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孟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508
颗粒名称: 柴孟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725-7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孙集乡柴孟村村庄概况、村政任职、村庄建设、村计民生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乡 孙集乡 柴孟村

内容

村庄概况
  柴孟村位于商东河西岸,西边耕地与常家村接壤,南为大片耕地,东北隔耕地与张董村相望,村庄占地面积500亩,耕地面积1900亩,是由柴家村、孟家村两个自然村组成,以村中湾为界东为孟家村,西为柴家村,下设四个村民小组,柴家村为一、二组,孟家村为三、四组。2012年全村共170户,760人,均为汉族。据村碑记载,明末清初,柴氏和孟氏同时从河北省枣强县迁至此地。村内有柴、孟、陈、尹、谢、王、崔、潘、李、刘、苏、杨等姓,因姓氏众多,在当地有“七柴八孟”之说。
  村政任职
  1950年3月,中共柴孟村支委会成立,柴振江任书记。1963年隶属商河县城关公社。1970年隶属商河县牛铺公社,柴振杰任党支部书记。柴振杰任大队长、村委会主任至2005年。2006年,柴光敏任村党支部书记,李红军任村委会主任。有党员11名。
  村庄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全村只有村中一条弯曲的街道和几条错综复杂的小巷,下雨时泥泞不堪。住的是土坯房,农户人多房少,住房条件差。1978年全村开始规划开通村内1公里的东西主干道。1980年柴孟村户户通电,成为周围村通电最早的村庄。2010年全村房屋翻盖完成,房屋全部采用砖混结构,实现户户住新房、户户通电、户户通有线、户户通黄河水、户户通电话,村内安装了路灯。村两委新建办公室1处,4间。
  村计民生
  新中国成立前,人均口粮一年不足100斤,1960年人均食粮150斤,人均纯收入130元。2000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200余辆,安装固定电话97部,电视机200台,部分农户购置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2004年后,全村瓦房入住率达99%,各种机动车400余辆,其中轿车15辆、面包车2辆,大型收割机3台,载重汽车2辆。有电脑30余台,手机通讯、彩电已基本普及。
  柴孟村以种植玉米、小麦、棉花为主。1982年,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根据各自的条件,选中适宜作物,精耕细作,加大投入,农业产值有了大幅度提高。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加大,农村的水利条件日臻完善,该村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2006年,打机井13眼,疏通沟渠2000米。
  文教卫生
  新中国成立前,在村西柴家建学校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入学地点为高家完小。1980年在村中湾南新建柴孟小学,五个年级,学龄儿童入学率75%。1988年在村中湾南(今村委会附近)新建学校,五个年级,学龄儿童入学率90%。1996年撤销柴孟小学,学生转入商河县牛铺乡张董学区赵集完小(今商河县孙集乡赵集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该村先后有33名学生考入了全日制大中专院校。
  1949-1980年,村民就医不便,只能步行到龙桑寺看病,1980年建村医务室,方便了群众就医,2009年改建村医务室,配齐医疗设备,村民可就近就医。2013年该村新农合参合率100%。
  人物
  抗日战争时期,村民苏德奎任八路军某团侦察排排长,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解放上海等战役,成为伤残军人。村民李香山、李香厚,在解放济南的战役中负伤。至2013年全村已有51人参军。
  李香厚 1946年参加革命,历任惠民县公安局副局长、商河县公安局副局长、济南市安全局局长、党委书记(副厅级),已退休。
  陈佃华 1950年生,历任商河县财政局局长、党委书记,商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已退休。
  陈保朝 1955年生,曾任中共商河县贾庄镇党委副书记,已退休。
  尹先吉 1956年生,曾任商河县展家乡派出所所长,已退休。
  (刘学兴)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学兴
责任者
李香厚
相关人物
陈佃华
相关人物
陈保朝
相关人物
尹先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柴孟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