电动升降垃圾台4个。1990—1998年,以铁质高架垃圾台取代土建垃圾池。1998年,在二环东路汽车客运中心建成第一座生活垃圾中转站。1999年,拆除沿街铁质高架垃圾台,设置新型清洁房27个。2002年,拆除旧式沿街清洁房12座,建设垃圾中转站10座,实现垃圾全密闭收集和运输。2007年,全区有垃圾中转站57座,中转箱82个。
环卫公寓2002年7月,投资70多万元,建设环卫公寓1座。按欧式风格设计,共3层,建筑面积502平方米。2003年1月,因经一路延长线拓宽,公寓被拆除。2005年,山大路、洪家楼、全福、东风4个环卫所分别建成小型环卫公寓。为解决双职工保洁员分居问题,区环卫局在胶济铁路全福段建环卫公寓1处,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可供56对夫妻居住。2007年6月,区环卫局在辛祝路北端建设板房结构的环卫公寓1处,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可供40人居住。
三、环卫管理
环卫执法1992年8月1日起执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济南市成立市容环境卫生监察大队,历城区设中队,负责辖区内建筑工地、商业摊点、车辆撒漏、生活和建筑垃圾倾倒等管理工作。1999年11月16日,开始实施环卫“110”热线电话服务社会联动,主要受理道路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理、生活垃圾乱倒等环境卫生方面的问题。区环卫局成立环卫“110”办公室,设立联动热线电话“88902321”,接受市环卫局“110”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当年接热线34次,处结率100%。2007年,接环卫“110”急办件207件,处结率、答复率100%。
环卫进社区2005年,全区推行“环卫进社区”,对村改居的社区实行环境卫生有偿委托管理,区环卫专业队伍负责社区道路保洁和垃圾袋装化清运。2006年,区环卫局分别与祝甸、北全福、南全福、西周、殷家小庄、七里堡、洪苑小区、洪家楼等11个社区签订有偿服务协议。至2007年,实行“环卫进社区”居委会14个。
第五节 城管执法
1987年,城区管理工作由区建委城管科负责。5月,对城区9条主干道、52条街巷道路进行治理,拆除乱搭乱建设施3760平方米。1991年,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开展市容综合治理,拆除破旧广告牌匾、残墙断壁,粉刷改造部分沿街建(构)筑物,取缔违章摊点。1996—2002年,对花园路、洪家楼南路、山大北路、二环东路、山大南路、闵子骞路等9条主要道路和34条街巷道路进行综合治理,拆除各类违章建筑60多万平方米,清洗粉刷墙面近百万平方米,取缔违章摊点上万个(次),没收违章摊点器具2000余件。2003年8月,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成立。当年取缔马路市场20余个、沿街露天烧烤90余个,清除乱贴、乱画3000余处。2004年,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整治城市“八乱”(乱搭、乱建、乱摆、乱放、乱贴、乱画、乱占道经营、乱倒垃圾污物),清理占道经营摊点4000余个,取缔马路市场230余个,清除露天烧烤860余个,清理乱贴、乱画17000余处,查处违章渣土运输车辆1080辆次,清理违规广告设施1000余件。2005年,对驻区大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清理占道经营摊点800余个,取缔马路市场40余个,清除露天烧烤380余个,没收烧烤炉具800余件。同年5月,将清除乱贴乱画城市“牛皮癣”工作承包给保洁公司,变突击性清除为经常性清除。2006年3月起,开展“执法大延伸,城管进社区”活动,在鑫达小区、南全福小区等10个社区进行试点;下半年,在龙岱花园、洪苑小区等15个社区进行推广。是年,取缔占道经营摊点1700余个,清除露天烧烤260余个,清理违章广告灯箱740余块,查处不文明施工工地100余处,查处违章渣土运输车辆80余辆。2007年7月,全区开展依法整治违法违章建设工作。拆除华坤汽修车间、郭店镇山前村旧村改造项目、百花小区内违章建筑和占压全福河河道等违章建筑,清理经十东路武警总队两侧、102线两侧、董家和唐王镇非法占地,共计20余万平方米。取缔占道经营摊点600余个,清除露天烧烤120余个,没收经营物品1500余件,整治违章广告牌匾550余块,规范广告牌匾200余块;整治小区41个,拆除乱搭、乱建520余处、面积6000余平方米,清理乱贴乱画7万余处,粉刷楼体、墙面8万余平方米,清除垃圾死角150余处、清运垃圾210余车次。年底,城区20余条主次干道违章固定商摊平均每公里不超过0.5处,流动商贩和店外经营平均每公里不超过1个(户),临街建筑墙体和设施乱贴、乱画平均每公里不超过2处。
第三章 镇村建设
第一节 小城镇建设
1986年,区委、区政府在仲宫镇进行小城镇开发试点,对镇政府驻地进行商品房开发及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1990年,仲宫镇被建设部列为全国12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党家庄、十六里河、唐王、遥墙、西营等乡镇,借鉴仲宫镇经验,进行乡镇政府驻地商品房开发建设,开发下店上宅式商品房20余万平方米。同年,区建委针对民房建设无规划、质量差和互相攀比、抬高标高易引起纠纷的现状,在遥墙、唐王等镇进行民房建设“四统一”试点,1991年在全区推广。同年,省建委在全省推广该模式。1994年,全区实施小城镇建设“三个一”工程,即每个乡镇建设一条商业街,兴办一个农贸市场,逐步形成一个工业小区。洪家楼镇建成七里堡蔬菜批发市场、北全福汽车配件城、洪楼商业批发市场三大市场;仲宫镇建成宏福商场、西苑小区、二仙工业小区;王舍人镇建成宿家张马和梁王两个工业小区,有14个企业入驻;十六里河镇建成英雄山南路商业街;柳埠、孙村、党家庄、唐王、郭店、港沟、大桥等镇均建成一定规模的商业街和专业批发市场;党家庄、孙村、唐王等镇均制定工业小区建设规划,并开始建设。1999年,仲宫镇、遥墙镇被省政府确定为小城镇建设中心镇;历城区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区”。2004年,全区实施乡镇驻地文明商业街建设工程,开展容貌工程进乡镇活动。至2007年,累计投入资金过亿元,新建商住街1.2万米,铺装人行道花砖2万平方米,铺设地下排污管道4.9万米,安装路灯1000余盏,新建、改建商住设施2万余平方米。
