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庙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517
颗粒名称: 白庙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733-7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孙集乡白庙村村庄概况、村政任职、村庄建设、村计民生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乡 孙集乡 白庙村

内容

村庄概况
  白庙村坐落于孙集乡西部,东靠牛十路(环乡路,牛堡至十里坞段),西与河沟村、饮马村接壤,南靠跃进河,北靠柴孟干沟。全村占地24公顷,其中耕地15公顷,湾塘2公顷,村民房屋占地7公顷。至2010年,全村共有52户,总人口261人。
  相传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李氏先人从山东省寿光县稻田街迁来定居,因村东有一庙,庙墙全部是白色的,故村名李家白庙,后来统称今名。该村1965-1984年,属牛堡公社。1984-2005年,属牛堡乡。2005年,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划归孙集乡。
  村政任职
  1949年,中共白庙村党支部成立,李少棠任书记。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设生产大队,李发吉任大队长。1984年10月,成立白庙村委会,李绪禄任村主任。1988年6月,李经福任村党支部书记,该村有党员3名。
  村庄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全部是土坯墙,草檐头的平顶房。1988年,村庄进行统一规划。1989年,村里自筹资金更换变压器,户户通电,村大街安装路灯,接通有线电视。1997年,村里筹集资金5万元建设办公室一处。2008年,实施农村电网改造。2009年,户户通上自来水。2010年,重新装修村委会办公场所,集计划生育服务室、图书室、文化活动中心为一体。年底,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聘请保洁员,大街上设置垃圾箱。
  村计民生
  新中国成立前,村东南是一片洼地,涝灾严重。1982年,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根据各自的条件,选种适宜作物,精耕细作,加大投入,农业产值有所提高。1988年,村民整理洼地,完成长700米、宽30米、深9米的灌溉渠。2011年6月,投资8500元用大型挖土机清淤土方1万立方米,将全村的耕地改造成良田。该村以玉米、小麦种植为主,近年“河沟”西瓜种植面积逐渐增加。2001年以来,村民住上了砖瓦房,电灯、电话、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基本具备,还有一部分村民家庭购买了汽车。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
  文化教育
  新中国成立前,该村学生入学率不足30%。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投资万余元,与河沟村联合办学。1983年,白庙村自筹资金建立白庙小学,实现校舍、课桌椅、操场、大门、厕所六配套。1997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白庙小学由初级小学改为白庙简小,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至2010年,该村先后有9名学生考入大学本科院校。白庙村新农合参合率达100%。1958年前,白庙村鼓子秧歌多次到县城及周边村庄演出。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办,历时5~10天,男女老幼齐上阵,场面宏大壮观。1962年以来,白庙村自办剧团上演的吕剧《小姑贤》《借年》等戏曲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人物
  李发吉 1923年出生,1958年任白庙村大队长。带领村民从事榨油和编织,组织创办白庙村鼓子秧歌队,曾多次进城汇演。
  该村服过兵役的人员有:薛守星,薛大胜,李永喜。
  (耿新亮)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耿新亮
责任者
李发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白庙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