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编 自然环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740
颗粒名称:
第二编 自然环境
分类号:
P942.52
页数:
31
页码:
49-79
摘要:
本编记述了1986—2007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自然环境发展情况。
关键词:
自然环境
历城区
山东省
内容
历城区处于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1986—2007年,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水量712.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328.3个小时。境内地形呈扇形,南高北低,自南至北为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质地貌。有大小山头1387座,最高山为西营镇梯子山海拔976.2米,平原最低地为唐王镇韩官庄海拔20米。境内河道众多,自然资源丰富。黄河横亘区境北部,自华山镇入境流向东北由遥墙镇出境;小清河自全福街道入境流经北部平原,从东北方向入章丘;玉符河发源于南部山区,流向北折西部出境入黄河;全区泉水有200余处,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5027万立方米;能源、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23种,矿产地130余个,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34238.81万吨;野生动植物有300余种,林木覆盖率42%。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第一节 地层
历城区为泰山断块突起北翼,地层南老北新,按地层形成学分类,自南而北依次分布为:前震旦系、寒武系下统、寒武系中统、寒武系上统、奥陶系下统、奥陶系中统、闪长岩、石炭系、二迭系、第四系,并依次上覆沉积岩类。地层倾向北西-北东倾角为8°~20°。
最南端属前震旦系变质岩类,为花岗片麻基性酸岩出露地表。该区北连寒武系下统紫及褐红页岩夹薄层灰岩,厚度约100米~160米,为易透水层。分布于西营镇、柳埠镇南部一带。
寒武系下统以紫红、鲜红色页岩夹绿色页岩和泥灰岩组成,厚度260米~280米。分布于仲宫镇、彩石镇等地带。
寒武系中统以灰、深灰色巨厚层状,鲕状灰岩夹密质灰岩组成。分布于仲宫镇、西营镇少部分地带。
寒武系上统以灰白色薄、中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白云质灰岩、鲕状灰岩、页岩为主,厚度220米~250米,岩层紧密,含水性差。分布于彩石镇南宅科、港沟镇龙洞、仲宫镇东泉泸、大涧沟一带。
奥陶系下统在境内卧虎山水库-锦绣川-西营凹陷边缘以北,为灰色、粉色中厚层、巨厚层微密灰岩、硅质条带灰岩和少量石遂石结核灰岩组成。分布于港沟镇港沟至郭店镇韩仓、孙村镇孙村至彩石镇大龙堂一带。
奥陶系中统以灰白色厚层含石遂石结核白云质灰岩夹结晶灰岩、粉灰白色巨厚层白云岩组成,厚度703米~785米,含水性强。分布于港沟镇、郭店镇港沟至韩仓、孙村镇、彩石镇孙村至大龙堂一带。
闪长岩岩性为表层青沙粒状结构,分布于西顿丘、西隗、唐冶、章灵丘一带出露零星。
石炭系至二迭系,因下沉受海浸,形成大面积海陆交互堆积,岩层由砂岩、页岩组成,中夹煤层。石炭系分布于董家镇谢家屯、郭店镇郭店村、孙村镇孙村、白谷堆一带。二迭系分布于郭店镇十里堡以东地段、董家镇、遥墙镇至黄河一带。第四系为冲洪积层,以灰黄色、棕黄色粉砂质黏土、亚黏土、砾石层及松散冲积、沉积物组成,厚度一般在0米~140米。分布于北部胶济铁路两侧地带。
第二节 构造
一、褶皱
历城区受泰山断块凸起的影响,岩层呈北倾单斜构造,褶皱强烈,形成了“三川十大峪”的山脉地势。“三川十大峪”主要包括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刘家峪、亓城峪、窝铺峪、王家峪、金刚峪、涝坡峪、燕棚峪、虎门峪、里子峪、宅科峪。
二、断裂
境内有多条较大断裂带。近南北走向的有千佛山—莲花山—东彩石—桃花沟断裂带;近东西走向的有店子—汤家—大水井断裂带。断层延伸长度在5米~10000米以上,断距约50米~100米,多为正断层,是地下水富集的主要结构。东梧—刘智远—冷水沟断层,东侧为石灰岩,岩溶水受断层西侧岩浆岩和北部上覆砂页岩阻隔,透过较厚的第四系沉积物,上升形成白泉泉群。
三、岩浆岩
境内岩浆岩岩性为闪长岩、斑状闪长岩和辉长岩,二氧化硅的含量为45%~52%。铁和镁含量较高的岩浆岩,主要分布在鸡山圈、西彩石、顿丘、章灵丘、王舍人庄、洪家楼一带,厚度在150米~450米之间。范围、面积各有不同,一般在3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
第三节 地貌
一、类型
低山
海拔500米~976.2米,地形坡度多在35°~60°,面积870.04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7%。主要分布在柳埠镇、西营镇和港沟镇的南部地区,最高为西营镇梯子山,海拔976.2米,山地沟壑纵横复杂多变,形成了“三川十大峪”。低山、荒坡岭生长着生态林、自然灌木、草丛,岭坡梯田多为林地或干果林。
丘陵
海拔在200米~500米,地形坡度多在15°~35°,面积212.9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6.4%。主要分布在仲宫镇、柳埠镇、港沟镇和彩石镇北部一带,以坡麓沟谷梯田、阶地、沿河阶地居多。坡麓沟谷梯田地块大、土层厚,土质较肥沃,主要种植一年一作粮食作物或果树。阶地地势平缓开阔,土层较深厚,土质较肥沃,为山区的主要作物种植区。沿河阶地分布在诸河河道两侧,地块略大,地势较平坦,土层较厚,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是粮、果、菜生产区。
