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家集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乡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2358
颗粒名称: 褚家集村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587-5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褚家集村概况、村政任职、村计民生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商河县 褚家集村

内容

村庄概况
  褚家集村位于郑路镇东北部,与刘金、后郑两村为邻,北与左家、牛家、冯家三个村接壤,西与邓洼村民委员会下属的张庵村为邻。全村占地面积2220亩,其中,耕地1870亩,村庄占地面积330亩。2010年全村共有212户,总人口786人,现有王、伦、牛、张、于、褚、李、霍、路、崔10个姓氏,均为汉族,其中王氏最多。 据《褚氏族谱》记载,明初褚氏由河北武邑、枣强一带迁此立村,取名褚家泺,又称褚家岭。后有霍氏迁来,霍氏以打铁为生。明朝洪武年间王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处定居。洪武二年(1369)张氏迁到张坡村,之后,其分支迁到褚家泺定居。永乐二年(1404)牛氏迁到牛家村,之后,其分支迁到褚家泺定居。后有于氏从距褚家泺东北方向500米处的于家洼迁到褚家泺定居。明末伦氏迁到此处。其他姓氏陆续迁来。由于当时霍氏打的“铁器”和于氏制的“羊皮袄、狗皮裤”在四周很有名气,年长日久逐渐形成市场,由褚氏人员管理,褚家泺更名为褚家集。
  村政任职
  1946年,村民赵纯美、张敦河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褚家集第一批党员。1947年建立褚家集农民协会,赵纯美任协会主任,张敦河、王增岭任副主任。1949年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伦士范任村长,路士达、王增岭任副村长。1951年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张敬武任社长,路士达、王增岭、牛章玉任副社长。1954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设立褚家集生产大队,张务业任大队长,下设4个生产小队。1958年秋,中共褚家集村支部委员会成立,伦维兴任党支部书记。1959年秋,牛璋玉任党支部书记。1967年,成立褚家集大队革命委员会,牛温玉任“革委会”主任,王成才、于花善任“革委会”副主任。1984年建立褚家集村民委员会,王成彬任村委会主任,伦维祥任村委会副主任,王增彦任民兵连长,有委员2名,下设4个居民小组。1989年,王成彬任党支部书记。1993年,牛树德任党支部书记。1994年,伦学责任党支部书记。1997年,王守东任村委会主任。1999年,伦学亭任党支部书记。2002年,王守东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伦学来任村委会副主任,王守房任民兵连长。2010年,王守东任党支部书记,于文彬任村委会主任。
  村计民生
  生产建设 褚家集村土壤以白沙土为主,牛家干沟在村西穿过,村内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豆子、蔬菜等农作物,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占全村所有土地面积的85%。村内有南北25米宽的大街一条,东西25米宽大街5条,柏油路由村中心街东西穿过,东连展常路,西通备战路。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90元,全村砖瓦结构住房占96%,居民二层楼5座,各种机动车200余辆,其中轿车7辆,面包车20余辆。电脑30余台,彩电、通讯设备普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亩产粮食不足200斤。1954年打砖井12眼,挖渠排涝。1959年,用轳辘提水灌溉,压沙盖碱,粮食亩产达到400斤。1965-1979年,全村群众调整耕地,切割成方,挖渠平整,修堤筑田,使耕地变成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村内设有铁丝网铺一个,玉米、小麦粮食面粉加工点一个,皮革加工铺一个,青砖窑一个,柳编组一个,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1970年,展家供销社在该村设立褚家集供销门市部。1978年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机井4眼,真空塑料管井7眼,购置12马力柴油机4台、机动灌水泵4台。1985年,小麦亩产700斤,玉米亩产量800斤,棉花亩产量270斤,大豆亩产量180斤。1990年,建起冬暖式蔬菜大棚37个,露天菜园30多亩,主要种植芹菜、黄瓜、西红柿、芸豆、茄子、菜椒等,每年向市场提供蔬菜200余吨,年产值20余万元,仅蔬菜一项,农民人均增收200余元。200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突破270万元。1982年10月,集贸市场重新建立,五天一集,农历逢三遇八是村里大集日。1993年,实行村庄规划,规划标准宅基:南北长24米,东西宽20米,4个宅基为一组,胡同6米,大街宽25米,环村路宽10米,经过2年时间村庄规划轮廓基本形成。1992年冬,成立鲁北褚家皮毛交易市场。农历逢一、三日,遇六、八日为交易大集日,摊位200多个,日交易额30余万元,村内有7家以羊皮、狗皮、兔皮为主要原料的皮毛、熟皮制作加工个体户。2010年,村内建有经销店4个,肉食店1个,饭店1个,农资经销2个,农机加油点2个,粮食收购点2个,农机车辆维修2个,卫生室2个,木板加工厂2个,运输户2个,服装加工1个,室内装饰1家,有工程挖掘机1部、大型农用联合收割机9台。
  文化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村办小学。1969年,“联中”落户褚家集村,该村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5%。1982年,“联中”撤销,村办小学改成褚家集完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2008年,建成“褚家集村中心幼儿园”。2009年10月,中日友好褚集小学落成,日本友人津户一先生捐款25.5万余元,并购买图书、计算机等器材,完小达到课桌椅、操场、院墙、微机室、动物解剖实验室、伙房、餐厅、大门、厕所相配套,能容纳12个班。
  村庄建设 1991年,户户通电并安装路灯。1993年,对宅基、住房、街道实行统一规划,开通5条大街及各个胡同。2003年,筹集资金15万元,中心东西街铺上柏油路,在大街两侧安装高效荧光路灯。2006年,有线电视接通。2010年,户户通自来水。
  民间艺术 该村踩高跷在周围很有名,每逢春节,100余名青年男女表演着各式各样的节目,其中有姜太公钓鱼、傻老婆、唐僧、沙和尚、孙悟空、猪八戒、小鼓、花旦等等,所演的花样有双、单钓鱼、编蒜鞭子、十字街、十面埋伏等。
  人物
   王增武 1959年出生,1978年入伍,历任第二军医大学校务副部长、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务部部长、第二军医大学党委校务部部长,大校军衔(副师级)。
  (牛璋玉口述 王守东、王守禄整理)

知识出处

商河乡村志

《商河乡村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书记述的是《商河乡村志》是我县史志部门继《商河年鉴(2007~2010)》、大型文化系列丛书《商河流长》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是我县第一部记载乡村历史的志书,她以行政村为基本编纂单位,较全面、系统、客观、翔实地记录了全县每个村庄的地理位置、村庄形成、家族变迁、人口状况、村落变化、村政沿革、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村计民生、人文轶事、民间艺术、经济特色等各个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牛璋玉
责任者
王守东
责任者
王守禄
责任者
王增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褚家集村
相关地名