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371
颗粒名称: 靖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599-6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靖家村概况、村政任职、村计民生、生产建设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靖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靖家村位于商河县城东南27公里处,郑路镇东南部,徒骇河南岸,由大靖家村、小靖家村、梯门村三个自然村组成,地处三县交界处,东与惠民县联伍梁村接壤,西与济阳县卢家村接壤,北靠常王庄村。全村占地总面积2085亩,其中耕地1590亩,村庄民居占地495亩。2010年全村共有312户1379人,现有靖、王、惠、杨、张、苏、范、孙8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靖姓居多。相传,明末清初靖氏由河北枣强县迁来。该村由靖氏而得名,后经历代繁衍,逐步形成以湾相隔的大靖家村、小靖家村两个自然村,族谱在“文革”期间被焚毁,详情已无从考证。梯门村紧靠大靖家北面,因房屋错落有致,取名梯门,有王、惠、杨三个姓氏。靖家村1947年属济阳县第八区共和乡,区公所设在靖家。
  村政任职
  1946年,靖传庆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村第一名共产党员。1947年土地改革后,靖传坤任农民协会会长,靖吉柱任农民协会主任。靖秀奎任治安员,1953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靖秀方任社长,靖传庆任农民协会主任1955年,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中共靖家村支部委员会成立,靖传庆任党支部书记。1958年,设立靖家生产大队,靖庆方任大队长。1972年,靖吉法任大队长。1974年,靖吉孝任党支部书记。1984年,成立靖家村民委员会,靖吉法任村委会主任。1996年,靖兆兴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2011年,靖兆兴任党支部书记,靖荣法任村委会主任。
  村计民生
  生产建设
  靖家村黏土地多,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1970年前,该村以粮食种植为主,水浇条件极差,亩产不足100公斤。1970年,修两条生产大道,地块规划成方。1975年,从靖家到东黄挖灌溉渠,其中靖家段近2400米,与惠民县联伍灌溉渠,济阳县卢兰干沟接通,引来黄河水,水浇条件得以改善。1978年后,该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800公斤以上。至2010年,建起冬暖式蔬菜大棚152个,主要种植芹菜、黄瓜、豆角等,仅蔬菜一项年人均增收800余元。村内建有丝网加工厂2处,屠宰生猪贩运、肉食加工户13户,养鸡场1处,钢砂厂1处,农机维修2处。2010年,该村经济总收入10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49元。
  文化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学龄儿童入学率不足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村小学先后四次迁址并扩建,1997年,“普九”达标,适龄儿童入学率100%。2003年,学校撤并到孙家完小。到2011年先后有20名学生考入全日制大学。2009年,村里办起农家书屋,安装健身器材,修建篮球场等文化娱乐场所。
  村民生活 1957年,人均粮食不足120公斤。1978年人均粮食达到180公斤,1980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村里安装100千伏的变压器,实现户户通电。1996年,全村安装电话190余部。2006年安装有线电视转播设备,户户都能收看有线电视节目。2009年,安装自来水。2010年底,全村拥有轿车26辆,面包车4辆,轻重货车27辆,大型农业机械4部,农用三轮车及拖拉机190余辆,电脑36台,通讯设备普及。2010年底,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0%以上。
  村庄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村98%以上的住房是土坯房,居住面积狭小。1995年春,实施村庄规划,至2010年村庄规划基本完成,全村砖混结构的住房达到100%,居民二层以上的楼房17座,按照村庄规划,村里先后开通三横两纵共5条大街,其中4条大街已硬化。
  (靖兆山)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靖兆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靖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