平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坡度多在3‰~10‰,面积215.56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6.6%。分布在胶济铁路以北的王舍人、华山、郭店、董家、唐王、遥墙等镇一带,平原最低地为唐王镇韩官庄,海拔20米。小清河以南为冲洪积平原,小清河以北为黄河冲积平原,残留少量沙岗、沙丘、坑塘洼地及缓岗和古河道,夏季易积水,土壤有不同程度的盐渍化,20世纪80年代改种水稻后,自然面貌彻底改变,是历城主要农田所在地。
二、山岭
历城南部山区属鲁中低山丘陵,系泰山背坡余脉,有大小山头1387座,其中海拔在600米以上的513座。山脉多呈近东西走向,如长城岭、梯子山、康王顶、卧虎山、孤山、云台山、狼猫山等。近南北走向的有跑马岭、摩天岭、穆柯寨、青铜山、玉皇山等。山势蜿蜒起伏,沟谷开阔,河谷发育谷底覆有第四系沉积物,自然形成的大型冲沟常年流水。
主要山岭:
长城岭 位于柳埠镇南11公里处。主峰海拔869.8米。因山上存有战国时期的齐国长城遗迹而得名。
跑马岭 位于柳埠镇东9公里处。海拔804.3米,面积约15平方公里。岭顶宽阔平坦。因相传战国和隋唐时在此练兵驯马而得名。
梯子山 位于西营镇南10公里处,又称云梯山,海拔976.2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因山峰陡峭险要、爬山如上云梯而得名。
康王顶 位于仲宫镇南2.2公里处,海拔534.8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山南侧有醴泉寺遗址。山东南侧有明代宁海王墓。因相传山顶有康王墓而得名。
穆柯寨 位于仲宫镇西南5公里处。海拔525.9米,面积约3平方公里。相传穆桂英曾在此占山为王而得名。
卧虎山 位于仲宫镇西3.5公里处。海拔353.6米,面积约3平方公里。因山形似卧虎得名。
孤山 位于仲宫镇锦绣川办事处驻地西3公里处。海拔333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因此处山孤立较突凸而得名。
青铜山 位于仲宫镇锦绣川办事处驻地西北4.5公里处。海拔754.7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山西南有大佛寺石刻造像。因岩石含有青铜矿质而得名。
九女山 位于仲宫镇东北7.5公里处。海拔460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山北有几处泉眼,天旱不涸,相传有“九位天仙女”在此沐浴而得名。原称仙台山,亦称九女泉山,后沿称九女山。
云台山 位于港沟镇南13公里处。海拔609米,面积约1.5平方公里。因山上建有云台寺而得名。
桃花岭 位于港沟镇南10公里处。海拔481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因山上多植桃树,春来时桃花满山而得名。
黑峪山 位于港沟镇东南6公里处。海拔498.2米,面积约8平方公里。山近处有黑峪林场和东龙洞。
莲花山 位于港沟镇北1公里处。海拔377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因山形似莲花而得名,俗称棉花山。
狼猫山 位于彩石镇东彩石村东南。海拔343.6米,面积约6平方公里。因相连两山头,一个像狼头,一个似猫头而得名。
玉皇山 位于孙村镇西南4.5公里。海拔282米,面积约3平方公里。因山上建有玉皇庙而得名。
武将山 位于孙村镇西北5公里处。海拔145.6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相传唐朝武将马三保、段志贤战死于此而得名。
鱼山 位于董家镇南2公里处。海拔101.5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土质多为耐火土,是炼铁、制陶瓷器的好原料。因形似鱼而得名,俗称虞山。
华山 位于华山镇洪家园村西北3公里处。海拔197米,面积约1.3平方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为济南齐烟九点之首,古称华不注山。因形似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而得名。
第二章 气候 物候
第一节 气候
一、气候特征历城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热冬冷,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山区比平原、丘陵低2℃左右。四季特征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1986—2007年,累年各季气候概况:
春季(3月—5月)平均气温15.6℃。月均最高为16.7℃,出现在2001年;月均最低为14℃,出现在1991年。常年平均降水总量为108.7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5.3%。平均日照总时数687.1个小时,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29.5%。春季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天气多变,空气干燥,大风天气较多,土地失墒较快,常发生春旱。
夏季(6月—8月)平均气温26.7℃。月均最高为28.8℃,出现在1997年;月均最低为25℃,出现在2004年。常年平均降水总量为469.6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6%。平均日照总时数614个小时,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26.4%。夏季平均气温最高,比年均气温高11.8℃,降水量最多,湿度最大,雨热同行。
