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泉庙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645
颗粒名称: 雹泉庙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4
页码: 846-8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韩庙乡雹泉庙村村庄概况、村庄沿革、村民经济、村民生活、社会事业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韩庙乡 雹泉庙村

内容

村庄概况
  雹泉庙村位于韩庙乡政府南800米处,赵韩公路与燕韩公路交叉口南侧。东与小任家村相邻,南与孙营村相连,西南与胡营村相邻,北与孙胡同村、刘家庙村接壤。全村有耕地面积1184亩,村庄占地面积约360亩,房屋(宅院)227座。2010年,全村共有184户,总人口682人。
  2007年以来,该村连续被评为济南市市级文明村。2009年,被商河县委、县政府评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0年,被评为济南市市级文明生态村。
  村庄沿革
  村名由来 该村因雹泉庙而得名。相传人们为纪念汉朝一位治国安民的好丞相雹泉而建庙。1966年冬,村名被改为旭升。两年后恢复村名雹泉庙,沿用至今。
  姓氏全村有4个姓氏,按人口多少依次是赵、李、孙、王,均为汉族。各姓氏都在1989-2001年续族谱,据说是明末清初,从河北枣强一带迁来。有两赵、两李、两孙、两王的说法,这里的两姓指有两个分支。
  人口 至2010年,全村共有184户,总人口682人。而户口不在该村的常住人口31人,家庭或原籍在该村而居住外地人员有180多人。
  劳务输出 1982年后,经济制度改革,民营经济发展起来,各种建设用人增多。农业生产随着机械化程度提高,富余劳动力则外出务工,增加经济收入。2010年,全村劳务输出238人,人均年收入3-5万元。
  工商业 1991年10月,该村建立集贸市场,逢农历五、十为村里的赶集日。集日时,摊位达到200多个,赶集人数2000余人,集市交易额3万余元。1996-2009年,分两期在燕韩路两侧建起商业街,有工商业户64家,从业人员120多人。其中外来商户16家,外来人员31人。经营范围种类有:百货、家电、生资等较大超市5处,烤鸭加工1家,饭店6家,医药卫生所3家,幼儿园1处,镶牙所1处,加油站1处,粮食购销2家,婚庆、理发服务4家,车辆维修4家,汽车销售点2处,电动车销售2家,石膏板加工1家,服装加工3家,电子器件加工1家,五金建材装修7家。其中,年收入5-10万元的有25家,10万元以上的有11家。
  村民经济
  1982年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均纯收入80多元。1990年,人均纯收入520元。至2010年,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耕种、收割和管理用工减少,该村长年外出务工人员230多人,从事商业经营者120多人,村民人均纯收入7800元。
  村民生活
  1984年后,基本上每户都能天天吃面食。2005年后,村民饮食多样化。1990年后,主要购置电视机、电风扇、摩托车、三轮车和电话、家具。2005年后,电动车、面包车、轿车和电脑、手机多起来,不少村民家庭安装了空调、热水器、暖气,家具和日常用品不断添置更新。
   社会事业
  文化教育 1949年以前,贫苦人家读不起书,只有少数几户富裕人家请得起先生,设立私塾。1953年,该村建立村小学,从外地调来1名教师,设1个班,20多名学生。1962年10月-1967年,村里利用学校的教室和桌凳,还开办了夜校和午校,组织因家庭困难不能入学的大龄青少年进识字班学习。1968年后,在晚上举办学习班,重点是听广播,听读报,识字扫盲,学习上级文件,一直持续到1979年。1975年,村小学搬迁至村后藕湾旁,建12间教室,占地约2.5亩,40米见方,坯墙瓦顶,修起院墙和大门,成为较高标准学校。1976年8月,在小学基础上附设一个初中班。1978年8月,初中班取消。至2005年8月期间,均设有三个班,教师5名,学生70~90名,有该村和周围孙营村、周家村、苏王村、任家村共5个村的学生入校。2005年8月后,小学合并到朱林小学。至2010年,全村有大中专毕业生39名。
  1980年开始,在村小学设立幼儿班,招收4~6岁幼儿,进行学前教育。1984年后,单独设置幼儿园。1992年,幼儿园改为民办制,建幼儿园一所,有3~6岁幼儿90多名,教职工4名,设大、中、小班各一个。
  医疗卫生1980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卫生室取代了合作医疗站,卫生室逐渐改为民办个体经营制,现全村有卫生室3处。2006年,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人每年交费10元,国家补助40元,即可享受在指定医院就医,门诊报销20%,住院按照医院等级分别能报销30%-60%的医疗费。后来增为每人每年交费50元,报销比例也相应最高到80%,年报销限额也由最高1万元增到3-5万元。至2010年,全村80岁以上老人有25名。