第二节 村居建设
1999年前,全区村庄建设以“小康屋”建设试点为重点。1999—2005年,洪家楼、全福、东风、山大路4个街道和近郊地区32个村(居)实施旧村(居)改造,累计总投资超过10亿元,开工建设楼房270栋、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拆除房屋面积132万平方米,置换土地128公顷,安置村(居)民1.3万户。2005年,遥墙镇张越家村、华山镇高墙王村、柳埠镇投石峪村、仲宫镇艾家村、王舍人镇张马屯村、孙村镇辛庄村、唐王镇老南村、西营镇李家庄村8个村庄被省政府评为村庄建设示范村。2006年,以村镇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2个村被确定为省、市、区三级村庄整治试点,其中,西营镇黑峪村为省级村庄整治试点村,西营镇葫芦峪、李家庄,仲宫镇艾家村、杨而村,柳埠镇秦家村、投石峪村,遥墙镇云家村为市级村庄整治试点村。至2007年,全福街道北全福社区、华山镇苏家村、王舍人镇王舍人村和张马屯村、港沟镇神武村、董家镇裴家村等旧村(居)改造总体策划方案,通过济南市旧村(居)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彩石片区11个村庄整合总体策划方案,唐冶新区郭店镇程庄村、彭庄村等7个村庄整合总体策划方案,港沟镇色峪村、有兰峪村、田庄村等25个村庄改造总体策划方案,上报市旧村(居)改造工作领导小组。
第三节 唐冶新区建设
2003年,区委、区政府将唐冶新区可持续发展列入全区发展规划。唐冶新区北至胶济铁路,南至经十东路,东至围子山山脊线,西至济南绕城高速公路东环线,规划用地总面积2139.99公倾。2004年2月,区政府委托美国威廉·麦克唐纳及合伙人有限公司,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编制唐冶新区总体概念性规划。同年,科技部及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将唐冶新区列入中美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为提高唐冶新区规划设计水平,在美国威廉·麦克唐纳公司所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区政府委托英国ARUP(奥雅纳)公司和上海上实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对唐冶新区规划设计进一步完善。唐冶新区规划设计为“一心三轴、两带多团”。“一心”,是指唐冶新区行政中心;“三轴”,分别是指世纪大道城市功能发展轴、飞跃大道东部城区产业发展轴和唐冶大道山水景观轴;“两带”,是指沿刘公河和土河所形成的两条滨河景观带;“多团”,是指构成片区的多个城市功能组团。按照规划,唐冶新区将建设“6纵11横1环线”共18条道路,改造土河和刘公河;对11个行政村实施村庄整合,建设行政、商务、文化、体育及居民建设安置中心21个街坊;同时启动污水处理厂和10平方公里的围子山公园等配套设施建设。根据建设时序,整个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分两期实施。一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实施“102141”工程。“10”是指建设10条路;“2”是指对土河和刘公河两条河道进行整治;“1”是指建设经十东路与唐冶大道相交的互通下沉式唐冶立交桥;“4”是指对港沟镇东邢、西邢、大官、北官4个村庄进行整合;“1”是指实施110千伏韩潘线高压走廊落地。
2005年12月3日,唐冶新区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建设。2006年7月,对新区内的东邢、西邢、大官、北官4个村庄进行集中整合,建设安置中心。至2007年,完成纵一路、纵二路、唐冶大道、土河路、纵五路、世纪大道、横六路、横七路、横八路、横九路道路及地下管网工程,安装道路交通信号和路灯。建成通车道路总长度21.23公里,铺设沥青路面45万平方米。道路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52亿元。唐冶立交桥工程完成投资0.6亿元。完成新区内道路、唐冶立交桥,以及四村整合安置中心、世纪大道东延山体绿化工程,栽植苗木450万株。安置中心56栋住宅楼全部竣工,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总造价3.47亿元。安置中心内水、电、煤气、太阳能热水器、道路、排水、绿化、村委办公楼、小学、幼儿园、中水处理站等各项公建附属设施齐备。
第四章 房地产
第一节 住房制度改革
1986年,全县城镇职工住房继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以租养房”的公有住房实物分配制度。县直公房管理由县建委房管科负责,乡镇、企事业单位公房由各单位自行管理,按每平方米0.12元标准收取租金。1988年11月,区直管公房交区房管局管理。1992年4月,区房地产管理局成立房改办公室。1993年3月,区房管局成立房管所,对所管房屋按济南市公用住房、居民住宅租金标准收取租金,负责维修和水电管理。1996年7月,开始第一期住房制度改革。按照市政府“关于职工购房控制标准、售房价格、付款折扣、售房评估、售房程序”等要求,对符合房改条件的单位进行调查摸底,举办房改培训班8期,培训业务人员900余人。当年,有9个单位、658户职工按房改政策购买公有住房,领取房屋所有权证,其中,单位自管房539户、直管公房119户,面积39480平方米;有231家单位为34342名职工建立住房公积金。同年,公房租金标准提高到每平方米0.90元。1999—2001年,房改售房价格分别作了相应提高。2005年3月,执行《济南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对租住公有住房人均使用面积低于6平方米的最低收入家庭,每人每月每平方米发放9.2元住房补贴。至2007年,全区有269家单位参加房改,5万余户居民购买公有住房并领取房产证,占应参加房改户数的95%,其中,区房管所管理的房屋有869户参加房改;公房租赁885户、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累计补贴困难家庭102户,发放补贴款29.81万元,户均年发补贴2923元,被保障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4平方米以上。
第二节 产权、产籍管理