秋季(9月—11月)平均气温15.56℃。月均最高为18.2℃,出现在1998年;月均最低为14.3℃,出现在2000年。常年平均降水总量为112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5.7%。平均日照总时数为553.2个小时,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23.8%。9月份开始多晴好天气,秋高气爽,进入11月份冷空气开始活跃,降温较快。
冬季(12月—次年2月)平均气温1.8℃,月均最高为3.4℃,出现在1998年;月均最低为-0.4℃,出现在2004年。常年平均降水量为22.1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平均日照总时数为474个小时,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20.3%。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平均气温比年均气温低13.1℃。
二、气候要素
气温 1986—2007年,累年平均气温14.9℃。1998年最高为15.98℃,较平均值偏高1.08℃;2003年最低为13.9℃,较平均值偏低1℃,年际差为2.08℃。年内最冷月是1月份,平均气温为-0.04℃;最热月是7月份,平均气温为27.7℃。一年之中4月份气温回升最快,月平均气温比3月份高7.7℃;11月份气温下降最快,月平均气温比10月份降低7.7℃。月平均最高气温30.4℃,出现在1997年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3.3℃,出现在2000年1月。
降水 1986—2007年,累年平均降水量为712.4毫米。最多年为1090毫米,出现在2004年;最少年为347毫米,出现在1986年,相差3倍。年际间降水变率为51%~53%。四季降水为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降水相近,夏季降水是冬季降水的21倍,差别明显。
日照 986—2007年,累年平均日照时数2328.3个小时。其中,平均5月份最多,为255.4个小时,平均12月份最少,为147.3个小时;春季日照时数最多,冬季最少,平均春季比冬季多213.1个小时。
季风 1986—2007年,年均大风(8级以上)日数为18天,其中1987年大风日数最多,为41天;1997年大风日数最少,为3天。一年之内,4月大风日数最多,累年月均为4.1天,1月、8月大风日数最少,累年月均为0.6天。
积温 1986—2007年,累年平均≥10℃气温初日在3月26日,终日在11月5日,间隔日数为225天,累年平均≥10℃积温为4892.4℃。年≥10℃积温最高为5268.5℃,出现在2006年;最低为4673.7℃,出现在1993年。
霜期 1986—2007年,累年平均无霜期为244天。终霜期最早日期为1月18日,出现在2002年;初霜期最晚日期为11月27日,出现在2004年。一般年份无霜始期出现在3月上旬,无霜终期出现在11月中旬。无霜期最长年份为307天,出现在2002年;最短年份为209天,出现在1987年和1991年。
地温 1986—2007年,累年平均地面温度16.4℃。年平均地表温度最高17.4℃,出现在1997年;最低14.8℃,出现在2003年。
冻土 1986—2007年,累年平均冻土深度为25厘米。最大冻土深度为42厘米,出现在2000年;最小冻土深度10厘米,出现在1996年。没有无冻土年份。
雾1986—2007年,累年平均大雾日数为16天。最多为27天,出现在1992年;最少为7天,出现在2006年。
降雪 1986—2007年,全区降雪日数共272天,累年平均降雪日数为12天,累年平均积雪日为10.2天,累年平均积雪深度为6.9厘米。年降雪日数最多为26天,出现在2001年;年降雪日数最少为4天,出现在1996年。年际间最多降雪日数与最少降雪日数相差22天,差异明显。积雪年积雪日数最多为29天,出现在2001年;年积雪日数最少为0,出现在1999年。年最大积雪深度为22厘米,出现在1993年;年最小积雪深度为0,出现在1999年。
第二节 物候和农谚
一、物候
春季 初春柏树返青,野菊展叶,野草发青,丁香发芽,水面冰融,土表开始解冻,小麦返青。仲春榆树盛花,毛桃、小叶杨始花,车前子变绿,丁香展叶开花,蒲公英始花,大雁南来,青蛙初鸣,蛇出土,霜雪终止,小麦起身拔节。季春初雷开始,家燕南来,苹果、花椒、核桃树开花、毛白杨落花,榆钱散落,冬小麦拔节孕穗,枣树芽开放。
夏季 初夏刺槐、花椒盛花并终花,桑椹初熟,家燕出雏,小麦、灌浆,棉花分杈,马铃薯始花。仲夏杏收摘,早桃成熟,蟋蟀、蝉初鸣,龟下蛋,小麦成熟收获,春玉米抽穗开花,棉花现蕾开花,棉铃虫出现,布谷鸟终鸣。季夏炎热多雨,春玉米成熟收获,棉吐絮,苹果、花椒收摘,芦苇扬花,蝉终鸣。
秋季 初秋秋作物黄熟,收获,秋耕种麦,家燕南去,柏籽成熟,芦苇盛花,雷暴终止。仲秋冬小麦出全苗,枣树、柿树、苹果树叶初落,大雁南飞,蟋蟀终鸣。季秋早霜出现,枣树、楸树、柿树普遍落叶,蚯蚓封洞,蛇入土冬眠。
冬季 初冬杨树叶落尽,柳树落叶,冬小麦分蘖盛期,收藏大白菜,薄冰初见。隆冬土壤表面冻结,湖泊、河流封冻,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天寒地冻。
二、农谚
关于播种收获的有:“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以前栽地瓜”“立冬不倒股(小麦不分蘖),不如土里捂”“立冬除萝卜,小雪搬白菜”“七宿麦子,八宿谷,玉米六宿就出土”等。启示人们因地制宜种植的有:“种地办法千万条,宜土因时头一条”“地瓜花生山坡种,旱年涝年有收成”“洼地种地瓜,十年九年瞎”“水稻上山,地瓜下洼,只种不打”“庄稼脾气犟,你犟他更犟,地土不对眼,忙也瞎白忙”等。帮助人们预测气候变化的有:“蜻蜒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蚂蚁垛高楼,下雨没有头”“蚯蚓路上爬,雨水多如麻”“蛤蟆哇哇叫,大雨将来到”“鸡不安,要变天”“燕子低飞山戴帽,蚂蚁搬家蛇过道,半夜三更知了叫,不等天明雨就到”“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朝看东南,晚看西北”“先打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等。
