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董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514
颗粒名称: 张董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731-7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孙集乡张董村村庄概况、村政任职、村庄建设、村计民生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乡 孙集乡 张董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张董村坐落在孙集乡西北部,东隔商东河与大刘村相望,南与柴孟村接壤,西与郝家村交界,北隔牛堡河与赵集村相对。1976年进行村庄规划,共规划二横二纵,已完成村内大街硬化4条。耕地灌溉东靠商东河、北靠牛堡河。2012年底,张董村辖4个村民小组、189户、720人。村庄占地面积300亩,耕地面积1600亩。全村共6个姓氏,分别为张、庞、田、董、杨、冯,其中张姓最多,均为汉族。据记载,明末清初,张氏、庞氏、田氏、董氏由河北武邑县迁此处,并各建一村,以姓氏命名。人民公社化后,合并为张董大队。1965-1984年,属牛堡公社。1984-2005年,属牛堡乡。2005年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划归孙集乡。
  村政任职
  1966年,张成玉任村党支部书记。1978年,张本元任村党支部书记。1981年,庞延泉任村党支部书记。2004年,张训洪任村党支部书记。该村有党员29名。
  村庄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全村没有一座砖瓦房,全部是土坯墙、草檐头的平顶房。1976年,宅基统一规划。1985年,安装30千伏变压器,全村通电。1996年整修村办公室1处,随即整修计划生育服务室、图书室、文化大院为一体。2004年,2横2纵4条大街全部硬化。2005年,更换大变压器,挖环村沟2条,长达1400米。2007年,安装路灯。2008年,环村沟全部清淤。2009年,村南洼地全部埋上防涝水泥管。
  村计民生
  新中国成立前,年人均口粮不足100斤。1960年人均食粮150斤,人均纯收入130元。2000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多数村民住上了砖瓦房。2004年后,全村瓦房入住率达99%,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400余辆,安装固定电话110部,电视机2000台。部分农户购置轿车20辆,面包车4辆,大型收割机3台,载重汽车5辆,电脑30余台。手机通讯、彩电已基本普及。
  文教卫生
  新中国成立前,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入学地点为高家完小。1963年,在村东建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为50%。1979年在原村小学基础上,建中学1所(含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75%。1981年撤销中学,恢复张董小学并命名为张董学区中心小学,5个年级,至1996年,适龄儿童入学率95%。同年全部适龄儿童移至牛铺乡张董学区赵集完小上学(今孙集乡赵集小学),入学率100%。
  1964年后,村建卫生室1所,房屋简陋,只有1名医护人员,只能看一些头痛感冒之类的小病。2010年后,村民就医地点为肖刘村卫生室。
  人物
  张成林 1957年生,任临邑县土地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
  田康忠 1962年生,任商河县实验中学校长。
  (刘学兴)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学兴
责任者
张成林
相关人物
田康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张董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