1986年,房屋产权、产籍由县建委房管科管理。1987年,开始房屋确权发证,当年为2453户房屋所有权者发放房产证,确权面积671.53万平方米。1988年11月,房屋产权、产籍划归区房管局管理。1989年,开始房屋档案建档工作,建档2453户。1990年7月,对直管公房进行确权发证工作,发证850户。1991年4月—1992年2月,对洪家楼镇所辖村的公私房进行确权发证。1992年3月后,确权发证工作扩展到桑梓店、华山、仲宫、王舍人等乡镇。1995年11月,成立区房地产交易市场,办理房地产买卖、租赁、抵押、评估、咨询及房产增减变动、确权发证等事项。1996年1月起,按照市房管局《关于加强房屋产权产籍统一管理的通知》规定,区房管局不再独立核发有关房屋产权、产籍证书,只负责初审上报。1998年1月1日起,启用由国家建设部统一监制且具有仿伪标志的新房屋权属证书。1999年3月28日起,根据市政府、市房管局有关通知精神,开始对全区1997年12月31日前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房屋共有权证》《房屋他项权证》进行重新审定并换发全国统一的新房屋权属证书。2000年4月起,根据区旧城(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意见,停止办理历城区近郊乡镇村居范围内新建、扩建、翻建房屋的产权登记手续。同年11月,开始办理个人贷款房产抵押登记手续。至2007年,共完成公、私房确权87669户,面积1158.8万平方米;共建立房屋档案17.7万卷,其中房屋产权交易档案12万卷,房屋抵押档案1.2万卷,房改档案4.5万卷,廉租住房保障档案102卷。
第三节 住宅小区开发
1987年起,开始进行住宅小区开发建设,规模较小。1992年11月,区房地产管理局开发公司对区直机关东家属院进行开发改造,1993年5月竣工,投资600万元,开发面积8600平方米。1993年4月,对区直机关西家属院3号楼进行开发改造,1994年1月竣工,投资98万元,开发面积1400平方米。1993年7月对区委党校宿舍楼进行开发改造,1994年8月竣工,投资357万元,开发面积5100平方米。1994年11月对畜牧局住宅楼进行开发改造,1995年12月竣工,投资403.2万元,开发面积5760平方米。1996年,对区文化局大院进行开发改造,投资270万元。1997年,对区畜牧局大院进行改造,投资564万元,开发面积9400平方米。1998年,对区直东居委会危房进行改造,投资300万元,改造面积5000平方米。1999年,与济南市畜禽良种繁育中心合作,在佳宝路9号进行开发,一期工程开发面积5400平方米,投资324万元。2000年,与济南市美术总厂进行合作开发,建两幢住宅楼,面积1.4万平方米,投资700万元。2001年,与济南市畜禽良种繁育中心合作,在佳宝路9号进行二期工程开发,面积1万平方米,投资600万元。至2007年,区城建综合开发公司开发建设七里堡小区、铜件厂小区、历东小区、将军小区、环东佳苑小区、环东新苑小区、杏林苑小区、天舒居小区等11个住宅小区,累计开发6万余平方米,区鑫达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鑫达小区和彩石商业街,区房地产开发公司建设洪美新居,区村镇服务中心建设智慧大厦、将军花园等;区外开发公司在历城相继开发建设建鑫花园、泉印兰亭、富翔天地、齐鲁世纪园、爱特公寓、汇科旺园、锦绣泉城、彼岸新都、上海花园等大型住宅小区。
住宅小区选介
富翔天地小区位于花园路45号,西距二环东路200米,2004年竣工交付使用,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板楼、塔楼、多层、小高层综合型住宅,700户。富翔天地以德国风情社区著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与百年山大为邻,充满浓厚的人文气息。
齐鲁世纪园小区位于花园路80号,2005年竣工交付使用,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板楼、多层型住宅,1200户。
锦绣泉城小区位于花园路80-1号南临华龙路、北靠华能路、西临七里河路、东临华信路,2005年竣工交付使用,占地面积10.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绿化率45%以上,钢筋混凝土结构,塔楼、多层、小高层综合型住宅,2200户。
彼岸新都小区位于山大路2号,2006年竣工交付使用,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板楼、多层、小高层型住宅,中高档欧式社区,700户。
上海花园小区位于东晨大街100号,2006年竣工交付使用,占地面积17.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板搂、多层、高层型住宅,欧式社区,2230户。
第四节房屋拆迁
2003年,经一路延长线拓宽改造,对沿线房屋实施拆迁,涉及单位35家、居民29户,拆除房屋11万平方米。2005年,拆除经十东路田庄村建筑2.3万平方米和解放路甸柳居委会沿街建筑1万平方米。2006年3月,对唐冶新区东邢、西邢、大官、北官4个村庄进行整合拆迁,涉及居民1380户,拆除宅基地房屋32万平方米。同年7月,对北园大街历城段沿线占压道路红线房屋实施拆除,拆迁17.64万平方米。
其中,拆迁居民576户、房屋3万平方米;收回(购)土地52宗,拆迁建筑12.55万平方米;拆除无证建筑2.09万平方米。2006年10月,拓宽改造省道1 02线,对沿线房屋实施拆除,拆迁居民400余户、房屋11万平方米。2004—2007年,对山大南路、山大北路、闵子骞路、七里河路、黄台南路等城区道路周边实施整治,拆除房屋面积10万余平方米。
第五节物业管理
1994年5月,区开发公司成立区城建开发物业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下设七里堡小区管理站、铜件厂小区管理站、历东小区管理站。物业管理总面积25万平方米,居民1380户,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物业公司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维修人员昼夜值班。百花苑、铜件厂、历东3个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2000年7月,济南齐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落户齐鲁世纪园小区,注册资金300万元。企业从业人员20余人,主要从事保安、保浩、房屋维修等工作。2003年前,物业管理企业由济南市房管局物业处负责指导、监督及资质年审。2003年3月,区房管局成立物业管理科,负责全区物业管理企业资质核准初审及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协调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关系,受理业主投诉。