第三章 水文
第一节 河流
一、黄河流域
黄河 自华山镇盖家沟入境,流向东北,由遥墙镇沙滩村出境,是历城北部重要客水资源。境内河道长31.21公里,宽一般1公里~2公里。1986—2007年,年平均流量42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547.2立方米/秒,多年平均输沙量3.45亿吨。共有滩区7个,总面积1246.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53.3公顷(老滩)。
玉符河 汇集锦绣、锦云、锦阳三川和泉泸河之水,经仲宫镇西汇入卧虎山水库,由水库下游4公里处(董家庄)出境,出库始称玉符河,《水经注》称之为玉水。均为山洪型河道,来水量集中于汛期。上游“三川”骨干河道,除特枯年外,常有基流。
锦绣川 在仲富镇以东,位于“三川”最北,又称北川。源头有三,主源头是西营镇东部1.5公里佛峪东山下的盛泉,次源头是上降甘村梯子山下的洪泉,另一源头在夏家村。三源头于西营村附近汇流后,水势渐大,向西流经汪家场、云河、九曲村入锦绣川水库。出水库西流,经商家庄、刘家庄、邱家村在郭而庄与泉泸河水汇集,过仲宫大桥,入卧虎山水库。境内全长36公里,流域面积221.6平方公里,河道宽20米~300米不等,属常年性山洪河道。
锦阳川 在仲宫镇东南方向,位于锦绣川之南,又称南川。源头为柳埠镇黄巢水库,出黄巢水库后,流经窝铺村转向西北,经过岱密庵、槲疃村,在柳埠村与发源于长城岭、东北峪(李家塘峪)、亓城峪(卧龙池村)、西南峪(柴家庄)的四股水流相聚成川,水势大,经突泉、门牙村在仲富镇大并渡口村西与锦云川汇合,入卧虎山水库。境内全长32公里,流域面积181.9平方公里,河道宽50米~220米不等,最大流量690立方米/秒。
锦云川 在仲宫镇南部,锦阳川西,又称西川、锦银川。源头在长城岭北仲宫镇高而办事处小核桃园村和南邱村,北流经南高而村入八达岭水库,出库后经邢家庄、汤家庄,在仲宫镇并渡口村,后流入锦阳川,汇合后入卧虎山水库。锦云川是三川中最短、流域面积最小的一条河流,境内全长16公里,流域面积55.2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宽度20米。
泉泸河 俗称泉泸峪,发源于市中区十六里河镇义和庄,流至涝坡庄折向西南,经历城区仲宫镇河圈村、东(西)泉泸、凤凰村、钱家庄在西郭而庄与锦绣川汇合,入卧虎山水库。境内全长20公里,流域面积60平方公里。上游建有泉泸水库,库容85.8万立方米。
二、小清河流域
小清河 发源于济南市“四大泉群”(趵突泉、五龙潭、黑虎泉、珍珠泉),玉符河右岸睦里闸(属槐荫区)分流之水为其辅助水源。自全福街道北全福庄流入境内,蜿延曲折向东北流经华山、王舍人、遥墙、唐王4个镇,从唐王镇井家村东出境流入章丘市。境内全长33.8公里,流域面积825.16平方公里。
巨野河 古称巨合水、巨冶河,发源于彩石镇玉河泉和老树峪两地,汇流于狼猫山水库,水经孙村镇抬头河村东出境,入章丘市杜张水库,是一条古老的山洪河道。境内全长48.5公里,流域面积111.2平方公里。
杨家河 又名杨家石河,因流经董家镇杨庄而得名。发源于彩石镇小龙堂村北,流经许家庄、流海庄,过胶济铁路北流,又经杨家庄、院后、四风闸村,在遥墙镇王家河东村东入小清河。是一条季节性区间排水河道。境内全长16公里,流域面积74平方公里。
土河 又名洪沟,发源于港沟镇邢村,是一条排泄田间积水的季节性河道,河口宽阔、河底狭窄,过董家镇姚家村后,几无河形。境内全长20公里,流域面积38.5平方公里。
刘公河 又名鲁公河,发源于港沟镇长海套村和里子村的两个泉眼,河道经过冶河村后,进入蟠龙水库,出水库北流,经章锦村入神武水库,再北流穿过胶济铁路,过四风闸在遥墙镇鸭旺口村注入巨野河,流入小清河。境内全长30.7公里,流域面积60.7平方公里。
石河 又名韩仓河,发源于港沟镇与锦绣川交界处的麒麟山,向北流经燕棚水库、港沟水库,过经十东路,再穿胶济铁路,由王舍人镇曲家庄入小清河。境内全长27.2公里,流域面积89.7平方公里。
大辛河 又名大辛石河,发源于市中区〓村东猪耳顶,与马蹄峪、黑峪、虎峪、龙洞西峪、陈家峪、老石峪等九条山峪之水汇集而成,经历下区石河岭村、历城区西周家庄、过胶济铁路、由王舍人镇大辛庄入小清河。该河为季节性山洪河道,经十东路以北为城市排污河道。境内全长21公里,流域面积44.71平方公里。
赵王河 发源于王舍人镇的曲家村,流向东北,在董家镇的曹官庄汇入刘公河,境内全长7.9公里。
其他支流有龙脊河、张马河、华山排水沟、遥墙排水沟、全福河等。
第二节 地下水
境内地下水多为岩溶水,南部山地、中部丘陵的寒武系砂岩、页岩、灰岩裂隙岩溶都比较发达,含水丰富。全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4134万立方米,其中深层水10105万立方米,浅层水4029万立方米。基岩裂隙潜水在柳埠、西营一带形成变质岩风化构造,河谷风化厚度一般在10米~20米,河道基流比较丰富。
南部山区接受大气降水后,部分沿裂隙层面渗透向深层运动。当达到一定的区域水位后,由北倾的单斜构造,变为顺水力坡度向北部运动,部分顶托补给第四系潜水形成自流泉,或以人为开采形式排泄。全年地下水丰水期出现在8月—10月。
第三节 泉水
境内泉水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和辖区东部的街镇,已查明泉水达200余处。2004年4月,济南市评定出新的七十二名泉,历城境内的华泉、玉河泉、苦苣泉、避暑泉、大泉、缎华泉、泥淤泉、涌泉、突泉、白泉、圣水泉11处名泉收录其中。
华泉 位于华山镇华山南侧山脚下,华阳公园华阳宫前,也称华水,因临华山而得名。战国时期《春秋左传·成公二年》即有记载。北魏《水经注》亦载:华泉,在“华不注山下也”。为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之一。历史上的华泉经历了喷涌、淤塞、复涌、再淤塞、再复涌的过程。2001年春,进行清淤挖掘,发现两处泉眼,泉水从黏土中涌出,出露形态为渗流,在济南地区尚属罕见。为保护华泉,在出水处砌筑了泉池。池呈长方形,石砌,长17.6米,宽10米,深3.5米,常年不涸,流向华山湖,华山湖又名金光湖,早称广平湖,现存水域1330多平方米,其水甚清,植有荷莲,华山倒影入波,充满诗意。
