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坊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680
颗粒名称: 张坊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883-8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坊乡张坊村村庄概况、村政任职、村计民生、民间艺术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张坊乡 张坊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张坊村位于商河县城西北十二里处。东临商怀路,西与西杨村相邻,南与李金香村、王破头村接壤,北与尹坊村、白集村相连。
  据传,元朝元贞年间张氏始祖由河北武邑枣强一带迁来,以手工业为生,开有作坊,取名张家坊。
  后来刘氏、于氏分别迁入。久而久之就叫成了张坊。该村常住人口500户,1500人,耕地面积2000亩。
  村政任职
  1946-1947年,刘云合任村党支部书记。1946-1947年,张其福、于位福任村主任。1947-1958年,刘善德任村党支部书记。1947-1958年,刘方山任社长。1958-1959年,刘清祥任村党支部书记。1960-1961年,刘书义任村党支部书记。1962-1963年,倪光振任村党支部书记。1964-1974年,刘方山任村党支部书记。1975-1978年,刘建贵任村党支部书记。1975-1978年,刘书礼任副书记。1979-1994年,刘书礼任村党支部书记。1979-
  1994年,邱玉宝任村主任。1995年,刘善福任村党支部书记。1996年,刘丰军任村党支部书记。1996年,邱玉宝任村主任。1997-2003年,邱玉宝任村党支部书记。1997-2003,刘善江任村主任。2004年,刘善江任村党支部书记。
  村计民生
  该村改革开放前,生产生活都很落后,小麦、玉米每亩产量仅300斤,棉花每亩仅产40斤籽棉。改革开放后,实行生产责任制,村民经济收入提高。村内铺设沥青路面,村民从住砖瓦平方转向楼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产总量提升了一个台阶。有大型拖拉机三台,实现耕种一体化,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全村人均收入由开放前几十元提高到现在的8000元左右,村民的经济条件有了提高。
  2008年,建12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2010年,建两委办公室及阅览室160平方米。2011年,该村建有从小学到中学一体化的学校。孩子上学不出村,看病不出村,健身有场所,科学种田查资料有图书室。
  民间艺术
  该村鼓子秧歌据传是在清朝末年兴起,起源已无法考证。至今,仍然年年举办秧歌,男女老少齐参加,声势浩大。
  人物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建武英勇杀敌,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南省新乡市人武部部长、市长、人大常委会主任(病故)。
  (刘善江)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善江
责任者
刘建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张坊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