2007年,全区具有物业管理资质的企业31家,从业人员2700余人;实施物业管理的项目113个,项目类型有住宅小区、写字楼、商场、医院、院校、企业等,其中住宅小区有37个,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有16个小区成立了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第五章 建筑业
第一节 建筑设计
1984年,以县基本建设委员会技术科为基础成立县建筑设计室,是全县唯一专业建筑设计单位,主要设计普通砖混办公楼、多层住宅等小型工程。1992年7月,区建筑设计室更名为区规划建筑设计院。1994年晋升为乙级设计院。2003年,设计院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山东恒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05年,晋升为甲级设计院,集建筑设计甲级资质、规划丙级资质、工程监理丙级资质于一体,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监理及相关专业技术咨询。2006年,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有职工71名,其中,高级工程师9名,工程师34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3名,二级注册建筑师2名,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6名,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1名,注册规划工程师1名,注册监理工程师8名,其他待注册工程师7名;配有先进的CAD网络系统、高配置计算机及各专业设计软件。
至2007年,山东恒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累计完成工程项目约3000余项,建筑面积1500余万平方米。设计完成历城区会议中心、洪楼广场、区档案馆、唐冶新区一期村庄整合安置楼单体楼等多个历城区重点工程;“二十一世纪新四合院”项目获山东省建设厅齐鲁新农居设计竞赛二等奖,“新世纪的和谐社区”项目、“山东省贫困地区新居住模式”项目,获第三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优秀设计奖;被评为山东省十佳建筑设计院、山东省勘察设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十佳规划院。
第二节 建筑施工
一、建筑企业
1986年,全县有建筑企业30家,均没有资质证书。1987年区划调整后,增加原郊区的洪家楼、王舍人、华山3个镇的8家建筑企业,共有建筑队伍38支。1997年,区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成立,成为全区首家建筑施工二级企业。2001年7月,建设部实施新建筑资质管理规定,资质标准相应提高,对全区建筑企业冲击较大,有5家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合并改制。2007年,全区拥有资质证书的建筑企业26家,其中区属建筑企业13家。
二、建筑材料
1996年前,建筑材料主要是砖、瓦、灰、砂、石、钢筋等。1996年10月,市政府颁布《济南市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禁止生产、使用实心黏土砖。高层(10层以上)建筑工程填充墙必须全部使用新型墙体材料,主要是能够循环利用的黄河淤泥砖、煤矸石砖和蒸压粉煤灰砖;框架结构高层以外的工程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比例,应占墙体材料总用量的30%以上。1997年起,开展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和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的政策宣传及执法检查。2007年,全区有新型墙材与建筑节能产品生产企业17家,其中,生产煤矸石砖、蒸压粉煤灰砖厂4家,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以及外墙保温材料等生产企业13家;年产承重墙材1.01亿块标准砖,非承重墙材3.4亿块标准砖。
三、建筑机械
20世纪80年代,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企业机械设备迅速增加。90年代起,区属建筑企业场外材料运输使用拖拉机、汽车,场内用小翻斗车和井字架;用拌和机制作混凝土砂浆;打夯机、捣振器、水泵、磨石机普遍使用,钢筋工使用电焊机、切割机、调直机、弯曲机和卷扬机;木工使用圆盘机、刨板机、凿孔机和电钻。2000年后,逐步淘汰井字架等机械设备,外装阶段主要以物料提升机和施工升降机为主,塔机、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输送泵等现代化施工机械设备普遍使用。
第三节 建筑管理
一、资质管理
1988年,全区开始实施资质管理,区建委对26家建筑施工企业、7家市政施工企业、33家预制构件企业颁发资质证书。1996年,按建设部要求,对所有建筑施工企业重新审查,有23家建筑施工企业、11家市政施工企业、37家预制构件企业通过审查取得资质证书。2001年7月,建设部实施新的建筑资质管理办法,资质标准相应提高,有5家建筑企业、2家市政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合并改制,预制构件企业减为15家。2007年,拥有资质证书的建筑企业26家、市政企业7家、预制构件企业15家、装饰企业13家。
二、质量监督管理