白泉 位于王舍人镇纸房村北约150米处。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收录。清乾隆《历城县志卷九·山水考四》载:“白泉出纸房庄北,方十亩,中有大泉,间数刻一发,声如隐雷。多涌白沙,故名。”泉周围汇集着唐家泉、张家泉、李家泉等众多小泉,形成长约9000米、宽约3000米的狭长水坡,白泉为众泉之首,当地百姓又称为“百泉”。昔日,白泉周围是一片湿地,水美土肥,历有鱼米之利。随着地下水开采量增加,众泉断涌,水面缩小。
涌泉 位于柳埠镇四门塔景区,四季村宾馆东侧。清乾隆《历城县志》载:“在神通寺西,瀑布飞悬,流入锦阳川”。泉水自白虎山山腰岩隙涌出,出露形态为线状水流,是当地居民饮用水源。泉池呈长方形,石砌,长5.1米,宽4.8米,常年不涸。池旁立明代《重修涌泉碑记》载,此泉池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2004年,仲宫、柳埠、西营、锦绣川、高而一带120处泉,统称为“涌泉泉群”。
苦苣泉 位于柳埠镇亓城袁洪峪北侧崖下,别名莴苣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收录。出露形态为涌状水流,常年不涸,此处地质结构为木鱼石,故水质甘美,最宜泡茶。泉池为圆形,石砌,直径0.7米,石板覆盖,水经暗渠伏流,最后注入茶臼河,为锦阳川源头之一。
避暑泉 位于柳埠镇亓城袁洪峪度假村避暑泉生态园内。明清《历城县志》、清《七十二泉记》均载。因气候凉爽,宜于盛夏避暑而得名。出露形态为涌状水流,常年不涸。泉池为半露于地上的封闭式水泥石砌圆池,直径5米,深2.1米,水由石壁圆孔外泄,顺势西流,入半圆自然水湾中,再顺山坳蜿蜒而下,注入亓城峪中的茶臼河中。盛水期日涌量可达千立方米以上。
突泉 位于柳埠镇突泉村皇姑庵旧址处,别名都泉,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收录。出露形态为涌状水流,常年不涸,清澈甘醇。泉池为方形,水泥砌成,长0.85米,宽0.6米,深3.4米,水经池壁石洞沿暗渠向东再折向南,串街而过,涌入路南石砌长方形池内,入明渠西流,形成“溪抱渠绕”景观,汇入锦阳川。
泥淤泉 位于柳埠镇西南峪泥淤泉村,曾名印度泉。清《七十二泉记》收录。出露形态为涌状水流,常年不涸。泉池为方形,石砌,深6米,流向河道,为村民主要饮用水源。村中有三个泉池“品”字型分布,泥淤泉最深,泉源竞流,哗哗有声。泉水涌出后,分为两股,一股流向东南,一股流向西北。村民们作饮用水、洗衣、洗菜、浇灌田园等,尽得其便。
大泉 位于仲宫镇大泉村,因水流量大且连续大旱之年从未干涸而得名。泉水从九曲河西侧岩孔涌出,顺势西流,三迭而下,至孤山脚下折向南,沿街缓流,汇入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池塘中。出露形态为涌状水流,常年不涸。泉池为不规则形,石砌,直径5.4米,深2.2米,水盛时从溢水口流出,沿九曲河北流入锦绣川。泉池安装抽水设备,为6个自然村、600余人提供饮用水,并作浇灌农田、果园所用。
圣水泉 位于仲宫镇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内,泉址处有兴教寺(民间称朱老庵),传说泉水有灵气,饮用能长寿,故名圣水泉。泉水源自山崖一自然洞穴内,如漱玉珠玑跌落泉池中,然后溢出池口,穿过小石桥,形成瀑布注入另一泉池中。出露形态为涌状水流,常年不涸。泉池为不规则形,假山石驳岸,深0.45米,丰水年最大涌流量达每日近千立方米。水质清冽甘美,是红叶谷景区内最古老的天然名泉,也是村民主要饮用水源。
缎华泉 位于柳埠镇九顶塔风景区内,原称段华泉,明崇祯、清乾隆《历城县志》和清道光《济南府志》俱载,称其“在九塔寺南”。1997年版《济南市志》记载:段华泉“在与九塔寺隔岭的南峪北侧,北距九塔寺300余米……泉池呈井形,片石砌岸,常年不涸。水盛时溢出,沿山沟漫流”。1998年,山东华洋置业集团开发建设九顶塔民族风情园,将其收入园内,整修泉池,段华泉改称缎华泉。出露形态为涌状水流,常年不涸。泉池为长方形,石砌,长5.1米、宽4.05米、深2.4米,盛水季节,泉池水满溢出,漫流于山沟之中。
玉河泉 位于彩石镇玉河泉村内河底,别名榆科泉,为巨野河源头。元代于钦《齐乘》载:“巨合水出龙山镇南五十里,日榆科泉。”出露形态为涌状水流,常年不涸。泉池为长方形,石砌,长1.7米、宽1.2米,泉水自河边岩孔涌出,穿街过户,与周围的牛头泉、响呼噜泉、晴天泉、门口泉、院内泉、西老泉和东老泉共8处泉水相汇,沿河北流,是村民主要饮用水源。
第四章 土壤植被
第一节 土壤
一、棕壤
棕壤性土 分布于柳埠镇李家塘、黄巢,西营镇降甘东南地区的低山丘陵中上部地带,面积64.63平方公里。一般厚度仅10厘米~30厘米,下部为半风化的母岩。土壤呈微酸性,无石灰反应,颜色随岩性不同而异,质粗砾多,孔隙大,疏松,不抗旱,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贫瘠,是山地丘陵区最瘠薄的土壤。因山高坡陡,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一种侵蚀类型严重的土壤,适宜栽植针叶松和板栗。
普通棕壤 集中分布于柳埠镇李家塘、窝铺,西营镇藕池,仲宫镇高而办事处的花坦等村的砂石山缓坡或丘陵中下部及山麓地带,面积26.03平方公里。棕壤所处地形较平缓,土层比较深厚,除部分土壤土层厚60厘米左右外,多在1.5米以上。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或花岗片麻岩风化物的残坡积与厚层洪积物,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表层质地多为砂壤土或轻壤土,并有较多的石砾和石英、长石风化碎屑。土壤肥力水平较好,保水、保肥能力中等,绝大部分已经开垦为农田,其中林地和果园面积较大。但因地形起伏,地块小而不平,受侵蚀威胁,又因灌溉条件差,作物产量受到很大的限制。该土壤适宜种植板栗、马尾松等。
二、褐土
褐土性土 广泛分布于石灰岩或砂页岩以及基性岩组成的低山丘陵的中上部,面积94.56平方公里。其成土母质为岩石风化的残坡积物,土层厚度均小于30厘米,并含有大量的母岩碎石,层薄砾多特征明显。土壤肥力水平低,水土流失严重,属荒坡岭地,以种植耐旱柏树居多。
