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675
颗粒名称: 郭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878-8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韩庙乡郭家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村政任职、村民生活、革命活动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韩庙乡 郭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郭家村位于韩庙乡政府驻地东北方向4公里处,西临商东河,南靠唐营家村、东杨村,东靠阳信县古佛镇,北靠阳信县陈营村。全村占地总面积1854亩,其中村庄民居占地400亩,耕地面积1454亩。2010年,全村共有140户,总人口652人,其中劳动力200人。有郭、刘、李、杨、范、韩、张7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郭氏人口最多。
  该村多次被县、乡党委、政府授予“精神文明村”“先进单位”“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等称号。
  据谱书记载,明朝初年由于战乱,范氏迁居此地定居,同时迁居而来的还有吴、亓两姓。此地为明朝时的军事营地,故得名吴家营。后来郭氏一族由河北省迁入,刘氏由山东省莱阳市迁入。因郭氏人丁兴旺,改为郭家村。后陆续迁居此地的还有杨姓、李姓、韩姓、张姓,成为一个多姓村。
  村民经济
  郭家村地势平坦,良田多分布于商东河两岸,灌溉条件便利,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1964年,全村上交公粮13万斤,公粮上交量为韩庙乡第一。1978年以后,村里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改善水浇条件,施用化肥,粮食产量明显提高。1990年以后,粮食亩产量突破双千斤,棉花亩产量400斤左右。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节省了劳动力,村民便外出务工。2000年以后,村里建有养猪场和养鱼池。2008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200余人,村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
  村政任职
  1945-1952年,郭五台任郭家村党支部书记;1952-1979年,郭西增任村党支部书记;1979-1987年,郭西资任村党支部书记;1987-1990年,郭恩元任村党支部书记;1990年,郭宋元任村党支部书记。全村共有党员23名。
  村民生活
  1978年以后,村里逐步对宅基、住房、街道实行统一规划,取直整平了村内所有街道。2005年,投资30万元铺设柏油路2500米,村内主要道路两侧铺设下水道,标准为混凝土水槽、水泥盖板结构。2006年,该村建设了党员活动办公室,同时建设了长30米、宽20米的文化广
  场,广场绿化种植法桐30株、冬青50株,投资2万元安装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完善文化科技服务站建设的配套工程,添置办公桌椅10套、档案橱6个、电脑2台,购置图书2000册,建立了农家书屋。2008年,全村安装路灯40盏。2010年,实施改厕和实现电改,村内3条大街全部铺成石子沥青路面。至此,全村98%的村民住上了砖瓦房,人均住房面积30多平方米,20%的村民家庭买了汽车,多数家庭已拥有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电视机、通讯设备已基本普及。
  1970年,该村建立郭家村小学,主要吸纳该村的学生。2007年,村小学与周围几个村的学校合并为振邦小学,校址位于该村。
  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在村西头刘祥要家后院建有八路军的秘密联络站,在此处住过的有商惠独立营营长邢书敏、乐陵县委书记李万杰、曾任商河县委书记的常中方、八路军某部排长张洪业,战士王道才、王道平等。
  刘其振,八路军某部战士,在李毛战斗中打死多名日本兵后,因寡不敌众牺牲,成为战斗英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负伤的还有刘翔海、郭希一、刘其云、刘文升、郭希云,均已去世。
  刘祥云,参加孟良崮、淮海战役,负过重伤,复员后为二等甲级残废抚恤人员。
  人物
  郭深远 曾任德州地区商业局长。
  郭水元 曾任南京市水泥厂厂长。
  郭本德 曾任齐河县副县长,2008年病逝。
  (刘信阁)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信阁
责任者
郭深远
相关人物
郭水元
相关人物
郭本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郭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