1986年前,工程质量由各建筑公司质量科室自行负责,县建委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工程实施质量监督。1987年3月,济南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历城分站成立,主要应用百格网、靠尺、米尺等简单工具,对建设单位申报的工程,从基础、主体到工程竣工,实施质量监督检查。1996年,工程质量监督实行验评分离和备案制度,配备钢筋扫描仪、砂浆回弹仪、混凝土回弹仪、测距仪等监督设备,检测手段从单纯的观感检测向观感检测与数据检测相结合过渡。
1996年12月,按照建设部对建设工程实施强制性监理的要求,成立区建设工程监理服务中心,隶属于区建委。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监理及咨询服务,逐步建立起“企业自控、政府监督、社会监理”的质量保证机制。2005年起,除对工程基础、主体实行分部必监外,增加对施工过程的巡检频率,制定结构层、样板层检查制度,实行施工图审查制度、住宅工程分户质量验收制度。至2007年,对洪家楼、七里堡、南全福等多个村(居)改造工程,东兴益寿嘉园、幸福苑等多个住宅小区住宅楼工程,英才学院、燕山学院、历城二中等多所学校校区单体楼工程,维尔康公司、洪家楼工业园等厂房建设项目及智慧大厦商住楼、二建融基大厦等高层建筑工程实施监督监理,累计监督单位工程2031个,建筑面积720万平方米;累计监理建筑工程面积480余万平方米。
三、建筑市 场管理
1988年4月,区建筑市场管理办公室在全区建筑工地开展宣传学习建筑市场法律法规活动,重点对区域内的违章工程进行检查与整顿,采取组织各部门联合检查,分期分片抽查和专职人员不定期巡查等方法,发现违章工程及时处理。1989年,全区违章工程占在建工程的50%左右。通过罚款、停工限期整顿等措施,违章工程逐年下降。1995年,违章工程比率下降到在建工程的10%左右。1996年5月,按照《关于改革山东省建筑企业劳动保险费用提取办法的报告》要求,成立济南市建筑行业劳保费用管理办公室历城分站,负责辖区内建筑企业劳保费用代收、代付工作。同年10月,成立济南市招标投标办公室历城办事处,负责全区计划内建设工程和区重点工程的招投标监督管理、建设项目合同备案,查处辖区内招投标违法行为。同年,区建委举办建设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与规范培训班,培训项目经理人、技术员人、技术工人。之后,每年定期举办培训班。2003年6月,济南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历城分中心成立,制定招投标程序和服务指南,在开标厅和评标室安装监控设备和屏蔽设备,购置数码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对招投标实行计算机控制,实现与市交易中心网络互连。扩大招投标业务范围,招标业务由较单一的房建施工、监理招标,拓展到居住区规划设计、房建工程、市政工程、绿化工程、监理、材料采购、项目管理、拆迁等。同年11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精神,对全区建设单位资金不能按时到位的,督促其与施工方协商签订还款计划协议;对恶意拖欠工程款的,停止建设单位在建项目施工,限制
其新项目开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对施工承包企业采取通报批评、限制招投标、降低企业资质等级直至清理出建筑市场等方式,督促其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区项目执法办公室和区城建监察大队,在贯彻落实《建筑法》《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采取联合拉网式检查、分期分片抽查和专职人员不定期巡查等方法,查处违法违章工程,制止建筑市场的不规范行为。至2007年,累计完成工程项目单项工程招标406个,办理合同备案300余份,查处违章违法建设工程150多个,追缴拖欠农民工工资1729万元,为17家建筑企业建立养老保障金管理手册。
四、安全生产管理
1999年前,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由各建筑企业自行负责。1999年9月,成立济南市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站历城分站,负责全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同年,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月、施工现场专项整治、创建优秀文明工地等活动,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至2007年,累计监督工程3983个,争创省级优秀文明工地3个。
第六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监测
一、 监测队伍和设备
1983年,县环保办公室建立环境监测室,配置玻璃器皿、电烘箱、药品试剂等监测设备。1989年8月,成立区环境保护监测站,有检测人员9人,主要设备有大气例行监测、锅炉烟尘监测和部分水质项目监测仪器。1992年,检测人员增加到11人,区环境保护监测站检测人员增加到11人,设实验室2个、仪器室2个、质控室1个,有各类设备仪器35台(套);具备45个监测项目的监测资格,其中,大气9个,水质32个,噪声4个。1994年,增加HS6280A噪声频谱分析仪、烟黑测试仪、溶解氧仪、HS5633声级计等仪器设备。2000年,监测站有职工10人,设有办公室、第一分析室、第二分析室、档案室、质控室、噪声室,配有WFX-1E2型原子级收分光光度计、3012H型自动烟尘(气)测试仪、PHS-3C型酸度计等仪器设备36台(套)。2004年,监测站有职工9人,设有综合室、采样室、分析室,配有梅特勒电子天平、AWA6218B型噪声统计分析仪等仪器设备28台(套)。2007年,站内设监测管理室、现场监测室、中心实验室3个科室,有职工10人;监测用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240平方米;拥有各类监测设备16台(套),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20多万元。
二、 环境监测点
大气监测1986—1989年,大气例行监测点有16个。1990年,保留济南第四十三中学、省种子仓库2个监测点。2004年,大气例行监测点取消。
大气降尘监测1994年,在百花公园、省种子仓库设立2个省控降尘采样点,每月5日前采样检测。
大气降水监测1986—1991年,监测点设于山大北路87号区建委院内,属市控点,逢雨雪必测。1992—2007年,迁至七里河路13号区环境保护局办公楼楼顶。