普通褐土 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山地丘陵和山前倾斜缓平地及平原的大部分地区,面积674.81平方公里。成土母质为坡洪积、洪积、洪冲积物。此土壤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养分含量较丰富,是历城种植粮食、蔬菜的主要土壤。部分土壤由于多次洪积的结果,土体较浅的部位出现砾石、砂层或砂姜及厚层黏土等障碍层次,影响作物根系下扎,对作物生长不利。
淋溶褐土 零星分布于西营镇东峪及西营村东至枣林的沿河阶地,柳埠镇的黄巢峪、苇沟西北,高而办事处的西丘至高家庄、核桃园南部等石灰岩低缓丘陵及山前倾斜平地地带,与褐土镶嵌,面积27.1平方公里。该土壤土层深厚,质地中壤,下部稍紧,保水、保肥,无障碍因素。一般种植玉米、小麦、谷子。
潮褐土 分布于董家镇的许家、邢家、大张、苏新,唐王镇的王新、南北殷、亓家、大小徐,遥墙镇的鸭旺口、小陈家、桥北等山前缓平地,褐土与潮土交界的地带上,面积22.8平方公里。土层深厚,质地适中,耕性良好,基本无干旱威胁,加之耕作比较精细,故土壤熟化程度高,是境内最好的土壤类型。
三、朝土
普通潮土 分布于黄泛平原的遥墙镇大杜家、大李家一带,面积4.32平方公里。此区地势高于周围,潜水埋深3米~4米,该土壤多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西瓜等作物。
标准潮土分布于唐王镇北部,董家镇西北部,遥墙镇的南郭而、东大郭、大码头一带黄泛平原靠近黄河的封闭洼地上,面积55.99平方公里。地下水埋深仅0.5米左右,是在较长期积水或较高位潜水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土层深厚,土色较暗,土质黏重。潮土开垦利用晚,土壤熟化程度低,存在着湿、凉、黏、紧等不利因素,多种植小麦、水稻、莲藕、芦苇等植物。
盐化潮土 分布于黄泛平原上,面积27.06平方公里。是潮土中附加盐化过程的土壤。因地下水位浅,多在1.5米~2米之间。土壤呈碱性,是障碍因素较大的低产土壤。由于实行稻改,灌排设施的改进和增施有机肥料,加强耕作管理,消除了盐化现象,主要种植小麦、水稻。
四、砂姜黑土
分布于唐王镇大徐家村以东的白云湖附近,土壤面积4.1平方公里。历城砂姜黑土多为黄土覆盖类型,表层质地适中,易于耕作。通常在100厘米左右出现砂姜,下部有黑土层,砂姜多为面砂姜、不成层,一般不影响耕作。因受人为耕作影响,部分土壤较肥沃,产量较高。局部土壤质地黏重并有内涝危害。
第二节 植被
一、绿针叶林植被
主要分布在山丘地区的山坡中上部。主要树种为侧柏、松类(油松、赤松、黑松),面积253.33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9.51%。
二、落叶阔叶林植被
主要分布在山丘地区的山坡中下部和平原田路旁。主要树种为板栗、核桃、山楂、苹果、梨、桃、杏、樱桃、李子、杨、柳、泡桐、刺槐、榆、桑、枣、香椿树等,面积317.40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4.44%。
三、灌木草丛植被
主要分布在山丘地区未成林的山坡、树下和梯田地隔上,以多年生宿根性耐旱草本植物为主、间生灌木。草本植物种类较多,主要有黄草、白草、胡子草、结缕草、爆竹草、野菊和有药用价值的柴胡、远志、黄芩等;灌木主要有酸枣、荆条、杞柳、郁李、鼠李、卫茅、金鸡尔等,面积109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8.4%。
第五章 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面积
1991年全区土地普查,总面积171064.01公顷,其中,耕地64033.26公顷,园地10799.61公顷,林地19217.94公顷,居民及工矿用地18094.24公顷,交通用地3897.54公顷,水域8643.13公顷,未利用土地46378.29公顷。
2007年,全区土地总面积130319.49公顷(区国土资源局土地调查数),其中,耕地37479.69公顷,园地13866.37公顷,林地17439.26公顷,居民及工矿用地22777.21公顷,交通用地2476.44公顷,水域3741.07公顷,未利用地24671.44公顷,其他7868.01公顷。
二、土地分布
农用地中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沿黄地区,在丘陵和山区也有少量分布;园地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以及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沿黄地区;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分布较为均匀;交通用地分为铁路、公路和农村道路用地,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水域面积主要集中在沿黄4个镇,平原地区次之,山区最低;未利用土地中,山丘荒草地和田坎所占比重较大,多分布在南部山区,大部分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第二节 矿产资源
一能源矿产
煤 历城属于济东煤田,主要分布于郭店镇及以东。查明资源量矿区3个,全区保有资源储量3666.4万吨。
地热 查明地热田1个,位于遥墙镇、华山镇,地热田资源量7.183×1015焦耳。均为温水地热井,水温28℃~42℃。
二、金属矿产
铁 查明资源量矿区6个,其中勘探中型2处,详查中型1个、小型3个。主要分布于郭店镇及王舍人镇一带。保有资源量3385.3万吨。其中储量898.1万吨,基础储量1398.1万吨,资源量1987.2万吨。
三、非金属矿产
熔剂用灰岩 查明大型矿区1个,位于港沟镇有兰峪。保有资源储量9567.8万吨,其中储量7654.3万吨。
冶金用白云岩查明资源量矿区2个,主要分布于港沟镇南部。保有资源储量3033.4万吨。
