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孙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677
颗粒名称: 西孙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880-8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韩庙乡西孙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村政任职、村民生活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韩庙乡 西孙村

内容

村庄概况
  西孙村位于韩庙乡政府驻地以东7公里处、韩阳公路南侧,东靠东孙村,北靠阳信县阎家村,南靠东杨村,西南方向是唐家营村。全村占地总面积424亩,其中耕地面积384亩,人均1.8亩,村庄占地面积40亩。2010年,全村共有50户,总人口200人,均为孙姓,汉族。
  据记载,明末清初,孙氏由河北省枣强县一带迁来定居,得名孙家。后来孙氏人员增多,分东西两头居住,清朝初年形成两个自然村,居住东头的为东孙村,西头的为西孙村。
  村民经济
  1950年以后,农民分得土地,但因浇灌、肥料、地质等原因,亩产粮食不足100公斤。1958年,开始搞集体生活,村民主要种植高梁、玉米、地瓜等农作物。1970年,粮食亩产400斤,温饱问题仍无法解决。1972年以后,全村开始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改善水浇条件,小麦、玉米亩产500斤以上。1980年,粮食亩产600斤以上,至此地瓜种植面积减少,棉花等农作物兴起。2000年后,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加上地质条件改善,使用化肥,科学种田,粮食亩产量达到双千斤。2003年,多数村民利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经商等增加致富渠道,年人均收入20000元左右。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
  村政任职
  1953-1965年,孙文廷任合作社社长;1965-1977年,杨玉来任西孙村党支部书记;1977-2007年,孙玉河任村党支部书记;2007-2009年,孙家明任村党支部书记;2009年,孙玉安任村党支部书记。全村共有党员5人。
  村民生活
  1978年以后,人均粮食800斤左右,村民温饱问题彻底解决。1990年以后,多数村民开始按照村规划拆旧房建新房,村民开始购买电视机、摩托车等。2006年以后,全村98%的村民住上了砖瓦房,有部分农户购置了电冰箱、电动车等。2008年,该村有各种机动车辆100余辆,其中联合收割机4台,电脑8台,彩色电视机、电话等基本普及。
  村庄建设
  1949年以前,村里道路坑洼不平,街巷宽窄不齐、弯弯曲曲。1974年,根据规划疏通村内一条南北大街。1985年,安装50千伏变压器1台,全村户户通电。1993年,铺设自来水管道,户户通自来水。2008年,村内安装路灯20余盏。2010年,该村建设了党员活动办公室3间1院,院内广场绿化种植法桐、冬青,投资2万元安装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完善文化科技服务站建设的配套工程,添置办公桌椅30套、档案橱6个,为普及远程教育配备电脑1台、电视1台。村内有综合商店2个,能够基本满足该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
  (孙玉安)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孙玉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西孙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