地表水监测1991年,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开始对小清河及其支流进行检测,共设6个点位,分别在大辛河、张马河、沙河、滩头、曲家和石河,属市控点,每月5日前采样检测。1997年,增设济南化纤厂排水干管点位。2000年,取消沙
河点位,设立济南钢铁厂排水干管点位。2004年,增设巨野河点位。2007年,对小清河支流9个点位进行监测,分别是小汉峪沟、全福河、大辛河、石河、巨野河、华山大沟、张马河、化纤干管和济钢干管。
噪声监测辖区内环境噪声监测点均为市控点。1986—1992年,噪声监测分为两类,一类是区域环境噪声,按500米×500米网格布点21个;另一类是噪声达标小区,按180米×180米网格布点,全部设在1类区(昼55分贝,夜40分贝),共计102个点位。1993—1996年,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布点8个;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布点21个,每年5月监测1次;洪黄噪控区按1000米×1000米网格布点100个,每年5月或10月监测1次;建筑施工噪声监测布点23个,固定噪声源监测布点310个,每年6月底、12月底前各监测1次。2000年,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按1000米×1000米网格布点48个,贯穿于3类区和1类区;固定噪声源监测布点109个;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布点10个。2004年,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按1000米×1000米网格布点48个,贯穿于3类区(昼65分贝,夜55分贝)和1类区;固定噪声源监测布点48个;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布点9个。2007年,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按1000×1000米网格布点48个,贯穿于3类区和1类区;洪黄噪控区按1000米×1000米网格布点141个;道路交通噪声布点10个点位。
一、大气污染防治
1986—1989年,治理区级重点污染源10个,其中工业粉尘5项,烟尘5项;建设历城铁厂冶炼煤气回收设施、历城水泥厂生料磨布袋收尘、第二水泥厂水泥磨电收尘、洪家楼综合加工厂和洪家楼热处理厂炉窑改造等项目,年回收煤气1亿多立方米、粉尘2000多吨。1989年起,开展洪家楼烟尘控制区建设,拆除不合格锅炉16台、火烧心茶炉12台,治理窑炉3台,推广型煤炉38台。1991—1992年,建成3.6平方公里的七里河烟控区,推广型煤炉28台。1994年,开展以“气清”为重点的环境保护,检查驻区单位排烟设施131台,处罚22个单位,提出警告和限期治理34个单位,取缔清理各式烟煤散煤花盆炉和自制炉160台,淘汰二次风茶水炉1 80台。1995—1998年,完成废气治理项目24个,建成5.3平方公里黄台烟控区,治理改造12家单位的13台锅炉、窑炉,年减少排放粉尘3800吨,废气处理率85%。1999年,实施容貌工程,创建济南市最长的清洁燃料示范一条街——花园路;取缔济王路、省道102、国道104等主要线路两侧1000米内的小石灰窑、小石子粉碎点35个,露天烧烤经营户386 个,燃煤饮食摊点1120个,没收各类燃煤炉具 1030台。2000—2002年,实施蓝天工程。封存 超标煤1万多吨,取缔4吨以下各类燃煤炉具224 台,拆除闲置烟囱42座,安装油烟净化装置10 台。2003—2006年,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取 缔摊点燃煤炉具1500多个次,创建洪家楼禁燃煤 区1.5平方公里、七里河禁燃煤区1.8平方公里;关停历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安家水泥厂、盘龙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莲花山福利建材厂水泥立 窑生产线;济南卷烟厂、山东华光日化集团有 限公司等100余家单位更换清洁炉具或建设高效 污染防治设施。2007年,依法关停省道103线伸 宫镇二仙桥周边违法采石场19家、华山镇150余 家花岗石厂;济南庚辰钢铁有限公司投资1800万 元,安装烧结机脱硫除尘和高炉出铁场除尘装 置,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000吨;完成济南重工 机械有限公司、济南鲁东耐火材料厂、历城区董 家镇福利冶炼厂等排污治理。
二、污染防治
1986—1989年,治理废水污染源19个,关停 9家电镀厂,取缔非法电镀点5个,年节水120万 立方米,每日减少有毒废水排放100吨左右,提 高白水复用率60%。1991—1995年,完成废水治 理项目8个,关停污染项目7个,对大丘山电镀厂 进行污水治理工艺改造。1996—1998年,完成废 水治理项目28个,关停小电镀厂6家,取缔土炼 油厂2家,转产小印染厂2家、小造纸厂3家,废水处理率88%。
2000—2005年,以南部山区水源地、卧虎山 水库、锦绣川水库、狼猫山水库、锦阳川河和锦 绣川河水源环境保护为中心,完成仲宫污水处理 厂建设论证,开展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法建筑和餐饮点38处,取缔锦绣川河两岸淀粉加工业户48家,建成日处理量120吨的锦阳川门牙景区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量1000吨的历城一中污水处理厂;在北部平原地区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对济南光明纸业有限公司、济南绿霸化学品有限公司实施挂牌督办,对济南维维乳业有限公司、济南群康食品有限公司等违法排污企业给予行政处罚,关停杨北造纸厂、唐王小塑料作坊等污染严重企业,并在济南绿霸化学品有限公司安装废水在线监测系统。2007年,开展以化学需氧量减排为目标的废水综 合治理,建设仲宫污水处理厂,济南光明纸业有 限公司安装污水治理配套设施,废水全部回用。
三、噪声污染防治
1986—1992年,开展噪声区划调查,划分四个噪声功能区:山大居民文教区、洪家楼1类区、黄台工业区、七里河工业区。开展山大居民文教区和洪家楼1类区声环境达标工作,治理噪声源3处,摘除商业性喇叭8处。1991年,增建4平方公里的七里河、黄台噪控区,对噪控区内11个超标噪声源进行治理,90%以上达标。1995年,对扰民严重的餐饮油烟机噪声、沿街高音喇叭等进行整治。1999年,成立区环保监察大队,对未办理环境审批手续的建筑施工单位进行查处。2003年起,加强中、高考期间的声环境治理,停止办理夜间建筑施工作业环保审批手续,当年中、高考期间,加强执法巡查,防止噪声污染,取缔居住区及学校周边的铝合金加工店15家。2007年,治理建筑施工噪声,规范企业行为。
