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491
颗粒名称: 古城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
页码: 712-7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孙集乡古城村村庄概况、村政任职、村庄建设、村计民生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乡 孙集乡 古城村

内容

村庄概况
  古城村坐落于孙集乡西南部,西至商东河,北靠石胡同,东北与王市毗邻,东南与曾赵村接壤。全村占地面积1700亩,其中耕地面积990亩,村庄占地710亩。全村186户,常住人口629人,均汉族。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古城村一带为西汉宜成侯刘堰封地、西汉宜成县城所在地。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名将王彦章带兵常驻此地,筑堡建城故起名为彦章城。后称古城。明清时期陆续从山西、河北及县内的三里庄、东关、扒牯李迁来王、李、周、郅、石等5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王氏、李氏人口最多。
  村政任职
  1949-1966年王范海任村党支部书记。1966-1974年,王成位任村党支部书记。1974-1991年,王存财任村党支部书记。1991-1996年,王宗顺任村党支部书记。1996到2004年,李清西任村党支部书记。2004年李伯学任村党支部书记。有党员21名。
  村庄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全村全部是土坯墙、草檐头的平顶房。1979年11月,村里上变压器,户户通电。至1989年底,村里每户都有了电视,部分户通电话。1996-2004年,村庄规划,共规划三横二纵,完成硬化村内大街5条。2007年,村里打机井10眼。2008年,户户通自来水、有线电视,部分村民购置电脑并安装宽带。2010年建设村办公室,集计划生育服务室、图书室、文化大院为一体。
  村计民生
  该村自1949前就有集市,远近闻名,“文革”期间取消。1978年10月重新立集。1982年,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根据各自的条件,选种适宜作物,精耕细作,加大投入,农业产值有了提高。随着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农村的水利条件日臻完善,对大型农机具实行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购置农机具的积极性,初步实现农业机械化。至2012年底,有地毯厂3家,电子厂1家,各类工商户20余户。人均收入1万元,全村有轿车26辆,面包车30辆,老年代步车20辆。
  文教卫生
  1984年投资建校舍一处,儿童入学率达85%。1997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该村入学率达到100%。2004年投资30万元建村医疗室一处(二层楼,设病床,医疗设备齐全)。2011年办诊所1处,占地1000平方米,投资30万元。村里新农合参合率100%。该村鼓子秧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节日庆典都要演出。2005年在村委的鼓励下,村民自发成立了老年人艺术体操队、红歌团等。
  人物
  该村历代以行医而闻名,誉满周边县区。老中医王范邦自幼学医,行医于周边区域,闻名遐迩。留有家传《淋巴结专治》秘方,三代传人王成利传承医术,行医方圆百余里。
  李来兴 出生于1953年,1971年应征入伍,在部队医疗队工作并专研针灸,医术精湛,复员后继续行医于周边各村镇,对精神病治疗更为专长。
  孙守选 老中医,出生于房家屯村,因受李来兴影响,自幼在古城村学医。
  解放初,该村有5名青年参军,其中王宗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曾立过二等功、三等功。1979年李清稀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至2012年,该村已有180人服过兵役。
  (苏传元)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苏传元
责任者
李来兴
相关人物
孙守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古城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