饰面用辉长岩 查明资源量矿区2个,其中勘探大型1个、小型1个,主要分布于华山镇一带,出产的“济南青”闻名中外。保有资源储量1098万立方米,其中,储量409万立方米,基础储量913万立方米,资源量185万立方米。
饰面用花岗岩 查明资源量矿区2个,其中勘探大型、小型各1个,主要分布于柳埠镇刘家峪至于科,出产的“柳埠红”花岗石与“印度红”、“四川红”并称世界三红。保有资源储量790万立方米,其中,储量55万立方米,基础储量217万立方米,资源量573万立方米。
饰面用灰岩 普查大型木纹石矿区1个,主要分布于仲宫镇高而办事处南部。保有资源储量3392万立方米。
矿泉水全区详查矿泉水水源地19个,其中大型1个,中型11个,小型7个。在全区分布较广。
四、未探明储量的矿产
境内尚未探明储量的矿产12种,矿产地93处。
第三节 水资源
一、水资源量
全区水资源来自大气降水和过境河流。大气降水形成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客水有自然入境客水(黄河等);其他水源有集雨和污水(小清河)回用。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5027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801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4134万立方米,其他水源2883万立方米(含污水回用)。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
全区多年平均可供水量为27587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5243万立方米(其中黄河水6530万立方米),地下水9461万立方米(其中深层地下水4369万立方米),其他水源2883万立方米(其中污水回用2762万立方米)。
三、水资源供需平衡
全区境内多年平均需水量21286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643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562万立方米,农业生产用水17851万立方米,其他用水230万立方米。对外供水年平均4290万立方米(由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水库供给)。
第四节 野生生物资源
一、野生植物资源
境内野生植物资源有150余种,野生药用植物有银杏、柏子仁、麻黄、胡桃、紫参、土大黄、牛膝、杜仲、地榆、黄芪、葛藤、花椒、酸枣、柴胡、益母草、丹参、枸杞、地黄、车前、红花、土三七、旋覆花、蒲公英、芦苇、半夏、土茯苓等;野生纤维植物有苎麻、南蛇藤、胡枝子、朴树等;野生油脂类植物有侧柏、播娘蒿、苍耳、小檗、野大豆、蒺藜等;野生芳香油类植物有野花椒、菖蒲、野薄荷、藿香、百里香、黄花蒿等;野生淀粉糖类植物有绵枣儿、薯蓣、芡、香蒲等;野生鞣质植物有地榆、多花蔷薇、槲树、赤松等;野生土农药植物有枫杨、臭椿、南蛇藤、苦参、猫儿眼、毛桃、瞿麦、牡蒿等;野生饲料植物有桑、蓖麻、尖叶铁扫帚、野苜蓿、野豌豆、羊草、白羊草、虎尾草、牛筋草、画眉草、狗尾草等。
二、野生动物资源
境内野生动物资源有200余种,两栖类有大蟾蜍、黑斑蛙(青蛙)、金线蛙、花背蟾蜍、泽蛙、北方狭口蛙6种;爬行类有麻蜥、无蹼壁虎、石龙子、赤链蛇、黄脊游蛇、红点锦蛇、白条锦蛇、棕黑锦蛇、黑眉锦蛇、虎斑游蛇10种;鸟类有麻雀、大山雀、喜鹊、乌鸦、野鸽子、斑鸠、啄木鸟、老鹰、百灵、燕子、白鹭、杜鹃、黄鹂、鹪鹩、黄莺、天鹅、白鹳等160余种;哺乳类有刺猬、蝙蝠、鼠、狐、獾、黄鼬、狸等36种;鱼类有10目16科60种,有鲤鱼、草鱼、青鱼、鲫鱼、鲢鱼、鲶鱼、罗非鱼、黄鳝、泥鳅等。
三、野生微生物资源
境内野生微生物资源主要是藻类,种类有绿藻门、蓝藻门、眼虫藻门、甲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硅藻门、红藻门等共8门31科50余属。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旱灾
1986—2007年,全区共发生13次严重干旱。一般季节性、阶段性干旱几乎年年发生,故有历城十年九春旱的说法。主要几次较大的春旱情有:1988年1月—4月,降雨量仅10.9毫米,造成30多个自然村人畜用水困难,旱情几十年罕见。1989年,全年降水量仅365毫米,全区农作物受旱面积达36685公顷。1995年1月—5月,降雨量仅58.5毫米,造成大面积农作物特别是小麦受灾严重,绝产面积达到6003公顷。2001年3月—5月,降雨量仅23.2毫米,受旱面积18009公顷,造成1.5万人、5000头牲畜饮水困难。
第二节 水灾
1987年8月26日13时10分至次日2时30分,全区普降大暴雨,降水量平均174.3毫米。华山镇最大,为334毫米;狼猫山水库最小,为68.7毫米。此次暴雨受灾村庄582个,倒塌房屋3892间,死10人,伤18人。受灾面积13306.65公顷,树木刮倒或折断,少数公路、桥梁、电线杆被冲坏,小清河漫溢成灾,部分水利工程被冲垮,工业北路以北地区厂企多数停产,直接经济损失1938万元。暴雨过后,狼猫山水库大坝出现纵向裂缝,裂缝长286米,宽12毫米~130毫米,深2.5米。
1994年6月29日2时至8时,南部山区平均降雨达120毫米。柳埠、西营、高而、十六里河、锦绣川5个乡镇受灾严重,全区直接经济损失881.65万元。
1996年,境内汛期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全区农田积水面积达13473.4公顷,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24.7%;成灾面积达9671.5公顷,占17.7%;绝产面积5202.6公顷,占9.5%。洪水冲倒地堰1.2万处、5.4万米,冲毁渠道450米,冲毁生产路2000余处、2.4万米,冲毁河坝500米,房屋倒塌或造成危房1404间,冲走刮倒树木3万余株,冲毁桥梁7座,黄河滩区淹没机井、手压井450眼。
