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北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668
颗粒名称: 站北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872-8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韩庙乡站北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村政任职、文化生活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韩庙乡 站北村

内容

村庄概况
  站北村位于韩庙乡政府驻地正北方向2.5公里处,南与站南村相连,北靠德惠新河,东与东小庄村相邻,位于韩庙乡的最北端。2010年,全村共有276户,总人口1221人,下设7个生产小组,耕地面积2218亩。全村有李、王、赵、马、郭、韩6个姓氏,均为汉族。该村是韩庙乡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多次被县、乡党委和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先进民兵连”“模范团支部”等称号。
  村民经济
  站北村地势平坦,盐碱地得到改造,水源丰富。该村以小麦、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棉花为主要经济作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940亩,棉花种植面积278亩,林地80亩。该村主要产业为林业、畜牧业。1951年,村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但受自然条件和生产力的限制,村民生活并没有较大改观。到20世纪70年代,通过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地成方、沟成网,为增加粮食产量奠定了基础。1980年,该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村民开始使用良种、化肥、农药,粮食产量由集体种植时的200斤左右,增加到亩产800斤以上。2000年后,经过陆续整合土地,大面积实现机械化耕作,科学化种植,粮食产量达到双千斤。村内青年劳动力开始利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至2010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400余人,村民人均纯收入7500元。
  村政任职
  1949-1966年,李丙成任站北村党支部书记;1966-1980年,郭连举任村党支部书记;1980-1986年,李少武任村党支部书记;1987-1997年,李发财任村党支部书记;1998-2000年,李吉德任村党支部书记;2000-2001年,李丙堂任村主任;2001-2003年,李丙行任村主任;2003年,李吉德任村党支部书记。
  村民生活
  1978年后,村里对宅基、住房、街道实行统一规划。2003年,对村内南北大街进行硬化,柏油路由街中心穿过,此路长700米,宽8米,大街两旁安装路灯48盏。道路两侧铺设下水道,标准为混凝土水槽、水泥盖板结构。同年,投资350万元,对该村的其他路段铺设红砖,其中东西向村路3条,南北向村路2条。2006年,全村通上自来水。2007年,该村在德惠新河两岸进行绿化,种植1000余棵速生杨。2010年,全村实行电改,换装全新变压器、电线杆及电表。同年,该村建设了党员活动办公室5间1院,院内广场绿化,种植法桐、冬青等。投资2万元安装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完善文化科技服务站建设的配套工程,添置办公桌椅30套,档案橱6个,远程教育配备电脑1台,电视1台。至此,全村93%的村民住上了砖石结构的瓦房,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多平方米。村内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多数家庭已拥有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电视机、通讯设备已基本普及。村内有综合商店2个,能够基本满足该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
  文化生活
  该村每年组织规模60余人的秧歌表演队,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日前后,便可以听到锣鼓声,看到追随围观秧歌表演的人群。在秧歌场里,祖孙三代共舞,屡见不鲜。秧歌内容多以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人际关系、日常生活为主,热情奔放,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该村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小戏,小戏是该村特有的一种戏剧形式,至今仍有赵庆海、李丙军、李丙武等老人精通小戏。
  20世纪60年代之前,村中盛行各种游戏,男孩玩打蹦、抠铜钱、打铜牌等等,女孩玩跳绳、踢毽子、打捂帽等等。大人们则在田间歇息时于地头道边随手用不同形状的物件制作棋子安方、走四顶。此类游戏逐渐消失。
  (李吉德)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吉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站北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