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509
颗粒名称: 常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726-7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孙集乡常家村村庄概况、村政任职、村庄建设、村计民生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乡 孙集乡 常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常家村坐落于孙集乡政府驻地西北方向,牛刘路以南1公里处,东接柴孟村,西与南陈村毗邻,南与寨子村相望,北与郝家村接壤。进出村依靠柴崔路(乡路),耕地灌溉依靠村南柴孟干沟。据传,明初常氏先祖由河北武邑迁此立村,村以姓氏得名。1965-1984年,属牛堡公社。1984-2005年,属牛堡乡。2005年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划归孙集乡。全村占地总面积5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5公顷、河塘2公顷,村民居住占地7公顷。2013年全村57户,230人,均汉族。
  村政任职
  1945年商河县城解放后,该村归孙集管辖。1956年,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常兰富任社长。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村设生产大队,常发香任大队长。1977年由常连星任大队长。1984年10月,建立村委会,常连星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2007年改选常宝海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该村有党员7名。
  村庄建设
  1980年,全村群众自筹资金购置30千瓦变压器一台,户户通电。1995年,村庄建设和村民宅基地开始统一规划,村民住上了砖瓦房,并购置了新家具,新家电,居室美观亮堂。同年,更换新的大功率变压器。2008年,安装有线电视。2009年,户户通上自来水。2000年重新进行了村庄规划,规划了二横三纵5条大街。2010年年底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
  村计民生
  该村以小麦、玉米、棉花种植为主。1947年后经过土改,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活好转。1982年,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根据各自的条件,选种适宜作物,精耕细作,加大投入,农业产值有了提高。2010年,村两委多方筹资实施村南柴孟干沟500米清淤工程。
  至2013年,全村拥有机动车100余辆。安装电话10多部。手机基本普及。电视机100多台。全村砖石结构住房占100%。轿车10多辆,面包车3辆,大型联合收割机3台,其他大型农机5台,载重汽车1辆。电脑10多台。彩电及通讯工具已基本普及。
  文教卫生
  1977年,成立了村办小学,教学条件简陋。1987年,村里新建校舍3间。普九后,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2003年,学校合并至赵集小学。2009年,建起农村文化大院。设有乒乓球台,篮球场等活动场所。
  至2012年,全村先后有7人考入了全日制大中专院校。
  至2006年,全村新农合参合率达100%。
  人物
  解放战争时期,常连义在战争中受伤。至2013年,常丰和、常宝林、常宝河、常宝奎、常宝俊等先后参军。
  (刘学兴)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学兴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常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