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子周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639
颗粒名称: 店子周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838-8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韩庙乡店子周村村庄概况、村民经济、村政任职、村民生活、人物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韩庙乡 店子周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店子周村位于韩庙乡政府驻地西南方向3公里处,燕韩公路西侧,北靠赵韩公路,西与张家村、店子街村相邻,南与朱林村相邻。全村占地总面积750亩,其中耕地650亩,村庄民居占地100亩。2010年,全村共有135户,总人口482人,有丁、孙、邓、张4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丁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70%,其他姓氏各占10%左右。据记载明末清初,周氏兄弟因旱荒讨饭由河北省枣强县来此定居,并开一店养家糊口,故称店子周村,沿用至今。
  村民经济
  店子周村地势平坦,盐碱地得到改造,土地肥沃,素有“高田白地”之称,村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等。该村的露天蔬菜远近闻名,主要为菠菜和韭菜。村民除了农业种植外,农闲季节外出务工,全村80%的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年收入5万元左右。村里有百货销售、加工灰膏、饲料加工等店铺,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至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26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000余元。
  村政任职
  1948年后,邓清云任店子周村村长;合作社时期,张存成任村党支部书记;1968-1971年,丁兰水任村党支部书记;1971-1989年,丁思敬任村党支部书记;1989-2001年,丁桂富任村党支部书记;2001-2005年,丁德富任村党支部书记;2005-2010年,丁有泉任村党支部书记。
  村民生活
  1972年,村里开始实行街道、宅基统一规划。至1985年,村里相继疏通2条东西大街和2条南北大街。1998年,实行电改,保障了群众的用电需求。2008年,全村通上自来水,水源为雹泉庙村的深水井。2009年,全村安装有线电视线路。同年,投资50万元对村内4条大街及胡同全部进行硬化,村内主要道路两侧铺设下水管道,标准为混凝土水槽、水泥盖板结构,在大街上安装路灯30多盏,路旁栽植了景观树。2010年,建设党员活动办公室三间一院,村支部定期于每月的1号、10号、20号在党员活动室召开会议。院内广场绿化种植冬青80株,投资2万元安装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完善文化科技服务站建设的配套工程,添置办公桌椅30套、档案橱6个,普及远程教育平台,配备电脑1台、电视1台,购置图书3000册,建设了农村书屋。全村97%的村民住上了砖石结构的瓦房,人均住房面积30多平方米,三轮车、拖拉机等农业机械设备基本户户都有,多数家庭已拥有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电视机、通讯设备基本普及。1987年,该村建设了村小学。1997年,村小学撤销,合并入朱林小学。该村有2名学生考上研究生,分别进入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另有本科生4人,专科生13人。
  人物
  张汝增 曾任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长王震的警卫员,新中国成立后在南京军区某部任团长一职。
  丁汝水 1927年生,1947年参加革命,一野二纵六旅十八团战士,1948年在陕西牺牲,烈士。
  (丁 勇)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丁勇
责任者
张汝增
相关人物
丁汝水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店子周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