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集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557
颗粒名称: 孙集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763-7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孙集乡孙集村村庄概况、村政任职、村计民生、文教卫生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乡 孙集乡 孙集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孙集村位于孙集乡政府驻地正北方向,原乡政府驻地,西靠相家村,东靠车庙村,南与园里村相邻,北接达摩店村、高家村。全村占地面积2600亩,其中可耕地面积约1600亩。全村共有220户,总人口950人,均为孙姓,汉族。据孙氏族谱记载,元末明初孙氏为避战乱迁往胶州地区,路经此地,见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适合居住,于是定居于此,取名为孙家庄。其始祖名为孙贵,后来孙贵为纪念死去的妻子,在此立集,改村名为孙集。因史上有三代四人中进士,曾被皇帝钦封为“四朝黄甲”。2012年,该村被评定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
  村政任职
  孙集村是全县较早建立中共党组织的村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该村建立农会组织,组建妇救会、基干队、青年团等开展生产自救,发展生产,支援前线。1946-1949年,孙同刚任农会主任。1946-1949年,孙志朋、孙心和任村长。1949-1958年,孙久儒任党支部书记,孙平瑞任村委主任。1958-1985年,孙平瑞任党支部书记,孙明仁任村委主任。1985-1993年,孙明仁任党支部书记,孙英华任村委主任。1993-1996年,孙甲彬任党支部书记,孙水瑞任村委主任。1996-2007年,孙水瑞任党支部书记,孙金瑞、孙延江任委员。2007年至今,孙甲利任党支部书记;孙洪良、孙建平任委员。
  村计民生
  1947年后,经过土改,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但受水利、机械、化肥,农药、良种等条件限制,生产落后。1978年后,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根据各自的条件选种适宜作物,随着国家对大型农机具实行补贴,逐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2000年后,粮食亩产量突破双千斤。村民家庭开始购置新家具、新家电。2008年,实现街面全部硬化、绿化,全村通上自来水。2009年,村里修建了村民活动中心。至2010年,村内有大型联合收割机6台,挖掘机1辆,地毯厂1家,有职工70余人。还设有屠宰、农资、商店、门头房、服装店、超市等经营场所,村民人均收入4800元。
  文教卫生
  孙集村于1950年建立了村小学。1978年后,村里对学校进行了多次扩建与整修,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自恢复高考至2010年,全村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学生近百人。村中建立标准化卫生室2所,医疗设备齐全,基本能做到村民小病不出村。
  人物
  孙毓 该村始祖孙贵的孙子,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中进士,后官至陕西布政使。
  孙识 孙毓的侄子,于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中进士,官至汉阳知府。
  孙孟举 孙识长子,于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任刑部主事,后升至河南俭事。
  孙孟和 孙识次子,于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陕西巡按,后升真定府知府。
  (刘 鹏)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鹏
责任者
孙毓
相关人物
孙识
相关人物
孙孟举
相关人物
孙孟和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孙集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