四、固体废物及医疗放射源防治
工业固体废物防治济南钢铁集团公司、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济南铸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辖区内工业固体废弃物重点污染源。1986—1992年,对冶炼废渣、煤碎石、酒糟等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开展综合利用试验。1993年后,对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2007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717.34万吨,综合利用量701.23万吨,其中冶炼废渣综合利用率99.95%,炉渣利用率70.9%,粉煤灰利用率89.1%。
医疗放射源防治2001年,对全区16家医疗卫生单位放射源情况进行调查。2002年起,制定重大放射源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加强放射源申报登记和检查工作,每个季度对驻区7个放射源单位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至2007年,辖区内无放射源污染和放射性事故的发生。
五、节能减排
1986年,以节能降耗、增产节约为重点,在县直企业中建立三级节能网络,历城铁厂、历城水泥厂、历城酒厂等企业被评为省级节能企业。1990年,开展能量平衡工作。1998年1月1日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推广节能“四新”(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展节能行政执法检查。每年对锅炉、炉窑、风机、水泵等设备开展能源利用测试,对浪费能源的企业进行整改,并对能源管理人员和主要能耗设备操作人员开展节能培训。2006年,市政府制定《济南市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与区政府及辖区内15家重点用能企业签定节能目标责任书。是年,全区万元GDP能耗2.0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万元GDP取水29.03立方米,较上年下降14.28%;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95%;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23.92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7.09%。根据产业政策关闭高耗能、高污染的盘龙山水泥有限公司、莲花山水泥厂、安家水泥厂、历山水泥厂和济南涌泉造纸厂等企业。华山花岗石全面禁采,关停石料厂19个。2007年,成立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进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订《历城区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方案》。淘汰落后产能,督促济南钢铁集团落实《山东省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第一批)责任书》要求。济南钢铁集团第二工业区2座16吨转炉、2座128立方米高炉、2座小型加热炉停产;治理、关闭高耗能、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小冶炼企业。年末,全区万元GDP电耗下降4.45%,万元GDP取水下降5.74%,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6.84%,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下降3.6%。
第三节 环境质量
一、大气环境质量
20世纪80年代,境内环境空气质量属于重度污染,类型为煤烟型污染。冬春季重于夏秋季,东部重工业区重于西、南部。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其次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源主要源自钢铁、炼油、化工、建材、造纸等企业及居民生活产生的废气、废水、烟尘。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有济南钢铁总厂、济南炼油厂、济南造纸厂唐王分厂等104个单位;汽车尾气、道路扬尘、施工工地扬尘和胶济铁路扬尘等,也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很大影响。1989年,二氧化硫年均0.111毫克/立方米,超国家标准0.9倍;总悬浮颗粒物年均0.59毫克/立方米,超国家标准1倍。1993年,大气例行监测结果评价分析,大气污染处于警戒水平(I=1.6),总悬浮颗粒物年均0.342毫克/立方米,超标0.14倍;氮氧化物
年均0.034毫克/立方米,低于国家标准;二氧化硫年均0.135毫克/立方米,超标1.25倍。1996—2000年,主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2001—2006年,空气质量为三级,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07年,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分别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03、0.45倍,二氧化氮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1986—2007年,大气降水pH范围5.62~6.89,pH均值呈中性。
二、水环境质量
