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554
颗粒名称: 史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761-7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孙集乡史家村村庄概况、村政任职、村庄建设、村民经济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乡 孙集乡 史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史家村坐落于孙集乡北部,东隔车庙干沟与郭家村相望,南隔史家沟与果子园村相对,西与大刘村接壤,北与龙桑寺镇宽河街交界。村庄占地140亩,耕地面积590亩,全村共有43户,216人,有田、刘、赵、史、4个姓氏,均为汉族。村庄大约明朝建立,由史氏先祖迁入,以姓氏命名,沿用至今。
  村政任职
  在抗日战争初期,田圣道率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党小组,在村里开展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史家村建立农会组织、组建妇救会、基干队、青年团等,开展生产自救、发展生产、支援前线。1970年,田圣道任村党支部书记。1986年,刘长路任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赵亭魁任村党支部书记。2005年,史立功任村党支部书记。2006年,刘长祥任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刘福龙任村党支部书记。
  村庄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全村没有正规街道,多数是土坯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1975年,村里统一规划街道、宅基、房屋,共规划三横二纵5条大街。2009年,村里安装路灯。2010年,户户通自来水。同年,村两委筹集资金修建村办公室1处,集计划生育服务室、图书室、文化大院为一体。2011年,进行旱厕改造。
  村民经济
  新中国成立前,粮食亩产不足100公斤。1952年,成立高级社,通过打井、挖渠,粮食亩产量180公斤以上。1978年后,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根据各自的条件选种适宜作物。随着国家对大型农机具实行补贴,逐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2000年后,粮食亩产量达双千斤。2008年,该村人均收入3500元以上,是改革开放前的20多倍。至2013年,村内设有百货副食店、农资销售点等经营场所。多数村民利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
  文教卫生
  1950年后,先后投资建立初小。1986年,村学校实现校舍、课桌椅、操场等六配套。1997年,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自恢复高考到2013年,全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10多人。
  村民全部参加新农合,参保率100%。村里无诊所,村民一般到大刘村诊所看病。
  (刘 健)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健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史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