  广播电视、电影 1982年,村集体购置一台22英寸彩色电视机,每天晚上在街道或学校大院摆在高桌上,供群众集体观看。1984年后,开始有群众个人买14英寸黑白电视机。1985年后,开始有彩色电视机,屏幕也逐渐增大。1999年,村里通上有线电视线路,节目增至90多个频道,图像更加清晰。2005年后,购买的多为25英寸以上平面直角或更先进的液晶电视机,有的还配上了家庭影院音响。至2010年,村里有2家照相、录像馆。
  电话、互联网 1994年,韩庙乡安装了程控交换机,每村安装了一部电话,实现了村村通电话。1997年后,家庭安装电话的增多。2003年,电话基本普及,开始有村民购买无线电话“大哥大”。2005年后,电话、手机等基本普及。
  2003年,上级组织部门对干部群众进行远程教育,为每个村配置了电视机、电脑,接入了专用网络。2005年开始,有的家庭购买了电脑,接入宽带网络。至2010年,全村有电脑50多台。
  福利和惠民措施村里每年对优待对象和困难户进行慰问和救济,投资10万余元,帮助40多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帮助88户建设了进行废物利用、能做饭能照明的沼气池。在发展个体经济方面,创办工商业的,优先解决场所,帮助解决资金,减免征缴费用,帮助解决供电供水、子女上学等问题。
  文化艺术
  鼓子秧歌雹泉庙村的鼓子秧歌自古以来就有在庙会和春节、元宵节期间组织表演的传统。全村能上妆参加演出者达200多人,既有青壮年,又有十来岁的小孩和70多岁的老人,真是男女老少齐上阵。1963-1965年,组织跑秧歌进行“旱船”表演,装扮有:划旱船、西游记、天女散花等。2008年春节,重新组织中断40多年的鼓子秧歌,并在之后连续几年参加县的秧歌汇演,曾获优秀表演奖。
  戏曲 该村自有庙会时,就有在庙会和春节期间表演的小戏曲,时断时续。1965-1971年,普及革命样板戏,各村都掀起群众性的革命样板戏演出热潮。村里请来济阳县京剧团的老乡赵春章进行指导排练。在周围村庄中,演员阵容较强,演出水平较高,每年都要到10多个村表演。剧种为京剧和吕剧,演出剧目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王小赶脚》《红管家》等。1976-1980年,重新上演传统剧目和新时代节目。分为歌舞和吕剧,演出剧目有:《欢庆胜利》《都愿意》《两张发票》《墙头记》《李二嫂改嫁》《夺印》等。
  人物
  孙元清(1914-1969) 化名张杰轩。1939年参加革命队伍,历任指导员、教导员、军务科科长,海军航空兵某团政委,国防部某研究所政治部主任等职务。
  他战功卓著,多次受到军委的通令嘉奖,并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各一枚。
  赵春芳(1922.8-1997.2) 194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1946年1月任区委会干事。1947年3月任二军分区后勤部指导员。1948年9月任洛北工商二分局干部科科员。1949年1月任平原县税务局局长。1955年5月-1957年4月,任济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57年5月任中共济阳县财贸部部长。1963年3月任济阳县供销合作社书记。1970年8月任济阳县工业局局长。1979年1月任济阳县经济委员会主任。1981年1月任济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84年10月离休。
  王秀泉(1916-1977) 男,1937年参加革命队伍,曾任福建部队炮团政委,兰州军区某兵工厂党委书记,副师级。
  赵书萱 男,1927年出生,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在商河九区区部。后工作单位有:德州青年团;上海第一机械工业部;葫芦岛造船厂;上海第一机械部驻北京办事处主任;河南杞县新乡760厂厂长;蒙阴84厂厂长;临沂8051无线电厂书记;2009年去世。
  王玉华 男,1964.2出生,工学博士。1979年9月-1984年清华大学学习,核科学与能源专业,学士;1984年-1986年,清华大学核能研究院学习,硕士;1987年8月年山东省计划委员会交通能源处;1991年国家计委选派英国SUSSEX大学学习;1992年山东省计划委员会工业一处;1996年泅水县挂职,代表山东省负责韩国大宇水泥工程项目建设;1997年,任山东省计划委员会科技处副处长;2000年,英国学习;2002年,山东省发改委经济合作处,代表山东省与清华大学合作核能项目建设;2003年8月,山东省临沂市政府副秘书长;2004年,山东省临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2005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山东省沂水县政府县长;2008年9月,任临沂市高级技工学校校长,后学校改建为临沂市技术学院,任院长,副厅级。
   (赵凤君)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凤君
责任者
孙元清
相关人物
赵春芳
相关人物
王秀泉
相关人物
赵书萱
相关人物
王玉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雹泉庙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