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367
颗粒名称: 牛家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596-5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牛家村概况、村政任职、村计民生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牛家村

内容

村庄概况
  牛家村位于郑路镇东北部,东靠左家村,西与冯家村相连,南接褚集村,北依龙桑寺镇小王家村。原由常庄管辖,1964年归展家乡管理。2005年乡镇合并归郑路镇管辖。全村占地总面积1650亩,其中耕地1340亩,村庄占地326亩。2010年全村共有104户,总人口485人,均为汉族,只有牛氏一个姓氏。明朝永乐二年(1404)迁居于山东济南府武定州商河县城东。
  村政任职
  1940年,牛延做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牛家村第一名共产党员。1949年,牛保治任村党支部书记。1953年,牛云岑组织15户村民成立第一个生产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牛云岑任社长。1956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牛安泽任社长。1957年,牛安泽任村党支部书记。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设立牛家生产大队,牛云岑任大队长,下设4个生产队。1964年,牛云川任大队长。1967年,成立牛家村革命委员会,牛洪照任主任。1968年,牛宝俊任革命委员会主任,牛云川任村党支部书记。1984年农村体制改革,建立了牛家村村民委员会,牛成然任村委会主任,牛安文任村党支部书记。1994年,牛安文任党支部书记,牛宝宪任村委会主任。1998年牛宝宪任村党支部书记,牛树奎任村委会主任。2000年,牛国川任村委会主任。2011年,牛宝宪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村主任。
  村计民生
  生产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亩产不足70公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打砖井50眼,由原来的亩产7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1964年,挖河筑成台田,将涝洼地抬高,改成良田。1980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打机井挖沟修渠。到1989年,粮食亩产达到1000公斤。1996年,开始修建蔬菜大棚。2004年,村北800亩盐碱地改造成良田。至2010年,全村建有蔬菜大棚95个,主要种植芹菜、豆角、辣椒、茄子等,每年向市场提供蔬菜400多吨,年产值300万元,仅蔬菜一项村民年人均增收3500余元。1990年,村庄进行规划。1994年,疏通了1条南北大街,3条东西大街,4条大街全长1700米。1997年,村民筹集资金购买30千伏的变压器一台,全村户户通电。2004年,村民安装有线电视。2009年,户户通自来水。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00万元,人均纯收入7653元,村民全都住上砖石结构瓦房,90%的村民安装了电话。村内各种农用机动车辆100多辆,其中轿车4辆,面包车5辆,大型收割机5台,有电脑30余台。
  文化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学龄儿童入学率3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左家、牛家两村一处学校。1963年,牛家村建了一处小学,并对学校进行改造和扩建。1974年,村小学增建6间教室和1间办公室。1989年,由于村庄规划,学校搬迁到村南,新建6间砖瓦房,新增30套桌凳,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998年,村小学撤销,村内适龄儿童全部在褚集小学上学。2008年,全村通有线电视,建立村委会办公室、图书室,设有篮球场、乒乓球台等。
  人物
  牛斐然(1916-1998) 郑路镇牛家村人。1938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曾任八路军总部直属炮兵团组织干事,1945年到东北解放区工作,先后任鸡西市电业局长、吉林市及长春市电业局局长。1957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经济系。毕业后,任吉林省电力工业局副局长。
  (牛安文 牛方玉 牛安勤)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牛安文
责任者
牛方玉
责任者
牛安勤
责任者
牛斐然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牛家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