1997年夏季,降雨量达到203毫米,同时出现7级~9级大风及冰雹,全区受灾面积47023.5公顷,折损树木6345株、电线杆23根,房屋倒塌1283间。西营镇积米峪村出现山体滑坡。
2000年,境内先旱后涝。1月—7月全区平均降雨31.8毫米,8月降雨235.6毫米。8月9日至10日,全区平均降雨103.4毫米,南部山区平均降雨在160毫米。西营、柳埠、高而、仲富、锦绣川、王舍人6个乡镇受灾,共倒塌房屋1179间,农作物受害面积3287.3公顷(其中粮食作物624.6公顷),绝产面积108.8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07公顷),死亡大牲畜200头,冲毁路基73公里、堤防16.58公里,损坏灌溉设施215处,直接经济损失3027.26万元,其中,农作物经济损失1449.4万元,工业交通运输业经济损失947万元,水利设施经济损失463.81万元。全区481个村(6.4万户、22万人)缺粮,因灾缺水的行政村达190个(1.9万户、5.9万人,家畜8万余头)。西营镇枣林村山体滑坡,毁坏倒塌房屋142间,死亡1人。
2007年7月18日,济南市普降特大暴雨。17时至21时,全区平均降雨115.23毫米,港沟最大163毫米,柳埠最小75毫米,城区降雨148毫米。据统计,全区共倒塌房屋99间,房屋进水480户,造成危房314间,粮田受灾面积1823.33公顷,菜地受灾353.33公顷,蔬菜大棚被淹56个,果树减产30万公斤(其中干果减产7万公斤),粮食减产410万公斤,冲毁乡村道路2620平方米,冲毁地堰12540米,冲垮桥梁1座(港沟镇龙康桥),家禽死亡2000羽,猪圈被淹2个,1万余公斤猪饲料被水浸泡,折损树木4500余株,合计经济损失约1300余万元。
第三节 风灾
1986—2007年,大风天气共发生389次(风力≥8级),年平均17.7次。1987年发生最多,为41次,1997年最少,为3次。每年4月发生次数最多,年平均4.1次。风力强度最大一般发生在7月—9月。2003年7月8日凌晨,遥墙、王舍人镇一带发生10级大风,部分大棚被刮坏,大片玉米植株倒伏,农作物减产或绝产面积226.67公顷。2005年8月1日22时左右,西营镇、港沟镇、孙村镇、唐王镇一带遭遇12级大风和暴雨袭击,造成195间房屋倒塌,石门等十几个村很多直径达60厘米~80厘米的香椿、核桃、梨、柿子等树木被连根拔起或折断。2006年7月25日15时,华山镇、王舍人镇、郭店镇、唐王镇、董家镇、遥墙镇突遭11级暴风袭击,造成1400.7公顷玉米、莲藕、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减产或绝产,直接经济损失984.1万元。
第四节 雹灾雪灾
一、雹灾
1986—2007年,降雹共发生7次。境内发生降雹时间一般从每年4月下旬开始,9月上旬结束,多发生在下午。冰雹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从东北方向的济阳县过黄河,经章丘北部进入历城;一条是从西北方向的齐河而来,经市区八里洼进入南部山区。主要几次大雹灾有:1987年8月17日18时30分,王舍人镇一带遭遇冰雹袭击,并伴有8级大风。200公顷菜田、420公顷粮田受灾,27间房屋损坏。同年,9月1日16时,西营、彩石、港沟、锦绣川、孙村5个乡镇,遭受严重雹灾。冰雹落地厚度为10厘米,最深达20厘米,冰雹直径一般2厘米,最大达6厘米。全区受灾村庄336个,死亡10人,伤24人,直接经济损失386.5万元。1988年9月7日16时30分,唐王、遥墙、华山、王舍人、郭店、孙村、彩石、西营等乡镇遭冰雹袭击,并伴有11级大风。冰雹最大直径3厘米,20分钟内堆积厚度12厘米,局部地区20厘米,历史罕见。造成12006公顷粮田、2801.4公顷菜田、620公顷林地受灾,1人死亡,67人受伤,800多间房屋倒塌。1998年4月22日6时30分,王舍人、孙村、彩石3个镇发生冰雹灾害,冰雹直径15毫米,降雹时间27分钟,损坏蔬菜大棚20余个,受灾面积2601.3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0余万元。2003年7月13日14时,董家镇、遥墙镇一带发生冰雹灾害,西折、东折两村冰雹大如核桃,大片玉米植株被砸成光杆,冬瓜地等菜田被砸坏。2005年5月21日20时,高而乡遭受冰雹袭击达15分钟,造成12个村的660余公顷小麦绝产,各种果树绝产750万公斤,综合经济损失160多万元。2007年8月9日晚,彩石镇、王舍人镇等局部地区降冰雹,大片农作物倒伏、林果落地,部分电力通信设施被毁。彩石镇路相村、平房村部分村民房屋受损,财产损失较大。
二、雪灾
1989年3月2日,全区普降大雪。洪楼、黄台、郭店农贸市场顶棚均被压塌,出现部分人员伤亡事故,全区有57.4公顷大棚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其中,风障阳畦、中小拱棚几乎全部倒榻。2001年积雪日数最多,为29天,对道路交通等影响较大。2004年,最大积雪深度15厘米,造成部分蔬菜大棚被压坏。
第五节 虫灾
全区农作物害虫主要有小麦蚜虫、红蜘蛛、玉米螟、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虫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小麦蚜虫主要有二叉蚜、麦长管蚜等,麦田常年发生程度均为大发生。水稻虫害主要是稻飞虱,1991年大发生,受灾面积2668公顷;1992—1997年中等偏重发生。1997年,孙村、港沟、彩石镇一带发生东亚飞蝗虫灾,部分农作物叶子被吃光,受灾面积800.4公顷。1998年4月,全区3.68万公顷麦田普遍发生红蜘蛛和麦叶蜂虫害,虫害偏重面积1.73万公顷。
知识出处
《济南市历城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地域范围为2007年济南市历城区行政区域。内容包括: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建环保、交通邮电、开放开发、农业综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水利、工业、商贸服务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