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佃乙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709
颗粒名称: 王佃乙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903-9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坊乡王佃乙村村庄概况、村政任职、民间艺术、村计民生、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张坊乡 王佃乙村

内容

村庄概况
  王佃乙村位于张坊乡最西边缘,距商河县城20里,东北靠丰盛集,西北与怀仁镇杨武镇村毗邻,南靠苟家村,东南与西小张村隔沟相望。村庄东西长318米,南北宽188米,面积为59184平方米,呈元宝形,建有环村柏油路。据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共95户,393人,滕姓37人,田姓35人,李姓154人,王姓167人。明朝成化年间,王姓祖先从河北枣强迁徙至此立村,后又有滕、田、李三姓陆续来此定居。原属德平县,1956年3月德平县撤销,划归商河县怀仁区。1961年划归张坊公社。1989年撤销公社,隶属张坊乡管辖。王佃乙村由西往东,土地呈坡状,有耕地640亩。距村最远处1500米,村东有排灌沟,村西有临商河,排灌兼用。且地下水质较好,适宜灌溉,无霜期为193天,宜粮棉生长。
  村政任职
  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王忠奎(1955-1958年),第二任村党支部书记腾佃元(1958-1969年),第三任村党支部书记王明奎(1963-1974),王升奎1974-1987年任党支部书记,王立荣1987-1995年任党支部书记,王传喜1995-1996年任党支部书记,田冠新1996-1997年任党支部书记,李建友1998-2007年任党支部书记,田冠顺2007年任党支部书记。
  民间艺术
  王佃乙村民风淳厚,民俗健康,传统鼓子秧歌有掏腿鼓子、花鞭鼓。独具特色的高跷表演,以手鼓队为主体,再配合独特的花鞭鼓表演,更增加了表演的浓烈风格。表演服装是土粗布、手绣割花,做工精细,用料讲究,在周围村很有名气。
  村计民生
  该村于2010年种植平原薄皮核桃120多亩、蔬菜80多亩,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该村有村委会办公室一处,建于2004年6月。硬化大街一条,修于2003年4月份,总长532米。
  人物
  战争年代,该村有15名地下党员,并建有交通站,有36名青年参军参战,其中有两人牺牲,为烈士。
  解放战争时期,田中仁转战南北,后任团职干部。腾长法在北京某部任团职干部,后转业德州市档案局局长,离休。
  (田冠强)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田冠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佃乙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