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桥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389
颗粒名称: 白桥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616-6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白桥镇白桥村村庄概况、村庄变迁、村政任职、村计民生等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白桥镇 白桥村

内容

村庄概况
  白桥村位于商河县城东南25公里处,是白桥镇政府驻地,东与蒿子孙村为邻,西与徐李村相连,南与济阳县曲堤镇刘安吴村接壤,北靠南董村,整个村落呈正方状,全村占地总面积3048亩,其中耕地2228亩,村庄居民占地820亩。2010年全村共有533户,总人口1928人,其中农村人口1783人,城镇人口145人。有高、朱、于、刘、杨、齐等18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高姓最多。
  白桥村1994年被白桥乡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1996年被白桥乡授予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该村鼓子秧歌被济南市授予民间艺术金奖。
  村庄变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村落布局杂乱无序,各种房屋相互交错,胡同不通,进出不便,街道蜿蜒狭窄,群众建房多依托自己的祖宅,随意建房,交通受阻现象愈演愈烈。
  到了70年代,实施村庄规划,凡新建房屋者一律不能在自己的祖宅处建房,必须按照新的规划标准,东西17米、南北22米为一处宅基,每两处住宅留一条2.5米的胡同。八九十年代,胡同在原2.5米的基础上拓宽到4米,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产生活。
  90年代末,将原10个生产小队合并组建为9个生产小队,将原来的土大街拓宽至12米,并进行了硬化和取直。近几年,又将原来的4条街扩展到6条街道,同时也进行了硬化。
  村政任职
  1947年8月,高瑞云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该村第一名党员。1956年10月,中共白桥村第一届党支部委员会成立,吕仲连任村党支部书记。至2010年,村党支部共有3名委员,48名党员。2008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使用,总投资7.2万元,建筑面积112平方米,设有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等。
  1958年,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67年,成立了白桥大队革命委员会,高连弟任主任。1984年,建立村民委员会,孙本奎任村主任,有委员4人,下设9个村民小组。2000年,村民委员会由5人组成,高永民任主任,高永学任副主任兼民兵连长,杨华停任村文书,杨敬凤(女)任村妇女主任。2010年,高宝春任村主任,高永新、杨敬凤(女)任委员,杨敬凤(女)任妇女主任,白桥村多次被县、镇两级政府评为“先进村委会”。
  历任党支部书记:
  吕仲连1956.04-1968.01
  商宗福1968.05-1975.02
  朱守华1975.03-1978.01
  高永新1978.02-1980.04
  齐金友1980.05-1989.08
  朱本华1989.09-1992.10
  刘怀利1992.11-2003.10
  高永民2003.11任职
  村计民生
  生产建设 1952年,该村成立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后又相继成立了2个互助组。1956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打砖井80眼,修沟渠20条。1977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亩产100公斤,提高到亩产300公斤。1995年,推广大蒜种植,大蒜品种以苍山白皮蒜、改良红皮蒜为主。1997年,推广大蒜种植地膜覆盖技术。1998年,推广普及“三种四收”(大蒜—玉米—菠菜)模式,推广大蒜标准化生产。至2010年底,全村种植大蒜150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9%,年产大蒜1000吨、蒜薹350吨,年产值400万元。村内建有养殖场11个,其中养猪场7个,养鸡(鸭)场4个,蔬菜大棚11个,主要种植黄瓜、芹菜等。
  该村在公社时期曾开办砖瓦厂,从业人员不足30人,年收入不足2万元。1978年后,白桥公社(乡)发展村办、户办企业。2010年底,成立了大蒜加工企业——济南宏光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固定资产800万元。公司占地15000平方米,拥有100吨低温冷藏库一座、3500吨连体式恒温库一座和占地1000平方米的大蒜加工车间一处及相关配套设施,是全镇大蒜系列产品 的龙头企业之一。
  至2010年村内有商店10处、饭店1处、理发店2处、服装店2处、车辆维修部1处、良种农药专卖店4处。1871年,建立集贸市场,5天一集,农历逢二遇七是村中集日,集日当天,摊位达到300个,赶集人数达4000人,集市交易额30万元。利用集贸市场的有利条件,把沿街开发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2003年以来,累计开发沿街商业楼40座,建筑面积11520平方米,设有超市、饭店、理发店、良种农药专卖店、服装店等经营场所。201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300人,村民人均增收1000元。
  到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砖石结构住房达98%,无危房,有居民二层楼90座。全村安装程控电话420部,电视机、冰箱、电脑累计700台,各种机动车辆600余辆,其中轿车40辆。全村新农合参合率98.2%,新农保参保率97%。
  文教卫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该村有小学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年对学校进行改造和扩建,使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2005年,建成村级卫生室,有医务人员两人,床位6张。2009年,投资4万元建农村文化书屋,设有阅览室、活动室及各种健身器材等。
  村民文化 本村的庄户剧团历史悠久,京剧、梆子、吕剧都可搬上舞台。20世纪60年代,商河县政府举办的农村自编自演节目汇演中,白桥村自编自演的河北梆子《练武记》荣获全县第一名。另外白桥西街的马叉队,东三街的高跷队更是名震四乡。90年代,济南市举办的乡村民间文艺表演大赛,白桥村的高跷队表演在全济南市名列前茅。
  改革开放以来,村里先后建起了图书阅览室、文艺娱乐室、老年人休闲娱乐场所等。到了晚上,大街上路灯一亮,大街成为广场舞场地,很多村民参与其中。
  村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房屋大多数是土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1970年,村里对宅基、住房、街道实行统一规划。至2010年,先后开通了6条大街,总长5000米,并对村内所有街道和胡同进行了硬化整修。村内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固定电话、通有线电视。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
  人物
  孙中行 晚清秀才。当年黄河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孙中行带领他所辖村子的村民进行了治理。
  高永祥 1950年入伍,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在红包山战役荣立二等功。后转业到山西省阳泉市,在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任党组书记,已退休。
  孙东善与高永民,两人曾一起撰写了《元朝发生的凤凰风水宝地的故事》和《明朝白色仙桥海市蜃楼的传说》。2011年1月由山东友谊出版社的《山东地名故事》一书收录。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永民
责任者
孙中行
相关人物
高永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白桥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