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小王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715
颗粒名称: 西小王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907-9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坊乡西小王村村庄概况、村计民生、村庄建设、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张坊乡 西小王村

内容

村庄概况
  西小王村坐落于张坊乡西六公里处,北靠刘庵村,东靠小刘村,南靠刘安邦村,西靠潘庙,原名是小王家,后来因乡里有西王家,该村故称为西小王村。该村常住人口62户,265口人,耕地面积420亩,地形方正。西小王村自1995年开始,每年由村民评选一位孝星,村民李庆怀获得8次。主要种植核桃树、橄榄菜、冬瓜、白菜套种棉粮。
  村计民生
  改革开放前,该村以小麦、玉米、棉花种植为主。生产主要靠人力劳动为主,辅以牛、马、驴等牲畜为主要生产工具,劳动强度大,基本靠天吃饭。
  改革开放后,党支部书记王元平带领兴建水利,购置机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增加了农业收入。加之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加,人民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住户按村规划一户一院,水电费全村统一缴纳。近年来,该村先后获省、市、县各种荣誉称号达20多个。1989年,村党支部书记王元平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也多次报道过西小王村的先进事迹。2005年,该村又获得“山东省卫生村”“济南市‘五个好’村党组织”“济南市计生协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西小王村从1985年开始棉麦套种模式,打破传统的玉米小麦种植模式,大面积发展棉麦套种,收益可观。1996年,了解到早春保护地栽培的蔬菜在东北三省市场需求量很大的信息后,全村搞起了菜棉轮作,当年亩均收入就达到了4800元,1997年,亩均收入达到了5700元。2002年,又创新发展了黑皮冬瓜与小弓棚甘蓝的轮作模式,2005年亩均收入达到了8300元。同时,经过村党支部多方努力,村里与诸城市一家企业签下了农业订单,开始走上了订单农业的新路子。村里建立并完善了社会化服务体系,拨出专款20余万元购买了大型拖拉机、播种机等机械化作业工具,形成了统一种植、统一灌溉、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收打、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服务体系。2006年5月注册成立蔬菜协会。2007年春,西小王村与济南西园公司合作,投资50万元成立了济南市西园菌类种植有限公司,建设了一处占地50亩的食用菌菌种生产基地。目前基地拥有食用菌生产农户11户。生产总量22.2万袋,品种主要有双孢菇、香菇、猴头、灵芝等,因品质好、味美色鲜而远销广州、大连、深圳等地,年实现产值180余万元,人均增收7000元。
  村庄建设
  村庄规划前,该村没有像样的街道。自20世纪70年代,农民盖上了砖瓦房,尤其是2009年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提升了该村的群众生活水平。西小王村街道全部硬化,并且在村中央修建了一座占地10亩的休闲娱乐广场,各种绿化树木长势良好。村办公室于2008年修建,占地100多平方米,房屋八间,内设老年活动室,阅览室。2009年,新建卫生室一处,占地500余平,医生3名,昼夜值班。
  人物
  王元平 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省人大代表。
  李庆怀 全国孝星。
  (田世广)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田世广
责任者
王元平
相关人物
李庆怀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西小王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