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洼埃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659
颗粒名称: 前洼埃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862-8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韩庙乡前洼埃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村政任职、村民生活、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韩庙乡 前洼埃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前洼埃村位于韩庙乡政府驻地正西方向1.5公里处,赵韩公路北侧。东与西杨村相邻,西与乐陵市郑店镇毗邻,北与后洼埃村相连,南与店子街村相邻。2010年,全村耕地面积1222.5亩。共有113户,总人口436人,劳动力200余人,有孙、李、刘、张、4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李氏人口最多。明朝末年,信氏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来,居住一土埃,周边是洼地,称“信家洼埃村”。据说,小官庄村东南方的信家冢子,原是洼埃信氏的地,故称为信家冢子。
  村民经济
  1978年后,通过打井、修水渠,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在村西边有胜利水沟、北边有虾丰沟,农业排水浇灌得到改善,粮食产量明显提高。2000年后,又经过对耕地的局部平整,已全部达到方田化,通过秸竿还田,河水压碱,深耕等方法,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粮食亩产量突破双千斤。2008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00余人,村民人均纯收入4950元。
  村政任职
  1938-1956年,孙化安任洼埃村村长;1956-1959年,改为西杨村大社集体领导,张富起任大社书记,谢登元任社长;1959年春,西杨村大社解体,洼埃村分为前洼埃和后洼埃2个自然村。1959-1968年,李树田任前洼埃村党支部书记;1968-1972年,李风林任村党支部书记;1972-1982年,李富起任村党支部书记;1982-1992年,李兆福任村党支部书记;1992-2000年,李登安任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李登福任村党支部书记。前洼埃村共有党员13人。
  村民生活
  1978年后,村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过年过节时还可以吃上肉。1982年后,村民能天天吃上面食,温饱问题彻底解决。2000年,村里实行街道、宅基、住房统一规划,形成南北长方形的村庄。2002年,全村安装路灯26盏。2003年,全村通自来水,水源是西杨村的深水井。2007年,村里安装有线电视线路。2008年,该村建党员活动办公室,同时建长22米、宽20米的文化广场,广场种植法桐20株、冬青40株,投资2万元安装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完善文化科技服务站建设的配套工程,添置办公桌椅9套、档案橱3个、电脑2台,购置图书1500册,建设了农村书屋。至2010年,全村共有轿车、面包车21辆、大型联合收割机5台,村民全部住上砖瓦房,人均住房面积达30多平方米,村内有综合商店2个。
  人物
  李云新 男,汉族,1925年出生,1939年参加八路军,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军区兵工厂党委书记(师级干部),1990年去世。
  (李登福)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登福
责任者
李云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前洼埃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