地表水1994年检测数据,全区37座水库,除卧虎山水库个别项目超标外,其余水库水质符合一、二类地面水标准;小清河及其支流污染类型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为主,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水质污染综合指数ΣP大干2.0,属严重污染。1996—1997年,小清河污染严重,感官性状极差,属劣五类水质,重度污染。1998年,对小清河进行治理,污染程度有所缓解。1999—2006年,小清河水化学需氧量、氨氮均超标100%,感官性状极差,水体呈黑褐色,有臭味,污染综合指数大于2.0,属重度污染。2007年,卧虎山、锦绣川和狼猫山水库,污染综合指数均小于1,水质良好,宜作饮用水源地;其余小型水库,未进行水质监测;小清河水化学需氧量32.8毫克/升~328毫克/升,氨氮3.07毫克/升~79毫克/升,总磷0.03毫克/升~7.89毫克/升,溶解氧0.09毫克/升~6.47毫克/升,均超标100%; pH值6.13~8.17,污染综合指数ΣP大于2.0,属重度污染。
地下水地下水污染区域分布于小清河沿岸、巨野河中下游、唐王镇漏斗区,浅层地下水氯化物、总硬度、细菌总数等超饮用水标准。
三、声环境质量
1986年,噪声分城市功能区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功能区噪声基本达到功能区环境噪声等效声级标准,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为“坏”级。1993年,辖区平均等效声级52.4分贝。1995年监测结果,交通噪声超标准平均0.4分贝,等效声级52.4分贝。1997年,噪声分功能区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全区均达到昼、夜等效声级标准,其中洪家楼镇区域环境噪声达国家1类标准,洪黄噪声区达国家1类标准,七里河、黄台噪声区达国家3类标准;平均道路交通噪声72.3分贝,高于国家标准。2004年,洪家楼地区环境噪声达国家1类标准;平均道路交通噪声70.5分贝。2007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9.3分贝;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昼间50.3分贝、夜间41.6分贝,达国家1类区标准;洪黄噪声达标区平均等效声级昼间55.47分贝、夜间43.99分贝,达国家2类标准。
第四节 环保管理
一、目标管理
1988年,试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1989年8月,区政府与区直有关部门、乡镇政府35个单位签订1989—1990年度环保目标责任书,完成环保指标任务38项。之后,区政府每年与有关责任单位签订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优罚劣。2006年10月,区政府与济南庚辰钢铁有限公司等26家企业签订“十一五”期间企业水、大气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四项削减指标分解到企业。
二、监察执法
1986—1988年,日常监理对象为工业污染源,以企业锅炉、生产窑炉为主,其次为印染、电镀、造纸企业废水,检查单位78个次,检查锅炉、茶炉133台次。1989年起,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管理。1994年1月,区环境监理站成立,负责全区企事业单位环境监察工作。1995,围绕烟尘控制区、环境噪声达标区创建,进行现场监理和督促企业治理污染。对辖区内180家重点排污单位进行摸底调查,污染企业监理率达100%;对45家违反环保规定的单位给予处罚和警告。1997年,实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调查各类排污单位2277家、排污设施925台,对被查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登记,共监理单位1200余个次,查处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案件101件。2005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对40家重点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处罚6家,限期整改3家。2006—2007年,对全区工业园和电镀、造纸等重点污染行业进行检查,查处各类违法排污单位190余家,依法处罚101家。
三、排污收费
1983—1985年,县建委按照国务院《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对县属19个工业企业征收排污费。1986年起,执行省政府《山东省征收排污费实施办法》,征收排污水费、超标准排污费和采暖锅炉烟尘超标准排污费26.79万元。1991年,执行国家《超标污水排污费征收标准》《超标环境噪声排污费征收标准》,征收排污费209.19万元。2003年7月1日起,按国家《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征收排污费。2007年,征收排污费691.53万元。
四、宣传教育
1986—2007年,区环保局每年在“6·5”世界环境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采取编印《环保法律法规文件汇编》、悬挂宣传标语、媒体宣传、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小学生环保科技夏令营、创建绿色学校等形式,广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提高居民环保意识。至2007年,共发放《环保法律法规文件汇编》8000册,举办各类培训班50余期、培训2000多人次,创建省级绿色学校6所、市级绿色学校40所。
知识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地域范围为2007年济南市历城区行政区域。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建环保、交通邮电、开放开发、农业综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工业、商贸服务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